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7_20221120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2.11.20
喇沙書院
壁球運動員羅泊棋 喇沙精神不死靈魂
  「喇沙精神,不死靈魂!」在不同的學界賽事上, 只要有喇沙書院的學生參賽,定會在場內聽到同學為隊友打氣時叫喊的口號。喇沙書院中六學生、壁球運動員羅泊棋為把握在中學階段最後一個學界個人賽,為學校出一分力,懷著「誓要為學校爭光」的決心,上月中他在學界壁球個人賽上終贏得冠軍。   剛於10月15日舉行的「中學校際壁球比賽」個人賽決賽,喇沙書院學生羅泊棋在男子A Grade以三盤全勝奪冠,為了這場賽事,他放棄到馬來西亞出席在檳城舉行的青少年壁球公開賽,他說,疫情下學界賽事暫停三年,「恢復學界賽後我已升上中六,我這次拼盡全力作賽,不想錯失代表學校的機會。」   17歲的羅泊棋現時是香港壁球代表隊的青年軍成員,也在香港19歲組別中排名第一。「我自幼身型肥胖,母親希望我有運動習慣,便為我揀選了壁球運動。」由小一首次接觸壁球,至小四獲選為香港壁球總會地區精英隊,密集而高體能的訓練使他的身型逐漸纖瘦,更在中二獲選拔為港隊青年軍。   壁球訓練意志力   泊棋表示長久的培訓,潛移默化地訓練出速度、爆發力以及耐力,也培養他的反應、意志力與毅力。   每週一至週五,他也在香港體育學院訓練兩小時後才回家,練習時教練常鍛練他提升比賽節奏, 「練習盡快擊球讓對手來不及回球,有時回球與擊球之間可以在一秒時間內完成,從中訓練我的技術與反應。」每次與隊友一起練習,互補不足,比賽時他會拍下整場賽事以便在賽後重溫並作出改善,這一切也成為他在壁球場上持續努力的動力。   疫情下許多賽事要暫停,直到賽事相繼恢復,泊棋希望把握機會肯定自己的實力,其中最為突破的一項賽事,便是去年他以16歲之齡越級挑戰香港青少年壁球錦標賽男子19歲組別的賽事,「我給自己一個目標,當時只希望與水平高的對手比賽,從中取經,沒想到能夠得獎,最後發揮理想贏得冠軍,倒是我意料之外。」   不論輸贏 拼盡全力   令泊棋最難忘的賽事,莫過於本年8月他首次代表香港到法國南錫參與世界青少年壁球錦標賽,在團體賽首輪賽事便對戰世界青少年壁球冠軍的荷蘭選手,面對強勁的對手,他當時的目標是:不論輸贏, 在首局便要拼盡全力。他形容過程十分艱辛,他曾在首局一度領先,然而對手沒有因而氣餒,反而愈戰愈勇, 「我卻因體力不繼,最終輸掉比賽,賽後回想, 作賽時的心態很重要,不可以因成績高低而受到影響。」從對手的表現,泊棋學習到專注及永不放棄的態度。   升中時,羅泊棋以壁球的卓越成績考入喇沙書院,一直以來他也感激家人自小栽培他成為壁球運動員,學校著重同學的全面發展,讓他在學業與運動方面也有所發展,當他到海外比賽未能上學,賽後老師也會為他補課,使他能兼顧運動與學業。他也將從壁球所學到的永不放棄的精神應用於學業上,更認為「壁球是令我感到自豪的運動。」他希望將來升讀大學時入讀體育學系,日後成為職業壁球運動員。(高)
kjy01_20171029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7.10.28
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小學部) 開心下午開心上學
(本報專題)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小學部)於上學年,落實個人化時間表,讓學生按各自的專長、興趣,在下午時段參與不同的活動,務求做到「輕鬆學習」。 個人化時間表 學生在「開心下午」時段,各自擁有富靈活性的時間表,學生可參與不多於三項活動,其餘時間則在自學課上做功課及溫習。另放學後有課外活動時間,學生能更彈性地挑選喜愛的活動,而不重疊時間。 周麗雄校長稱,現今學生很忙,但卻不知道自己學了甚麼。在推行計劃前,家長反映孩子需要做功課及溫習,故不讓他參加校內的課外活動。周校長認為:「這是剝削小朋友參與活動的機會;學校可以做多一步, 調動時間表,讓學生發展學科外的才能。」她續說:「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如何讓各人按天主給予的『塔冷通』去發展才能,需要借助學校的力量。」 周校長表示,「開心下午」針對學生多樣性, 配合成長需要,並實踐所學,「時間表因人制宜,效果自然是好,學生也享受」。郭錦俊主任以STEM作例子,學生需要上網搜尋科學理論,當中更包括中學知識,例如物理等,從中建立自學。  吳景謙主任認為,學生期待下午的活動能令他們更有動力去學習,並有助成績較弱的學生找到上學的價值和樂趣。郭主任舉例說,一位在學校紀律不太好的學生,透過出外比賽明白到要勝出比賽必先遵守規則,而他的鬥心、自信也感染了其他同學,「過往沒有老師發掘到他的才能,所以他獲獎後很滿足,到處跟同學分享;我看到他的轉化」。他還見證學生在活動中從吵鬧變成隊友, 「互相合作都是一種學習」。 老師要統籌全校學生的時間表,需要花很多時間,周校長笑言:「看到學生既開心又有得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而師生關係上亦有改善,吳主任說:「以往做訓輔工作的關係,學生會覺得我很惡;但現在他們會主動跟我聊天,亦師亦友。」 除了參與活動,學生上自學課也有得益。周校長認為學生教導同學功課也是一種才能;而成績較弱的學生亦因老師即日教導不明白的地方,從而收窄學習差距。不但如此,學校在星期三是「無功課日」。「學生不應依靠操練功課來理解知識,他們可在當天專注溫習及跟家人進行親子活動。」周校長說。 周校長表示,家長均支持推行「開心下午」,「他們看到小朋友增強了自信,輕鬆面對學習」。她認為計劃建立到學校的特色──陽光氣息,「要有陽光自然要走出課室,這特色也很適合該區小朋友」。在培育學生全人發展的同時,周校長構思每月用一個下午進行聖化心靈的活動,讓學生透過聖言,健康成長。(妤)  來看看學生們的感受吧!  張汶健(四年級): 我曾代表學校到日本參加跆拳道比賽,在學校除了學到體育知識,還能汲取經驗。星期三雖然是無功課日,但我當天要參與很多體育活動,有點忙。 楊凱晴(五年級):  在電子音樂活動中,老師教我們把電線接駁到電腦,再利用水果發聲。我學到利用不同物件製造音樂,由於只有學校才有儀器,所以我在家做不到,我很開心能跟同學一起製作音樂。 鍾曉峯(六年級):  下午不用上課,我便可以在學校做功課及溫習,回家後便有更多時間跟家人聊天。我參加了STEM拔尖,需要編寫程式令機械人活動, 這些知識幫助我達成工程師的夢想。 蘇寶怡(四年級):  我很喜歡上學,因為學校給予我們空間發揮創意能力。同時,我的強項是運動,學校提供了田徑和芭蕾舞讓我發揮才能。在田徑練習中, 同學會跟我討論跑步姿勢, 我們慢慢成為好朋友。更有朋友跟我說,很羨慕我的學校有自學課。 李采怡(四年級):  我喜歡「開心下午」,可以自己做功課,放學後便能跟家人聊天,爸爸媽媽也喜歡這計劃,因為我能有多些時間與他們聊聊學校的事。我亦可以早點休息,有充足精神上學。 譚鈞元(五年級):  我只有星期三才參加活動,其他時間可趁著自學課溫習和做功課。我上年曾參加「機關王」,學到科學機關的知識。 鄧佩婷(三年級):  我在下午課中學到課堂學不到的東西, 例如做科學實驗,有一次我製造了降落傘,學到如何令它慢慢降落。另外,在自學課可以先做完功課,在補習社便可集中溫習,比較輕鬆。 陳嘉泓(二年級):  我很喜歡上學,因為可以認識很多新朋友。學校亦提供很多活動,例如壁球、籃球。而我今天下午要參加小童軍,我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導師講解上山裝備, 還帶我們在斜坡練習呢!  陳保寶(二年級):  我參加了小童軍,可以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手工和玩遊戲,我感到很開心。 孫悠(二年級):  我最喜歡的日子是星期三,因為是無功課日,當天還有運動樂園,讓我可以做運動、玩呼拉圈。 張珀僖(二年級):  我認為在課堂學習的知識不太難,所以上學沒有壓力,我下午還可以參加壁球訓練班呢! 
kjy13c-20121007
互動閱讀
2012.10.05
Marvin Redpost : Why Pick on Me? 何必針對我?
「你喜歡甚麼蔬菜?」姬詩問道。馬雲抬起頭說:「土豆吧。不,胡蘿蔔。」他認為說事實是很重要的。 姬詩把答案寫下來。她坐在馬雲旁邊的座位。她有一條「馬尾」,卻是纏在頭側,而不是在腦後。 「姬詩!」坐在姬詩前面的馬琳妮向姬詩小聲問:「你喜歡甚麼蟲子?」姬詩回答道:「一只發惡臭的蟲。」姬詩是個怪誕的女孩。「那麼你呢?馬雲?」「嗯,是黑寡婦。」他回答道。「噢!」姬詩驚叫起來。 「誰在聊天?馬雲,是你嗎?」」羅夫老師問道。「我不是聊天!」馬雲說。「我只是回答馬琳妮的調查而已!」「噢!你可以小息時才做,在閱讀時段要安靜。」羅夫老師回答說。馬雲低下頭繼續看書。他才九歲,是小三學生,而羅夫老師是他的班主任。他喜歡羅夫老師,他喜歡小三這個年級,他喜歡九歲這個年齡。 「你完成調查問卷了沒有?」史達在小息的時問他。「還沒有,我想不到一個好的問題。」馬雲說。班裡所有的人都要問一條問題。馬雲要問所有人一個問題,然後作一個報告,答案會放在一個時間囊裡,並埋在地下,五十年後才會拿出來。所以馬雲很希望想出一個好問題。 「你最喜歡的蔬菜是甚麼?」史達問。「胡蘿蔔。」史達點點頭。「那可真是不可思議,你長著紅頭髮。」他說。「那又怎樣?」馬雲問。「我們叫一個有紅頭髮的人胡蘿蔔頭。但其實胡蘿蔔的頭是綠色的。所以我們應該叫有綠頭髮的人胡蘿蔔頭。」 史達是馬雲最要好的朋友,馬雲是唯一一個能明白史達的人。他們排上了打壁球的隊。 「你好!馬雲!」力克邊說邊排在他們後面。「嗨!力克。」馬雲說。力克是馬雲的第二個好朋友。「你最喜歡哪種恐龍?」力克問道。馬雲想了一想,他並沒有最喜歡的恐龍。史達說:「那是一個十分愚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