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7_20231015_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3.10.15
聖保祿中學 堅毅柔道選手
熱血の劉蕙芯
柔道是一種徒手搏擊運動,攻防對練時,柔道運動員經常會與對手有肢體碰撞、擠壓、摩擦,故瘀傷、擦損,甚至因撞擊而出現血腫乃兵家常事。柔道運動員專注的眼神和剛勇的動作,英氣逼人,讓人震懾,但眼前的劉蕙芯,雖是柔道運動員,卻笑容可掬,相當親切,絲毫看不到柔道運動員對賽時的狠勁。   「我從小一暑假開始學習柔道,覺得柔道這項運動很熱血,而單對單地與對手徒手對決,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實力,故此我很熱愛這項運動。」劉蕙芯一說到柔道的吸引之處, 即兩眼發光,精神抖擻,不難想像落場對賽時的她,與彬彬有禮的她必定大相逕庭。   堅持不懈 重整旗鼓   於聖保祿中學就讀中六的劉蕙芯是中國香港柔道代表隊成員,在8月於蒙古烏蘭巴托舉行的2023東亞青年運動會中,獲委任為開幕禮持旗手,另於2023年7月代表香港出戰「亞洲盃青年及青少年柔道錦標賽」時,在香港站女子青少年組48 公斤以下級別賽事中,力壓對手摘得銅牌, 在澳門站再下一城取得第二面銅牌。   雖然成績斐然,但蕙芯多次謙遜地表示自己並非特別出色,基本功和速度都有待加強,訓練狀態不佳或比賽前也會緊張和焦慮:「我在柔道中找到自己堅強和堅毅的一面,柔道是一項高強度的運動, 能同時鍛鍊精神和體能,過程中會受傷,長時間訓練也令身心俱疲,但我知道訓練才是進步的不二法門,我對柔道的熱情令我堅持不懈。」蕙芯為了平衡學業和運動,會犧牲睡眠時間,又會善用坐車、轉堂等時間溫習,以應付密集的訓練。   出戰東亞青年運動會前,頻繁而高強度的訓練和力求爭勝的壓力,曾一度令蕙芯喘不過氣來,最終取得第四名的成績也令她感到失落:「我把力量和能力都發揮到極致,但最終未能取得佳績,失敗的經驗更燃起我的鬥志,誓要重整旗鼓,在下一個國際賽中勝出。」雖然是次比賽沒有為蕙芯帶來獎牌,但卻收穫了很多鼓勵和支持,來自同學、老師和家人的問候和打氣,讓失落獎牌的她,在遠方也感到溫暖和感動。   追逐夢想 一往無前   該校張翠珊校長非常鼓勵學生追逐夢想:「我們鼓勵學生在黃金歲月追逐她們的體育夢,學校在政策和資源上都會盡量配合,以蕙芯的能力,要應付學業和訓練是綽綽有餘的。除柔道外,她還會參加校內的跳舞比賽,這是她的減壓方法,也是她的另一面向。」體育科老師麥子欣指出,蕙芯對運動很有熱誠,只要立定目標,便會一往無前,期望日後能在頒獎台上看到她的風采。   「訓練過程常有高低起伏,甚至低迷不振,感謝多位教練不論我狀態好壞,也願意栽培訓練,賽前的鼓勵也讓我信心大增,成為致勝的關鍵;學校的肯定和配合,也讓我可無後顧之憂地投入比賽,實在由衷感激。」蕙芯最後不忘感謝各人的提攜。(賴)  
kjy07_20231008_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3.10.08
越野跑運動員陳柏延
One team One Mission 德望學校
「在山徑、郊野公園、海邊練習越野跑,練習時間雖然較長,路段也比路跑崎嶇,但沿途看到不同的風景,享受大自然, 讓我覺得很舒服,也不覺得艱苦。」在德望學校就讀中三的陳柏延是該校越野跑隊的隊員,她認為越野跑看似辛苦,但在戶外環境練習令她感覺輕鬆。越野跑是一種融合登山和路跑兩種特性的運動,令運動員可享受路跑的快感,也能投入大自然的懷抱。   柏延在疫情前是游泳運動員,主攻100米蝶泳,但疫情來襲,打亂了訓練計劃,也改變了她的發展方向和興趣。「在暫停游泳訓練期間,我為了保持體力,開始練習跑步, 中一暑假我參加了學校的越野跑隊,狀態一直保持得不錯。疫情後我恢復游泳訓練,但成績卻停滯不前,反而越野跑的成績不斷進步,而且慢慢愛上這個講求耐力的運動。」柏延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她於今年3月舉辦的「2022-2023全港學界精英越野比賽」中(當日比賽大約跑4.2公里),力壓眾多對手奪得冠軍,更榮獲2022-2023葛亮洪學界傑出運動員(越野跑)。   將壓力變成推動力   本身是越野跑運動員的體育科科主任黎昭麟老師,是該校越野跑隊的教練,會與同學一起練跑,因利乘便,學校附近的飛鵝山是跑隊熟悉的訓練場地,練跑過程大家互相鼓勵、學習和支持,良好的團隊氛圍,令艱苦的訓練充滿樂趣,是該校越野跑隊取得佳績的要素,也是令同學堅持下來的原因。「柏延是個不認輸和不怕失敗的運動員,而且很有鬥心和勇於嘗試,所以很快便發現她很有潛質。」   除了潛質,更重要是心態和意志,柏延現時每星期訓練五日,有時甚至連午飯時間也會主動加操,她認為自律非常重要,而且還要持之以恆:「練跑與學業一樣,未到終點,都有機會被其他人趕上,所以一刻不能鬆懈,比賽當然有壓力,但我會將壓力變成推動力,每次比賽與其說要超越別人,我更在意是要超越自己。」   團隊精神 力量強大   黎昭麟老師認為柏延具有優秀運動員的特質和影響力,寄望她將來可以隊長身份帶領越野跑隊再創佳績:「跑隊的團隊精神, 產生了協同效應,發揮了強大力量,期望同學可從跑步學懂人生,提升抗逆能力,將來投身社會遇到挫折也有不輕言放棄的決心。」   柏延謙稱能取得佳績不單靠自己的努力,而是靠學校、隊友和教練的支持和鼓勵:「我要多謝所有隊員,我們不論練習或比賽都會戮力同心,彼此支持,沒有她們, 我未必能堅持到底。」One Team One Mission,是該校越野跑隊每次解散前必喊的口號,看來口號已成為跑隊的信念,也會是一種傳承。(賴)  
kjy07_20231001_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3.10.01
明愛聖若瑟中學
空手道、跆拳道運動員黃文靜 永不言敗
「當我和世界不一樣,那就讓我不一樣。」這是台灣樂團五月天歌曲〈倔強〉中的一句歌詞,亦是鼓勵學生黃文靜在空手道與跆拳道路上堅持下去的一句,「因為我學業成績不是很好,其他地方也不是很出眾。所以如果堅持訓練, 能讓我的世界變得不一樣,那我就要一直堅持下去。」   黃文靜是明愛聖若瑟中學中五學生,自小成長於內地,練習田徑,擅長中長跑。她表示,在跑步中培養到耐力及體能,對她在空手道及跆拳道的發展有所幫助。   在內地讀小學時,文靜有一次在田徑訓練途中,見到空手道及跆拳道的練習,被跆拳道吸引。她當時得悉校隊人數不足,又受到與跆拳道題材相關的偶像劇影響,便自薦加入校隊。她接受了兩天訓練後,便要上場比賽,最終當然落敗,但這激發了她學習跆拳道的決心。   堅持不懈進行訓練 比賽落敗後,她趁著暑假觀看網上影片自學跆拳道,後來知道學校附近有一所學習跆拳道的機構,便向父母訛稱可以免費試學一個月, 其實是自己省下零用錢以繳交首期學費,正式開始學習跆拳道。   文靜後來向父母坦白道出事件,並憑著對跆拳道的熱誠,感動父母讓她繼續學習。她認為空手道及跆拳道教會她永不言敗的精神,「不論多少次被對方打倒,我都不會放棄。」她身邊有很多參賽者從五、六歲開始學習跆拳道,而她從十多歲才開始學習, 促使她更加堅持練習,誓要追回錯失的時間。當時,她逢星期六需要前往不同地方,跟隨數個教練學習,與不同學員試打,以期累積更多經驗。她每年皆參加比賽,終於在第三年,贏得深圳寶安區小學組的冠軍。   中學時期學習空手道 文靜從內地來到香港讀書,發覺明愛聖若瑟中學為學生提供空手道活動,她自中四便開始學習空手道,「我因為學過跆拳道,所以身體底子較好,較容易學習空手道。」   她現時已考獲跆拳道黑帶二段及空手道黃帶二級,並在「2023 年粵港澳跆拳道聯賽(深圳站)青少年女子組58公斤組別」、「2023硬式空手道邀請賽女子成人團體組組手」獲得冠軍, 及在「2023硬式空手道邀請賽女子成人61公斤或以下無差別組組手」得到季軍。   除了參加比賽,黃文靜也會帶領道館的師弟妹出賽,坐在旁邊觀賽之餘,同時勉勵他們不要擔心, 只要專注打出平日的水準便行。   無懼困難 繼續前行 在練習及比賽時,文靜試過多次受傷,臉、腰、腿都曾經受傷,最嚴重的一次是在練習空翻時,差點跌斷腳。她又提到一次練習時,被對手打傷,嘴巴差點便要縫針,手也腫起來,導致兩個星期都不能寫作業。她說,父母很擔心自己,亦曾勸說她放棄這運動,但運動的魅力吸引她繼續前行。   她笑說:「朋友都認為在我身邊很有安全感。」她現時逢星期六及日練習跆拳道,星期二及三訓練空手道,其他時間則練習田徑,每天均過得很充實。她感謝家人、學校、教練及朋友一直的支持,期望能學習更多新動作,在空手道方面也能考獲跟跆拳道一樣的段數,朝著成為運動員或教練的目標進發。(吳)  
kjy07_20230924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3.09.24
明愛屯門馬登基金中學
活木球選手葉梓添 體力腦力心力兼備
被稱為平民版高爾夫球的活木球,上世紀九十年代才由台灣傳入香港,活木球的名稱是根據英文Woodbal l的讀音而來,今年4月才正式更名為木球(下稱活木球)。活木球運動屬新興和冷門項目,最初只在大專界流行,中學鮮有接觸,明愛屯門馬登基金中學,是香港第二間引入活木球運動的中學,於該校就讀中六的葉梓添,更是該校培育的首批活木球青年運動員,現時是香港木球總會(前稱香港活木球協會)青年代表隊成員。   葉梓添原為羽毛球運動員,2020年疫情期間,羽毛球校隊的訓練被迫暫停,體育科老師茹敏緻為讓學生能繼續參與體育活動,便向學校提議引入能在空曠地方進行,並可保持社交距離的活木球運動。梓添應邀加入球隊,沒想到機緣巧合,竟讓他充分發揮潛能,攀上香港活木球50分制青年排名第二,在剛過去的暑假首次代表香港參加國際賽,取得驕人成績。   「我中三開始接觸活木球,玩了兩三天便被它吸引,尤其是揮桿將木球打進球門的一剎那,木球擊中球門中間倒掛的『紅酒杯』時,那清脆的響聲,著實帶給我很大滿足感。」梓添的優秀運動細胞,令他在短時間內,已掌握活木球的基本技巧,並領略到活木球的樂趣。   概括來說,活木球只有中桿、長桿和攻門三個技巧,看似簡單,但其實「易學難精」,且很具挑戰性。「每次揮桿、擊球前都要先觀察、分析、計算,然後調整、檢討,精神需高度集中,而且每場比賽動輒三、四小時,對體能的要求也非常高。比賽過程中如做錯一個決定,足以影響整體成績,所以要學懂控制情緒,幾年下來,現時我的抗壓力已非常高。這是活木球吸引之處,也是我堅持下來的原因。」   活木球可在沙地或草地上進行,場地不同,打法可以變化很大。「每個場地都有其獨特之處,地勢、坡度、軟硬、草的長短、甚至濕度,都影響揮桿時的力量和出球方向。每揮一桿,都在跟對手鬥智鬥力,除了技術,戰術和心態更為重要,是致勝關鍵。勝出比賽的快感讓我忘記訓練時的艱辛,也讓我樂於與家人分享活木球的種種,關係改善不少。與隊友的合作和跟對手的交流,除增加自信外,也讓我更懂體諒和讚賞別人。」梓添娓娓道來他的改變。   茹老師對梓添的期望不限於運動:「如果梓添能把打活木球時的思考方式、分析能力和堅毅精神應用到學業,甚至將來的工作上,相信成就必倍於人。」   梓添來年便要應付文憑試,期望能在運動和學業之間取得平衡:「我花了三年時間,晉身香港活木球青年排名第二,當中經過不少困難和磨練,這些訓練讓我學會堅持、不放棄,和不怕失敗。我期望能升讀大學,修讀自己喜歡的護理系,同時在大專學界接受專業訓練,冀望能成為香港第一。」(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