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心讀繪本
2022.06.12
身上的白蝴蝶
你一定嘗試過皮膚痕癢的滋味。有時即使只是蚊叮蟲咬,嚴重的時候也使人痕癢難當、無法入睡。這次介紹的繪本, 是關於一個患有濕疹的孩子,如何面對濕疹帶來的煩惱。
共讀指引
繪本中的白蝴蝶是個比喻,象徵濕疹病人身上的皮膚碎屑。家長跟孩子共讀繪本時,可了解濕疹這種皮膚疾病對病人帶來的不適和困擾。現今不少人患有濕疹,孩子身邊的朋友可能也有這種煩惱。家長可以讓孩子認識濕疹這種皮膚疾病,從而破除一些常見的誤解,明白濕疹其實並不會傳染。繪本中的孩子受到濕疹的困擾,愛孩子的媽媽也全副武裝起來,用盡所有方法, 一心要治癒孩子的濕疹,但卻因為太專注於治療,使家人常處於作戰狀態,備受壓力,也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要。即使患有濕疹,孩子也希望過正常的生活,像其他的孩子一樣,能夠發揮所長, 和朋友一起玩耍。共讀繪本,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遇上患有濕疹的朋友,也能以平常心對待。
小男孩的身上長出白蝴蝶,使他非常痕癢,很不舒服。每天他都忙於趕走一隻又一隻的白蝴蝶,但是他愈用力驅趕,白蝴蝶長出來的速度就愈快。媽媽面對白蝴蝶時,總是非常激動,聲嘶力竭地誓要把牠們通通消滅。晚上白蝴蝶的數量增多,使男孩無法入睡,他忙著跟白蝴蝶「搏鬥」,經常抓癢使皮膚流血,甚至流膿,弄得渾身痛楚。媽媽列出所有男孩不能吃的食物,認為他只要不吃那些食物,白蝴蝶便不會再長出來。媽媽還帶他看不同的醫生,吃了很多藥,可是白蝴蝶並沒有離開男孩。他不能游泳,參加朋友的生日派對時,也要吃特別為他準備的食物。有些同學會嘲笑他,不肯跟他玩耍。媽媽為了不讓別人看見男孩身上的白蝴蝶,給他穿上很多衣服。小男孩除了要面對身上的不適和痛楚,還擔心自己會否永遠也找不到朋友, 但他相信在某些地方,總有一些人會願意成為他的朋友。其實,男孩心裡最渴望的, 是媽媽不再只顧著對付白蝴蝶,他希望媽媽能看到自己,希望媽媽也能快樂起來。
繪本看世界
濕疹與身體的免疫力有關,濕疹發作時,皮膚會痕癢、乾裂或紅腫,抓癢時會脫屑,有時候皮膚還會產生水疱,如抓破水疱,便會導致皮膚結痂,嚴重的更會引致細菌感染。為了避開引致過敏的刺激物,患者在飲食上有很多限制,也無法參與游泳等體育活動, 晚上睡覺時往往會痕癢難當,難以入睡,生活質素因此大受影響。有些患者會因為外觀而受朋輩孤立,甚至欺凌。此外,家中的照顧者也承受很大的壓力,甚或影響家庭生活。據估計,本港約有3成14歲以下的兒童受濕疹影響,人數超過16萬,情況普遍。濕疹未必能夠完全治癒,但能夠治療和紓緩, 更重要的是,應學習如何與濕疹共存,改變處理濕疹的心態,提升生活質素,讓患者和家人也能過正常的生活。
《搞搞震的白蝴蝶》
作者: 陳凌軒
繪者: 徐羨曾
出版社: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
ISBN : 9789888531615


小學專題
2022.05.01
天主教聖雅各伯幼稚園
喜悅繪本
(本報專題)天主教聖雅各伯幼稚園高班的班房早前化身成餐廳,由學生扮演侍應、廚師、外賣員、客人, 設計餐牌和食物等。校長黃雪媛收到同學派發的傳單,在校長室打電話落單,小小外賣員立刻送遞食物。
該校近年結合有趣的繪本,展開「喜悅繪本」故事之旅,積極與學生閱讀繪本,進行延伸活動,引發兒童的想像,發揮創意。高班學生進行上述餐廳活動前,先閱讀繪本《搖搖晃晃的服務生》 —— 故事主角是一名餐廳侍應,他因為不停打嗝,導致放滿食物的盤子到處飛,他的朋友們便想出很多方法幫助他。
簡嘉燕副主任說,高班的繪本活動會有較多語文元素,過程中與小朋友朗讀繪本, 也會邀請他們創作句式, 或分享故事心得。此外,她指繪本還涵蓋很多範疇,例如上述故事涉及德育元素,培養學生的同理心, 「講故事時讓學生易地而處思考,如果他是這個侍應,他會怎樣做呢,或身邊的人有困難時,他又可以怎樣伸出援手呢?」
在早前疫情緩和時,另一個延伸活動是由家長帶小朋友到餐廳用餐,小朋友要留意餐廳內的人、環境等。簡副主任表示,學生光顧各種類型的餐廳,有同學用點餐紙,有的透過電話應用程式點餐,有些同學則走到櫃面點餐,「同學回校分享時發現原來點餐也大有學問, 透過親身學習,可以豐富學生的生活知識。」
發揮創意 學習環保
繪本選材也會配合教學內容,劉慧欣主任指出,低班學生閱讀的繪本《奶奶的紅花布》,便配合了環保及戲劇教學。故事講述奶奶有一塊紅花布,一天,小孫女趁著奶奶外出,把花布拿來辦家家酒,突然一陣風吹過來,紅花布就像長了翅膀般消失在天邊。
老師在延伸活動中,讓學生把家中沒有用的布料帶回校, 把它製成衣服, 進行了一次「親子布衣裳Fashion Show」。劉主任說,小朋友把枕頭套、床單、舊衣服,重新製作成一件衣服,過程中學生學會環保及重用,呼應學習主題。
一塊布可以做甚麼?在活動中,有些學生用布蓋著自己扮石頭,有些綁在頭上作頭巾,有些則用來進行音樂律動遊戲,小朋友在活動中發揮無限創意。
班房設繪本角 自由選讀繪本
每個班房皆有繪本角,收藏了約100本繪本,讓小朋友在自由活動時間中,自選繪本閱讀。但除了課室,小朋友更會走到學校的不同角落進行繪本延伸活動。廖婥伶副主任稱,由於幼班學生語言能力有限,所以在選擇繪本時,首選了一本有趣、可愛的繪本《彩色溫泉》,故事中的小動物浸溫泉時,會根據不同的泉水顏色而變色。因為大自然有很多顏色,老師便帶小朋友走到校園四周,留意植物及設施的顏色,由小朋友自己探索。
廖副主任說,因為繪本的句式具重複性,幼班的小朋友容易跟著朗讀,表達意欲亦增強,「有家長反映小朋友變得願意以言語分享」。
培養閱讀習慣
「很多人說只有在讀書時才會閱讀,因為他們感受不到閱讀的樂趣。」黃雪媛校長認為幼稚園是一個關鍵時期,培養小朋友閱讀習慣,「『喜悅繪本』的意思是希望小朋友從小開始喜愛閱讀。」校內的繪本花園收藏300本繪本,主題包括光影、音樂、生態及具特別效果的透明繪本,讓小朋友在校內閱讀。
黃校長指,繪本能發展小朋友的「體能與健康」、「語文」、「幼兒數學」、「大自然與生活」、「藝術與創意」、「個人與群體」等範疇。
疫情下,學校經常進行視像教學,老師亦把握機會安排網上的繪本活動,並邀請家長參與。黃校長指學校為學生及家長提供學習材料包,例如低班學生閱讀繪本故事《誰發現了我的紙條》後,便進行「紙條變變變」的創意遊戲,學生從中發揮創意把紙條摺成不同的東西,創作有趣的畫作,並在線上與老師和同學分享創作。(吳)


心讀繪本
2022.03.25
殘酷的戰爭
近日新聞中出現戰爭的消息, 殘酷的戰爭不但帶來巨大的破壞,更剝奪人的生存權和尊嚴。從新聞片段中看到城市裡的建築物被炸毀,導致死傷無數,也有很多人痛失家園、流離失所,使人心痛。這次我們共讀的繪本就是關於一個戰地孩子的故事。
拉拉跟媽媽和弟弟一起住在柬埔寨的寧靜小村莊裡,兄弟每天帶著大牛到野外吃草, 他倆就躺在草地上談天,生活十分寫意。一天,村莊裡響起槍聲,天空中出現很多戰鬥機, 戰爭開始了。拉拉害怕得躲在媽媽的懷裡,只有嗅著媽媽衣服上淡淡的香氣,才能稍稍克服恐懼。戰爭一直持續,過了大概一年,村裡的壯丁都已被徵召上戰場,農地無人耕作,生活一天比一天困苦。戰場上更不時傳來親友不幸陣亡的消息。一群士兵到村莊裡,把只得八歲的拉拉徵召入伍,他從此變成了童兵,在營地裡和其他年紀相若的小士兵,按命令在地上挖洞,把一個又一個的地雷埋入地下,目的是讓經過的敵人觸發地雷,引發爆炸,導致死傷。小士兵們面對槍林彈雨,看見同伴被殺,每天都惶恐不堪。小小的童兵還要拿起槍向敵人開火。拉拉拿起了槍,手卻一直在顫抖,怎樣也無法扣下板機,他在驚惶中拋下手中的步槍,轉身逃走,豈料踩中了埋在地下的地雷,轟的一聲引發巨響,拉拉被拋到半空中,感覺身體好像輕盈地飄浮,腦裡閃現與弟弟追逐奔跑的情形、天空中的轟炸機擲下無數香甜的水果、火箭炮射出五彩繽紛的糖果,他還嗅到媽媽身上的芳香,心裡湧現一陣幸福的感覺。直到雨水打在拉拉的臉上,他才驚覺剛才的不過是一場夢,他的雙腿已無法活動了。他多麼希望戰爭只是一場夢。
共讀指引
繪本從主角男孩拉拉的角度,描述戰爭的殘酷。年紀小小的拉拉被徵召為童兵,負責埋下地雷,甚至舉槍殺人。拉拉也許和小讀者的年紀相若,家長跟孩子共讀時,可向孩子解釋戰地兒童面對的慘況,讓孩子適度代入,增加同理心。家長也可與孩子延伸閱讀有關戰爭的新聞,讓孩子了解戰爭帶來的破壞及傷亡,同時也可嘗試探討引發戰爭的背後原因,建立孩子愛好和平的理念。衷心希望在幼小的心靈中,能播下和平正義的種子,明白戰爭的殘酷,成長以後也共同努力,避免無情的戰爭。
童心讀繪本 哥兒倆讀過繪本, 分享了他們的看法:
我認為在戰爭中,孩子是最無辜的。他們年紀小,本應還是被照顧,享受快樂的童年,在玩樂和學習中度過,卻因戰爭而被徵召成童兵,活在恐懼和痛苦中。即使不用當童兵,兒童在戰地也必須東躲西藏, 以求活命,還要不斷目睹死亡,想起也使人感覺恐怖。
在地下埋下地雷,其實是個很奇怪的想法。你怎能保證只有敵人踏在那片土地上引發爆炸呢?當兩軍作戰或在那片地上打架時,雙方也可能觸發地雷而被炸傷。我還知道二戰時遺留了很多地雷, 未被發現。柬埔寨便有很多兒童在野外玩耍時誤觸地雷,而導致傷殘甚至死亡,真的非常可怕。
《拉拉的夢》
作者: 徐菁亞
繪者: 大衛.路普騰
譯者: 周明玔
出版社: 聯經
ISBN : 9789570836226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小學專題
2022.02.11
秀茂坪天主教小學 向學生傳遞核心價值
( 本報專題) 「『智能借書櫃』的靈感來自汽水機,當同學用智能卡拍掃描器時, 便可啟動開關, 順利借閱圖書。」秀茂坪天主教小學六年級學生呂昊希介紹與同學製作的「智能借書櫃」時指出,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圖書館領袖生不能到圖書館當值,所以期望運用學科知識, 簡化借書程序,減輕老師工作量。
常識科科主席鄒子俊老師認為, 這活動由現實情況為出發點,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技能及知識幫助有需要的人,建立同理心的同時,亦符合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教導學生關愛他人。
認識生命 關愛社區
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為真理、義德、愛德、生命及家庭。走進秀茂坪天主教小學校園,便可看到四周栽種了不同植物,包括瀕危植物 —— 土沉香;又設有生態學習中心、中草藥園、生境園等, 到處都是生態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觀察植物、生物成長的同時,認識生命。
謝姍蓉主任介紹生境園時說,園中種植了蜜源植物,吸引蝴蝶到來,希望藉著這個計劃,「讓學生見證蝴蝶的成長過程,認識生命及社區的生態。」
生態學習中心設養育海洋生物的水箱、盆栽、水耕種植器,讓學生可以進行餵飼、土耕、水耕等活動。六年級學生李溢盈喜愛小動物,所以負責照顧水箱中的水晶蝦。溢盈每逢小息都會到生態資源中心換水及餵糧食,在照顧過程中她曾經歷生離死別,「當看見蝦隻死亡,我會通知老師一起清理,過程中會感到失落,但體會到生命的珍貴。」
謝主任指出,生態學習中心特意配合常識科課程,與學生進行土耕、水耕種植,「教導陽光、空氣、水等生長要素;疫情下學生也會帶植物回家與家人一起照顧,有家庭合作的元素」。
中心內用水耕、土耕方式種植了不同蔬菜,另一位六年級生陳安琪指出,在疫情以前,學校會把收成送給老人院,「與更多人分享, 實踐愛德」。
創校50周年 展出學生、家長作品
秀茂坪天主教小學早前為慶祝創校50周年,舉行校慶感恩祈禱禮,其中一個環節為「秀天Fashion Show」,學生們穿著由環保物料自製的衣服,於禮堂的舞台上自信地在嘉賓面前「行Catwalk」,一年級學生曾華毅根據主題「探索太空」,與同學創作一件「UFO」(不明飛行物體)造型的衣服,部份學生更與家長合作;另一位一年級學生鄧惠婷便與爸爸製作了一件紅色親子裝,並在表演中向嘉賓展現。
「學校是學生的。」校長葉春燕說。所以,走訪校園的時候,到處可見學生的視藝作品,而學生在時裝表演中表演的衣服,也在學校樓層中展出,向人展現學生的才能。在學生的眾多作品中,葉校長介紹由學生創作的聖人畫像,當中透過講述聖人的德行,教導學生真理及義德;學校藉著課程及校園設備,把天主教教育的核心價值帶給學生,培育他們成為良好公民。(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