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4b-20130526
icon50png
童年@香港
2013.05.26
騎車
十一歲那一年,學校新來了一位英文教師袁老師,他本來就是大澳原居民,家裡開店。在他還沒有來學校任教前,我沒有見過他,許是在港島唸書,很少回家吧! 那一年,袁老師剛從師範學院畢業,上課時雖不苟言笑,但高挑的身材,非常帥氣,教班上的女孩一下子都愛上英文課。每天,袁老師都穿白襯衫和黑長褲,還有一雙擦得油亮亮的黑皮鞋。大澳居民中不少是水上人家,赤足走在街上是慣常事, 就算是「街上人」,也只有在「出香港」才穿皮鞋,平日就腳踏膠拖鞋。至於學生,上學是一雙「白飯魚」布鞋,放學後,也換上膠拖鞋或木屐。 袁老師的帥氣不止於衣著,還有他騎車的英姿。每天上午校放學,也就是他下班的時候,他總是騎著車,領在放學隊伍的前頭走,待學生一一回家,自己才往回走。我家住得較遠,不在他的隊伍裡,每天就只能眼巴巴看著他騎上車,用力一蹬,領著同學開步走。從那時候起,我就想像著自己也能像袁老師一樣,帥氣的騎車——帥氣的跟他一起騎車。然而,我哪有膽量向父親提出學騎車的要求?買一輛車對我家來說,是奢侈不過的事。 然而,就在大哥回家過暑假的夏天,我終於學會騎車。 一天,哥騎了一輛腳踏車在家門前出現,車雖是租來的,但對二哥和我來說, 那是多麼多新鮮的玩意!於是,我們連跑帶跳,趕緊直追大哥的車,到達「新填地」後,我們都氣喘如牛,不得不彎下腰來喘氣,光看著大哥在空地上表演。等他滿足地從車上跳下來,我便爭先騎上車, 但車太高,腳根本搆不著腳踏,我沒趣地從車上下來,呆在一旁看二哥學車,心裡難過極了!第二天,大哥竟租了一輛輕盈的女裝腳踏車給我,我的腳終於搆得著腳踏。也就在「新填地」,在大哥的指導下,我騎在車上,顫顫巍巍地學了兩回。說來奇怪,當我第三回騎上車,就學會, 能筆直筆直地騎,像風似的。   九月開學日的當天,袁老師沒有出現在禮台上。再見他的時候,已經是一九九五年的初夏。然而,我清楚記得在十二歲那年的夏天,我學會騎車。
kjy04b-20130505
icon50png
童年@香港
2013.05.05
曹力與我
小時候,身體纖弱,再加上皮膚白晢, 不少人把我誤當女生。八十年代的香港, 「男生女相」絕非好事,我經常成為取笑的對象。一天,我的同學,大家都稱「肥康」,不知為了甚麼,竟然聯同幾位「暴風小孩」,公然欺凌「秋香」。秋香是誰?是我──「秋香」是他們給我取的花名。學校裡從來沒有停止過欺凌事件,而語言的欺凌有時比武力的欺凌,令人更難受!在這一群暴風少年的語言圍攻下,體弱的我,根本毫無反擊的能力。 就在這個時候,有人忽然站在我和肥康之間,他一邊按著肥康的肩膊,讓他動彈不得,一邊厲聲大喝:「我驚告你,不要再騷擾黃國成,否則……」話音未落,我的救星曹力,猶如籃球明星一樣,把肥康的書包一手擲入垃圾桶!眼見曹力高超的「射籃」技法,同學都起哄了,嚷著:「曹力,曹力, 再射!再射!」 也在這時候,教室的門打開了,同學往門口一看,都呆住了。來人是誰?我們的訓導主任吳老師,他看著垃圾桶內裝著的書包,然後怒不可遏:「你們要造反了嗎?學校是個讀書的地方!這……究竟是誰幹的好事?」教室裡仍然一片死寂。我擔心曹力會受罰,於是鼓足勇氣說:「吳主任,是林永康和其他幾位同學跟我說了一些很難聽的話,曹力為了幫助我,迫不得已把林永康的書包掉進垃圾箱內。」 吳主任轉過來看著我:「林永康他們說了甚麼?」 我給難倒了,能說出真相嗎?我無奈地回答:「他們或者……或者覺得我好玩!」 「莫非你是玩具,要用『好玩』來形容自己?如果不想別人說三道四,先注意自己的儀容!」 儀容?我恍然大悟!吳主任以為我染髮,是個壞學生,而一切都因我而起!  最後,吳主任懲罰了曹力,真正的肇事者卻逍遙法外!  放學後,我站在訓導室外,等候著因我而受罰的曹力。 我等了很久很久,最終,門打開了。我和曹力肩並肩,默默離開學校。從那天起, 曹力成為我的朋友。 時光飛逝,曹力和我都長大了,現在, 他在海關工作,還是兩個女孩的父親。我衷心祝福他和家人一切安好。
kjy02_20130127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01.27
一心一道 生活聖言 嘉諾撒聖瑪利學校 愛聖經 善祈禱
走進嘉諾撒聖瑪利學校的古老大門,眼前是一片截然不同的景象。校園是一個偌大的園圃,藉著師長的悉心灌溉、祈禱的滋養,天主聖言的種子茁壯成長。她們各有天主給她們獨一無二的恩寵,長成一朵朵姿態不同的美麗小花……      (本報專題)當天接受訪問的,是該校其中五名「小小宗徒領袖」,他們為高年級公教學生,透過活動培育信仰,進一步加深對天主的認識。交談中,她們分享自己的讀經和祈禱生活,以及對真福雷永明神父的情意。 聖神引導 心敏目靈 「『聖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們中間』(若1: 14)是我最喜歡的聖經金句」,就讀六年級的蔡舒翹說。聖言就是天主的說話,也是降生成人的耶穌基督; 而舒翹最愛的聖經故事,也恰巧是聖母領報;透過童貞聖母,耶穌成為人類的一分子。「小時候我並不明白這句聖經,只是爸爸要求我背下來;現在我有更多的體會,這句金句提醒我要多留意天主的信息,並在生活中實踐。」 同級的潘穎芝最喜愛的聖經,是撒羅滿王向天主求智慧的記述(列上3:5-10),「天主答應撒羅滿,不論撒羅滿求甚麼,他必給予;撒羅滿卻求智慧。」她續道,「我明白到我們需要的不一定是物質,正如我最喜歡的金句:『智慧是人用之不盡的寶藏』(智7 : 14)。」 同學愛讀聖經,同時亦有良好的祈禱習慣。祈禱,是她們每日生活不會缺少的環節。就如雷神父如此熱愛聖經, 為聖經奉獻一生,他亦不曾放下靈修生活。他的傳記中錄述:「他每日五小時學中文,三小時讀聖經,其餘為神修。」該校張惠儀校長(見小圖)表示聖經教育並非學校唯一的宗教培育方向,該校亦非常注重從教會的生活傳統(聖傳、教理和教會訓導等)培養學生信仰。張校長亦強調學生的祈禱生活,該校每天有四次全校祈禱,誦念三鐘經、聖召禱文等,「祈禱是信仰的表達,有沒有信德,分別就在於有沒有祈禱。」 校園生活以外,受訪同學們亦時常祈禱。五年級的鍾念彌每天晚上也會和家人一起祈禱,「我們沒有特別念禱文,但我們都會在祈禱中,將所有心事告訴天父; 我知道天主疼錫祂的所有受造物,對我們仁愛慈祥。」六年級的梁舒敏則表示她盡量每個上學天也會和妹妹到學校的小聖堂祈禱,「我覺得在聖堂感覺更接近天主, 而當我徬徨、有煩惱時,一定會祈禱,念天主經、聖母經。」她補充,「信賴天主很重要,好像達味因著對天主的依靠才能擊倒巨人。」 仰慕真福 堅毅無私 該校早前也曾於開學彌撒中,向同學介紹雷神父生平。舒翹表示,因爸爸曾在思高聖經學會工作,她自小已聽過雷神父。「認識他的事跡以前,我沒有特別留意,以為他只是一個普通的神父。」雷神父宣福後,舒翹開始好奇,便向爸爸詢問更多關於雷神父的事跡。 「現在我知道了雷神父的奉獻和對中國教會的貢獻。中文聖經是雷神父的心血,我會勤讀聖經,也會時常為他升聖人這個意向祈禱」,舒翹續道。 譚芷恩亦是六年級學生,她十分欣賞雷神父的堅毅、永不放棄的精神,「如果我可以跟他說話,我會向他道謝,因為他將聖經翻譯成中文。」她每天也會讀聖經,「他讓我們能以自己的語言閱讀聖經,還加上很多註釋,讓我們閱讀聖經更加方便。」 雖然該校有近三百名天主教徒學生,但校方亦同樣重視非教友同學的宗教培育,舉行不同信仰活動,如每年一度的宗教日和每週五於小聖堂進行的午間靈修900秒,透過話劇、遊戲、說故事等方式,向他們傳福音。自小追隨雷神父的李士漁神父,在記述中曾這樣說:「聖經翻譯工作完成了,天主聖言穿上了華服,成了中華的天主聖言!」願聖神使我們明瞭聖經,並在生活中實踐天主的話,傳播更多的聖言種子。(澄)   
kjy16b-20121021
icon42
書包.背包
2012.10.21
羊群心理
來到高中,我原以為自己已經夠辛苦了:必須習慣繁忙的課業和即將面對文憑試的壓力。可是,我的幾位同學還需面對另一種壓力:在校內「身兼要職」。 在班中,有數位同學成為了社職員或者社長,又有同學當上了學生會成員。每次和這些友人吃午餐,都總會聽到他們埋怨:「社務太多了,忙得連功課都沒時間做。」「學生會的會議長得要命,七時多才能離開學校。」水運會、陸運會時,看著朋友們帶領社員在看台叫口號,看著朋友們為了學生會事務而留校開會,直至夜幕低垂……雖然口裡說得辛苦,我知道他們還是很認真地看待自己的工作的。這也是應該的 —— 學生會的職務相當重要:除了擔當著學校和同學之間一道溝通的橋樑,還要為同學爭取權益。因此,每年一度的學生會和社職員選舉就成為了我們學校的盛事,每位同學都關心領導自己的社長和學生會內閣的質素。 這年,我校的學生會選舉卻出現了一些糾紛 —— 在選舉前夕,其中一個候選內閣被懷疑賄選而被取消資格。 此刻,身處餐廳,同學們又談起了那場選舉。「我懷疑這是另一個內閣的陰謀,對方被取消資格,他們不就自動當選了?」「這有可能嗎?賄選啊,不輕的罪名呢。還不是他們咎由自取?」「現在只剩下一個內閣,不得不投票給他們了。」「昨晚我在社交網站看到不少人要求重新調查事件呢!」 前一天晚上,我也有登上社交網站,打算看看其他同學對事件的看法。捲過一則又一則的動態,我卻發現:發表言論的人根本連事情的來龍去脈都尚未弄清楚,就說一些不負責的說話。我甚至看見一位低年級的同學這樣說:「令對方被取消資格,好讓自己當選,真卑鄙!」 原來席間那同學的觀點,就是挪用那位學弟的「高見」。我開始明白到「三人成虎」的道理:只有一個人對你說市集有隻老虎,正常人都不會相信;當第二個人再說一次,很多人就開始動搖;到了第三個人信誓旦旦地說多一遍,大部份人就會加入,四處對人傳消息:市集有老虎。 說真的,兩個內閣中都有我的朋友,我不希望偏幫任何一方。只是,看著社交網站上的那些一頭栽進羊群的綿羊們,我不禁擔心:倘若這羊群愈來愈大,愈來愈多人受他們影響,事情的真相不就會慢慢被遺忘?漸漸,人們已經不再理會事情誰對誰錯,只在跟隨別人的想法。 現下,同學們仍在談論那場選舉。  我選擇保持沉默……因為我害怕自己會不知不覺地跟隨他們進入那「羊群」,一去不回。  我選擇保持沉默……因為我希望少一個人胡亂發聲,可以還事實一個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