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221218 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2.12.18
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
展示光的文化 帶動師生身心靈成長
(本報專題)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慶祝創校60周年校慶,本年度以「若翰育才六十載.照耀他人創未來」為主題,期望學生成為地上的鹽,世界的光,發光發亮,照亮他人。   其中一個校慶活動是優化及裝修學校的圖書館,包括增添圖書館設備,重新規劃閱讀空間。新裝修的圖書館有一個大型的創世紀窗畫,由家長設計手稿,期望陽光透過窗畫射進圖書館時,學生抬頭便能看到天主的美善。   學生、校友、家長出力 設計圖書館   而由校友設計的圖書館,其中的特別之處是有一個高台,高台附近有不同高度的書架,副校長李燕芬說:「這比喻人生有高潮及低潮,但只要站在台上看,都可以看得很寬闊。這提醒學生即使處於低潮也不用灰心。因為不知何時,你也會再到達人生高潮的位置。」圖書館主任林信盈老師期望,學生在新改造的圖書館內有更愉快的閱讀體驗,吸收更多課外知識,把閱讀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圖書館內有不少位置供學生坐下閱讀,早前學校舉行了60周年校慶優化圖書館計劃——「閱讀卡位設計徵集活動」,邀請學生為兩個圖書館內的閱讀卡位進行設計,並從中挑選高小組及低小組的冠軍作品。   二年級學生黃凱梨的作品贏得初小組的冠軍。他的設計意念以海洋為主題,給同學舒適的感覺, 可以放鬆心情閱讀。 見到自己的作品出現在圖書館內,凱梨感到十分驚喜,「我十分喜歡新的圖書館,因為除了很美外,還有閱讀台階及卡位,讓同學借書及看書,並且有創世紀的壁畫作裝飾。 」   這次的圖書館裝修集結校友、學生及家長的創作,李副校長說:「這顯示不同的學校持份者,一起為60周年校慶而出力慶祝。」   效法主保 忠於天主   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在本年11月底舉行了「創校60周年暨遷校20周年校慶感恩祭」,邀請夏志誠輔理主教主禮。 在感恩祭中,夏主教配合校慶主題,把象徵鑽禧的信物「光」給予在場學生,期望學生把「光」傳到不同地方,繼續實踐校訓「剛毅求真」的精神,活出主保聖若翰忠於天主的生活態度。   關顧自己心理需要 影響他人   為了鼓勵學生多關顧自己,並成為光, 照亮他人,該校於本學年為高年級學生提供靜觀尖子課程,吳宇傑主任說:「學生在疫情下,遇到很多的變化,都會有壓力或情緒的轉變,我們希望藉著靜觀減壓課程,讓學生靜心觀察,照顧他們身心的需要。」   其中一位六年級參加者陳泳嘉表示,升上六年級後,在學業方面難免會感到壓力, 所以參加了靜觀課程,希望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減壓方法,並給自己身心休息的機會。   在課程中,老師與學生進行呼吸練習、覺察身體感覺的練習、五感訓練等,讓學生更了解自己當刻的感受,以耐心、初心、非批判心進行自我關懷;亦透過森林療癒的體驗體會與大自然的關係, 培養對世界萬物的「同理心」。   六年級學生馮凱蕎認為,最深刻的活動是身體伸展練習,在過程中,導師一直帶領他們並教導進行一些伸展動作,「我在這個活動中學習如何透過伸展練習來放鬆心情,並覺察自己身體的不同感受, 我感到十分滿足及放鬆。」 郭子謙老師表示,在課程中,除了每堂邀請學生進行靜觀減壓活動,也會邀請他們每天晚上在家中進行練習,持之以恆地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之後再回校與同學分享感受與體會。   「透過靜觀,我們希望幫助學生紓緩精神壓力,再把平安、喜訊傳出去。」宗教科主任陳啟聰主任更表示,期望在快將恢復全日制課程前,幫助學生及教師準備自己,迎接學習安排。   發光發亮 照耀他人   已服務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十年的校長胡艷芬表示,學校一直為學生提供不同機會,展現才華,例如以服務他人為主線的跨學科活動,鼓勵學生服務家人、關心社會;「除了讓學生自己有所成就外,也希望這一份成就能影響他們的師弟妹。」   胡校長表示,希望在六年的小學教育內培育孩子成為地鹽世光, 燃亮自己,使其他人得到照耀, 「今年是學校的鑽禧,而每位小朋友也是可供琢磨的鑽石。我希望學生升上中學,或出來社會工作後, 都能繼續發光發亮。」(吳)
kjy16_20221211L  rev 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2.12.09
天主教新民書院
心靈教育培養正向價值 共建關愛社區
(本報專題)各位青年人,你們有沒有懷著希望與期盼,靜候耶穌基督的來臨?踏入將臨期第三主日,也是喜樂主日,眾人在期待聖誕節的歡樂氣氛時,天主教新民書院的學生,走到油蔴地一帶, 接觸區內的貧苦者,學生面露微笑,向對方問好, 送上飯盒,也送贈小禮物。學生透過心靈教育的培育,懷著同理心,身同感受地關顧鄰人,學習到關懷弱小,施以援手的精神,正好回應耶穌說:「因為我餓了,你們給了我吃的;我渴了,你們給了我喝的;我作客,你們收留了我。」(瑪廿五35)   「當學生能夠覺察自己的能力,擴展至周遭的人和事物,從中培育學生的同埋心,覺察社會的需要,以憐憫的心腸幫助別人。」負責推動心靈教育的李翎鋒老師說,該校由去年10月推行心靈教育, 培育學生「正向生命價值,共建關愛社區」,計劃由天主教新民書院發起,聯同七所教區中學一起參與,得到優質教育基金成功撥款約96萬港元,讓八所學校推動心靈教育。   參與學校分別是天主教新民書院、聖若瑟英文中學、荔景天主教中學、屯門天主教中學、聖芳濟各書院、天主教伍華中學、高主教書院,以及聖安當女書院。上述計劃至本年12月底結束,並於本月底分別以「人生規劃」及「共建關愛社區」兩個主題進行成果分享會。   天主教新民書院以「共建關愛社區」為題,向學生推動心靈教育,校長吳華彪指出,心靈教育結合關社,培養學生建立正向生命價值,繼而貢獻個人能力,共建關愛社區,關懷身邊的人。   該校於上學年以中一級為心靈教育與關社的學習對象,學生於倫理與宗教科完成心靈札記,上學期以「自我覺察的培養」;下學期以「貢獻自己的體驗」為另一主題。本學年該校把心靈教育推展至全校參與,包括每天早會由心靈大使帶領同學敲磬,並進行靜觀呼吸以安定心靈,準備一天的學習;也在恆常的社會服務中學習實踐心靈教育等。   心靈教育融入社會服務   大約60位學生及其家人,製作共100個福袋及乾花卡,送給在油蔴地廟街的坊眾。他們參與心靈教育計劃的親子社區服務,家長與學生在服務前先在校內練習靜觀,然後才開始製作乾花卡。家長和子女一起把乾花拼貼在卡上,也一起構思祝福字句, 代表學校向外傳遞的心意:學生親手寫上「天主教新民書院祝你生活愉快!」同時附上聖經短句作福傳。中三學生陳栢深指出,是次首次邀請母親和弟弟一起參與做手工, 把心意送給他人,他喜見能在活動中享受與家人相處的時光。   家長校董暨家教會主席吳志伻與就讀中三的兒子一起參與親子社區服務,對他而言是一個嶄新經驗,「與兒子一起製作(心意卡)時,大家也感受到溫暖和愛的感覺。」他說平日多顧慮孩子的學業事宜,學校為家長提供的心靈教育及服務的活動,讓他與兒子有更多機會相聚。   參與親子社區服務的學生,走到廟街的其中一棟唐樓閣樓,踏上陡斜及狹窄的樓梯,抵達由獻主會胡頌恆(John Wotherspoon)神父有份在Mercy HK開設的「耶穌醫生中心」,學生從胡神父的分享中了解到,這個細小的空間,服務不同需要援助的人:因確診新冠肺炎而被僱主趕出家門的外籍女傭;新來港的婦女及其子女;患重病的;染上毒癮的人等等。學生從神父在廟街服務的心志,感到十分震撼。   中二生朱耀舜認為要放下身段進行服務,「派送物資時不用害怕骯髒,也不要因幫助他人而有一份高人一等的心態。」天主教徒中四生許廣鴻表示,信仰教他明白幫助有需要的人的重要,他從校內的心靈教育培養同理心,更體察外傭離鄉背井被人遺棄的痛苦,也對於胡神父在他人最困難的時候伸出援手而感動。 吳華彪校長表示,學生的分享反映他們以「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心態去服務鄰人;李翎鋒老師欣賞學生懷著卑微及微末心的僕人身份參與服務,正好帶出心靈教育中,培養學生懷著同理心關顧周遭事物。   負責家教會的劉世育老師指出,藉著活動讓學生明白「勿以善小而不為」,提醒學生不要看輕自己的能力,或以為只是微不足道的事情而無心參與,從而鼓勵學生主動服務及關愛社區。   學習靜觀 平定心神   「邀請大家調整坐姿,身體脊椎不靠在椅背,臂部佔座位的三分之一,雙腳平放在地面,雙手放鬆放於大腿上,保持頭、頸、背部成一直線⋯⋯身體放鬆⋯⋯閉上眼睛或把眼簾自然垂下,現在將以三下鐘聲開始今次的呼吸練習。」心靈大使中二級學生陳晞朗帶領眾人進行靜觀呼吸練習,他中一時自薦成為心靈大使,協助教師在早禱帶領學生靜默,「每次服務很有意義,同時也使我的心情得以舒緩。」   另一心靈大使中二生林浩蕎熱衷參與社會服務,去年在老師推薦下成為心靈大使,她說藉著接受心靈教育的培訓,同時把服務融入於心靈教育中,遇有壓力時便善用所學讓自己放鬆,也會把當中的好處與同學分享,這一切令她感到饒有意義。   陳兆雄副校長表示,每次服務時學生一起祈禱,靈修元素能幫助學生成長,更懂得以同理心看待社會。   吳華彪校長指出,選擇由初中生開始推展心靈教育,正是「把一粒種籽放在同學的內心,學生有能力幫助他人的感受,可以為他們帶來滿足感,日後或會把經驗向外傳揚, 延續服務精神。」此正好回應該校主保聖人聖紐曼樞機(John Henry Newman)常強調,不要等待自己最好的時刻才發揮所長,應把握現在,盡力去服務他人。(高)
kjy01_20221204 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2.12.04
華德學校
認識自己 發揮天賦
(本報專題)天主賜予每位孩子不同的塔冷通,你會怎樣善用這個塔冷通呢?華德學校學生有豐富的校園生活,因為學校為他們提供70多項課外活動及校隊訓練,期望學生在六年的小學生涯中,探索自己的長處,發展潛能。   該校深信音樂可以陶冶性情,固此著重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及鑑賞音樂的能力。所以,學校每年也安排全校學生到音樂廳,分別欣賞粵劇、音樂劇、古典音樂的表演。本學年,學校更在二年級的音樂課中,首次試行忘憂鼓活動,期望將來推廣至其他級別中,讓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 都有機會學習樂器。   弦樂團傳承 薪火相傳   為慶祝建校60周年,華德學校於本學年將校內的管樂團、弦樂團與敲擊樂結合,組成管弦樂團,將在來年4月的聯校校慶感恩彌撒中表演。其中,弦樂團於1997年成立,團員為二至六年級的學生,他們曾多次參加校內外的表演及比賽,屢獲殊榮。   此外,學校提供小提琴、大提琴班學習等,供有興趣的學生報名參與。弦樂團團員之一的六年級學生黃信淏自一年級起學習小提琴,並在三年級時被導師挑選加入弦樂團,「平時自己拉小提琴,有少少孤獨;加入弦樂團後,就像加入了一個大家庭, 可以與其他同學互相交流與學習。」   負責弦樂團的蘇詠芳主任表示,不少學生畢業後仍繼續進修並回饋母校,現時弦樂團的指揮也是舊生,「這也是一種薪火相傳。」   比賽中找到前進目標   近年在疫情下,負責管樂團的教師曾詠恩指出,團員多透過網上視訊形式練習。   「學校給學生提供了很多學習的機會, 有單簧管、色士風、小號等。」管樂團團員、六年級學生何伊翹便選擇了學習長笛。她最深刻的一次表演是與同學到迪士尼樂園演奏, 「當天是7月,天氣很熱,汗水都滴到眼睛裡。」雖然訓練及表演過程嘗到艱辛,但她表示享受其中。   學習敲擊樂的五年級學生黃卓霆,對於能學習樂器而感謝媽媽的支持,「我初加入時,甚至不會數拍子。」   憑著一直努力練習、沒有放棄,現在他學會打鋼片琴和鼓。負責敲擊樂的曾佩敏主任欣賞卓霆的表現, 「希望讓學生在比賽及表演中,見識到其他學校學生的實力,也有前進的目標。」   英語話劇 加強自信   學校亦關注學生的語文學習及演說能力。劉詩雅老師表示,學校每年都會舉辦英語話劇欣賞活動,讓學生在一個愉快的環境下學習英文。低年級學生以課外活動形式,學習基本演出技巧,以種子形式培育及增加學生以英語演出的信心。而高年級學生則透過選拔組成校隊,再加上外出觀摩其他學校的中學生演出,並進行訓練,再代表學校參加學校戲劇節,吸收演出經驗。   三年級學生陳彥熹加入了學校的話劇活動,「我喜歡表演,扮演不同角色,為觀眾帶來歡樂。」   中、英文辯論隊 實踐思辯精神   近年,學校成立了中、英文辯論隊。英文辯論隊的負責教師黃家浩表示,成立辯論隊,是為了提升學生演說技巧,讓他們更自信地表達自我。   中文辯論隊的林少芬老師補充,雖然現在辯論隊仍處於發展初期,但未來會繼續積極參與各項比賽,讓同學累積經驗,擴闊眼界,並透過不同的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實踐思辯精神。   「我參加英文辯論隊,是想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六年級學生葉穎泰說,每次搜集資料,準備議題時都會與隊友商討, 「有時與隊員持不同的意見,反而激發思考。」   六年級學生陳栩晴從四年級開始參與中文辯論隊,從活動中學習到團體合作,具備批判思維。   多角度思考 懂得欣賞別人   「我們深信天主創造人時,給予人不同的能力,有些擅長畫畫, 有些擅長編程活動。學校就是要給學生機會,嘗試不同的活動。他們未必立刻找到自己的專項,但在過程中,能更加認識自己。」校長盧淑儀說。   她期望在活動中, 學生認識自己的塔冷通外, 也要懂得欣賞他人。她舉例,近年學校成立的辯論隊,目的就是讓學生學習多角度思考,從中體會到別人的難處,懂得欣賞別人, 富有同理心。(吳
kjy05_20221127f
400 400 心讀
心讀繪本
2022.11.27
好看的膚色
我們每人也有不同的膚色,有些人的皮膚比較白皙,有些比較黝黑,你的膚色屬於哪一種?今次我們共讀繪本中的主角是個小女孩,她擁有如午夜般的黝黑膚色,使她非常困惱,她渴望變得白皙,認為那樣才算是漂亮。到底最後她能否發現自己的美?     Sulwe天生擁有如午夜般的膚色,她是家中皮膚最黝黑的,姐姐Mich的膚色則好像明亮的月亮。學校裡的同學都喜歡Mich,卻嘲笑Sulwe黝黑的膚色,給她起了一些難聽的別名,Sulwe很傷心,所以一直躲起來。她嘗試用橡皮擦除掉身上的皮膚、塗上化妝品來掩蓋,和不斷吃淺色的食物,希望從內到外改造自己。她懇切向天父禱告,期望天主賜她美白的膚色,但她的願望還是落空。媽媽告訴Sulwe,她的名字就是星光的意思,星光的光亮在於活出自我,真正的美麗從心而發,不用太在乎別人的看法,可惜這並沒有改變Sulwe的想法。一天晚上,一顆流星對Sulwe訴說了一個遠古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白晝和夜晚是對姊妹,她們都很愛對方,但人們對兩姊妹的觀感卻天差地別。人們都喜歡白晝,認為她光明、漂亮又可愛,但他們討厭又害怕夜晚,覺得她醜惡而且恐怖,於是夜晚便悄悄離開了,從此只有白晝沒有夜晚。白晝的強光整天照射,人們終於想念夜晚了。白晝於是前往尋找夜晚,告訴她大家也掛念她,她其實很漂亮,根本不需要改變自己,於是夜晚又回去跟白晝一起生活了,她們從此形影不離。Su l we終於了解,無論是白皙或黝黑的膚色,同樣可以十分漂亮。現在她願意敞開心扉,因為她知道自己從內到外都是美麗的。     共讀指引 這繪本的作者是位黑人女演員,她曾因自己的膚色而感到苦惱,因此以自身經歷來創作這繪本。我們生活在群體中,不免會受到別人的價值觀或評價影響。社會上普遍推崇白皙的膚色,琳瑯滿目的商品和廣告容易使人產生共鳴、追求美白。家長跟孩子共讀時,可以討論這個社會現象,從而理解主角Sulwe的苦惱,她最初不接受自己的膚色,避免與人接觸,鬱鬱寡歡,但後來故事中童話式的奇遇讓她明白到,凡事也有它的好處和壞處。我們生活在一個多元社會中,應該接納各人有不同的特質。父母也可以跟孩子討論,究竟是外表還是內心的美麗比較重要,並藉著閱讀引發同理心,讓孩子接納自己並包容別人, 看出別人的美好,建立真正的友誼。     童心讀繪本 哥兒倆讀過繪本,分享了他們的看法:   哥哥: 我的膚色比較黝黑, 到東南亞地區旅遊時,也曾被人誤會是當地的孩子。我曾經遇過一些不相熟的同學,用輕佻的態度嘲笑我的膚色,但我沒有理會他們,因為他們根本不認識我,真正的朋友才不會理會這些事呢!我對自己的膚色感到滿意, 也不會羨慕他人,因為我是獨特的。   弟弟: 我的膚色比較白皙,但隨著年齡增長,進入青春期以後,膚質變差了,有時候會長出粉刺或痘痘,我想這是青春期必經的階段吧。我會每天洗臉清潔面部,塗一些簡單滋潤的護膚品。世上每個人也有自己獨有的膚色,每個人也是獨特的,我覺得不需要羨慕他人。     《Sulwe》 作者 : Lupita Nyong'o 繪者 : Vashti Harrison 出版社 : Simon & Schuster Books for Young Readers I S B N : 978-1534425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