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7_20230618_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3.06.18
荔景天主教中學 梁釗豪
跳水一刻顯潛能
「由走上跳板或跳台跳水,只有兩至三秒的時間, 在空中躍動的過程感覺很自在,仿如我在探索世界。」荔景天主教中學中六學生梁釗豪說,跳水運動給自己帶來刺激與滿足感,鼓勵他勇於嘗試,更培養出對科技與創新教育(STEAM)的興趣,他希望善用運動科技, 提升跳水運動的能力,好能以有效的方式幫助更多人發掘運動潛能。   剛完成中學文憑試的梁釗豪, 十年前開始參與跳水運動,當年正值暑假,他剛升上高小,最初由參加跳水興趣班開始,「爸爸教我游泳時示範跳水動作,我感到跳水動作很有型,動作優美,於是開始學習跳水,便愈來愈喜愛。」   在香港,跳水運動並不普及。他由中一入讀該校時,老師和同學得知他參與跳水,便稱他是校內的「跳水王子」。十年來他參加過多項跳水比賽,獲獎無數, 至今勇奪接近50面獎牌。   他表示要完美展現跳水的美感,一個動作便花上半年時間苦練,站在踏板台上,由跳躍到落水、翻騰、轉身力度及角度等也需要拿捏得宜,一旦轉身的角度稍有落差,面部、背部、胸口等便有機會直接打落水中,訓練時常常出現瘀傷,「曾試過落水時面部正面撞落水中,當刻有數秒時間眼前漆黑一片,然後感覺腦海有數下的閃光,慢慢才逐步回過神來。」   藉著跳水與跳板溝通   釗豪形容,除了持續進行跳水訓練以培養水感,更需要「與跳板溝通」,他說這是作為跳水運動員與跳板之間的默契,「按運動員需要調較跳板的柔軟度,幫助自己在跳板跳躍時,以配合動作。」他有鍛鍊跳板一米及三米,也有跳台的訓練,平日除了在跳水池練習,也要到彈簧室進行陸上練習,戴上安全帶,在彈床上重複進行模仿跳水時轉身及翻騰的動作。   由於每一次的跳水動作只是兩至三秒之間的事情,觀眾也全神貫注地注視著跳水運動員,但是對於個性害羞,說話溫文爾雅的釗豪,當他站在跳水池旁邊,準備參與比賽,那份專注度與自信使他有如變成另一個人,他說長久的鍛鍊成就他學會堅持,突破自己,以完成自己的目標。   本學年梁釗豪專注應付中學文憑試後,將會跟隨教練教導兒童跳水,希望藉此推廣跳水運動。他亦有意鑽研資訊科技應用,例如他在中五時參與香港大學的距離測量及應用設計比賽贏得冠軍,也在中四時參與香港中文大學中學智能創意比賽得到優異獎。   他認為,STEAM的學習與跳水運動相似,也需要培養自己具備創新、突破思維、解難、堅持、聆聽意見等特質,「跳水在空中躍動時的感覺很自由,有如我在探索世界;至於STEAM學習,發掘我對探索科技與未來世界的興趣。」   「我要教給你智慧的道路,引你走上正直的途徑。」(箴四11)這段聖經啟迪荔景天主教中學不同持份者,落實該校三年發展計劃(2022至2025年度),正好與釗豪一直透過自主學習及對運動的堅持相輔相成,他在個人發展以外也希望藉科技幫助他人發展運動,特別在運動科技上,「將來透過人工智能發展運動科技,幫助跳水運動員改善技術。」   在梁釗豪的眼中,跳水運動員的形態有如「海豚」般美麗,跳躍時徘徊於空中和水中央,在水陸翱翔,讓他好好把握現狀,好好享受每個跳水獨特的時刻。(高)  
kjy07_202306011_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3.06.11
觀塘瑪利諾書院 黃皓嘉 袁均榮
師生保齡球 各司其職
觀塘瑪利諾書院本學年復辦保齡球隊,繼而發掘中四學生黃皓嘉在保齡球上的「塔冷通」,也燃起了該校10多年前已有的保齡球訓練,在師生共同合作與努力下,在保齡球運動發光發亮、發展所長。   去年暑假,學生黃皓嘉首次伙拍袁均榮老師,參與全港學界保齡球公開賽師生雙人賽,儘管最後跟獎項無緣,皓嘉賽後主動向袁Sir提議復辦保齡球隊,更邀請了數名同學成為隊友,於是該校於去年10月,重新成立保齡球隊,黃皓嘉是隊長,體育科主任的袁均榮老師負責校隊運作。   父親的引領 老師的同行   「去年約4月,爸爸在一個週末帶我到黃埔打保齡球消遣,自此每到假期,便與爸爸打保齡球。」黃皓嘉表示,最初由興趣轉為參與校隊接受正規訓練,一個月後,更參與香港保齡球總會主辦的「青少年保齡球重點培訓計劃」,現在他接受該培訓計劃及校隊的訓練,也會參與不同的本地賽事。剛在4月底舉行的第66屆體育節「2023保齡球錦標賽」男子U20賽事獲得第四名;他於本年5月底,再度與袁Sir參與全港學界保齡球公開賽師生雙人賽也贏得第四名。   學校保齡球隊設有教練培訓學生,但皓嘉也認為, 袁Sir是他第一位教導他打保齡球的老師,「他會提醒我在比賽時穩定情緒,調整心態面對一切賽果。」他一一銘記在心,特別是每次比賽,即使在其中一局失準也不會因此感到氣餒,「需要盡快找出失誤並作出調整,以應付其餘局數;若發揮理想,也要提醒自己不要鬆懈。」剛在體育節的比賽上,皓嘉曾在決賽賽事期間, 於第一階段首局落後至排名最尾,他隨即正視問題,接受教練指導下,未有受到失分影響情緒,「我由第一局只有167分,後來一連三局也有260至280多的分數,升上排名第二。」最終他的總成績獲得第四名,對於首次參賽已有此成績,他感到滿意。   自我完善的運動   「如其說是我幫助他,帶他接觸保齡球(接受正規訓練),倒是說是他把我帶回保齡球場上。」袁均榮老師沒想到自己重拾保齡球後,那點火仍在燃燒。回想15 年前該校保齡球校隊在學界賽成績不俗,曾在隊際賽贏得亞軍,「直到保齡球場逐個關閉,球隊集中在黃埔練習,後來興建黃埔站,附近交通經常擠塞,學生抵達場館練習已很晚,回家已是晚上,家長也表達關注後,因參與人數愈來愈少而暫停球隊。」   本年保齡球隊復辦,袁Sir感激黃皓嘉對保齡球的熱誠,也影響其他同學相繼仿效, 袁Sir說:「皓嘉接受訓練只有一年,水平一直在提升,他的例子讓同學明白到,只要願意練習也會做得到。」 袁Sir每星期隨校隊到保齡球場陪伴學生受訓,皓嘉便邀請袁Sir 一起練習,「有時皓嘉會提醒我要保持穩定的姿勢,在互相提點下,在場上我不會是永遠的老師,當同學做得比我好,他也是我的老師。」袁Sir認為,保齡球是一項追求「自我完善」的運動,與學生並肩學習,一起改善技術, 彼此成長。(高)  
kjy07_20230604_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3.06.04
瑪利諾中學 林琪欣 林栢欣
姊弟倆並肩抵壘 互相勉勵
在瑪利諾中學就讀中四的林琪欣,及與她同校的弟弟、就讀中二的林栢欣,皆是香港壘球代表隊成員,二人並肩學習壘球,一起練習、進步、成長。他們均表示,在運動中找到自信與滿足感,也會為求進步彼此勉勵。   兩姊弟在參與壘球以前,早已於小學一起打棒球, 姊姊琪欣在小學四年級開始參加,栢欣則由二年級開始,琪欣表示,最初是母親在補習社見到棒球興趣班的宣傳單張,被棒球運動服的造型吸引,於是鼓勵姊弟倆參與,兩人也逐漸被運動的合作與團隊精神吸引,栢欣表示,兒時也曾參與不同的課外活動,總會被父親批評未能持之以恆學習,「唯獨是棒球和壘球,我們堅持到現在。」   轉投壘球 延續運動的樂趣   冠狀病毒疫情下,對年輕人造成很大的影響,琪欣和栢欣也不例外:學校停課、學習轉為網課、棒球訓練更全面暫停,琪欣有見及此,便開始在網上找其他運動參與, 找到壘球運動,「壘球和棒球的形式相似,於是便嘗試報名參加。」栢欣放學後也跟著姊姊到壘球場,觀看其訓練,當栢欣趁著場地無人訓練時也拿起壘球拋球,「我覺得挺好玩,於是也跟隨姊姊一起參與。」   他們參與壘球後,由於已有棒球的經驗,學習壘球很快便上手,他們形容兩者的模式相近, 也是在鑽石型的場地對壘,壘球場相比棒球場細;壘球所用的球比棒球大,球棒則較小而輕等,兩者也是兩支隊伍交替進攻與防守作賽。栢欣形容在壘球運動,他每次成功擊球也得到成功感,他擅長於外野位置,他總是在外野範圍盡全力跑,以期成功防守。   林琪欣現時是U15女子壘球代表隊,林栢欣則是U19 和U15男子壘球代表隊成員,二人也是學校田徑隊成員, 琪欣參與擲項,栢欣熱愛短跑,他們認為,因著參與棒球及壘球後,提升上下肢的肌肉力量,栢欣說:「田徑訓練我腳的爆發力,令在短時間跑得更快。」至於琪欣長期透過棒球及壘球的鍛鍊,增強了上肢力量,更獲體育老師發掘,邀請她加入田徑隊,專注於擲項訓練。兩姊弟剛在中學校際田徑比賽D3第一組賽事上,為學校贏得四面獎牌:琪欣在女子乙組鐵餅奪得亞軍,栢欣在男子丙組短跑200米、400米,以及4乘100米接力勇奪三面金牌。   二人並肩訓練 彼此勉勵   琪欣和栢欣感到能夠在壘球上一起學習實在難得, 他們回家後,不時互相切磋球技與策略,栢欣認為藉著交流,有助提升技術與思考外,也能增進姊弟情;琪欣喜見得到弟弟的陪伴,使她在發展壘球運動不感孤單,她希望繼續透過港隊的操練,使自己在壘球有所成就。   瑪利諾中學過去57年由美國天主教傳教會(瑪利諾神父修會)辦學,來自美國的傳教士神父早年已把運動帶入學校,營造運動的氛圍,歷年來該校鼓勵學生參與運動,校長賴永春認為,欣賞琪欣與栢欣對壘球的熱愛,「能夠在運動找到樂趣,發展潛能。更從中發掘田徑上的才能,一展所長。」賴校長深信,運動有助青年建立良好的價值觀, 積極人生。(高)  
kjy07_20230528_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小學
2023.05.25
天主教聖母聖心小學何卓嵐
組成小女團 表演舞蹈
天主教聖母聖心小學五年級學生何卓嵐兩年多前,與一群熱愛跳舞的朋友開設了YouTube頻道, 分享她們在練習室、比賽中甚至於香港街頭跳韓國女團舞蹈的片段,其中播放量最高的片段,收看次數高達25萬。「有途人用手機錄影我們跳舞的片段,跳完後也有人為我們鼓掌。」種種的鼓勵,加深了卓嵐繼續深造舞蹈的決心。   卓嵐嬰孩時期已喜愛跳舞,爸爸笑著稱,女兒小時候每當聽到電視機播放某廣告,便會聞歌起舞。父母發現卓嵐在跳舞上的興趣,便在女兒幼稚園時,帶同她報讀舞蹈學校。父母當時篩選了芭蕾舞、中國舞、街舞等選項,卓嵐被節奏感強,伴以輕快音樂的街舞深深吸引,最後報讀了街舞班。   父母的支持 給予推動力   在舞蹈學校中,卓嵐考進了精英班,所以有很多比賽和表演的機會。她憶述在一年級、第一次參加比賽前,因為首次面對眾多評判、觀眾,難免感到緊張。父母便在旁教導女兒比賽能否獲獎並不重要,從旁觀看其他參賽者的技巧及表現,從中學習才是最重要的。   父母的開解與鼓勵,幫助卓嵐調整心態。卓嵐也開始享受及愛上在台上的每一分鐘,「每次跳完都會很有成功感。」   卓嵐也認為,比賽使她汲取到很多珍貴經驗,「比賽中,得到評判專業的評語,幫助我進步。」此外,在一次比賽後,評判特別走過去,讚賞卓嵐與朋友的表演令人深刻,得到評判的讚賞,也給予她前進的推動力。   與朋友互相鼓勵   近兩年,她與朋友一起跟隨成人班學習舞蹈,「與大哥哥、大姐姐一起跳舞,使我更加有自信。」她在週五至週日晚上練習,而在表演及比賽前夕,有時更會練習至晚上11 時,「想像到自己獲獎的畫面,便更有動力去跳舞。」   卓嵐與開設YouTube頻道的朋友,自幼稚園跳舞時認識。她享受與朋友一起跳團體舞的機會,「在跳團體舞時,如果感到累,也會互相鼓勵,這使我感覺輕鬆點。」   為卓嵐最難忘的比賽是在2023年舞蹈世界杯的香港站中,她與朋友在團體舞中憑著亞軍的成績,再奪得了「THE BEST TEAM」的獎項,「原本因為我們第二名, 而對奪得『THE BEST TEAM』的獎項沒有太大期望,但等宣布我們奪得這大獎時,超級開心。」   期望開設舞蹈學校   「卓嵐很自律,會勤力溫書,正如跳舞一樣,她也會很勤力地做每一個動作。」卓嵐的爸爸說。在學校裡,卓嵐是聖心電視台的主持、學社副主席,也曾擔任畢業典禮的主持;她也將會在學校裡的星之舞台、成果展示日中展示她的舞技。父母感謝學校給予不同機會讓女兒發展才能,訓練膽量,展示自信。   「跳舞時開心,想起跳舞也開心。」卓嵐期望繼續學習更多不同的舞種,將來與朋友一起開設一間舞蹈學校,擔任導師教導小朋友舞蹈,「我不想長大後因工作而放棄自己的興趣,相信把工作及跳舞結合後,會有更大的動力或樂趣上班。」(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