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6a-20130317
icon42
書包.背包
2013.03.17
我的習「舞」之路
小時候,大家有被母親送去學舞蹈的經歷嗎?相信大部份女孩子幼時,都學過芭蕾舞。我和大家有點不同—— 我學中國舞去了。 很多人對中國舞的認識不深,有人以為它是粵曲裡的動作、有人以為中國舞跟芭蕾舞是同一種舞蹈、有人以為那是雜耍⋯⋯每人的說法都不同。中國舞究竟是怎樣的呢?  其實,中國舞是一種非常傳統、包含了許多小數民族特色的舞蹈。比如說,在北京舞蹈學院所開辦的等級考試中,我們會看見維吾爾族舞、蒙古舞、朝鮮舞等等。而跟芭蕾舞比起來,更要求腰的軟度和大小腿肌肉的強度。 從六歲起,我就開始學習中國舞。歲月如梭,今年已經是我習舞的第十個年頭了。隨著富濃厚民族色彩的音樂擺動手臂,抬腿輕轉,舞蹈室彷彿成了一片大草原,姑娘們翩翩起舞,以身體來表達、釋放心中想說的話。音樂緩緩消散,我們做出最後的結束動作,大口地吸著空氣,相視而笑。 是不是覺得中國舞很吸引呢?雖然舞蹈動作很漂亮,但是不要只看我們表現出來的短短四、五分鐘。所謂「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為了跳出美麗的舞姿,基本功是不可或缺的。其中, 柔軟度最令我傷腦筋。 看過我的自我介紹,大家會想像我是個非常「健碩」的人。拉筋對於我來說,簡直是一種折磨。因為體型較大的人,筋骨一般都會比較硬,別人壓十五分鐘一字馬,我便要壓二十五分鐘。正因這樣,有不少朋友跟我說:「那你放棄中國舞吧!你根本不是舞蹈的材料。」面對他們,我對每個人都會說同一番話:「這是我的興趣;為了它,我願意比平常人下更多功夫,把事情做好。」 我相信不只是舞蹈,每件事情都一樣,只要是自己喜歡的,便要努力去做好它,不要被別人的說話影響,讓自己有後悔的機會。
kjy02_20130310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03.10
安東尼神父推動兒童朝拜聖體 帶領孩子遇見主
「是誰創造這張桌子、創造這台電腦?」安東尼神父帶著微笑問道。「是人類嗎?那是誰設計美麗的花兒、雄偉的山峰和滔滔的海洋?是誰創造這個宇宙?又是誰創造我們人類?」他邀請我們思考。「萬物的存在都有它的原因,人類的出現亦絕不是偶然」,他以溫柔但肯定的聲線說,「我們知道必然有天主的存在,是祂創造天地間的一切。」  ( 本報專訪) 穿著灰色會衣、態度親切的安東尼.多默神父(Fr. Antoine Thomas, CSJ)是土生土長的法國人,1985年加入聖若望修會,92年晉鐸,現任新西蘭基督城聖若望修會會長。他更長時間推行名為「望德兒童」(Children of Hope)的兒童朝拜聖體運動,以美國為起點,十多年來到過加拿大、海地、羅馬尼亞、新加坡等地,走遍世界推廣兒童朝拜聖體。這一站他從南半球來到香港,主持多個兒童及青年朝拜聖體的講座和聚會。   尋找真道 接近耶穌 「我小時候,朝拜聖體不像現在普及」,安東尼神父表示,「但我的父母是虔誠的教友,每次參與彌撒前後,他們也會在聖堂祈禱;彌撒後更會以祈禱感謝天主讓他們領受聖體。」他首次參與朝拜明供聖體時十七歲,那個週末,他參加了一個由神父帶領的青年攀石活動,「到了晚上,神父便請出聖體,那是我第一次嘗試明供聖體。」 假如你不是教友,看到這裡,你可能因「明供聖體」、「朝拜聖體」等詞彙而滿腦子問號,平日參與學校的宗教禮儀時,也有點摸不著頭腦。安東尼神父了解到香港天主教學校內亦有不少非教友同學,他鼓勵他們參加禮儀時,共同參與這些神聖時刻。 「我們都有一種天生的渴望,渴望知道世界的來源、知道人死後能找到甚麼」,他鼓勵非教友學生可利用這些時間祈禱、思考真理。「你可以想想,『耶穌是誰呢?』不論宗教,世界各地通用的曆法,都是以耶穌的出生年份來計算的。那麼耶穌真正的身份是誰?」他並強調,「即使你真的不相信,也至少保持安靜,尊重禮儀的神聖。」   真心交流 愛慕聖體 安東尼神父亦酷愛運動,登山滑雪、攀石、滑翔、風帆都是他喜歡的運動。「我愛在戶外運動中享受大自然的寧靜」,他說,「但我愛天主多於運動,祂以愛填滿我的心靈。」對於不少人對朝拜聖體有「沉悶」的印象,安東尼神父並不認同。他認為朝拜聖體,是我們和最好的朋友──耶穌基督親近的時刻,「他是真人真天主,與我們在一起。我們可透過祈禱與他溝通,而他亦在至聖聖體中交出了自己;每次我與他在一起,我的心都充滿他神聖的愛。」他強調,「耶穌真實臨在於聖體中,這是我們藉信德所知道的;耶穌聖體愛我們,也需要我們的愛。」 他表示朝拜明供聖體並不代表完全靜默,他亦會以吉他彈奏朝拜聖體的歌曲,「以愛和喜樂,詠唱感恩和呼求聖神的歌曲,是美好的事。」他表示朝拜中亦可誦讀一些聖經故事、聆聽天主聖言,然後在靜默中反省自己,並為別人祈禱,特別是那些尚未認識耶穌和天主的人。他解釋,「音樂的意義在於帶領參加者的身體和心靈,集中在耶穌祭台上的臨在,進入靜默,與耶穌相遇。」他補充,「我們就像瞎子,向耶穌呼喊:『主,我瞎了眼睛,請你讓我看見你!』」 花地瑪聖母於1917年,連續六個月的第十三日,在葡萄牙花地瑪顯現給三名小牧童,當時九歲的路濟亞、她八歲的表弟方濟各及六歲的表妹雅仙達。聖母顯現前,有天使顯示給他們,教他們祈禱,並給他們分送聖體聖血。聖母的顯現為世界帶來整個人類皈依上主、為罪過作賠補及勤唸玫瑰經以求和平的信息。「為甚麼聖母會顯現給三個孩子?天使也給他們分送聖體?」安東尼神父認為,孩子們可透過認識花地瑪聖母的顯現,明白自己也有能力投入朝拜明供聖體。 「我會繼續到世界各地去,讓更多人認識朝拜聖體」,安東尼神父見基督。(澄)       
kjy13a-20130310
icon39
與眾同樂
2013.03.10
亞西西的聯想—— 天主教音樂劇「流芳濟世」欣賞後感
亞西西(Assisi),意大利中部的一個山區城市,數百年來因為聖方濟(1182- 1226)而聞名中外。十九世紀統一運動前,意大利城市大多根據地形的特點而建築。這跟中國農耕民族,平地上發展都市有所不同。中部地勢多為山險,形成天然的防守好地方。因此,城市依山勢建築, 一座座的城牆、教堂,成為每個意國都市的標誌。 去年暑假,我帶著幾位中三、四同學前往羅馬研習聲樂。於大師班開始前,當地的老師帶我們到中部兩個城市 —— 珮魯賈(Perugia)及亞西西參觀。這兩個山上的都市,充滿著延綿不斷的,窄窄的行走道(圖1)。中古時代的街道規劃,主要讓馬匹行走。這些歷史建築,並沒有被無情的現代化洗禮。在炎熱的盛夏,陽光猛烈的中午,我們游走於這兩個城市裡。攝氏四十度的氣溫,並沒有把我們的好奇心蒸發。陣陣清涼的山風,反而讓我們感到心曠神怡。從城市最高點,眺望遠方的山頭,幻想當年兩城邦戰爭場面。赫然又忽發奇想,想像當年聖方濟的事跡。 甫進亞西西,已能看見宏偉莊嚴的廣場,旁邊便是聖方濟大殿(Basilica,圖2)。無論外面有多炎熱,室內的空間永遠清涼。漂亮的裝飾畫、輝煌的內部裝璜, 突然令人心裡有一陣悸動。這種宗教帶來的感覺,在聖人的出生地特別強烈。在教堂裡,我安靜地禱告,遠離煩囂,讓心裡只有音樂⋯⋯  以上對亞西西的瑣碎回憶,沒有像鐵軌一樣長,很短暫,卻很美。原本以為已封存在記憶宮殿的某一國度,但因為欣賞了近期公演的天主教音樂劇《流芳濟世》而被牽動,被呼喚。世事總是奇妙。是次參與演出的七位學生(圖3),有兩位於去年暑假就到過亞西西,進入大殿,近距離認識這位聖人的偉大事跡。他們本身是天主教徒,能夠親身到亞西西感受,當然是福氣。再加上參與是次演出,讓他們重溫更多有關方濟在世時的重要事跡,這樣的學習經歷是何等無價。 整個音樂劇以輕鬆、幽默手法,把方濟的生平搬上舞台,演活了聖人的一生, 何時追隨主。在港傳道五十多年的恩保德神父,銳意把方濟一生,以音樂傳福音: 「小時候在意大利,經常接觸有關方濟的音樂、故事。為何香港不能夠呢?」於是,恩神父積極羅致幕後班底,有出色專業演員及舞台人員,加上經導師訓練後能歌善舞的學生,整個演出計劃,是一席寶貴的生命課堂 —— 獻給方濟,獻給香港人。
kjy02_20130224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02.24
一步一讚美 九龍塘華德學校 禮儀舞蹈頌主榮
束起長髮,戴上花冠,穿上一襲長白衣。她們宛如待嫁的新娘,戰戰兢兢地步入聖堂。她們是九龍塘天主教華德學校的禮儀舞成員,導師戴淑明強調,禮儀舞並非表演,而是配合宗教禮儀,在天主的聖所內用舞蹈侍奉讚美祂。      (本報專題)「左邊、右邊、慢慢舉高雙手,將禮物送給耶穌⋯⋯」週六早上,舞蹈室中,同學們正跟著戴老師的指示,隨著音樂唱著歌,練習新舞步《獻上》。八位學員為該校小二至小五學生,大多是新加入的成員。問及她們參加禮儀舞的原因,她們靦腆地表示,欣賞了同學的舞蹈,認為十分漂亮好看,吸引了她們,所以決定這個學年要加入禮儀舞活動。雖然她們大部份都不是教友,但藉著禮儀舞,她們慢慢步近天主。 從美認識主 就讀五年級的張樂兒是團隊中的「大師姐」,今年是她參加禮儀舞蹈的第三年。「印象最深刻的是上一屆的畢業感恩祭」,畢業感恩祭假將軍澳聖安德肋堂舉行,「參加了禮儀舞,我才開始學習跳舞,那次感恩祭很多人參與,令我非常緊張,但順利完成後十分開心呢!」樂兒補充,「禮儀舞使我有更多參與禮儀的機會,所以認識了更多天主教的經文。」 同級的顏家慧則是第二年參加禮儀舞,雖然每週六的舞蹈排練後,她還要趕往籃球訓練,但她依然樂此不疲。她最難忘的,亦是在聖堂內跳舞。「平常學校的彌撒都是自願參加的,我不是教友,自然沒有參與,」她表示。「因為禮儀舞,我才第一次到聖堂、第一次參與彌撒」,家慧續道, 「我認為聖堂不但漂亮,也是一個十分莊嚴的地方。」 分別就讀小三、小二的李子彤和張珈雯雖然是本學年才加入的新成員,亦非常投入練習。子彤表示起初媽媽並不願意讓她學習禮儀舞,「但看到師姐們跳舞那麼漂亮,我真的很想參加!」最後在該校牧民助理李姑娘的幫助下,子彤終於說服媽媽,成為禮儀舞的成員之一。珈雯則是年紀最小的成員,十分活潑開朗,學期初自己主動向老師索取通告報名。雖然每次練習兩小時,但珈雯並沒有喊累,「用舞蹈來讚美天主,我覺得十分開心。」她最喜歡的舞蹈是《獻上》,「這首歌代表我們將麪麥和酒送給天主。」 由善親近主 她們的導師戴淑明為玫瑰福傳舞蹈團聯絡人,約四年前開始在該校教授禮儀舞。她表示禮儀舞糅合現代舞和中國舞,服飾著重整齊、莊重,「彌撒中,我們只會在進台詠、奉獻詠等時候向天主獻上舞蹈,而不是要禮儀參加者將焦點放到舞者身上。」同時,她強調舞者透過舞蹈親近天主, 「舞者最重要是用心投入和尊重禮儀,以侍奉的心表達對天主的愛。」 該校宗教科李染雯老師負責禮儀舞活動,她認為這是將天主的種子放在孩子心中的一種方式,「他們不一定即時結果實,但我相信這是天主給他們機會去認識祂。」她形容, 「禮儀舞的成員就像天使,她們跳舞的認真能營造禮儀的氣氛,也能感動其他參加者,包括我。」(澄)        -------------------------- 華德學校於1963年由美國天主教傳教會(瑪利諾神父)創辦,為紀念該修會到中國傳教的先驅華理柱主教(B ishop Walsh),故命名華德學校(Bishop Walsh School)。華理柱主教於1918年,與另外三位瑪利諾神父被派往中國傳教。他於1948年再度回到中國服務,受共產黨逼害,被監禁十二年。1970年,漫長的牢獄之災結束後,他從上海監獄醫院釋放出來,從羅湖橋踏進香港返回美國。前教宗保祿六世曾對他說: 「你所作見證,既真實又簡單⋯⋯對於這所有的一切,我代表整個基督的教會向你致謝。」1975年,華德學校轉由香港教區管理;2010至2011學年轉為全日制學校,下午校遷至現址,易名為九龍塘天主教華德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