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體藝傳情_中學
2022.09.18
聖貞德中學越野跑選手
黎天朗:心態決定境界
「跑山可以欣賞風景,挺適合我開朗的個性。」聖貞德中學中四生黎天朗,他自中一加入越野隊,運動中他領悟到任何事情也要抱持「不要放棄」的態度,這個座右銘,在這半年來對於他來說別具意義:疫情期間多個賽事取消,至疫情稍緩賽事恢復,他卻先後經歷傷患停賽,及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等挑戰,即使在長跑路上困難重重,他仍抱著不放棄精神盡力作好裝備。
黎天朗自言小學時個子肥胖,升上聖貞德中學後最初以玩樂心態參與長跑,中一首次出賽學界越野比賽時,已在男子第三組(D3)賽事取得第四名,教練遂引薦他加入越野隊, 「後來發現長跑幫助我瘦身,在持續接受正規訓練下,改善了跑姿及訓練技巧,長跑能力也有提升,也愈來愈愛上長跑運動。」
儘管疫情期間甚少比賽機會,然而每次參賽,天朗的成績也有明顯進步。其中他於去年底參與飛達秋季田徑錦標賽800米男子2007 至2008年出生組別的賽事上奪冠,更刷新大會紀錄。
校方有見他具備長跑能力,也希望吸引更多學生熱愛長跑,於是自本年初開始,恢復已暫停近10年的晨跑訓練,天朗每週一與隊員一起跟隨教練到學校附近的金督馳馬徑或寶雲道跑山,每次訓練約兩小時,跑八至九公里,除了週三休息外,其餘日子也分別到運動場參與間歇跑、節奏跑、輕鬆跑及長距離跑步的訓練,即使暑假期間也無間斷練習。
規律訓練保持水準
對於一名越野跑選手,他說耐力很重要,他解釋一星期訓練六天,各具功能:
星期一:晨跑八至九公里
星期二:間歇跑(Interval Run)或節奏跑(Tempo Run)
星期三:休息
星期四:長距離跑10公里以上
星期五:輕鬆跑(Easy Run)30分鐘
星期六:速度練習如間歇跑
星期日:節奏跑
天朗表示每次進行間歇跑,會快衝400米再停下休息,重複八至十次, 節奏跑則維持同一速度,跑五至十公里不等。兩者分別訓練速度、耐力以及衝刺的能力。他指出,進行間歇跑使心跳加速,增強心肺功能;節奏跑能夠保持跑步的速度與節奏,建構抗乳酸能力, 預防運動後的肌肉酸痛。
逆境自強 積極面對
作為運動員希望藉比賽充分展示自己的實力,天朗也不例外,凡有長跑的賽事也會參與,然而好事多磨。他在8月初因跑步過量導致右腳患上足底筋膜炎,需要放棄當時的比賽,全面休息兩星期。當腳患康復並恢復練習後不久,9月初他確診新冠病毒病, 當時他已積極備戰10月2日舉行的屈臣氏周年大賽,務求在男子16歲組別3000米賽事以最佳狀態示人,因病被迫再度暫停訓練,隔離期間他有見自己訓練不足,曾想過放棄比賽。然而教練鼓勵他:「未到最後一刻也不可以放棄。」
天朗認為,跑步的心態很重要, 因為「心態決定境界」,面對眾多難以預計的狀況,他選擇積極面對,隔離期間他持續進行體能訓練,完成隔離後即恢復長跑訓練,天朗十分期待這場比賽,「這是在疫情期間難得的比賽,我會用盡全力應付。」
疫情下許多人缺乏動力練習, 「一旦減少練習, 容易被對手超越。」他感謝教練常鼓勵自己不要放棄,「教練招仔也是聖貞德中學舊生,招仔常說跑步不能一時三刻成事,需要累積能力,持久練習。」這驅使他養成永不放棄的精神,盡力做好自己。(高)


體藝傳情_中學
2022.05.29
香港仔工業學校 關樂晉
三項鐵人 突破自己 創造奇蹟
游泳、單車及長跑皆耗費大量體力,當三者加起來時,其難度可想而知。香港仔工業學校中三學生關樂晉兩年前由游泳運動員轉為三項鐵人運動員,他憑著喜歡挑戰自我的個性,突破個人的體力、耐力與意志,參與三項鐵人運動,短短半年已獲選入香港代表隊,他希望將來能成為全職三項鐵人運動員,以「鐵人」般的精神創造更多奇蹟。
三項鐵人運動乃由游泳、單車及長跑三項運動組合而成,是一項屬於鍛練上下身肌肉的全身性運動,運動員先在海中游泳,然後在公路上騎單車,最後以長跑完成賽事。
三歲學習游泳,五歲加入泳隊,游泳對於關樂晉而言是輕而易舉,可是在三項鐵人中他卻認為游渡海泳最艱辛。他說要在海中央找到最短的距離完成賽道,同時要顧及暗湧及大浪,加上海面能見度低, 見不到水底的水線,游泳時需要不斷抬頭留意其他泳手,更經常被對手抓傷,或看不清楚路線而越過指定範圍,種種原因也會耗掉運動員大量的體能。
視每次練習為比賽
每次備戰,關樂晉會獨自一人在海中練習,教練提議他到大浪的泳灘游泳,平日他會在科學園碼頭沿海練習,或到清水灣沿著防鯊網游泳;訓練公路單車時,他會與隊友在大埔道、東涌、欣澳、新娘潭或石澳等的公路上進行單車訓練等,他說每當單車訓練時上斜路段,是對他的體力與意志力極大的考驗。故此,他視每次練習為比賽, 「在半路倦極想停下來時,便幻想正在比賽,便會堅持下去。」
要成為鐵人,關樂晉需要擁有超乎常人的體能,他每天清晨四時半起床,五時已出門趕往香港體育學院訓練,或是晨跑後上學,下課後再到體育學院或其他訓練池練習,他亦會自定訓練日程,嚴格與持續的鍛練才能保持狀態。
關樂晉中一參與三項鐵人後,旋即愛上此運動,「以前感到游泳很沉悶,小學時有參與爬山單車,而三項鐵人可以一併完成游泳、單車與長跑,一試已覺得很好玩。」參與三項鐵人半年後,他在香港三項鐵人總會參與1500米長跑及200米游泳的選拔中達標順利加入港隊,去年參與香港三項鐵人總會舉辦的水陸兩項鐵人賽半奧運賽程,在男子青年公開組上奪得金獎。
鬥智鬥力 具備策略性的運動
要在最快時間完成三項鐵人比賽,需要定下策略,「我會花兩成體能在游泳、四成力量完成公路單車,其餘的便是長跑, 曾在游泳時已花上大部份體力,險些未能完成賽事。」
運動也為他帶來目標,他夢想成為全職三鐵運動員, 努力練習,從不怠惰,三鐵給予他成功感,讓他建立自信。
他自言過去學習態度散漫,缺乏學習動力,參與三項鐵人後,他會用心把教練的指導整理成筆記, 也主動計算單車訓練時的腳速與步頻,預算每次加快的時間,或在每項運動之間的休息時間等,「我看到自己在三項鐵人運動上的進步,給我學習上帶來動力,即使很累也會繼續堅持,希望從中突破自己。」
「世界上沒有不可能的事」(Nothing is impossible),可說是發生在關樂晉身上,他形容昔日的自己個性容易急躁,貪玩,常跟老師「唱反調」,即使自己做錯也不願意道歉,運動給予他的滿足感,令他的人生重拾目標與信心,三鐵極高強度的訓練也加強他的心理質素與耐性,現在他以全職運動員為人生的目標,深信「世界上沒有不可能的事」。(高)


體藝傳情_中學
2022.05.15
德望學校 羽毛球運動員 陸思穎
銘記外婆勉勵 永不放棄
三年前,羽毛球運動員陸思穎在中銀香港全港青少年羽毛球錦標賽上,奪得13至14歲組別女子單打冠軍,她說這比賽是她最難忘和感觸的一次。在思穎晉級八強當天,正是外婆的喪禮,當時她選擇留港比賽,而未有前赴廣州出席葬禮,她想到若然外婆仍在生,「她會對我說:不要放棄任何一個機會,特別在賽事中不可以中途放棄。所以,我選擇繼續比賽。」
現於德望學校就讀中五的陸思穎,小學一年級開始參與羽毛球運動,當年加入學校羽球隊,只為跟隨小四的哥哥一起參與,後來思穎繼續接受羽毛球訓練,反而哥哥未有繼續。在她童年時,同樣是運動員的外婆不時鼓勵她, 要成為一位傑出的羽毛球運動員,每當在訓練或賽場上面對困難時,外婆定會對她說:「思思,俾心機,別放棄!」令她明白做任何事一定要盡力而為,不要錯失任何機會。
良好心理質素 專注打好每一場比賽
陸思穎自幼打羽毛球時,教練已見到她的力量大,小學時已能在後場打出高遠球,她在球場上靈活變通,速度亦較他人快,加上自中一已參與長跑及越野跑訓練耐力、鍛鍊體能與維持跑速,以應付在賽場上敏捷地作出反應。
作為羽毛球員要具備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韌度、身體的協調、靈敏與敏捷度等的要素,思穎也一一兼備,她卻認為每次進行比賽時,氣勢與自信心更為重要, 「即使在『打逆境波』之時,教練提醒我要保持自信與氣勢,要集中精神,認真對待每一球。」尤其當分數與對手拉遠,只要專注打好每一球,把失誤拉到最低,仍然有機會挽回比賽的局面。
思穎說就讀德望學校五年,十分珍視隊友間的友誼,體驗團隊精神的重要,尤其在比賽中得到隊友的支持,常令她在賽場上懷著鬥志為學校爭取勝利。她說,曾試過在賽前進食了不潔的食物,比賽時感到不適,「當天肚痛難當,隊友不斷為我打氣,又送上暖水,隊友對我的關懷,給我信念定要打完這場比賽,不可以放棄。結果我成功晉級。」
在疫情中受訓,賽事經常被迫暫停,思穎對上一次參賽,是在去年年底參與全港羽毛球錦標賽,在中級組贏得女子單打亞軍,原本可以代表香港到海外作賽,礙於疫情而取消, 她坦言對此感到可惜,但是她未有因此疏於訓練,反而經常翻看自己訓練時的影片, 不斷重複訓練動作,定期參與網上訓練, 進行體能鍛鍊、揮拍、練習步法等,她也定時練跑,經常由黃埔的海旁來回跑至尖沙咀,當球場開放時,便相約羽毛球教練切磋球技。
獎牌送給天上的外婆
無比的意志力成為了思穎致勝的關鍵,她指出,每次練習長跑時,要戴著口罩跑完16次200米,再慢跑30分鐘, 有試過在精英賽前約一至兩個月,她相約隊友長跑,當跑到最後400米感到非常疲累,她便與隊友一邊跑步,一邊想著自己在賽事中打至平手時,堅持與否成為致勝關鍵,「我們便是憑著這信念一起跑下去,彼此的鼓勵教我凡事不要放棄。」
回想三年前帶著外婆離世的傷痛作賽,她說外婆教導自己要懷著意志努力做到最好,「外婆患病時,堅強面對疾病,她無比的意志力給我動力,做好本份。」直到現在,她仍常銘記外婆的勉勵「俾心機,別放棄!」專注每一場比賽,在賽場上取得最好的成績,獻給外婆。(高)


體藝傳情_中學
2022.04.22
余振強紀念中學 田徑運動員 徐鴻璋 從3000米障礙賽 思考人生
身高1.75米,體重57公斤,身形纖瘦的中五生徐鴻璋,中一時被體育科老師發掘他長跑運動的才能,「我在學校正等候影學生相,體育老師奚達陽見到我便說:你的腳修長,很適合跑步,就這樣,我便接受他的邀請加入了田徑隊。」
自小熱愛運動,小學是籃球校隊成員的徐鴻璋,小學五年級開始參加田徑隊。直到初中,他主力訓練800米及1500米長跑,中二代表學校參與田徑學界比賽時成績不俗,至中四他開始專項訓練3000米障礙賽,「因為我想加入香港田徑隊成為全職運動員,於是有師兄提議我參與3000米障礙賽,認為此運動有助我發揮所長。」
3000米障礙賽全程合共需要跨過35次障礙,當中28次欄架,七次水池障礙,池底最深70厘米,最高水深可觸及膝蓋。
徐鴻璋指出,障礙賽相比長跑更有趣, 「每次跨過水池障礙時也會淺起水花,感覺很有衝勁,跑速及跨欄的落點也會影響整體表現,從中培養我的靈敏度。」
疫情下展開訓練
徐鴻璋擁有籃球員靈活多變的思路,也具備長跑選手的耐力與體能,正好適合應付3000米障礙賽的要求。他說由長跑轉為障礙跑,更需要加強拉筋鍛練以增加柔韌性,疫情下他才開展障礙跑訓練,由於過去的練習也沒有水池障礙訓練,陪伴他練習的師兄建議鴻璋使用學校的長木椅,去模仿水池障礙,在學校面授課的時期,他經常提前一小時回校練跑,及練習障礙賽跨欄等技巧;網課期間,他改往公園繼續練跑。
去年11月底,他首次參加香港青少年分齡田徑錦標賽u18的3000米障礙賽賽事,更奪得第二名。首次參賽便取得好成績,教他感到意外,教練推薦他跑5000米與10公里長跑,亦肯定自己在這方面的發展。
長跑障礙賽培養意志力
他說參與長跑培養意志力,「因為需要持續練習才能維持水準」,這亦影響他的學習心態,他說自己的學業成績一般,每次溫習很容易想放棄,參與長跑後他學會專注學習及培養不放棄的精神。
而他對跑步的熱愛更推動到其他同學參與長跑,自去年10月開始,他除了恆常訓練外,亦與同學到九龍仔公園跑步,「有同學留意到我在比賽有好成績,便開始找我一起練習,與同學一起練跑既可減除跑步時的辛苦及疲勞,彼此也成為推動力。」
積極參與運動有助鍛鍊徐鴻璋的耐性,同儕的參與也帶動校園的運動氛圍,他由中三開始,已連續三年在校內獲得十大運動員的獎項,以表揚他運動的成就。
徐鴻璋認為,現在是他發展運動的黃金時期,更以加入3000米障礙賽香港隊成員為目標,日後夢想成為長跑教練,他說:「參與3000米障礙賽有如人生一樣,需要跨越障礙使人生更美好。」(高)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