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2_20160522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05.21
天主教社會倫理專題師資培訓課程 聖若翰天主教小學 教學相長
(本報專訊)日常生活中,無論香港、國際社會都有很多事情發生。世界各地發生的事情,與個人有甚麼關係?關注生態環境、公義的社會、人類大家庭團結合一、尊重勞動者的貢獻、貧富均等⋯⋯這些期望反映人類普遍認同的道德價值,良心的聲音引領人有能力判斷、認同和尊重道德的價值。面對社會的境況,教會的基本選擇是優先關愛窮人。去年十月到本月期間,香港中文大學天主教研究中心首次開辦「天主教社會倫理」專題師資培訓課程(下稱「培訓課程」),旨在培訓天主教小學老師認識天主教社會倫理,並將它應用在教學,特別是公民教育的國情主題。有份參與該課程及先導計劃的聖若翰天主教小學葉春燕校長表示:「作為天主教學校,多認識教會的社會倫理和社會訓導,從而向學生灌輸正確的價值觀,在資訊泛濫、國情教育備受關注的現今社會中,更形重要。」 拓闊學與教視野 該校宗教科科主席李美寶主任和德育及公民教育科主席何綺慧主任也有參與培訓課程。本身是教友的李主任坦言,上課前對天主教社會倫理和社會訓導不太認識,「上課後,發現其實很多事情都與這些價值觀有關,我的視野也隨著學習開闊了。」何主任則指她雖非教友,但亦能從培訓課程中加深對天主教價值觀的了解。 李主任指課堂內講解的教材包羅萬有,有中國在建設、制度、運作方式等的不同面向,如在日本3.11地震中,談及中國如何幫助地震的災民,李主任說:「當中的訊息是有能力者去幫助其他有需要者,是人的基本責任。」謀取生活不僅是有可餬口的工作;依據聯合國國際勞工總署,「合理工作」指依照正義原則的工作,天主教會的觀點是基本工作的權利與公道的酬勞。李主任指令她印象深刻的教材例子,是有關國內的牛仔褲血汗工廠,「這是社會公義,當學生看到工人被剝削後,學生會否為他們發聲爭取應有的權益,這是學生的選擇。」 學懂選擇與判斷 除講授理論及討論個案外,培訓課程還要求學員試教實習。李主任和何主任與該校課程主任陳依雯老師協商後,對課程安排稍微作出調整,早前分別於李主任任教的其中一班三年級宗教課堂和其中一班的六年級中文課堂上進行試教實習。三年級的教材是「伸出援手」,亦即日本3.11地震,她讓學生先看了一些關於地震的片段,然後分組討論作為中國人,特別是有能力者,可否去提供援助?至於六年級的教材則為「廣開言路」,是有關齊宣王與鍾離春的故事,從中讓學生思考到底要否說真話作出勸諫。「兩班學生都很投入、積極討論,尤其六年級學生思考能力較高,談論的又是切身的人際相處之道,當他們代入角色,各自都藉此說出了心底話。三年級學生上這一課前,我們剛巧談到『加納婚宴』中聖母有一顆願意體察別人需要的心,讓他們更易明白可怎樣助人。」李主任指儘管培訓課程是與宗教有關,但選取的教材卻並不一定與宗教相關,然而必須貫徹「是就說是、非就說非」的福音價值。 由於課程內容的題材廣泛,教學又以互動為主,以期引導學生從天主教倫理的角度多作思考和判斷。在校內試教前,幾位老師便一起作出周詳備課。「老師需要保持一顆開放的心,如在『廣開言路』的教學中,假設所有學生都不願意說真話,我也不能直接向他們灌輸說真話是最好的訊息,我只可從旁不斷引導他們去思考:如果所有人都不說真話會有甚麼後果,從而讓他們自己去選擇和判斷。」李主任說帶領的老師需要放下固有的批判思維和展現極大的包容性,難度甚高。 該校有意在2016-2017學年將有關內容正式納入正規課程中,因此李主任試教期間,其他老師也有觀課,並再作集體討論。天主教研究中心主任夏其龍神父接受本報電話訪問時表示:天主教研究中心目前剛編寫完教材內容,稍後會提供予曾參與培訓課程的學校。「社會倫理是一種選擇,當中談及的是關於權利和尊嚴的較好選擇。名稱看似艱深,簡單來說就是作更好的選擇。」夏神父以學生犯錯誤為例,假若能選擇,學生也會希望老師不要在其他同學面前責備他,以免令他感到羞愧難當;「小孩子也懂得選擇老師私下跟他傾談,顧全他的自尊心。」(敏/睿)  
kjy08_20160522s
icon47
創作天地
2016.05.21
創作天地〔2016.05.22〕:文章
郊遊日   一個藍天白雲的早上,爸爸和媽媽帶我到元朗公園野餐,我們的心情輕鬆又愉快! 我們乘車到達目的地後,我嗅到花兒的香氣,又聽見小鳥悅耳的歌聲,還看見鮮豔的花朵,更看見綠油油的草地。 美景當前,我率先躺在草地上假裝睡覺。爸媽便忙著擺放用品。然後,我們坐在草坪上玩皮球。當我玩倦了,我們便一起吃美味的午餐,午餐有火腿三明治、蘋果汁和葡萄。吃過午餐後,我們坐在草地上談天說地,樂也融融。 愛開玩笑的爸爸忽然張開大口,像一隻數學怪獸,扮鬼臉戲弄媽媽,媽媽被嚇得跳起來,我立即拍下照片作留念。最後,我盪了鞦韆,像飛鳥在空中飛來飛去,看見藍藍的天、綠綠的草,多麼奇妙啊! 我能欣賞天主創造的美景,實在感到很興奮啊!天主,多謝祢!   林思叡 深井天主教小學 二D     果園趣事   放假了,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鄉下的果園裡玩。 果園裡面有很多果樹,例如,有楊桃樹、龍眼樹,還有荔枝樹呢!那裡養了幾百隻雞和鴨子,果園的主人向我們介紹,為了保證用天然放養的方式養雞,那些雞和鴨子都是可以在園子裡走動,吃從樹上掉下來腐爛了的楊桃。這樣,雞隻的糞便會變成果樹的肥料。 我和其他小朋友摘了一些熟透了的楊桃,用它們來餵雞。我首先扔了一個楊桃到雞群裡,牠們先是吃了一驚,警惕地四處張望,接著爭先恐後地搶著吃,生怕吃虧了似的。有一些雞很調皮,牠們跑到果園外,我只好拿起棍子去趕雞了,一口氣趕了十幾隻雞回果園裡。有一隻雞最調皮,我只好扔下棍子,捋起衣袖,把牠逼到角落裡,一手抓著雞的翅膀,另一隻手托著雞圓滾滾的肚腩,把牠送回到籬笆內。 今天我在果園裡玩得真開心,我還學到了一樣新的本領,學懂了趕雞。趕雞原來是這樣簡單的,那就別說趕羊了。   鄒瑞元 聖嘉祿學校 三B   遊濕地公園   今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我和嘉嘉一起到香港濕地公園遊玩。 經過約一小時的車程,我們終於到達了位於天水圍的香港濕地公園。公園環境十分優美,綠樹成蔭。踏進入口處,沿著林蔭路一直走,不久便來到第一個景點——貝貝之家。貝貝是一條鱷魚,身形龐大,粗糙的皮膚配上一張血盆大口,又紅又小的眼睛射出一道兇光,要是被牠尖銳的牙齒咬一口,肯定沒命了!貝貝的爪子十分鋒利,尾巴又粗又長,游泳時輕輕地擺動四肢,把身體浮在水上,慢慢地向前游,就像一根木頭般漂浮在水上。 離開貝貝之家,向右拐,聽著鳥兒的歌聲,很快便到達演替之路。演替之路的兩旁是荷花池,陣陣清香隨風飄散,沁人心脾。荷花千姿百態,有的含苞待放,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有的正向我們露出燦爛的笑容。一陣清風吹過,荷花擺動著身子,踏跳著優雅的舞步歡送我們。 沿著小路直走,穿過觀鳥屋,向前步行大約兩分鐘,就來到最後一個景點——紅樹林浮橋。這條浮橋是由木板連接而成,搖搖擺擺,不時還發出吱吱呀呀的聲音,嚇得我們連聲尖叫呢! 浮橋下的招潮蟹十分有趣。牠們橙色的身體上有些白色的圖案,鉗子一隻大,一隻小,真可愛!牠們吃東西時,左一下,右一下,慢慢咀嚼的樣子更可愛了。 夕陽西沉,我們沿著剛才的路一直走,在路燈的映照下,離開香港濕地公園,離開這個美麗的地方。今天,我度過了十分難忘的一天。   朱泳曦 嘉諾撒聖方濟各學校 五D   簡體字   香港該用簡體字嗎?相信大家對繁體字和簡體字都有一定的認識,無論書本、電腦或面書,日常生活都使用繁體字。近來,香港政府推出使用簡體字的政策,我個人認為政府不應該推行這個政策,有三個主要原因: 第一,繁體字一直是傳統的字體,簡體字只是在五十年代為了一些學識淺薄的人而創設的。繁體字遠古至今已存在,假設我們只為了遷就一些新移民而轉用簡體字,我們會漸漸忘記了繁體字,這樣繁體字便會失傳了。 第二,要改變由出生至今熟悉的繁體字,談何容易?當看到書本上的字體由繁體轉變為簡體,學生的壓力就會無形增加。我認為簡體字只會為學生帶來額外的壓力。現今學童學業上的壓力已不容忽視,香港發生學生跳樓身亡的事件是非常不幸的。 第三,假設政府真的要照顧新移民的認字問題,那就不只是單憑改變字體。因為香港也有少數族裔,例如菲律賓、印度等學生也會遇到相同的問題,難道我們應該再加設菲律賓文或印度文嗎?所以,我認為香港特區政府只是表面上幫助一些新移民解決認字的煩惱,並沒有全面解決他們適應的問題。 究竟香港政府是否只因為中央的壓迫而提出此政策,有沒有深思熟慮作全面的規劃,以協助新移民?是否不顧近期二十宗學生因壓力大而跳樓的事件,繼續施加壓力給學童?又是否因為只顧中央而忽略了繁體字是傳統的字體?最後,我懇請政府三思,不應採取改用簡體字的政策,這樣繁體字便能繼續流傳下去,學生也不用被字體問題而加重學習的壓力了!   鄭凱晴 華德學校 五A   給老師的信   親愛的劉老師:   你最近工作順利嗎?近況如何? 回想起二年級第一次參加英文朗誦時的情景,實在令我難以忘懷!也非常謝謝你呢!當時,我膽子小,對自己又沒有信心。因此,我決定參加英文朗誦比賽。最初,善忘的我沒有把誦材背得很好,而且聲音也不響亮,感情又不夠豐富,更重要的是我害怕上台表演。那時,我沮喪極了,心想:唉!我還是放棄吧!再繼續練習也沒用的,只是浪費時間呀! 誰知,你不僅沒有責怪我,還鼓勵我繼續努力,並用心地教導我,提醒我需要改進的地方。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令我對英文朗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得到老師的鼓勵,我實在感激不盡呢!比賽當天,雖然我還是有點兒緊張,但我想:只要盡力而為就好了,把情感全都表現出來吧。結果,我取得了亞軍!我認為這是全靠劉老師的教導,我真的非常感謝你。 通過那次英文朗誦比賽,我的英文水平提高了,我還深深地明白到做事一定要有自信。我以後會勇往直前,積極面對任何事情,不會辜負老師的期望和教導。夜深了,下次再談吧!     祝 身體健康 學生               張燁香敬上 十二月八日   張燁香 黃大仙天主教小學 六A   媽媽笑了 直到今天,我還記得四歲時媽媽那一抹讓我刻骨銘心的微笑。 在我四歲時,日子過得很平靜。可是,某一夜,我醒來後,媽媽突然發現我的太陽穴附近起了一個手指頭般大的肉瘤。年幼無知的我還以為頭上的不速之客是一隻醜陋的寄生蟲呢!媽媽看到後,嚇得花容失色,她二話不說,馬上帶了我到附近的醫院,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 一連串繁複的檢查,只見媽媽愁眉苦臉,不斷追問醫生我頭上究竟長了個甚麼。在等待報告的一星期內,媽媽一絲笑容也沒有,眼神滿是焦慮、憂心。那時的我認為媽媽太過杞人憂天。可是,當她談起此事時,還強撐微笑,安慰對此事毫不在乎的我。可笑的是,我照常玩,正常睡,完全沒有留意到我摯愛的變化。 取過報告後,媽媽得知我頭上只是長了一個粉瘤,頓時鬆了一口氣。但當醫生建議要給我做手術切除粉瘤時,我感覺到她心中剛放下的心頭大石馬上又提了起來。也許,媽媽知道任何手術也會有一定的風險,當我被推進手術室時,我向外瞟了一眼;媽媽眼神裡,流露著她無窮無盡的關愛與擔心。 幾小時後,手術完成了。我慢慢從強光中睜開眼睛。迎面來的,是媽媽那一抹喜悅的笑容,有如冬日陽光,如黎明曙光,如黑暗中的燈塔。它是多麼的温馨,多麼的和煦,多麼的温暖。那時的我,竟看得痴了。我反應過來後,才明白到這次手術的成功,全賴那一抹燦爛的笑容。   張智傑 香港嘉諾撒學校 六D    
kjy10_20160501s
icon19
青苗天地
2016.04.30
青苗天地〔2016.05.01〕:文章
愛的家園 許景翎 潔心林炳炎中學 四丙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當我們享受天倫之樂的幸福時,社會上其他家庭的小孩卻踏上滿佈荊棘的路,承受種種的苦難。我校是次全方位學習日的活動,由老師帶領我們中四同學到寶血兒童村,聆聽張銀珊修女的分享。從兒童村內女孩子的故事,我看到一股改變世界的力量和指引我成長的明燈。 寶血兒童村為那些因家庭問題而得不到適當照顧的兒童及青少年,建設美麗的家園。我一直確信「一個人如果沒有家的護蔭,自然感受不到愛和溫暖。」兒童村的女孩入住的原因,有父母沒有能力提供照顧或雙亡、家庭暴力、性侵犯,甚至是父母簽下斷絕關係證明書,把孩子遺棄在兒童村。每個女孩子都帶著刻骨銘心的記憶成為兒童村的宿生,展開尋找愛的歷程。張修女曾說:「當她正了解一個哭鬧的女孩時,另兩個又發生爭執。」若是平時我們在街上碰到以上的場面,恐怕會在心裡抱怨小孩的不是,這是由於我們清楚知道小時候做出不當的行為,習慣在被責罰之前,以哭鬧的形式得到父母的憐惜。然而,女孩們的表現卻只是反映「缺愛」兩字,幼孩最初的安全感往往是來自於父母的疼愛,要從父母身上感受到依戀,才懂得如何健康去愛人。哭鬧只是缺乏關愛的小孩一種表現內心的方式。他們一方面要發泄心中的忐忑、不安寧,另一方面渴求他人的照顧、關注。 天主關上門的同時,會為你打開一扇窗。兒童村的女孩子雖有缺失,她們擁有體育運動的天賦,例如跳繩、呼拉圈、跳遠、籃球及跑步,都是她們的強項。在上主匠心獨運的創造中,每個人一如手掌的指紋,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沒有人注定一生不被鍾愛,亦沒有人注定失敗,當她們失意時回憶運動上勝利的喜悅,她們的心靈便會漸漸豐盛。 雖然狂風曾吹襲著兒童村的女孩們,她們有不少人仍能站起來,坦然面對自己的過去。長大後不再自怨自艾,而是貢獻每一分力,回饋社會。聽到她們的歌聲,我深深感受到每行字裡包含永不放棄的堅毅。我願學習她們不屈、不被波浪吞噬的精神,無畏無懼,迎接一波接一波的考驗。衷心祝福寶血兒童村的女孩子,懷著信心和希望前進。 (編按:來稿超出字限,原文經編輯刪節。) 鼓勵 馮恩柱 天主教新民書院 五C 幾天之後,將是我生命中一個最重要的日子。那是全港校際比賽總決賽的日子,而我正是參賽者之一。一直以來,我都十分喜歡唱歌,從小就開始聽歌,然後唱歌給親友聽。然而,我從沒有想過有一天,我可以參加如此大型的比賽,甚至能夠進入比賽的最後階段。如今,我心中忐忑不安,患得患失,生怕比賽當天表現不好,不能展現出自己最好的一面。想到自己有機會在眾多觀眾面前表演,我感到興奮異常。 今天,我因為此事而有點心不在焉。上課時,大部分時間都在想著歌唱比賽的事情,完全沒有聽到老師的教導。小息時,同學得知我進入了總決賽,紛紛圍在我身旁向我道賀,替我高興,更預祝我在比賽中獲勝。這使我的不安更強烈。同學對我有如此厚望,使我壓力愈來愈大,我害怕不能勝出,辜負同學。 由出生至今,我從未受到如此重視,對於參加歌唱比賽一事,首次心生怯意。我曾考慮退出比賽,因為我害怕如未能達成同學的期望,不知如何面對他們。 放學後,張老師約了我補課。補課時,我一直都無法專注,牽掛著比賽的事情。補課後,張老師見我心不在焉,便問我有甚麼心事。我把事情說出來。張老師問:「你為了甚麼而唱歌?如你真心喜歡唱歌,只要盡己所能,便問心無愧。」 聽君一席話,仿如當頭棒喝,我的煩惱一掃而空。我是因為喜歡唱歌而參賽,我希望自己的歌聲被大家認同,為大家帶來歡樂。只要忠於自我,唱出自我便行,「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何須在意成敗得失?老師的一番話堅定了我對唱歌的熱誠,重燃我參加比賽的自信。    
kjy01_20160320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03.19
寶血會培靈學校 體會慈悲 善度四旬期
 (本報專題)祈禱、悔改、更新、行善工、守克己,四旬期是一個重新反思生命的意義,尋找、發現和回歸天父慈愛懷抱的重要時期。教宗方濟各去年宣布展開「慈悲特殊禧年」,以天主的慈悲為特殊禧年的中心。「四旬期拜苦路很能體會天主的慈悲。」寶血會培靈學校宗教科主任黃美娟老師指「慈悲禧年」啟發她在今年四旬期,深思拜苦路的意義。 寬恕力量 赤心體悟 寶血會培靈學校每年四旬期均舉行拜苦路,初小(小一至小三)學生留在課室進行,高小(小四至小六)學生則圍繞分布於地下操場一帶的位置,朝拜十四處苦路。馮敏兒校長和黃主任因應「慈悲禧年」,今年特別在四旬期設計了不同的宗教活動,讓學生體驗天主的慈悲,默想內容更與生活緊扣。同時兼教二年級宗教科的馮校長舉例說明,「如在第九處『被釘架上』,耶穌被侮辱、衣服也被瓜分了,我會問學生如果他們是耶穌,他們會有甚麼感受和怎樣做?日常生活中,他們又有過寬恕別人的例子可以分享嗎?」她又會結合校園裡日常的情況去帶默想,例如有學生平時不甚守規矩,卻獲得同學之間的接納,此時她會藉此說明寬恕之道。 「天主因為愛世人,派遣獨生子來到世上受苦致死。受難前三年,耶穌四出傳教,教導人改過做好,因而得罪一些人,招致殺身之禍;但耶穌不懼怕,甚至甘願這樣做。他沒有依仗行過眾多奇蹟的大能去享樂,而是不斷勸人悔改,可見天父和耶穌多麼愛世人。」經過黃老師的啟迪,幾位五年級生立即領略耶穌基督為世人受苦受難的事跡,確實與自己有密切的關連——那不再是一段發生在二千多年前的歷史。 為讓學生對寬恕以至修和聖事(又稱告解聖事、和好聖事)有所了解,該校特別透過宗教遊戲,讓學生從中有所領會。有關的課堂設計分初小和高小兩個組別。初小的學生在課堂中,透過「換心手術」遊戲,反省自己的過錯,然後與天主修和。老師先派發工作紙,紙上有一個心型的表格列出十項不良行為,包括「打架」、「只顧玩耍沒有溫習」、「貪心」等。老師逐一讀出這些行為,學生如有犯下,便自行將該格塗黑,再從反思中挑選兩項,繼而訂下具體的改善行動;最後,學生像做手術般,將塗黑的心換上紅色。至於高小學生在宗教科課堂上,老師先派發「還我真面目」工作紙,學生與好朋友組成一組,將紙上的人形臉譜掛在對方的臉上,在雙方都被紙張遮擋視線的情況下,畫出對方的容貌。跟著,老師再派發「天父DNA」工作紙,從「寬恕」、「憐憫」、「關愛」、「耐心」、「尊重」五項特質中,挑選兩項作深入反省,並訂下具體改善行動。 就讀三年級的呂嘉恩以「說謊」和「對長輩無禮」為改善目標,同級的鄧學謙也同樣以改善「說謊」行為作為目標。就讀六年級的張芷汝則選擇「耐心」和「尊重」作改善,同級的司徒卓曦亦選取了「尊重」。芷汝說:「壞習慣及小毛病,就像我們為好朋友畫肖像畫時,那張遮蔽雙眼的臉譜工作紙般,令我們的心目蒙蔽了,看不到天主本來美善的真面目,愈來愈遠離天主的慈悲。」同學們大多對自己過往曾對家中長者和媽媽發脾氣,或不夠用心做功課、溫習而感懊悔,並立下決心改過。他們都說要面對和承認自己的過犯,頗為困難。當學謙看到自己在心型表格裡的十項中有三項塗黑了,對自己感到很失望,而嘉恩和芷汝也從反思中,對自己屢犯仍未能完全改正的不良行為,感到不開心。(敏 / 睿) 仁愛生活 力行慈悲 芷汝在領洗後曾接受修和聖事,當她向聽告解的神父說出早已準備好並寫在紙上的過犯內容,她感受到神父給予由天父而來的寬恕,從而感到有改過的動力和希望。嘉恩雖非教友,在日常生活中也經驗過相類似的情形:當她告訴媽媽關於自己對婆婆不夠尊重的事而感到難過時,媽媽的耐心聆聽和鼓勵讓她願意再次改過遷善。可見,同學們都對自己能做好有一定的期望,並願意拿出勇氣反省和面對。 寬恕的慈悲力量使人有能力繼續前行。一如既往,該校在四旬期內小息時間仍會進行「愛的骰子」遊戲和饑饉小息。前者取材自普世博愛運動培育兒童的意念,學生投擲一顆大骰子,上面印有「第一個去愛」、「愛人如己」、「彼此相愛」、「愛別人身上的耶穌」、「愛仇人」及「愛所有的人」等話語,他們會在一整天裡,就按擲到那一面的話語去生活。饑饉小息則是學生將用來買零食的金錢投進巴斯卦羊捐款箱,並可取走該攤位上一些味道清淡的餅乾作零食。 愛的骰子 福音精神 馮校長表示該校舉行兩項活動已十年,「今年,我們想學生更深入反思『愛的骰子』的內容及訂立具體行動,於是在課堂中玩了一次。全班學生輪流發言,之後會送給他們一張印有其中一句話語的卡片作為提醒。六張卡的圖畫是由一位四年級生及家長一起繪畫,很有意思。」馮校長指有學生分享他早上主動跟一個平時對他不好的同學說早晨。但對一些家庭環境沒太多被愛經驗的學生來說,要求他們反思怎樣去愛,有一定難度。 黃主任稱該校由四旬期開始向學生介紹「慈悲禧年」,復活節假期後,會分級研讀《路加福音》選段,包括二年級看「蕩子的比喻」(15章)、五年級看「惡園戶的比喻」(20章)等,並於稍後六月在校內舉行《聖經》朗讀比賽,藉此鼓勵學生多在家人面前練習,以收福傳之效。學期末,還舉行分級朝聖,除一年級前往學校附近的聖若瑟堂(粉嶺)外,其餘各級分別前往五個「慈悲禧年」特定的朝聖點,包括聖母無玷之心堂(大埔)、聖神修院小堂(香港仔)等。馮校長指屆時亦會邀請非公教老師一同前往,「我們提供多個渠道,讓師生尋求天主的慈悲。」天主的愛無處不在,就像該校的校牧丘淑儀修女常在校內祈禱室,等待學生上門來給他們講《聖經》故事、與他們聊天,或在午飯時間上課室陪他們用膳,讓學生從日常細微的關心中感受天主的慈悲;這對於要面對來自各方面生活壓力的兒童來說,彌足珍貴。(敏 / 睿)       教宗方濟各在動畫《教宗跟你說說慈悲禧年》中指出,教會獲授命向世人更強烈地宣示天主臨在的使命,使每個人都能體驗慈愛的天主所給予的寬恕、安慰和希望。 「慈悲,是把天與人連結起來的橋樑,它打開我們的心,朝向一個永遠都會被愛的希望,縱使我們有罪在身。」(《慈悲特殊禧年詔書》2)修和聖事的目的和效果是與天主和好,神父是天主所揀選的人,神父在施行修和聖事時,以祈禱將懺悔者託付給仁慈的天主,「讓基督治愈我們,在聖神的生命中不斷進步。」(《天主教教理》1458, 1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