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6_20240317_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4.03.17
香港仔工業學校
愛德服務中團結成長
(本報專題)「配合『希望』這個大會主題,我們就利用大發泡膠剪裁,製成一間間小屋,在屋的中央放置感應器,外面有個類似投石機的裝置用來投擲小星星。當你把星星成功投進小屋裡,便會觸動感應器,令貼在屋外的燈條亮起光來,象徵將希望投進每個人的家。」就讀香港仔工業學校中四的洪庭聰詳細地解說。他的同學賴天賜則充當美術指導,設計好小屋的雛型,再由一眾同學們合力填上不同顏色。為了這項製成品,他們連續數天趕工至晚上八、九時。   如此賣力認真,他們可不是在趕STEAM習作, 而是作為學校義工隊「Caring Youth and Ambitious Servant」(CYNAS)的成員,幫忙籌備2023年明愛慈善賣物會的攤位遊戲。CYNAS自2010年成立以來,連續11次參加明愛賣物會(2019-2021年期間沒有舉行),有10次奪得攤位遊戲設計或佈置的三甲獎項,成績驕人。   第一年參與製作攤位遊戲便獲獎的洪庭聰表示,雖然知道義工隊有得獎的「傳統」,卻沒想過自己能獲獎,感到有點驚訝。他說之前沒接觸過義工服務,「看到同學好像玩得幾開心,便試試看。」同是第一年參加的中二學生劉嘉鏗直言:「當初老師邀請我加入時,我還以為是很無聊的活動,進來後卻發現是很有意義的,既能幫助很多人,又能維繫友誼。」   積極參與社區服務   CYNAS現時有十多位成員,大部分都是中一、二的時候被老師邀請加入。除了明愛賣物會,他們還會參加區內各種社會服務及活動,例如教導小朋友打籃球,協助派發單張介紹區內傳統地方,體驗失明人士生活等。   去年一個傷健共融跑活動,CYNAS的成員要分成五至六人的小隊,每隊合力把載有傷殘人士的越野人力車推上山坡再折返,全程3.5 公里,藉此加強團隊合作、溝通技巧和同理心。中四的陳耀星憶述,他的隊員們推車推得很快,令車上的傷殘人士很緊張,他便沿路安慰他,跟他談話,分散其注意力。   活動當日天氣炎熱,大家都汗流浹背、渾身濕透;被活動主持人問及是否辛苦時, 中四的劉逸博說:「我願意用我們的汗水去換他們的微笑,這是值得的。」已加入義工隊數年,他說會繼續參與, 因為CYNAS是大家一起創造、一點一點累積出來的集體回憶,又可以一起在不同活動中把這些成果分享給別人,讓他很有滿足感。   以團體為家   回望過去數年的義工生活,中四的陳祥裕說CYNAS給他「家」的感覺,幫助他成長:「我本身是一個不喜歡說話的人,入來服務之後,他們推介我做隊長,便要經常找他們談話、教他們做事。」曾是義工隊員、畢業後回到母校任教的老師朱汶進亦認同「家」的說法:「大家很團結地做一件事、一齊捱,直到當天製成品面世,得了獎項,很有成就感。見到別人來玩,玩得很開心,亦很有滿足感。」   創立CYNAS的老師李偉平說,當時剛加入學校不久,校長請他幫忙在明愛賣物會負責攤位遊戲,因他認識不少學生,便凝聚了一班同學組成團隊,並帶領他們走出社區,做其他愛德服務。幾年後,成員均認為這事情值得繼續,於是幫忙找師弟加入,開始建立這條傳承之路。   CYNAS的隊名和隊徽也是李偉平老師的創作:「當年明愛的主題是『關愛青年』,便譯成『caring youth』,那我們想同學做甚麼呢?就是有目標地去當服務者, 便想出『ambitious servant』(有抱負的僕人)。」至於隊徽,則是參考日系戰隊的造型,再加入天主教和學校的元素設計而成, 例如頭盔上的「M」字和火舌分別代表聖母瑪利亞和聖神的帶領,腰帶上的記號象徵耶穌基督,兩臂的盾牌及齒輪則是學校的標記。   李偉平老師說,經過數年的洗禮,義工隊成員的自信增加了不少:「他們中二時,真的要像褓姆般照顧他們,替他們想點子、提點他們,因為他們沒有經歷過……到現在中四,已放心把責任交給他們,他們有自己的想法,不用我們理會。」他期望繼續充當陪伴者的角色,支持一眾成員,令他們繼續勇於嘗試。(黎)  
kjy16_20231105_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3.11.02
香港仔工業學校 與學生同行 喜樂成長
(本報專題)創立於1935年的香港仔工業學校(香工),八十多年來一直秉承辦學團體慈幼會會祖鮑思高神父教育青年的心得,以宗教、理智、仁愛來培養和陪伴學生。為了回應社會和學生的需求,香工於2012年重辦寄宿部,為需要和願意接受寄宿訓練的學生提供包括生活、品格和信仰等寄宿教育。   「香工有很強的公教團隊,除了身兼校監和舍監的林仲偉神父, 宿舍現時有三至四位住宿修生, 整個寄宿部團隊都是天主教徒;更感恩的是,學校的公教老師和職員也為數不少,故此學校的宗教氛圍很濃厚。不論是宿生還是非宿生,我們都希望因應學生的能力和興趣,讓他們各展所長,陪伴他們在『學讀書』以外,『學做人』和『學走永生的路』。」沈明輝校長表示,全校有三百多名學生,學校提供150個宿位,約有四成學生會在學校寄宿,而絕大部分學生也曾於在學期間寄宿。在香工讀書或寄宿,信仰肯定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元素。   學讀書 學做人 學走永生的路   「學讀書、學做人、學走永生的路」是該校寄宿部訂下的三大目標,沈校長表示這既是宿舍目標,也是學校的使命,旨在通過學習支援、品格培育和信仰靈修,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鼓勵學生參加不同的宗教禮儀,可讓學生獲得心靈慰藉,從而追尋永遠和真實的幸福。就讀中四的王柏然和黃駿軒,非常認同學校這三個目標:「林仲偉神父經常把這些目標掛在口邊,過往我只知道學讀書,根本不知道彌撒有甚麼意義,但寄宿後天天參與彌撒和早晚禱,了解信仰對人的意義,便主動參加慕道班,領洗後學懂感恩和尊重別人,早晚禱時會深入反思,學習過基督徒的生活。相對學讀書和學做人,我認為學走永生的路更為重要。」剛於中三領洗的黃駿軒形容自己過往是個頑皮學生,是寄宿生活令他改變。   同樣是中三領洗的王柏然,與黃駿軒不論在信仰和學校生活上都是好夥伴。「起初入住宿舍時很不習慣,但在神長和同學的陪伴下,感到自己不是一個人,而是整個慈幼大家庭陪伴。很感恩在學校有機會接觸信仰,領洗後覺得有責任施分恩寵,幫助弱小。」王柏然的外婆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得悉外孫慕道和領洗後,感動得邊流眼淚邊祈禱感謝天主,甚至激動至失眠。王柏然回想這個情景,仍覺感動。   認識天主教信仰   走進香工,你會發現校內的宗教元素展現在不同的角落,學校會善用每一寸空間,以聖經金句或畫像裝飾提醒同學天主是愛。該校牧民助理麥思維表示,學校舉辦多元化的活動,邀請和鼓勵學生參與,神父和老師陪伴在側,從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校內所有活動都離不開宗教元素,因為天主永遠在我們中間。學生參加瞻禮、子夜彌撒、報佳音、聖母像出巡、朝聖,甚至『食雪糕』這個慈幼傳統,都是在分享天主的愛,是美好而喜樂的集體回憶。」麥思維期望已領洗的同學可帶動朋輩認識天主,相信信仰的種子,可在充滿愛的校園裡開花結果。   沈校長認為校園和寄宿生活是雙重教育,同學在生活態度上的轉變來自天主,學校的寄宿教育近年得到校內外人士認同,在其他學校面對縮班和收生不足的情況下,該校的報讀人數不跌反升: 「雖然收生愈來愈好,但我們不會忘記慈幼會辦學的初衷,是為有需要的學生服務,我們希望通過慈幼式的照顧和鍛鍊,讓同學感受基督的愛,成為一個更好的人。」(賴)  
kjy12_20230625_f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3.06.25
喜樂中學 - 動態
天主教培聖中學畢業禮   (本報訊)天主教培聖中學早前舉行畢業禮,邀請校友林偉雄擔任主禮嘉賓及頒發畢業證書。   典禮中,由郭富華校長作校務報告;校監李志源神父以祈禱祝福每位畢業生。   主禮嘉賓林偉雄致辭時提及該校本年60周年校慶,在回顧該校創校的初心及校訓的深意——在追求學術之餘,也強調品德的培養。他祝福各畢業生他日在各行各業中,如鑽石一樣發揮永恆的光芒,回饋母校、回饙社會。   畢業生代表何俊傑同學及鄧樂煊同學致感恩謝辭,她們感謝學校的培育,勉勵在校的學弟學妹要努力學習,並為學校的發展出力。(教)   香港仔工業學校•聖母進教之佑瞻禮   (本報訊)香港仔工業學校於早前舉行聖母進教之佑瞻禮,校監林仲偉神父引用當天福音章節,有關耶穌與瑪利亞參加加納婚宴的故事提醒同學,聖母擁有三個值得讓同學效法的特質:第一,在生活中要對身邊的事物觀察入微;第二,在生活中可以像聖母一樣,遇上不同的人和事,要作出適當的回應,第三,在生活中做每一件事都要堅持到底,我們才可以成就大事。   彌撒後,宗教組為全校師生、職工準備了雪糕一同分享敬禮聖母的喜悅,延續慈幼會慶祝瞻禮分享雪糕的傳統。(教)   聖安當女書院•綜藝表演晚會   (本報訊)聖安當女書院早前舉行「50周年綜藝晚會」,節目包括有英文音樂劇、舞蹈、朗誦、歌唱、樂器表演等。   校方藉著舉辦晚會讓同學學以致用、發揮才華的平台,不單是台前演出的同學,即使是幕後配合的同學,亦能透過這次晚會明白到藝術的重要性,並能夠發揮出團體合作的精神、培養責任感及積極的做事態度,更增加了同學對學校的歸屬感。(教)   聖母無玷聖心書院畢業禮   (本報訊)聖母無玷聖心書院早前舉行畢業暨頒獎典禮,邀得該校校友,國泰航空公司數碼部門總經理鄒銘諾主禮,並由聖母痛苦方濟傳教女修會一眾修女,及各校董頒發獎項及獎學金。   校監鍾妙嫦修女致歡迎辭時,以「葡萄樹」與「葡萄枝」作喻,提醒聖母無玷聖心大家庭皆由天主的愛緊緊連結,彼此共為一體,互相扶持勉勵,便可匯點滴成大海。(教)   德雅中學畢業禮   (本報訊)德雅中學早前舉行畢業禮,該校校友校董唐靄玲授憑。   典禮開始前,由張嘉慧校長致歡迎辭,希望畢業生謹記校訓「智、勇、勤、奮」,即成為明辨是非、承擔責任、樂於學習,和自強不息的良好公民。   其後,由校友校董唐靄玲為畢業生頒發證書,她勉勵畢業生要勇敢面對未來的困難和挑戰,並於日後回饋母校和社會。典禮尾聲由學生代表周家善同學致謝辭時,感謝師長的循循善誘、父母的包容體諒和同學的支持陪伴,並祝願各位畢業生能保持初心,展開人生新一章。(教)   香港鄧鏡波書院•聖母進教之佑慶日   (本報訊)香港鄧鏡波書院早前舉行聖母進教之佑慶日,以「愛,喜樂地善盡本分」為主題,由慈幼會中華會省副會長梁定國神父主禮。   慶日分為兩個部分:感恩祭及慶祝活動。感恩祭在禮堂舉行,以網上直播形式,讓全體老師、中一全級及各級教友慕道者一起參與。感恩祭後,舉行各類型的活動及比賽,包括:互動魔術表演,中一班際籃球比賽,中一班際足球比賽,聖母花園花藝製作。(教)   天主教南華中學畢業禮   (本報訊)天主教南華中學早前舉行畢業禮,邀請該校校友、著名旅行家和探險家、極地博物館基金創辦人李樂詩博士主禮。   主禮嘉賓李樂詩博士回顧了她畢業後走過的道路,由攝影記者多次去「三極」探險考察,到近年積極推展環保工作。她勉勵畢業生勇敢面對挑戰,迎難而上。   校監葉定國神父勉勵畢業同學面對未知的未來,要以校友李樂詩博士作榜樣,為追求心中的理想,堅持奮鬥,勇敢前行。鄭淑美校長則從校風及學生支援、學與教特色和學生獲獎及成就,三方面作校務報告。(教)  
kjy07_20220529_fade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2.05.29
香港仔工業學校 關樂晉
三項鐵人 突破自己 創造奇蹟
游泳、單車及長跑皆耗費大量體力,當三者加起來時,其難度可想而知。香港仔工業學校中三學生關樂晉兩年前由游泳運動員轉為三項鐵人運動員,他憑著喜歡挑戰自我的個性,突破個人的體力、耐力與意志,參與三項鐵人運動,短短半年已獲選入香港代表隊,他希望將來能成為全職三項鐵人運動員,以「鐵人」般的精神創造更多奇蹟。   三項鐵人運動乃由游泳、單車及長跑三項運動組合而成,是一項屬於鍛練上下身肌肉的全身性運動,運動員先在海中游泳,然後在公路上騎單車,最後以長跑完成賽事。   三歲學習游泳,五歲加入泳隊,游泳對於關樂晉而言是輕而易舉,可是在三項鐵人中他卻認為游渡海泳最艱辛。他說要在海中央找到最短的距離完成賽道,同時要顧及暗湧及大浪,加上海面能見度低, 見不到水底的水線,游泳時需要不斷抬頭留意其他泳手,更經常被對手抓傷,或看不清楚路線而越過指定範圍,種種原因也會耗掉運動員大量的體能。   視每次練習為比賽 每次備戰,關樂晉會獨自一人在海中練習,教練提議他到大浪的泳灘游泳,平日他會在科學園碼頭沿海練習,或到清水灣沿著防鯊網游泳;訓練公路單車時,他會與隊友在大埔道、東涌、欣澳、新娘潭或石澳等的公路上進行單車訓練等,他說每當單車訓練時上斜路段,是對他的體力與意志力極大的考驗。故此,他視每次練習為比賽, 「在半路倦極想停下來時,便幻想正在比賽,便會堅持下去。」   要成為鐵人,關樂晉需要擁有超乎常人的體能,他每天清晨四時半起床,五時已出門趕往香港體育學院訓練,或是晨跑後上學,下課後再到體育學院或其他訓練池練習,他亦會自定訓練日程,嚴格與持續的鍛練才能保持狀態。   關樂晉中一參與三項鐵人後,旋即愛上此運動,「以前感到游泳很沉悶,小學時有參與爬山單車,而三項鐵人可以一併完成游泳、單車與長跑,一試已覺得很好玩。」參與三項鐵人半年後,他在香港三項鐵人總會參與1500米長跑及200米游泳的選拔中達標順利加入港隊,去年參與香港三項鐵人總會舉辦的水陸兩項鐵人賽半奧運賽程,在男子青年公開組上奪得金獎。   鬥智鬥力 具備策略性的運動 要在最快時間完成三項鐵人比賽,需要定下策略,「我會花兩成體能在游泳、四成力量完成公路單車,其餘的便是長跑, 曾在游泳時已花上大部份體力,險些未能完成賽事。」   運動也為他帶來目標,他夢想成為全職三鐵運動員, 努力練習,從不怠惰,三鐵給予他成功感,讓他建立自信。   他自言過去學習態度散漫,缺乏學習動力,參與三項鐵人後,他會用心把教練的指導整理成筆記, 也主動計算單車訓練時的腳速與步頻,預算每次加快的時間,或在每項運動之間的休息時間等,「我看到自己在三項鐵人運動上的進步,給我學習上帶來動力,即使很累也會繼續堅持,希望從中突破自己。」   「世界上沒有不可能的事」(Nothing is impossible),可說是發生在關樂晉身上,他形容昔日的自己個性容易急躁,貪玩,常跟老師「唱反調」,即使自己做錯也不願意道歉,運動給予他的滿足感,令他的人生重拾目標與信心,三鐵極高強度的訓練也加強他的心理質素與耐性,現在他以全職運動員為人生的目標,深信「世界上沒有不可能的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