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8_20151122s
icon47
創作天地
2015.11.21
創作天地〔2015.11.22〕:文章
  我的哥哥 今天,我向大家介紹我的哥哥,他今年十五歲,他既聰明又勇敢。 我的哥哥有一雙烏黑的大眼睛,像兩顆星星閃閃發亮;他的耳朵像兩片薯片掛在臉頰兩旁,嘴巴笑起來彎彎的,像可愛的月亮;鼻子像茶壺嘴一樣有趣,圓圓的臉蛋像紅紅的蘋果。 我喜歡我的哥哥,他不但聰明,而且還樂於助人。他常常教我做功課,耐心地教我解決難題,有空還陪我玩耍呢。哥哥也很敬愛父母,是一個十分討人喜歡的好孩子,所以我非常敬佩他,他是我學習的好榜樣。 陳芷瑩 聖安當小學 三仁     鉛筆的自述 大家好!我是一枝鉛筆,一枝既普通又平凡的鉛筆。我長得又高又瘦,還有直直的腰骨。 我的興趣真不少,我愛替主人寫端正又漂亮的字;寫活潑可愛的詩,令人讚歎的文章;畫栩栩如生的圖畫。 我不喜歡主人不理會我,把我放到一旁;更不喜歡主人在煩惱時咬我。雖然我覺得非常痛,但是我也不敢說出來。還有,到了傍晚,主人就把我放回冷冰冰的床上……唉,我沮喪極了!  我希望我會愈來愈強壯,不會那麼容易折斷,否則我就不可以留在主人的身邊了。   梁皚瑜 德望小學暨幼稚園(小學部) 三D    秋天雜想 每當我看見放在床頭邊的那兩片楓葉,我便想起去年秋天我跟隨父母到美麗的大棠遊玩。 那兒美不勝收,簡直是世外桃源!我們坐在一棵最茂盛的榕樹下, 一邊談天說地,一邊欣賞四周美麗的楓葉。接著,媽媽拿出她準備的食物,有清甜的水果沙拉,有令人垂涎三尺的雞翅膀,有美味可口的三明治⋯⋯我和爸爸一看到食物便狼吞虎嚥地吃起來,媽媽則在一旁微笑地看著我們吃得津津有味的樣子。 「啊!太好吃了!」爸爸和我抱著自己脹脹的肚子說。吃完,我們就到其他地方欣賞迷人的景色。「小美,你們一家也來這裡遊玩啊!」突然,我聽到身後有一道熟悉的聲音傳來,定睛一看,原來是我好久不見的好朋友小娟。我立刻上前拉著小娟的手,並跟她興高采烈地聊天。 聊著聊著,不知不覺夜幕降臨。我們踏著依依不捨的腳步離開。臨走前,我還撿了兩片金燦燦的楓葉來紀念這麼美好的秋天。我想:「如果我是那兒的其中一棵樹,繼續留在風景如畫的大棠,那該有多好啊!」 龔海寧 天主教伍華小學 五A  一件小事  我唸幼稚園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事,讓我深深感到外婆對我的愛。我在幼稚園午睡的時候,突然發燒起來,於是外婆便帶我回家。 外婆帶我回家後,便替我量度體溫。我的體溫不但沒有下降,還持續上升。這時,外婆不知所措,她馬上聯絡媽媽。正當外婆聯絡媽媽時,我突然抽筋起來。外婆很緊張,她擔心我會咬到舌頭,居然把她的手指放進我的嘴裡,然後再報警求助。 數分鐘後,救護車到了我和外婆家的樓下。救護人員到來用擔架把我抬下去,外婆非常擔心,不停緊張地問救護人員:「我的孫兒會不會有問題?我的孫兒會不會有問題?」救護人員回答:「放心,不會有問題的。」然後,我們便前往瑪嘉烈醫院。 在途中,外婆不斷問我:「卓賢,你認不認到我是誰?」我虛弱無力地回答:「你是外婆。」因為外婆擔心我腦部機能會受到破壞。 幸好,醫生說我沒有太大問題,只要留院三天觀察一下。外婆立刻放下心頭大石,幾天後我便出院了。 這一件小事,令我永遠不會忘記,外婆是多麼疼愛我。   周卓賢 香港仔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 六A    郊遊樂 一個秋高氣爽的早上,舅父帶我丶表弟妹丶公公婆婆丶爸媽和舅母到西貢郊遊。 首先,舅父帶我們到深涌大草原玩耍。大人就坐在草地上談天,小孩就在草地上玩捉迷藏。我突然看到一隻牛從樹林走過來,我驚訝地說: 「媽媽,那裡有隻牛!」媽媽慌張地說:「我怕牛的,我們快點到郊野公園吧。」我想:我從來沒見過那麼大隻牛呢。 不久,我們來到了郊野公園。舅父拿了三隻漂亮的風箏給我和表弟妹玩,有一隻風箏像飛機,有一隻風箏像火車,還有一隻風箏像迷你兵,十分可愛呢。我們拿了迷你兵那隻風箏。「你看,我的風箏飛得又高又遠呢!」我很興奮,想著我的風箏飛到我最喜歡的日本就好了。 然後,我們到了燒烤場燒烤。我們帶了香腸丶粟米丶棉花糖⋯⋯正當我們吃得津津有味的時候,突然,公公拿起了一個芒果蛋糕給表妹唱生日歌。原來今天是表妹的五歲生日,表妹立即許願,她希望明年生日也可以這麼高興。 這次郊遊我覺得很難忘,因為我可以吃那麼美味的蛋糕和欣賞那麼漂亮的大自然風景。   彭天樂 番禺會所華仁小學 三A1    開學有感 我來到一個新的環境,剛進校門,我感到有點陌生。學校旁有一個小公園。進校門後,有一個小操場。小操場裡有一個被同學稱為「聖母山」的聖母小雕像。開始的時候,我覺得奇怪,為甚麼會有聖母的雕像在這裡呢?結果,很多熱心的同學告訴我,因為我們的學校是天主教的,所以自然會有聖母的雕像。 走進教室,許多整齊的桌椅擺在我的眼前。我們班的班主任是邱老師,他是教數學的。我的同學非常熱情。我是一名插班生,和同學們並不熟悉。因此,我就會一直坐在自己的座椅上,不敢亂走。但是,我的同學們卻非常熱情,她們願意主動認識我,問我的名字和關心我。老師們也對我十分關懷,就算我做錯了,他們也會原諒我。我的同學羨慕我經常給老師表揚,有的同學甚至問我哪一科不擅長,我只能說上課認真就會有好表現了。同學有不懂的地方,我會樂意教她們。而我有不懂的地方,也去請教她們,大家互相幫助,一起進步。 這就是我熱情的同學、老師。     陳焯鈴 嘉諾撒培德學校 四A   
kjy06a_20151122s
icon48
微風細語
2015.11.21
地藏王菩薩的裝扮
夙川公園的松樹下,有個「地藏王菩薩」群聚的腳落,東一個、西一座地立著許多矮小的石像。那些帶著純樸笑容的石菩薩多半只圍著一只紅布兜,幾尊雕工較精美的卻會按著季節「換裝」: 冬天圍圍巾戴毛帽、夏天蓋著遮陽的寬緣草帽、梅雨季身披鮮黃色的塑膠雨衣、櫻花怒放的開學時期甚至揹起神氣的皮書包……此外,置於石像前的供品也千變萬化,十分精采。 我每次經過,總會見到地藏王菩薩被打點得乾乾淨淨,穿戴著應景的新裝,顯得容光煥發。心中不免好奇,究竟是誰負責照顧清理?那些人又懷著何等心情為石像勤換新衣?  日本有很多關於地藏王菩薩的傳說。最普遍的說法是,地藏王菩薩是早夭兒童的替身與守護者。佛家信仰認為,早夭的孩童讓父母悲傷,無法累積孝順功德,因此得不到「渡河」的許可,只好漂泊於岸邊備受欺凌,難以超渡至彼岸成佛。他們的父母不忍愛兒受苦,於是樹立起地藏王菩薩,期望能藉此為愛子積點冥福功德,好助其早日成佛。因此,每一尊矮小的石菩薩都是早夭乳兒的影射,也都是悲傷父母的愛情寄託。 知道了地藏王菩薩背後的故事後,再看那些石像,頓覺意義非凡。 我雖然從未見過為它們打理換裝的人,卻可以藉由想像,窺見那些始終如一的身影。晴天也好,雨天也罷,他們懷著難以言喻的愛,攜帶孩子生前喜歡的飲料零嘴以及配合時令的裝扮,踽踽而來,又再踽踽而去。時間一久,我竟開始對那群冰冷的石像萌生感情,就好像認識了那些未曾謀面的父母親一般。 想像力,是來自天主的美麗賞賜。因著這份叫人感激的禮物,我得以從看得見的有形事物中,「窺見」隱藏於其後、肉眼無法直接見到的美好。
kjy12a_20151101s
icon54
花生老師
2015.10.31
志朗
你能看出圖中的東西是甚麼嗎?  擦膠筆?  不對!那究竟是甚麼?  「是益力多。」讀小二的志朗說。 這個孩子滿有不少新奇的想法, 可是,他為人較執著,不太懂得與人相處和控制情緒,所以在初小階段的朋友不多。每當志朗激動的時候,整個人就會繃緊起來,連連發出急速的呼吸聲。最近,同學談起他在一年級發脾氣的往事,還記憶猶新。當下,我向志朗重提另一件舊事:「你還記得在你二年級拍攝班照片的時候, 因為你討厭的那個同學被安排站在你旁邊,於是你就氣得在攝影師面前揮拳打他嗎?」志朗呆呆地望著我搖搖頭。我含著微笑,心裡明白他已忘記這些事了。 朗媽媽曾經告訴我,志朗特別期待每年前往牙科保健的日子,因為他可以帶自己心愛的「TOMICA」模型車和其他火車圖鑑,在等待檢查的過程中,與同學樂上半天。對的,藉著這些時刻,志朗可以和同學多聊天,豈不是很好嗎?  那年,志朗讀三年級,最喜歡向我告發某個同學,甚至會留意那人的言行舉止,好找些地方向我投訴。我深知那同學有些不善之處,但也不足以要處處針對他。我語重心長,用上成年人的口吻勸告志朗:「要放過自己,不要太過固執」,不知這番話,他又領略多少?  兩年前的開學日,我留意到志朗問同學誰是他的四年級班主任,當他知道是我的時候,我看到他嘴裡唸著: 「YEAH!」其實,我內心也有這盼望,要知道批改他的功課,看他的圖畫,聽他發表意見,總會發現驚喜和可愛之處。 例如他最近交來的功課,志朗記述了一件在美食廣場遇到的事:他觀察到坐在鄰座的那位父親為了遷就女兒,寧願點了一些自己不喜歡吃的食物。志朗詳細地把他們的對話記下來,並表示這件事令他十分感動,決定要寫在周記裡。試問能夠從生活中的小事,發掘人情味的孩子,又有多少?    升上五年級之後,志朗漸漸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而隨著年齡愈長,情緒大有改善。現在,這位小學六年級學生還是一個個子矮小的孩子,我慶幸能陪伴他度過五個寒暑,參與他的成長。
kjy01_20151025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5.10.24
天主教領島學校鑽禧校慶 教育完人 協力同心
(本報專題)開學首星期,天主教領島學校趁星期日下午,舉辦「鑽禧校慶開放日暨嘉年華」,同時為校史室揭幕。連串的鑽禧慶祝項目早於去學年開始籌備,第一步是徵集學校的歷史文物,成立校史館,同時舉辦鑽禧校慶徽標設計比賽,邀請學生及校友參與創作。本學年升讀二年級的黃穎彤獲得鑽禧徽標設計比賽冠軍,年紀小小的她喜歡填色和繪畫,「初時,我的創作靈感來自雲和彩虹。」穎彤獲獎的作品以雙手奉獻鑽石(圖1),她的創作意念呈現了她心底裡對學校的一份欣賞,「這代表學校為社區服務六十年」。 上世紀五十年代,大批難民由中國各省市湧入香港,香港社會百廢待興。有見於黃大仙地區無數兒童失學,天主教香港教區急切尋求人力物力,在竹園平房區第一段(即現時沙田坳道)建設平房式的校舍。1955年五月,時任白英奇主教為學校主持奠基,訂名為竹園小學。創校初年上午班十一班,下午班七班,教師二十三人。翌年,學校獲熱心教友馮聘逑女士慷慨捐款,延續學校教育完人的理想。馮聘逑為領島中學(已結校)校長,學校於1956年易名為領島學校,以誌紀念。1980年竹園平房區拆卸重建,舊校遷至何文田俊民苑新校舍。1997年,正名為天主教領島學校。 鑽禧校慶活動凝聚新舊領島人,穎彤的母親是家長教師會的委員,開放日當天,穎彤陪伴母親充當家長教師會攤位的義工,透過擲豆袋活動,宣揚天主教教育的核心價值和校訓。獲獎為穎彤帶來喜悅,透過參與,她為學校跨過六十個年頭而感到驚訝:「原來學校的歷史是這麼悠久。」在開放日的舞獅表演中手執芭蕉扇、頭戴笑臉佛面具的五年級生陳子銘,為觀眾帶來不少歡笑。「我感到特別緊張,擔心表演時有誤失。」暑假期間,子銘和隊員多次回校,加緊練習,「這是我第一次上台表演,幸好開放日那天演出成功。」 隨著開放日結束,學校於本月二十二日假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舉行的鑽禧感恩祭,標誌著跨越兩個學年的慶祝活動將達至高峰。穎彤和子銘不約而同,希望感恩祭當天有機會跟神父們多接觸,並樂於捐出零用錢、邀請親友贊助他們參加學校於十一月底與校友會合辦的鑽禧步行籌款。「我期待與神父交談,獲得神父的降福,順利升讀中學,將來能夠成為一位好老師。」子銘感受到前輩校友間深厚的領島情。該校洪美華校長對校友間的熱情更是別有感受:「在成立校史室及籌備過程中,學校獲得各方面的支持,合力完成。我深深地體會校友們對母校的情懷,感謝校友積極參與,回饋母校。」本學年到任第二年的洪校長表示:「鑽禧校慶以『傳承.感恩』為主題,傳承是以愛主愛人為目標,將領島人的特質傳承下去。」    「我們和畢業同學,雖然祗是相處了短短一個年頭,但彼此的關係已很密切,大家的感情已很深遠……我們有甚麼困難,他們也很樂意幫助解決, 簡直是我們親愛的哥哥和姊姊。他們現在一旦離開我們,怎不令我們依依不捨呢!」——〈歡送畢業同學〉 赤子情可待  1956年出版厚三十六頁的《竹園領島學校校刊》上,當時念上午班五年級的萬德徽以文章〈歡送畢業同學〉留下他懷念師兄師姐們的心情。這份深厚的領島情在萬德徽小學畢業(1957年)後,更是形影不離。1964年,他回到母校執起教鞭,延續校訓(「明辨篤行」)的教導,實踐創校師長的教育理想。2002 年,萬德徽升任校長直到退休。1976年校友會成立,萬德徽擔任第一屆校友會副會長至今,「領島學校陪著我的成長」。校史室陳列的展品大部份由校友捐贈,這些充滿歲月情懷的報名證、學費單、助學獎勵證明信件、學生成績表⋯⋯不乏萬校長童年的校園印記。「能妥善保存這些珍貴的物品,全賴母親,這也表示她對領島學校栽培我的感恩之情。」 因應創校初年的社會需要,學校曾辦短期的夜校。展品中,一張報名證記錄了張靜如入學的一段小插曲。「我在十二月出生,按當時的教育條例七歲才能上學,因而入讀領島夜校小一。」回憶這段往事,張靜如感到愉快又感恩,小學畢業(1968年)後,她回母校任教(1976至2010年),同時由第一屆校友會任幹事至今,曾擔任學術、財政、秘書等多個職位。「舊校的聖堂很美,樓底高。當時我未認識天主,玫瑰月時,老師帶我們到聖堂念玫瑰經,我悄悄地觀看聖堂富傳統特色的設計。」 萬校長和張靜如老師畢業後回校延續前人的努力,他們亦先後領洗, 成為教友。現屆校友會會長黃志雄恰於校友會成立時畢業(第21屆), 「回想放學時,由教室窄窄的走廊到學校大門,沿途有風紀隊帶領,他們領我們過馬路回家,那感覺至今依然很親切。」八兄弟姊妹畢業於領島學校的黃志雄,1983年協助校友會舉辦升中輔導營,「輔導營幫助剛畢業的新校友適應中學課程,由師範畢業的校友擔任導師,當時的小學很少會辦這樣的輔導營。」校友會籌辦的活動曾開創全港先河,現時有會員三千多人,校友年齡由十二歲到七十多歲。黃志雄意識到校友會肩負著時代的重責:「期望重新定位三代校友的活動方向,吸納更多的新校友,維繫年齡跨度大的校友情誼,尤其關注剛畢業十年的學弟學妹。」 甲子情彌堅 六十年來,領島學校孕育了三位校友神父。葉寶林神父(小圖右)憶述他1981年遷入何文田區,成為領島學校小四的插班生,「當時學校是一座簇新的校舍,我四年級入學後,曾在學校參加要理班,五六年級當風紀。」現時服務於大角咀中華聖母堂的葉神父,中學時期領洗,加入教會。「領洗時,我邀請一位公教老師擔任代父,現時我們依然保持聯繫。學校的宗教課有一定的作用,宗教科的老師給學生信仰示範,他們親身示範基督徒是個怎樣的人。」 念小一開始在竹園舊校舍就學至畢業的甘寶維神父(小圖左),是第23屆畢業生(1978年), 「當時堂區沒有主日學,學校在星期六設上、下午班長短週上課,星期六長週最後一堂,校監李若石神父特別為教友學生上課,教授要理。」回憶童年,甘神父感到愉快又感恩,「李若石神父不諳廣東話,上課時,我們不很清楚李神父說話的內容,然而他愛護學生那份殷切的情懷令人很感動。」 在學期間,甘神父曾與多位校監神父接觸,在蔡明通神父的手中初領聖體。全家十兄弟姊妹,他與孿生胞弟排行最幼。「我和弟弟星期六下午到聖堂,聖堂的哥哥姐姐給我們玩球類活動。平日,我和弟弟一起當輔祭,每日輔彌撒,校監陳子殷神父獎勵我們,賞我們香口膠。」彌撒前排隊辦告解的趣事,也是甘神父童年的信仰經驗。成長後聆聽天主的召叫,選擇獻身生活,一份刻骨銘深的師生情為甘神父的抉擇留下永誌不忘的動力。「教中文科的黎鐵良老師是嚴師,舊生都尊敬他,我永遠不會忘記黎老師的教導。」1998年,甘神父晉升鐸職前,黎老師特意由加拿大返港。「他原欲參加晉鐸禮,不幸在航機上感到不適,抵港後無法前來,一直躺病在床至離開。」黎老師從沒有向甘神父道出特意回港參加晉鐸禮的心願,「到探望黎老師時,我才知道他這個心願。後來,我在遺物中看到他妥善地保存著與學生交往的全部信件。」校友會成立, 黎老師是幕後推手;至今仍是校友會活躍份子的甘神父,期望領島校友常緊記學校主保聖人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的格言;「『不要怕,只管信。』無論是否教友,願每個領島學生和校友常懷這份精神,面對生活的考驗和改變。」 現時在加拿大服務的校友龍國雄神父,願藉校慶六十週年感謝母校:「老師們作育英才,做福社會,勞苦功高,我們應該隆重慶祝;更該藉此機會向各位校長、各位老師,誠心地說聲『多謝』。」龍神父相信他在老師盡責的教導,及在天主教學校的薰陶下,不單獲取良好的教育基礎,「學校的培育更為我作好修道聖召的準備。」千里傳音,龍神父願誠心祝福母校。「願天主祝福各位老師身體健康,教務繼續蒸蒸日上,校園生活快樂!」(採訪 / 張、睿;撰稿 / 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