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3b_20230312_f
400 400 悅學
悅學愈樂
2023.03.12
相信自己 努力闖關
偉傑(化名)年青時在一次訓練中受傷,導致下肢癱瘓,需要用輪椅代步。但這沒有阻礙他參與運動,令我更詫異的是他參與的項目一點都不簡單─「展能三項鐵人」。他只能運用肩膊及雙臂完成游泳、手搖單車及推輪椅。縱然他每星期的訓練量超過100公里,但高強度的訓練令他舊患的疼痛感消失,久而久之,更解除了對止痛藥的依賴。   他的創舉可謂多不勝數。他曾由黑龍江省漠河出發,完成3,000公里單車旅程;亦曾夥拍另一位展能賽艇運動員, 花了七個半小時,只以雙臂進行45公里環繞香港島一周的海岸賽艇比賽。兩人成為香港第一隊純由殘疾人士組成的環島賽參賽隊伍。他們的堅毅,令世界賽艇聯會考慮在將來的海岸艇世界錦標賽增設展能組賽事。   賽艇運動是背向推進的全身運動, 運動員以手握槳,運用腿、背、核心肌肉等, 再推手、壓身、後摺腳,作拉槳和回槳動作。這對於正常運動員已是極不容易,更何況是偉傑呢?他參與展能賽艇的PR1項目,乃是軀幹只有輕微或沒有活動能力者參與的項目,須配合較闊及重的艇身、固定座椅的裝置,再以綁帶固定運動員胸口、髖關節及膝蓋,並在槳架加上協助平衡的浮體,再進行訓練,箇中的艱難實在不言而喻!   各位青少年,斐理伯書4章13節提到:「我賴加強我力量的那位,能應付一切。」偉傑的努力告訴我們,只要信賴上主,加上自身努力不放棄,必可跨越一切困難。
kjy13_20230115 b f
400 400 悅學
悅學愈樂
2023.01.15
從他們身上看到堅毅
  「我好凍呀!我好凍呀!」子朗(化名)在賽艇錦標賽完結後對我說。   子朗是一位患有自閉症及輕度智障的年輕人,這是他第一次參加香港賽艇錦標賽的四人雙槳項目。當天是數年前的10月底,天氣寒冷,風雨交加,對於新手運動員來說無疑增加了一定難度, 何況是只接受了數個月訓練的子朗!然而,他努力地完成每一個划槳動作,直至以首名到達終點。這是他賽艇的第一金。   賽艇運動是香港體育學院被列入其中一項A級的精英項目,這是一項背向推進的全身運動,著重運動員的手腳協調能力、平衡力及耐力。運動員運用腿部、背部、核心肌肉等大肌群,以手握槳,控制轉槳及平衡;其步驟是「推手、壓身、後摺腳」,過程中需要連貫流暢地拉槳和回槳:拉槳是手向後拉,槳葉90度出水後轉為180度;回槳是槳葉從平槳180度轉為90 度入水。   比賽完結後,我對子朗媽媽講述子朗比賽的情況,她感動地說:「我兒子從來未曾說過:『我好凍呀!』我沒有聽過他表達自己的感覺⋯⋯」這時,她的欣喜無法掩飾。我由此體會到作為教練,不單是教授運動技巧,更重要的是配合運動員的需要,發掘他們的潛質。   曾經有人問我,為何在我現在的年紀還要考取賽艇教練資格。我的答案很簡單:以基督為師,愛人如己,關懷弱小。我是為著能走入社區,服務更多有需要的人。   正如耶穌說: 「你們該彼此相愛。」(若十三34)
kjy13_20221120 b f
400 400 悅學
悅學愈樂
2022.11.20
享受水中的自由
欣賞天主的創造
殘疾人士要享受潛水的樂趣,事前需要進行一系列安全措施。秀琼的四肢及關節也有先天疾病,多年來難以伸展及彎曲,當我與義工引領秀琼來到水中, 殘疾的障礙令她不能像一般潛水員一樣,用手把調節器放到口中,需要另找方法克服此困難。在水中,潛伴之間的溝通更需要默契,但她不能以手勢和我們溝通,只能用眼神。在她的身邊,我看到她努力不懈的在水中前進著;她的樣子告訴了我,她享受在水中靠自己的力量前進,享受那得來不易的水肺潛水運動所帶來的樂趣。   在秀琼身上,我看到那份溫柔而具毅力的勇氣, 以及一顆充滿生命力及堅持的心,亦令我懂得珍惜及感恩自己擁有的一切。   潛水體驗令秀琼學會勇敢、獨立,要相信自己做得到,有勇氣去嘗試新事物,克服別人多次說自己不能成功的負能量。秀琼說:「我要向著適切的目標邁進,不要輕易放棄,更要為自己將來開拓新路向。」這一句話,可見她充滿鬥志。她更主動聯絡路政署, 建議改建車站行人路斜台,使輪椅能安全通過,令輪椅使用者出行更方便。   各位年輕人,秀琼的經歷令大家有所啟發嗎?希望大家感恩自己有四肢健全的身體,因為這是天主給我們的恩賜,使我們能自我控制,做上主悅納的事, 例如:可以自己管理及編排活動及學習時間,發揮自己的才能。另外,面對困難時,大家要相信自己是可以跨過的,只要盡力嘗試,沒有甚麼事可以難到自己。希望大家在各自的人生路途上,也像秀琼一樣, 無懼任何險阻,為自己奮鬥。
kjy13_20221009. B_F
400 400 悅學
悅學愈樂
2022.10.09
突破先天障礙 潛水帶來希望
「我現在已經可以自行由家出發,乘搭不同的交通工具,到我想到的地方了!」秀琼欣喜地說。   眼前的秀琼,四肢及關節在伸展及彎曲方面患有先天困難,肌肉也不能發力。在這樣的狀況下,體能欠佳是意料中事,其身體活動能力比起肌肉萎縮症的病人更差。在日常生活中,她連更換衣服、梳洗等這些基本的個人護理項目也無法做到,每天只能困在家中,這使沮喪無助之感一直伴隨著她。而輪椅就是她終身不能擺脫的夥伴。   樂觀開朗的秀琼,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先天疾病而自怨自艾,反而更積極參加各種陸上運動,以鍛鍊體能,可惜都被拒諸門外。但她沒有放棄,更在機緣巧合之下,認識了我和我的丈夫,得以接觸潛水這項活動。   我在大學時期已參與水上義工服務,2009年開始參加國際傷健潛水協會(香港),以「潛伴」(Dive Buddy)身分陪伴殘障人士潛水,陪伴殘疾人士在海底世界中自由自在的遨遊。   秀琼是我服務的對象之一,第一次見到秀琼時, 她親切誠懇的面龐使我為之動容。秀琼能夠抵達潛水訓練場地更是一波三折。她由家出發到泳池進行潛水訓練,需要轉兩程車。這對於極少出門的她來說,已是極大的考驗。但只要想到能夠嘗試潛水這項運動, 她便無懼任何艱苦,只一心朝著目的地,一步一步進發。   我們在訓練場地協助她穿上浮量控制衣,以及配上各種潛水裝備,如:調節器、氣樽等等。這些沉甸甸的裝束及設備,對一般潛水員來說,已是「分量十足」,更何況是四肢難以發力的秀琼呢?但在整個預備下水的過程中,我只看到她滿臉的期待與熱情,我看到天主藉著這項運動,燃起他們對人生充滿希望。這份期盼,成為我一直參與潛伴義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