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5_20201129_s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0.11.27
喜樂中學 動態 2020.11.29
天主教培聖中學補辦畢業禮 (本報訊)隨着全港中學於9月29日全面復課,天主教培聖中學10月9日為上學年的中六畢業生補辦畢業禮。 典禮開始時,校方播放由一眾教師為學生製作的成長片段,學生在該校時參與的旅行、比賽、活動等,以印證學生成長。 畢業禮上,班主任在台上逐一朗讀畢業生名字,畢業生在典禮台上從嘉賓手中接過畢業證書。校方期望藉著畢業禮,為他們的中學生涯劃上完美句號。(教) 聖言中學開學彌撒  天主教同學會幹事派遣禮 (本報訊)聖言中學於11月3日舉行開學彌撒暨天主教同學會幹事派遣禮。 彌撒由該校校監、聖言會的張明德神父主禮,並邀請了校內公教教師及學生參禮。因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學校重視防疫措施,彌撒原定於福傳堂舉行,當天則改在學校禮堂舉行。 張神父在彌撒講道中,藉著當天的福音,勉勵天主教同學會的幹事學生,以本年10月10日宣福的15歲虔誠公教青年卡洛•阿庫蒂斯(Carlo Acutis)為榜樣,把天主的筵席,在校內傳播給其他同學。 張神父還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把天主放在第一位,正面樂觀,充滿愛德地生活,每人都可以成為聖人。(教) 聖若瑟英文中學•宗教週明愛籌款 (本報訊)由於在港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香港明愛取消本年在各場地的大型慈善賣物會。聖若瑟英文中學於11月4日至5日舉行宗教週義賣活動,為香港明愛籌款。 活動於兩天放學後舉行,一眾教師於學校大門前擺設各式各樣美食及咖啡攤檔。因防疫關係,所有美食均預先包裝妥當。 兩天義賣活動共籌得超過6,000港元善款,將不計成本全數撥捐香港明愛作慈善用途。 校方藉著舉辦宗教週義賣活動,讓師生共同實踐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之中,「愛德」的價值。(教)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5_20201122_s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0.11.20
喜樂中學 動態 2020.11.22
天主教郭得勝中學•學生認識追思已亡節 ( 本報訊) 天主教郭得勝中學天主教同學會11月2日舉辦「追思已亡節」活動,由天主教同學會成員籌備,鼓勵師生為亡者祈禱,並認識追思已亡節的意義。 當日早會舉行前,學生在學校正門向師生派發「禮物包」,內裡附上糖果和印有為亡者祈禱的祈禱卡,並印有「一粒糖果,一次祈禱」的語句。校方鼓勵學生細味品嚐這糖果的過程中,為一切已亡者的靈魂安息祈禱,作為「愛德」的奉獻。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準備「禮物包」的同學都十分注重衛生;在包裝、派發禮物包前後均清潔雙手, 全程戴上手套。 早會分享中,宗教科教師向全校師生講解「追思已亡節」活動時指出,為亡者祈禱是整個11月份(煉靈月)的精神。(教)    荔景天主教中學  全方位學習日 (本報訊)荔景天主教中學11月初舉行的全方位學習日,讓學生學習平日在課堂難以達到的學習目標,深化學生對其他學習經歷的知識、技能和態度,啟發學生多元潛能。 當天活動由不同科組負責,透過校園電台直播讓各班學生在課室內參與多個學科的節目及比賽。活動包括「荔天知多少?」、「體育,你不知道的事!」、「荔天on l i ne才華大賽」、「與主相遇禪畫中」、「閱讀越識問答大賽」及「創意與生活──STEM話你知」。 該校校長劉廣業表示,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教師團隊設計的活動針對學生書本以外的知識,幫助學生平衡學業與生活。其中,在「與主相遇禪畫中」的活動,學生以祈禱和默想聖言, 讓學生初探禪繞畫的基本技巧,在寧靜中一起繪畫出百合花。 另外,該校於10月開始義賣明愛慈善抽獎券外,校方亦把全方位學習日定為便服日,共籌得15,000多元善款,全數撥捐香港明愛。(教)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1_20191103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9.11.01
明愛慈善賣物會 坪石天主教小學參與 施比受更有福
(本報專題)踏進十一月,你會想起甚麼,會是秋天的微風、落葉、街邊攤的栗子蕃薯,還是每年一度的明愛慈善賣物會呢? 每年到賣物會走一圈,都會看到林林總總的商品,毛公仔玩具、衣物及家庭用品等;有些人亦會購買遊戲券到攤位,參與不同的小遊戲,贏取小禮物,場內滿佈歡樂。 於一九六一年開始的明愛慈善賣物會, 至今已經有五十八年的歷史,因應社會近日的大型活動、交通不穩定,為顧及大眾的安全,本年賣物會將改為邀請參加單位在所屬堂區、學校等地方自行舉辦。 坪石天主教小學便於十月廿一至廿五日,在學校操場舉辦賣物會,讓學生在午息及放學時到攤位購買物品。校長高翠萍十月廿三日說,學生只可帶二十元回校,所以在放學時段,家長亦可與學生一同選購。 運用零用錢  買禮物送給近人 在十月廿三日的賣物會中,坪石天主教小學操場的數張長桌子上,便擺放著不同的貨物,有適合小朋友的鉛筆、擦膠、玩具; 適合家長的衣服、杯子等。高校長說,每年的文具和玩具都受到學生歡迎,但本年的新商品「假花」亦受到他們的喜愛,「他們說是要送給媽媽。」 六年級的歐陽學琪、陳寶如及陳鎧童, 這次亦運用零用錢買了文具、頸鏈、聖誕卡等。學琪說,母親節時亦有送一枝花給媽媽,但很快便凋榭,所以這次買了一枝假花,送給媽媽「長久的保留」。 而寶如喜愛創作,平日亦會幫忙班房的壁報設計,她這次亦買了一些小橡筋以編織手繩。此外,聖誕節快將來臨,她亦買了聖誕卡、生日卡送給同學。 這三位同學亦有作為小義工,在午息時幫忙售賣工作。鎧童平日亦有參與賣旗活動、探訪獨居老人,她認為明愛賣物會所得的款項,能幫助有需要人士,而自己又能在當中幫忙售賣物品,十分有意義。  家長義工參與 讓孩子自主決定 除了由學生擔任小義工在攤檔協助義賣,每天放學前,一些家長義工都會提前到學校準備攤位,把貨物從課室搬至操場。 家教會主席黃玉蘭是兩位小朋友的媽媽,在活動中亦有幫忙義賣的工作。她說,活動讓她看到子女間的互相幫忙與分享,「妹妹看見哥哥忘了帶錢,主動說:『我有錢,我幫你買。』」她亦認為家長在這裡較放心讓孩子自由的選擇;而小朋友明白這是一個慈善活動,除了會因為做善事, 而感到開心外,亦會更珍惜自己所買的。 從愛德服務中學習 高翠萍校長說,學校中較多基層的小朋友,「他們的捐獻,大多已是他們所有的。」 但從活動中,能讓他們學到「施與比接受更加有福」,而學生亦能明白自己有能力幫助人,從愛德服務中學習。 明愛慈善賣物會九龍區籌備小組代表伍詩媛指出,有些家長對明愛服務的認知十分局限。為小學生及家長而言,在校內舉辦賣物會,非教友家長除了可以做義工外,亦可以透過小朋友把相關的慈善信息帶回家。 香港明愛行政事務主任倪戌英在十月廿一日說,賣物會的出現是為回應社會的需要,「當時人們較窮困,物質生活不足夠」,所以希望出售低價格的物品,幫助市民大眾。而自八、九十年代起,香港的物質生活開始豐富,明愛賣物會便成為天主教機構、學校、堂區,聚在一起福傳的平台;而當中籌得的款項,亦會投放在明愛服務中,繼續服務社會上的弱小者。(吳)   
kjy04b_20190623s
CatholicAgent
教友特工
2019.06.21
排難解紛尋公義(上)
律師,是否一個超級市儈的行業?還記得在新約中,多少經師和法學士都是和耶穌對著幹的,表面上飽讀詩書的人(最「叻仔」那位都只是在問了耶穌問題後被主讚了一句「你離天國不遠了」)。這或多或少也為這個行業蒙上了一些負面的色彩。 事實上,律師口中的公義,是否就是和天主教教義中,「公義」有著不同的解釋呢? 我是Nelson,一位教友律師。要說我的故事,就要由四十年前說起了⋯⋯  當年高主教書院還是一所頗新的學校, 還是要「排凳仔」取入學表格的。家住中環的家父,當年就是聽說不少這所新學校的畢業生也有不錯的發展,所以就為我排了這條隊,也影響了我的人生—— 不論是事業,個人,還有宗教上的成長。 不少朋友也會想,我是不是由小朋友開始已經想做律師呢?哈,這回你猜對了,我真的是打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已經有在中文作文「我的志願」中,以律師作為我的職業的(其實那篇文章我更寫了要日後當法官的,這又是別論,暫按下不表)。這夢想, 大概在1994年夏天,初步實現了,因為當年就是香港大學法學院取錄了當時又矮又瘦弱的我。 大家當然會想,我是就讀天主教學校的,是不是一早已經成為「born Catholic」(嬰兒領洗)?這倒不是,我反而是在入了大學後,才在同學的帶領下開始聽道理和成為教友,原來一晃也已經廿年了。 信仰在我畢業後,幸而沒有遠離;就在畢業後,我開始工作時,當時我慕道班的神師林玉仙修女找我,問我有沒有興趣參與聖召和福傳的話劇。喜歡舞台工作的我一口答應了。原來,這個是天父安排給我的一連串工作的序章。 在幫助林修女的聖召劇期間,認識了一班公教青年,他們當時正在籌備當年「傳教節」的活動,就決定讓我和大眼神父陳德雄拍檔演出棟篤笑。而這次之後,便輪到另一位神父找上門來,今次是陳志明神父。他透過林修女找我出來,也透過主教座堂參與了香港明愛的義務工作。有時也會協助他們解決一些法律上的問題,又或者為一些長者辦些講座等等。 到近兩年就多了以法律知識協助不同的學校解決日常和處理校政時遇到的問題,我也變身成為「教師」,講授醫事和教育法等等; 總之是愈做愈多, 愈做愈有勁, 愈做愈想繼續。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