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7_20230212new_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小學
2023.02.12
嘉諾撒培德學校
中國鼓隊領鼓梅荇嵐
中國鼓是傳統的敲擊樂器,鼓手手持鼓棍敲打鼓面,使它振動而發出聲響,形造出氣勢磅礡的氣氛,20 人同時敲擊合奏,場面更為壯觀。「打鼓就像待人處事一樣,這是一個團體活動,合奏過程中有時也會出錯, 但我們也要彼此包容、欣賞及接納。」嘉諾撒培德學校六年級學生梅荇嵐說。   梅荇嵐一年級時因為學校的多元智能課活動而接觸中國鼓,慢慢被這節奏感強的樂器吸引,加入學校中國鼓隊。   中國鼓種類繁多,梅荇嵐最初接觸的是鼓型較小的小堂鼓,隨著愈發熟練,三年級時被教練安排練習中鼓,及至五年級學習大鼓。她指出小堂鼓與大鼓兩者體型大相逕庭,「小堂鼓的鼓形較小和輕,音調比較高; 相反,大鼓的鼓型較大及重,音調比較低。」但不論是甚麼鼓,靈活地運用手腕和手指,控制鼓棍敲打出不同的鼓式,也為荇嵐帶來成功感。   擔任領鼓 幫助同學 嘉諾撒培德學校約10年前成立中國鼓隊,聘請專業導師教授敲擊技巧,期望透過訓練,加強學生的節奏感及團隊精神;學校又把中國鼓也入音樂課程,各級學生在音樂課中都有機會接觸中國鼓,發掘有潛質的學生。   中國鼓隊由20位成員組成,荇嵐是領鼓,在團隊中帶領及幫助其他同學。在每節課堂中,荇嵐與其他成員先練習基本功,再練習鼓式,並逐一向導師展示訓練成果,讓導師知道各自進度,提出相應的建議。負責中國鼓隊的梁芷欣老師欣賞地說,荇嵐作為領鼓,願意犧牲課堂上的小休時間,幫助有需要的同學。   音樂無分界限 每年中國鼓隊均有不同的表演及比賽機會,以提升同學的自信心,體現鼓隊的合作精神。荇嵐二年級開始參與中國鼓比賽,其中一個深刻經歷,是一次在香港文化中心參加的比賽。當天同場有親子組、小學組、中學組、業餘人士及殘疾人士組等參賽者。荇嵐見到有家長與小朋友配合一起打鼓;傷疾人士在身體有缺憾的情況下,都有出色的表現,「這件事讓我明白到打中國鼓, 不分年齡,沒有界限,只要用心學習,都可以學成。」她期待有一天能與父母一起合奏,並學習到努力克服困難。   另外一次在皇后像廣場進行室外表演時突然下雨, 由於鼓不能沾水,隨行的校工和家長立刻幫忙搬運樂器到有蓋的地方,使同學能順利演出,荇嵐十分感謝家長及學校一直的支持。   荇嵐提到,在新冠疫情下,學習及排練中國鼓的過程困難,因為上網課時不能與其他同學一齊合奏,所以比較難排練。幸好在去年的比賽前,老師特別為他們安排了時間,讓學生能相聚排練,找回彼此的默契。荇嵐表示,同學們都特別珍惜這數次的排練時間,所以各人在排練前,先在家中努力練習各自部分,最終在香港聯校音樂協會「聯校音樂大賽2022」小學合奏(中國鼓)中, 獲得了金獎。評審更在評語中稱讚荇嵐作為領鼓眼明手捷、進退有度。   荇嵐在比賽、表演緊張時都會祈禱,把憂慮交給天主,即使未來升讀的中學沒有中國鼓隊,她也堅定地說會繼續學習中國鼓。(吳)  
kjy16_20221113 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2.11.13
天主教鳴遠中學
MY. Band 我們的銀樂隊
(本報專題)天主教鳴遠中學以雷鳴遠神父的說話「全犧牲、真愛人、常喜樂」作為該校的「鳴遠精神」,學校銀樂隊成立四年以來,樂團的學生一直秉持著這精神合奏音樂,校長袁玉蘭說:「學生為代表學校參與演出,願意犧牲自己的時間練習,透過音樂展現團隊的團結與共融,以及隊員彼此的關懷與愛護,一切也是出於愛。」   天主教鳴遠中學的銀樂隊(M.Y. Band)於2018年2月成立, 現時大約有40名中一至中五學生參與,大部分成員在加入樂隊前從未學習任何樂器,負責M.Y. Band的音樂科教師徐銘堅認為,學生不須擁有音樂底子,只要是對音樂感興趣, 願意付出時間、不怕艱苦與遵守紀律便可參與。 隊名MY既是天主教鳴遠中學「鳴遠」(Ming Yuen) 的簡稱,也解作是「我們的銀樂隊」,總隊長劉敏銳,銀樂隊的學生代表學校出外演出,是一種對學校身份認同的表現。   銀樂隊最初只有12人,以單簧管、色士風、小鼓及大鼓組成的一個小型樂隊。成立約五個月後, 樂團在秀茂坪公共屋邨的一個嘉年華會演出,至2019年獲得優質教育基金資助44萬港元以作發展,用作擴充樂器種類,購買樂器、聘請導師、製作制服等。校長袁玉蘭指出,透過銀樂隊提升學生的專注力、紀律、責任感以及團隊精神,並發揮學生的潛能,增強自信心,達致全人發展。   銀樂隊表演形式多元化   銀樂隊以木管、銅管及敲擊樂的樂器為主,配合花式步操的模式進行。樂團表演形式多元化,有鼓隊的獨立演奏,亦有不同樂器的合奏,表現場地可在室內或戶外進行。   徐銘堅老師認為銀樂隊不受場地限制,按照不同的演出場地設計隊型及花式, 例如該校銀樂隊於去年5月在香港迪士尼樂園參與迪士尼演藝日表演,以定位花式及步操進行演出; 剛於本年9月在伊利沙伯體育館的民安隊樂隊音樂交流會上,便採用了大型花式步操;每逢學校舉辦大型活動也派出銀樂隊演奏。   近年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銀樂隊需要暫停團隊訓練轉為網上學習時,導師便會個別向一至三位學生教授樂器,從而發掘具潛能的樂手,推薦他們參與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聯合委員會的等級音樂演奏及等級樂理考試。由去年開始,共有11位學生分別參與中音色士風、次中音色士風、小號、長笛及單簧管考試頒發五級樂器證書,當中三人榮獲優異成績;13位考獲五級樂理考試,亦有五人考獲優異成績。   該校銀樂隊剛於聯校音樂大賽中獲得中學步操樂團金獎,多位銀樂隊成員也在獨奏項目獲得11金、12銀及3銅的獎項。其中在中學銅管樂(小號)獨奏中級組獲金獎的中五學生劉敏銳在過去兩年,在小號及樂理考試上考獲五級優異成績,她回想在中一首次吹奏小號時,因氣量不足難以奏出聲音,直到她能夠把小號吹出聲音,後來擔任小號組長以至現在擔當銀樂隊隊長,她說從中提升自信心與成就感,更培養領導才能。她形容參與銀樂隊成為她生命中的一部分,「銀樂隊在整個中學階段陪伴我成長。」她希望能完成小號八級考試,藉此肯定自己的能力。 中五學生洪莎茜是長笛組長,她與中四學生、擔任小號組長的陳倩桐剛在學期初的一個大型演出前,因家人確診新冠肺炎而無法演出,她倆表示, 排練長達半年終未能參與感到失望,但是樂團重視每個成員的參與,演出當日團隊特意空出她倆原本的位置,洪莎茜對此深受感動,陳倩桐認為隊員互相支持展現團隊精神。   樂團成員一起成長在芸芸樂器中,大型樂器蘇沙號╱大號(Sousaphone), 在闊大的圓形喇叭口裝有該校校徽及「M.Y. B a nd」的標誌,負責手持Sousaphone的低音銅管組長、就讀中四的曾詩穎說,起初覺得難以駕馭巨型樂器而想過放棄,直到表現有所改善,滿足感與自信心亦愈來愈大,即使每次排練感到辛苦她也願意繼續練習,她說:「與同學一起練習,一同進步很難得。」   而銀樂隊鼓隊也在聯校音樂大賽中的中學小組合奏(敲擊樂)奪得銀獎, 就讀中五的鼓隊隊長黎俊銘自中一上音樂課時,看見老師播放學生打爵士鼓的片段,深深被當中的動作與節奏吸引,「我覺得師兄打鼓時甚具型格,很想仿效他,因而加入鼓隊。」   黎俊銘自中四起成為全隊唯一負責中鼓(又名Tenor Drum╱Tom-Tom)的鼓手,帶領鼓隊隊員一起演奏,每次練習或演出,也要背著重達30磅的樂器,最初背上中鼓,感到樂器非常重,每次練習後全身肌肉疲勞,後來多作練習才逐漸習慣。他說中鼓共有五個鼓,讓他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加強左右腦的配合,練習時他常會加入個人特色,例如是拋棍或轉棍的動作,以豐富演出。   2023年該校的辦學團體聖母聖心會慶祝會祖南懷義神父(Théophile Verbist)誕生200周年,袁玉蘭校長指出,過去聖母聖心會會士到世界各地傳教,當中不少傳教士神父來港福傳與辦學,向學生傳授知識與宗教價值觀。她引述校監狄和詩神父(Devos Pierre Joseph)常向學生提及愛以及無私奉獻就是福傳,她喜見銀樂隊的學生正彰顯出愛與犧牲的福傳精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