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0_20210530_s
400 400 喜愛小學動態
小學動態
2021.05.28
喜樂幼小 動態 2021.05.30
天主教博智小學•聖母月祈禱會 (本報訊)天主教博智小學於5月14日舉行聖母月祈禱會,由六年級生陪同一年級同學到禮堂參與。 祈禱會由宗座外方傳教女修會梁雅詩修女主持, 她先介紹修會在1968年開始到香港服務的歷史,修會的使命是傳福音。而她本人則在聖博德堂教授慕道團和主日學,並在醫院和保祿六世書院服務,以向眾人傳揚天主的愛。 其後,學生代表讀出一篇有關耶穌把聖母交託給門徒的福音經文,藉此提醒各同學:聖母是各人在天上的母親,她鍾愛各人,所以人應該以愛回應聖母的愛。一眾學生誦唸玫瑰經後,由代表把鮮花呈獻到聖母像前。 最後,校長陳碧琪教導學生以意大利文向梁修女道謝,並勤勉學生學習修女多行愛德善工。(喜)  天主教聖母聖心小學•鑽禧校慶啟動禮 (本報訊)天主教聖母聖心小學於5月7日舉行60周年校慶啟動禮,主題為「主愛聖心六十載,孕育英才創未來」。 當天活動內容豐富,包括由學生為校慶虛擬步行籌款的活動「齊心起動迎鑽禧」;城市當代舞蹈團導師主持多元文化共融舞蹈創作;以及各級的STEM學科活動, 例如一、二年級學生製作聖母風車,以配合聖母月及提醒聖母的德行。 活動後舉行校慶啟動禮,由大埔的聖母無玷之心堂主任司鐸布尊和神父主持。他在講道中特別祈求天主祝福學校,讓老師、學生、家長在疫情中得到天主的保護。其後嘉賓以特別的方式為校慶揭幕:用平板電腦播出學校的歷史短片。最後以無人機花式表演結束校慶啟動禮。(少)   慈幼葉漢小學•聖母進教之佑瞻禮 (本報訊)慈幼葉漢小學於5月7日為聖母進教之佑瞻禮進行錄影,由校監張子昭神父主禮。影片於5月24日、聖母進教之佑瞻禮當天播放,全校學生於課室參與。 禮儀中,學生首先聆聽有關耶穌把水變成酒的聖言,接著張神父在講道中指出這聖言印證了在會祖鮑思高神父的身上。他解釋慈幼會特別敬禮進教之佑聖母, 以及在都靈興建聖母進教之佑大殿的原因。張神父也介紹聖母回音的傳統,指出聖母回音是人們每年給聖母獻上書信和神花後,聖母回應和給各人的指導和勸喻。 其後,教師在禮儀中獻上鮮花,並特別選用五朵玫瑰花,作為奉獻的禮品,為紀念在榮福五端中,天主光榮聖母的奧蹟,以及表示對聖母的尊敬。禮儀結束前,神父以進教之佑聖母降福,祝福全體師生。(年) 聖若翰天主教小學•敬禮聖母活動 (本報訊)聖若翰天主教小學於5月13日早會時段在學校操場舉行「聖母月敬禮聖母活動」,校方安排四級學生在校內參與,而其餘兩級學生則在家中以實時視像廣播形式參與。 活動開始時先由校長、老師代表、家長代表及學生代表逐一向聖母像獻花敬禮,緊隨其後便是玫瑰唸珠升空及福傳活動,由福傳表演者Uncle John帶領學生代表在操場讓氣球玫瑰唸珠升空,以向社區傳福音。  在唸珠升空時,Uncle John亦作講解,加深學生對玫瑰唸珠的認識,及培養他們誦唸玫瑰經的習慣,從而以聖母為榜樣,實行愛主愛人的使命。(樂)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6_20210509_s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1.05.07
獻主會聖母院書院 學習人工智能 AI 改善生活
大家會認為學習數學太抽象嗎?原來要研發人工智能(AI)應付日常生活問題時,首先便是要懂得一些數學原理,繼而配合電腦、物理等學科研究出與生活息息相關的AI工具。獻主會聖母院書院的學生與老師便在新型冠狀肺炎疫情下製作了「社交距離檢測儀」,善用AI原理提醒學生在疫情下注意社交距離。 近年獻主會聖母院書院推動STEM跨學科學習,而由去年5月起,該校四名參與人工智能先導計劃的學生,與老師一起探討AI能否幫助控制疫情。有學生在網上找到有關社交距離的AI資料,得悉配合鏡頭便可計算出社交距離,於是構思嘗試以AI物件辨識技術,研發出「社交距離檢測儀」教材。 研發社交距離檢測儀 與學生共同研發「社交距離檢測儀」的STEM統籌主任彭嘉煒指出, 教材運用AI物件辨識技術,將鏡頭內出現的人定位,以計算在同一地方內的人際距離。他又使用可運行人工智能模型的網上平台Colab,讓學生用來計算出社交距離。學生使用Colab時要先拍下影片作樣本,再透過這系統去指令應用人工智能。 製作過程中,學生在校園不同角落拍攝影片樣本, 如操場、走廊、小食部、學校大門外的街道等。有份製 章希子指出,研發時她學會去運用物件辨識技術,去偵測和辨識物件,亦掌握到在拍攝影片樣本時,最理想是從水平的角度拍攝,好能準確地運算出學生之間的社交距離。 彭嘉煒主任指出,隨著人工智能技術普及,坊間已有不少操作AI的系統幫助學生應用人工智能。 彭嘉煒期望以AI作為STEM的專題研習,可從科學科去解釋疫症下社交距離的重要;數學科去學習影像中與實際距離的比例計算,以及學習統計學;資訊科技科學習編程,以及運用工程學的數據樣本處理,藉此向學生闡明AI的功用。 善用 AI 助聾生學習 另一選修電腦科和物理科的中四生林詩瑩,在本學年成為人工智能先導計劃的一員。她在教師指導下學懂運用坊間已開發的AI應用程式,並配合AI鏡頭去辨認昆蟲和動物的種類,而不用翻查生物圖鑑,從中亦發展出對AI的興趣。 AI的出現,為的是幫助人改善生活,其中最明顯的受惠者,莫過於可提升殘障人士的生活質素。聖母院書院是一所共融學校,中一至中六也招收了聾生,有學生於上學年嘗試運用Google的Teachable Machine辨識圖像物體的功能,學習在鏡頭前輸入約10個英文字母的手語手勢,讓AI去分辨及分析出來,有份參與研發的章希子說,聾生平日須靠老師打手語教學,但校內只有少數師生懂得手語, 對於能夠參與研發手語的AI科技,喚起大眾關注聾生的學習需要,也期望將來有日因著AI改善聾人的生活。 下學年新設 STEM 課程 彭嘉煒表示,目前校內提供的人工智能學習只屬初步階段,他欣賞學生懂得從生活中覺察如何用AI去改善社會與生活的需要,希望藉學習AI的過程啟發更多學生,燃起對STEM學習的興趣。 為使STEM課程讓學生更投入學習,校方於本學年邀請科學發明學會內的20位學生參與人工智能先導計劃,協助草擬下學年中一及中二生新設STEM課程的內容:中一生學習人工智能基礎原理,中二生學習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 人工智能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指由人製造出來的機器、通過電腦程式來呈現人類智能的技術,讓機器具備和人類般的思考邏輯與行為模式。(高)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4b_20210228_s
400 400 FAMOUS_SAYING
Stories Behind Popular Sayings
2021.02.26
Spoon-feeding
While internation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Hong Kong students perform well in reading,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the " spoon-feeding " approach in the education system is still a great concern.  Literally speaking, to spoon-feed someone means to give them food with a spoon. This expression normally applies to babies and toddlers, who only need to swallow the food on the spoon.  Its figurative use was first found in a poetry collection by an English poet, Robert Browning, in 1864.  " So, minds at first must be spoon-fed with truth. "  Nowadays this term is widely used in the domain of education to describe mechanical drilling, rote memorisation, and passive learning. To spoon-feed students means to give them information and answers to the extent that they do not need to do any analysis or exploration but only memorisation of facts.  There are different views on the spoon-feeding culture. While some people think that taking initiative and critical thinking are in children's best interests, some argue that spoon-feeding of learning materials may lead to better exam results. What do you think?  國際研究顯示,香港學生在閱讀、數學和科學表現良好,可是,填鴨式(spoon-feeding)的教育制度依然令人十分關注。 從字面意義來說,to spoon-feed someone的意思是用匙子給他們餵食物。這個說法通常適用於嬰幼兒,因為他們只需吞下匙子上的食物。 這個字的比喻意義首次見於1864年英格蘭詩人羅伯特.白朗寧所撰寫的詩集。 “So, minds at first must be spoon-fed with truth.”  今天,這個術語在教育領域廣泛用來形容機械式操練、死記硬背和被動學習。To spoon-feed students的意思就是倚重給予學生資料和答案,以至於他們無需做任何分析或探究,而只需記誦事實。 人們對填鴨式灌輸的文化持不同意見。一些人覺得積極主動和批判思考能力才是符合兒童的最佳利益,但是有些人卻認為填鴨式灌輸學習材料或能帶來較佳的考試成績。你有甚麼看法呢?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2b_20210228_s
400 400特殊
特殊教育
2021.02.26
白雪公主與火雞
從前,有一位白雪公主,她愛吃美食。有一天與小矮人開聖誕派對時,她吃了一口火雞後便暈倒了⋯⋯這是明愛樂勤學校《聖誕白雪公主》話劇中的一幕,由於話劇在學校聖誕聯歡會上演,耳熟能詳的蘋果便改為火雞;角色除了有白雪公主、國王,還加上聖誕老人,讓學生更能感受到節日氣氛。 話劇長約20分鐘,同學在台上誦讀台詞、走位,扮演小矮人的還要在台上搖鈴、搖鼓、打非洲鼓,為話劇增添聲音效果。當然,台上亦有幾位老師和義工,有需要時便提供協助。 演話劇為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這次演出前同學也經歷過一個學期的準備。這是學校的校本課程,學生每個學期分批上煮食、STEM、視藝、表演藝術課, 每星期一堂,而話劇便是表演藝術課的其中一項活動。 黎子杰老師說,他們撰寫台詞時會比較簡短,以配合學生的能力;綵排時,老師又會用不同遊戲去培訓學生的走位,例如要訓練學生在某一幕轉圈時,老師便會與同學玩爭櫈仔遊戲,讓學生記得位置。學校宿舍設有非洲鼓小組,話劇亦給予這些同學表演的機會。 這表演藝術課讓學生學習話劇所表達的內容,再配合律動創作,運用身體去表達不同的情緒。 藝術對智障學生的學習有甚麼好處?一則是讓學生自由發揮,更可以培養他們的自信心。 原來學校在其他科目上,也會運用視藝元素。黎老師說,課堂上學生難免有不專心的表現,當教學時加入藝術媒介,例如在教形狀的時候,準備圓形、三角形等圖案,並播放有關形狀的影片及音樂,學生便變能夠專心地看著熒幕。此外,老師也多用上這些藝術媒介,切合視障及聽障學生的學習需要,增加他們的學習動機。 在這間學校,藝術不但關乎美感, 也幫助學生投入校園生活。 •明愛樂勤學校系列之六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