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211003_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1.10.02
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STR2EA2M」知識、能力、態度
(本報專題)看見天上烏雲滿佈,人們便會急步去找可供避雨的地方。觀雲可以幫助我們預測天氣,你又認識幾多種雲?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六年級生郭衍銚與四位同學參加「全域觀天儀設計比賽」,製作了兩部全域觀天儀, 以影像記錄不同時段的雲量,並把影像製作縮時影片,來研究香港的雲和氣候變化。 這作品在剛過去的「全域觀天儀設計比賽」中,獲得小學組亞軍。衍銚打開觀天儀保護盒的蓋子介紹內部結構時說, 作品由微型單板電腦Raspberry Pi、溫度探測器、魚眼鏡頭、散熱版等組裝而成。「鏡頭緊貼防水盒頂部,並連接R a s p b e r r y Pi,觀天儀每分鐘可拍攝10張相片;因為機器長時間使用會過熱,在達到高溫前,makeblock便會驅動散熱小風扇,為系統降溫。」五位組員各按所長,分擔設計與製作的不同任務。衍銚負責他擅長的編程部份,當他說到作品的運作原理時,便顯得駕輕就熟。 欣賞雲的美態  活動啟發學生天文興趣 團隊合力製作了兩部觀天儀,一部叫「雲寶寶」,體積較大,散熱和防水性能較好,目前安放在學校天台使用;另一部叫「月光寶盒」,體積較輕便,方便攜帶到其他地方紀錄天空的圖像。 五年級生吳祉昕便試過帶著月光寶盒到山頂、欣澳站、南山圍等地方拍攝天空影像。她形容雲也有喜、怒、哀、樂的狀態,「雲在眨眼間, 便可變成不同形狀」,她喜愛欣賞雲的美態。 這次活動除了啟發學生的創意外,更引起了他們對天文學的興趣。其中一位組員、六年級的龐柏鏗便興致勃勃地介紹早前拍攝到的卷雲,「這雲種比較輕巧,像由顏色筆勾勒出一筆筆的白色似的。」龐柏鏗從此,他便愛上了不時舉頭望天,留意雲層變化,也會拍攝特別的雲,與家人分享。 STR2EA2M課程  鼓勵學生關顧他人 除了不時協助學生參加不同比賽外, 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也著力發展科創硬件和校本課程,這讓它在2021大灣區STEM卓越成就獎(香港區)比賽中,獲選為「十佳STEM學校大獎」之一。 在這個新學年,學校便建成了「川流教室」,學校電子學習主任何偉途介紹, 「川流教室」可用來舉行跨學科活動,其中學生便可學習使用4D Frame把組件裁剪成所需長度,或屈曲出所需的角度,來建構3D模型,從中亦可學習數學中的幾何概念;而「川流教室」中的3D打印機,則有助學生發揮創意,設計日常用品。 疫情啟發創意  傳遞身心健康信息 STEM課程講求知識和能力,但校長陳淑儀指出校方同時著重學生的態度, 「鼓勵學生創作時多考慮別人的需要」,幫助人們解決生活上的困難,從中學習解難、邏輯思維和創意。所以學校兩年前開始推行校本「STR2EA2M」課程,特別加入靈性培育、宗教、閱讀、藝術教育及態度的範疇。 課程中服務他人的精神,確實流露在學生的創作意念之中。疫情初期口罩一度短缺,學生便想辦法去製作防疫口罩。五年級的梁睿哲便嘗試過用餐巾及棉花加到口罩之中作過濾之用。 而五年級生王紫慧則用上編程程式製作「同心抗疫——找口罩」小遊戲, 在疫情下讓更多人注意健康。 遊戲中玩家要過八關。每一關,玩家要在書包、文具、校服等物件中,找出三個口罩,成功用鼠標按到口罩時,便會彈出「勤洗手」、「保持心境開朗」、「多吃蔬果」等健康資訊。 「透過遊戲推廣正向心理,保持身心健康的信息。」紫慧在遊戲中也加入宗教內容,例如有聖經句子:「我們在各方面受了磨難,卻沒有被困住;絕了路,卻沒有絕望」(格後四8),來鼓勵玩家。這個小遊戲便在「全港教區小學第一屆STEM編程創作比賽2021」中獲得最佳優秀作品獎。 在學校的循循善誘下,學生憑創科能力,關顧他人,在世界上傳遞真、善、美。(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1_20210926_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1.09.24
聖文德天主教小學 環保教育 培育學生愛護生態
(本報專題)溫室效應、海嘯、旱災……聖文德天主教小學的學生紛紛說出各種氣候變化所帶來生態禍害的例子,並指出這些都是大自然提示人要重回環保生活的警號。9月1 日至10月4日(聖方濟瞻禮)「關愛受造界時期」,我們可以怎樣度環保生活,去關愛這個由天主所創造的生態呢?  聖文德天主教小學常識科設有校本課程,學生在六年的小學生涯內,每年會用大概六至八節課去學習不同主題的環保教育課程。 常識科科主任郭文楓說:「我們會走出課室到校園不同地方」, 因為校內有不同的設施,扣連不同的課程主題,讓學生在校內也能認識生態課題。 踏單車發電 認識清新能源 六年級學生余靖雯踏著學校二樓「清新能源教育中心」內的發電單車時說,這部單車十分受同學歡迎,每逢小息都會吸引同學排隊輪候。學生在踏發電單車,牆壁上的燈會相繼閃亮,在運動消閒之餘,又學懂動能轉電能的再生能源原理。 要費力踏單車發電,也讓余靖雯體會到產生電力不容易,從中也明白要節約用電。這亦啟發她嘗試用其他方法產生電力,例如是跟著資料用薯仔發電。 清新能源教育中心還展出學生的再生能源展品,讓學生透過實物去學環保,這包括以太陽能發電的電動車;更有一間水冷伺服器室。副校長連雲龍指出,伺服器從早到晚運作,會產生大量熱能, 而水冷伺服器透過水的流動,加上散熱風扇、水泵以及大型的水箱,把熱能從伺服器帶往屋外,減少冷氣機製冷的用電量。 六年級學生在學習「可再生能源」課題時,便會從清新能源教育中心及天台的太陽能發電系統中,近距離接觸可再生能源系統,並了解能源危機以及香港再生能源情況。 園藝達人服務智能溫室 這間綠色校園還設有智能溫室、再生紙中心、環保飯堂等,讓學生實踐所學。 在小息時,六年級的陳柏盛會到智能溫室的工具架,拿起水壺或戴上手套,為植物灑水又或拔雜草,因為他是學生環保團體園藝達人的一員。學校有綠化天台花園和智能溫室,在這裡學生可水耕或泥耕種植,而園藝達人、一班對園藝有興趣的學生,日常便幫忙農務。 每星期內,10多位園藝達人輪流當值,打理溫室,例如在播種後、收成前的主要職責便是為植物灌溉及拔雜草。別看拔雜草這工作繁複沉悶,這竟是園藝達人楊耀輝最投入的工序。 「拔雜草時,我會順便去找怕醜草( 含羞草)。」六年級生楊耀輝,喜歡觀看怕醜草被觸碰時葉子閉合的反應,被這有趣的植物所吸引, 而每次拔雜草時去找含羞草,也成為了他忙裡偷閒的時光。 要控制溫室的溫度,園藝達人陳梓韜特別介紹水簾冷氣板。「水向下流時,當風吹過,便會使室內的溫度下降」。學生種植蘆薈、香草、辣椒種子等,而這些植物也於早前校內的義賣活動中售出,十分有意義。 除了園藝達人外,學校還有多個學生環保團體, 包括環保大使、堆肥大使等。環保大使林迪在學校負責推廣環保活動,也「向同學宣揚保育動物的信息」;而其他團體則管理堆肥活動、負責監察午膳廚餘等,多方面在校內推動環保。 從生活細節培養環保習慣 學生如何在生活中實踐環保?「我會用洗淨了的杯麪杯來種植物」、「我會用零食罐頭裝文具。」兩位六年級生余靖雯和劉珈汝,分享他們如何在家中實踐環保生活時,都提到環保的一個主要方法——「循環再用」。 近年學校推行STEM教育,其中便教導學生「循環再用」這概念。課程發展主任殷潔瑩老師指出,課堂中也會教導學生重用物資來製作新物件,包括利用環保物料例如膠樽、廁紙筒及飲品盒分別來製作船隻及車。 如果大家日後有機會參觀聖文德天主教小學,便可看見到用飲品鋁罐改造成的花盆、以破爛相架化身而成的鏡子,以至用上舊網球來包裹的椅腳保護地板。連副校長說,學校帶頭重用物件,「從細節中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實踐環保的習慣」。 「聖方濟亞西西強調人與受造物之間的關係。」署理校長李國釗表示,學校一向致力培育學生效法生態主保聖方濟,學懂愛護大自然。李校長希望,學校的環保教育能讓學生從學校生活,領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環保。(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5_20210627_s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1.06.25
天主教培聖中學 免提追蹤買餸車 長者買餸好輕鬆
日本漫畫有「隨意門」可以讓你通往任何地方,或使用「縮小燈」使龐大的物件變小以便攜帶。這些工具相信都是住在鄉郊的長者想擁有的。天主教培聖中學四名學生近日為鄉郊長者研發出一部「免提追蹤買餸車」,組長莫晉滈指出,買餸車設紅外線偵測功能,可自動跟著主人的方向前行,讓主人購物後不用手拿重重的餸菜回家。 「在手柄旁邊按開關掣,紅外線隨即鎖定買餸車主人的方位,當主人行入街市,買餸車便緊隨其後。再按掣停止自動追蹤功能,聽到聲響,便代表已轉換為手動模式。」組員冼正示範如何使用買餸車的追蹤功能時說。 這部科技產品由天主教培聖中學四位中三學生設計及製作,能夠以紅外線追蹤0.5米內的東西。鋁質車廂載重10公斤,分為上下層,上層為開放式設計,下層設保溫功能可放置急凍食品,可連續使用5小時或相當於行走20公里。 為鄉居長者設計科技產品 天主教培聖中學早前派出兩支隊伍參加嶺南大學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舉辦的「拾步鄉居共建鄉郊STEM設計比賽」,與屯門及元朗區內其他六間中學比試,製作出適合鄉郊長者使用的樂齡科技產品,以提升長者的生活質素。在12支參賽隊伍中,免提追蹤買餸車獲冠軍和「最受歡迎齡活大獎」,而由另外四名中四生組隊研發的「輔助上落購物車」獲季軍。賽前學生先到嶺南大學接受STEM培訓,也到訪住在鄉郊的長者,了解他們的生活及需要,再設計及製作適合長者使用的科技產品。 學生探訪元朗攸潭尾村居民時,發現前往該村的公共交通工具不多,班次疏落,長者在村口下車後仍要步行一段距離才到家門, 十分不便。學生朱兆邦說,他們曾想過設計免提行李,但後來想到長者常要外出買餸,便提議為他們設計一款具自動追蹤功能的免提買餸車。 為了解買餸車的載重量,他們專程前往天水圍區的街市收集資料,量度途人已裝滿餸菜的手推車的重量;回校後他們再繪畫設計圖,製作車身時學習立體打印技術,打印出一件半圓形模具,接連手柄與載餸箱,當中學生要親手用卡尺和電鑽等工具製作買餸車。 學生冼正說,這次比賽令他對數學更感興趣,因為數學幫助他更容易掌握量度和立體打印的原理;另一組員鍾日軒則指出,這次獲獎為他帶來鼓勵和滿足感,而在學習設計科技產品的同時也希望能惠及他人,幫助長者改善生活質素。 得獎隊伍計劃改良這部「免提追蹤買餸車」, 或考慮與季軍作品「輔助上落購物車」合併,以引入輔助爬樓梯的功能。校方期望日後能與商界合作,開發有關產品。 該校校長郭富華指出,科技教育同樣可以培養學生去幫助別人,例如是透過探究與專題研習幫助長者改善生活,這也回應了學校近兩個學年向學生提倡愛德的天主教教育價值,以科研惠及社群的目標。(高)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5_20210620_s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1.06.18
喜樂中學 動態 2021.06.20
元朗天主教中學•升空玫瑰唸珠祈禱行動 (本報訊)元朗天主教中學今年5月24日為紀念教會之母及聖母進教之佑紀念日,邀請福傳魔術師林繼賢製作五彩升空玫瑰唸珠,為全球疫情的結束及世界和平祈禱。 該校學生代表於小息時到禮堂外空地舉辦升空禮,期間吸引全校學生在各樓層及走廊觀看,並一起參與祈禱。學生誦唸歡喜一端,在唸上最後幾篇聖母經之際,手持氣球的學生陸續把汽球放開,垂直升到天上,整串氣球唸珠以魚絲繫著作固定。然而,氣球唸珠曾一度因大雨而被擊落及斷掉,幸得林繼賢把它重新修復,其遭遇有助學生反思人生,特別在充滿困難之時仍然信賴天主,並常懷希望。(教) 德貞女子中學•中醫藥科研STEM校本課程 (本報訊)德貞女子中學教師及實驗室技術員於數年前開始研究靈芝培育,於上學年起更以「中醫藥科研」為校本STEM課程發展之主題,讓初中學生學習種植中草藥及靈芝,並研究其理想生長環境,繼而開發智能培植裝置。 該校在三年整體規劃中,學生最後需構思產品營銷方案。校方期望學生從課程中提升創造力及解決問題能力,亦希望從小培養學生的企業家精神。 該校於本學年為中一級開展首階段STEM校本課程,相關教師均認為將跨學科學習元素滲入STEM學習活動中,能幫助學生鞏固學科的知識與技能,並強化綜合應用能力。校方將繼續發展中二及中三的STEM校本課程,以培養學生的設計思維、計算思維、科學過程技能及自主探究能力。(教) 東涌天主教學校(中學部)教師    製作環境保育兒童圖書 (本報訊)東涌天主教學校(中學部)的兩位教師伍啟時及黃應昌早前獲第三屆教師夢想基金撥款,創作《帶著孩子遊東涌》的兒童圖書。 該書結集親子教育、戶外學習、 STEM活動及環境保育,期望家長帶著孩子到東涌這片充滿大自然氣息的地方遊覽,也讓孩子透過書中的學習活動,學懂尊重、欣賞大自然的生境和生物,加強保護環保的意識,同時增進親子關係。 另外,兒童從學習運用現今科技進行生態普查的技巧,培養他們成為未來的生態學家。各校可聯絡十八區家長會聯會索取實體書。(教)  《帶著孩子 遊東涌》下載pdf版 study.tccs.edu.hk/1617/1611011/ebook.html 明愛若瑟中學•五十金禧校慶暨畢業禮 (本報訊)明愛聖若瑟中學本年慶祝創校50周年,5月21日舉行畢業禮,邀請生態學家何建宗教授主禮及授憑。 儀式上,校監李敬志致歡迎辭時,以「時代考驗青年,青年創造時代」去勉勵畢業生,當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更要秉持勇敢剛毅的鬥志,開創自己精采的人生。 何建宗教授致訓勉辭時指出,香港以至世界各地面對氣候變化、温室效應、特強颱風等自然災害正威脅人類的安全,凡此種種皆是今天學生必須面對的。他勉勵學生擴闊視野、相信自己、關愛他人、以及發揮創新精神。 典禮上由畢業生向在場家長致送康乃馨,報答親恩。最後,由全體中六畢業生獻唱由校長師生共同創作的校慶主題曲《天賦的翅膀》。(教) 天主教普照中學•手作永生花工作坊  (本報訊)天主教普照中學早前舉辦手作永生花工作坊,學生學習花藝技巧,並從中發揮創意,自由配搭不同種類和顏色的保鮮花及乾花,製作成「水晶球」。 工作坊邀請中三及中五學生參與,藉此讓學生接觸新的花藝技能外,也讓他們在製作花球的過程中欣賞天主創造,感受生命的美麗。(教)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