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心讀繪本
2022.02.11
你是被愛的
你是個做事有條不紊的人嗎?還是那種丟三落四、混亂一片的人?那是因為能力的問題,還是出於態度?有沒有想過我們在天主的眼中是怎樣的?這次我會介紹一個關於兩隻豬的故事,他們將要見天主,且看天主跟他們說了些甚麼。
Sidney 和 Norman 是兩隻豬,他們是鄰居,但性格和能力就有天淵之別。Norman 無論在生活或事業上都井井有條、成就非凡。他自覺是一頭很優秀的豬,覺得天主肯定也非常喜愛自己,有時候還會抱怨其他豬為甚麼不像他那般努力。Norman 在街上行走時也顯得趾高氣揚,打從心裡看不起其他的豬。對 Sidney 來說,生活一點也不輕易,他有時候會睡過頭,跟不上時間表。家裡總是凌亂一片,無論在學業或工作上,他的表現都乏善可陳,走在街上時也會垂頭喪氣,他想像天主一定不喜歡他。Sidney 羨慕鄰居 Norman,卻沒有能力像他一樣成功出眾。一天,他倆分別接到與天主會面的邀請。Norman滿心歡喜, 想像天主一定是要嘉獎和表揚他;Sidney 一臉愁容,害怕面對天主。天主與 Norman 見面時,首先對他說「我愛你」, 然後解釋愛他並不是因為他的出眾表現,還提醒Norman不可驕傲、自私和看輕其他能力較弱的豬,因天主同樣喜愛他們。Norman滿臉意外,霎時間接受不來,到靜下來時他開始反省,在待人接物上也產生了變化。天主其後接見Sidney,他緊張得發抖,但天主只是微笑著對他說了三次「我愛你」。Sidney 對這出人意表的結果感到很驚訝,離開時他心中充滿愛和自信, 昂首闊步的回到家中。
共讀指引
跟孩子閱讀故事時,不妨代入兩位主角,讓孩子感受Sidney的擔憂和Norman的傲慢,這有助深化孩子對故事的理解和增加同理心。每個人的能力各有差異,性格也有不同,但天主都愛我們。這種無條件的愛使我們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天主愛我們,在生活中我們也有自己所愛的人,我們愛並不因對方做了些甚麼了不起的事,而是衷心愛這個人,因為他就是他。家長也可藉故事跟孩子「示愛」,明明心中視對方如珠如寶,卻因害羞或吝嗇而不把愛意宣諸於口,對方又怎會明瞭呢?生活是磨人的,難免有困難和挫折,只有靠著自知被愛的信念, 才能克服重重困難,繼續自信滿滿的走下去。
童心讀繪本-哥兒倆讀過繪本,分享了他們的看法:
我認為我在日常生活中比較粗心大意, 有點像Sidney。這應該不是能力的問題,而是我對生活細節不太在意,相信我也有能力改善的。我相信天主愛我,走在街上時,有時我也會垂下頭來,但並不是感到垂頭喪氣,而是因為在看手提電話。
我認為Norman實在太驕傲了,經常看不起其他豬,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Norman,經常吹噓誇大自己的成就,擺出一副了不起的姿態,其實我覺得他們是因為缺乏自信,所以要不斷表現自己,期望得到別人的認同。如果真正具有實力的話,根本不用吹噓誇大,別人也自會看得到。
《Sidney and Norman: A Tale of Two Pigs》
作者 : Phil Vischer
繪者 : Justin Gerard
出版社: Thomas Nelson
ISBN : 9781400308347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醫社同心
2022.01.07
鼓勵孩子寬恕
不少家庭中,家長可能目睹幾個孩子互相爭吵,孩子也可能在外跟其他孩子爭執, 有些孩子甚至跟家長吵架,令家庭氣氛緊張不和,甚至導致人際關係破裂。要處理這些難題,寬恕便是解難的關鍵。首先,要教孩子寬恕,家長不能只以說教方式來進行,需要配合在日常生活中的身教,主動寬恕令自己憤怒生氣的人,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孩子便有機會學習和效法家長這種良好美德。
家長可以跟孩子討論寬恕的好處和重要性,首先需要了解受傷害而表現憤怒和生氣是人生正常的一部份,也是可以理解的情緒表達。但是,持續墮入仇恨、逃避處理和自我封閉,容易使憤怒和生氣進入惡性循環, 對別人憤怒,也會同時令自己困擾和痛苦。因此,寬恕是為自己而做的有效方法,減輕個人的困擾,從負面情緒中得到釋放,令自己的生活繼續前進。對方知道自己被寬恕時,也會感到釋懷,這樣令雙方可以去除憤怒的包袱,善待自己和他人,有助改善大家的心理健康。
家長可帶領孩子回想從前被人寬恕的經歷,當時發生的事情、感受和體會,以及以良好的經驗來鼓勵自己在目前的處境中寬恕。另外,當別人有些事情令自己不愉快時,可培養同理心,了解對方行為背後的原因、想法和感受,這有助促進寬恕的行為。寬恕需要勇氣,勇氣需要培養。假如事情令大家關係緊張,以說話表達和溝通可能出現困難,便可考慮以其他方式表達寬恕,例如寫信、寫卡或畫畫,這些方式可減少尷尬的情況,讓自己更容易說出內心感受。
假如我們不寬恕時,可想想自己是否正在處於情緒負面的狀態。假如我們寬恕,會得到更多自由和快樂。
重點:
1. 要教孩子寬恕,家長不能只以說教方式來進行,需要配合在日常生活中的身教。
2. 持續墮入仇恨、逃避處理和自我封閉,容易使憤怒和生氣進入惡性循環,對別人憤怒,也會同時令自己困擾和痛苦。
3. 家長可帶領孩子回想從前被人寬恕的經歷,以良好的經驗來鼓勵自己在目前的處境中寬恕。
4. 培養同理心,了解對方行為背後的原因、想法和感受,這有助促進寬恕的行為。
5. 假如我們寬恕,會得到更多自由和快樂。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心讀繪本
2021.12.10
尊重別人
你曾在生活中遇過一些橫蠻無理,而且佔有慾極強的人嗎?跟這種人相處時你的感覺如何?今次介紹的繪本是關於一位名叫福斯多的人,他以為自己擁有全世界,一直以無理和粗暴的方式表達, 究竟福斯多的命運會怎樣?
福斯多相信自己擁有全世界,他踏上旅途,巡視他的一切。他高傲地對花說:「你是我的。」花臣服於他,被折掉插在他衣襟上。他陸續向綿羊和樹宣稱自己的主權,他們都一一拜服,然後福斯多又征服了田野、森林和湖泊。過程中只要有誰假裝聽不見, 或有所反抗,福斯多便會跺腳和緊握拳頭,大發雷霆,讓他們知道自己才是老大。然後,他還征服了一座大山。福斯多覺得自己非常了不起,他又征服了一艘船,航向大海,這次他想要使海洋臣服於他,但海洋不願意,並嚴正的告訴福斯多:「你無法擁有我。」福斯多於是又哄又騙,說自己很愛大海,很了解他,但大海知道福斯多在說謊,最後福斯多使出自己的殺手鐧, 他決定跺腳和緊握拳頭,大發雷霆來表達他的憤怒, 顯示自己的重要性,使海洋害怕和屈服,於是他爬到船外,在大海上跺腳,然後他就沉沒了⋯⋯他真的太不了解大海。福斯多消失以後,他曾經宣稱擁有的萬物,過著和以往一樣的日子,甚麼也沒有改變。
共讀指引
家長和孩子共讀的時候,不難發現這繪本在荒誕中帶點喜感,主角福斯多驕傲又目空一切,他橫蠻無理地要征服世上的所有事物。現實中也有些驕縱橫蠻的人,甚麼也想要得到。如果身邊的人都遷就和服從他,他便會變本加厲, 佔有慾變得愈來愈強,也認定別人的遷就是理所當然的,就像褔斯多那樣。直到書的末段,大海以沉穩講理的態度拒絕福斯多,但福斯多仍然強人所難,在海中央還要大鬧脾氣,最終掉到海裡去。而福斯多聲稱自己曾擁有萬物,原來都是虛幻,大家重過原來的生活,也沒有人懷念他。這故事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寓言,橫蠻無理的行徑、暴躁的脾氣,會使人不安。即使能夠一時通行, 也難有長遠的效果。唯有以禮貌和同理心相待,互相尊重,人與人之間才能建立長久穩固的關係。
童心讀繪本-哥兒倆讀過繪本, 分享了他們的看法:
我覺得福斯多的方法根本行不通,而且這種人很討厭,只懂得發脾氣去強佔身邊的事物。我認為如果我想擁有某些東西,我會如實說出來,以溝通的方式來得到它,但如果真的遭到拒絕,或事實上根本不可行, 我也會接受,不會勉強。
我認為福斯多是個傻瓜,而且很討厭,他的知識水平也很淺薄,竟然不知道不能在海中跺腳,只要把腳插入水中,便會失去平衡,因而沉沒,連這點簡單的道理他也不知道。另外,我認為這故事是一個很好的提醒, 提醒我們要尊重別人,如果不尊重別人,別人也不會尊重我們。
《福斯多的命運》
作者/繪者:奧立佛.傑法
譯者:吳其鴻
出版社:三民
ISBN:9789571467351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醫社同心
2021.12.10
如何培養孩子的耐性
有些家長投訴自己的孩子沒有耐性,想要的東西要立即得到,完全不能等待。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有不少需要排隊的時候,沒有耐性的孩子不能等待,可能表現煩躁不安,甚至大發脾氣。除了日常生活外,學習也需要有一定的耐性,學習一樣新的東西,我們需要時間和毅力,沒有耐性的孩子可能難以掌握新知識。另外,孩子每天有不少功課需要完成,沒有耐性的孩子可能會草率地處理,可能會出現不少遺漏和錯誤。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個性,有些孩子有很好的耐性,不用家長擔心,相反地,也有些孩子完全缺乏耐性,這種情況表達在他們的情緒和行為上,可能為生活帶來不少障礙和挑戰。
面對缺乏耐性的孩子,家長可以學習如何培養孩子這方面的能力。首先,孩子可以細心觀察當自己缺乏耐性時身體出現的情況,例如煩躁、坐立不安、心跳加速、呼吸急速、手腳顫抖等,讓自己了解這些情況反映了自己耐性不足,然後嘗試盡快介入處理。然後,家長可以帶孩子去找出能夠讓他心情平靜的事物,當下次孩子失去耐性時,可以運用這些事物來幫助他重拾耐性。
另一方面,孩子可以思考令自己失去耐性的事情背後的想法,嘗試仔細分析想法,看看可否從另一角度去觀察和應付事情,讓自己不會輕易失去耐性。過程中,可能需要運用自己的同理心,放下自我中心,嘗試從別人方面去想事情。此外,也可在失去耐性的一刻,想一些令自己心情平靜和愉快的事情,或者以幽默的方法來面對眼前的不安。
要培養耐性,另一方法就是練習靜觀,培養觀察目前一刻的能力,觀察自己,觀察環境,專注於此時此刻,不被其他事物所影響。要成功地做到靜觀,需要一段時間的練習,不能操之過急。假如培養了靜觀練習的習慣,耐性自然愈來愈好。
假如耐性是一個長期的問題,令孩子出現脾氣問題,也影響孩子生活和人際關係,嘗試過以上的方法無效後,可以考慮向專業人士如社工、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等尋求專業評估,了解缺乏耐性背後會否隱藏著其他心理或精神問題。
重點:
1. 有些孩子缺乏耐性,這種情況表達在他們的情緒和行為上,可能為生活帶來不少障礙和挑戰。
2. 孩子可以觀察自己缺乏耐性時身體出現的情況,再找出讓自己心情平靜的事物。
3. 孩子可以思考令自己失去耐性的事情背後的想法,嘗試仔細分析想法並作出調節。
4. 要培養耐性,另一方法是練習靜觀,培養觀察目前一刻的能力,觀察自己、環境,專注於此時此刻,不被其他事物所影響。
5. 嘗試過以上的方法無效後,可以考慮向專業人士尋求專業評估,了解缺乏耐性背後會否隱藏着其他心理或精神問題。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