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3_20211010s
400 400 心晴信箱
心晴信箱
2021.10.08
情緒
問:爸媽經常鼓勵我說:「做人要時時正面、樂觀。」但是很難做到呢!心理學會否只叫人快樂,不容許生氣和悲傷呢?   答: 就如天氣會有晴天、密雲、行雷閃電,我們的心情也會有不同狀態。試想想,如果一年365天都只有陽光普照的話,地面也會變得乾旱,動植物和人類也難以生活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會經歷不同事情,並觸動到我們的感受。玩了有趣的遊戲,會叫人感到快樂;好友要轉校或移民,真讓人感到不捨難過; 被人誤會、責罵,我們會感到委屈、憤怒…… 所有感受都是有原因的;每一種情緒都值得被尊重和了解。   有時候情緒或會讓我們感到難受,甚至讓我們令到身邊的人也苦惱。例如當我們非常憤怒的時候,或者會想大吵大嚷、踏地、揮拳,好像想發洩在他人身上,這樣或會傷害到別人,那就不是處理情緒的正確方法。但是,如果我們把不高興、憤怒、傷感等等,都埋藏在心底,不去和其他人分享的話,日積月累下來,我們會鬱鬱不歡,或者有天更會像汽球一樣「爆發」,一發不可收拾!   當生氣的時候,讓自己氣呼呼一會兒,看一些遠一點的景物,例如是你喜歡的顏色和圖案;傷心的時候,或者會流淚,這是不要緊的;當感到不快樂時, 也要跟信任的人訴說,身邊一定會有願意協助你的人。
kjy04b_20190519s
CatholicAgent
教友特工
2019.05.17
以同理心解憂(下)
我作為輔導心理學家,工作主要是利用談話治療方式幫人治療「心病」;但是,輔導心理學不僅「治病」,我也不稱呼來找我的人為「病人」,因為我的工作除了處理人們即時情緒困擾,更重要是幫人「預防勝於治療」, 找到自己的強項和優勢,保持心理健康。 我每天也走訪不同的地方,接觸不同年齡、背景的人;為他們提供心理輔導、講座或工作坊等服務。 我會談論的話題也很廣泛呢!可能關於性格、情緒、學業、工作、人際關係、生涯規劃等等。有時遇到一些不擅表達自己感受的人來求助,我會利用一些書籍、玩具、圖卡、甚至一些自創的工具,令輔導過程充滿趣味,雙方慢慢建立信任,找到「打開心窗」的鑰匙。 曾經面見過一位悶悶不樂的中學生,他一開始便對我說:「你不用勸我想正面點、開心點,我的痛苦,沒有人明白!」我沒有半句爭論或批評,反而默存在心,一直無條件地聆聽、回應他的感受,盡我所能運用同理心(Empathy),也就是設想自己代入他的處境,建立共鳴。經過一段時間輔導,他竟然對我說:「雖然很難找到同自己一樣經歷的人, 但有人聆聽和明白,真的很治愈!多謝你!」原來,心理輔導的重點不只是說話,反而是聆聽,沒有批判的聆聽!  所以說,我的工作絕不是胡亂叫人「想開些」、「正面點」;反而是透過聆聽、觀察、探討各人的情感和性格特質 ;讓人可在日常生活中了解、欣賞自己的強項,回顧自己的正面經歷,從而建立自信。當遇到挑戰和困難時,也能夠多角度去思考和分析問題,以跨過障礙。 輔導心理學強調:生活上遇到的困難,其實只是一瞬間的挫折,沒有甚麼是解決不了的呢!(全文完) 
kjy04b_20190512s
CatholicAgent
教友特工
2019.05.10
以同理心解憂(上)
我是一位輔導心理學家(Counselling Psychologist)。大家聽到「心理學家」這個職業,會想起甚麼呢?有些人會說:「你會讀心術嗎?」「你是不是專門幫人做心理測驗?」⋯⋯  其實,心理學家的工作一點也不神秘,我們絕不會單憑人們的三言兩語, 便妄下判斷 ,也不會胡亂評論一個人的想法和感受。反而,我們必須透過科學實證、以及利用心理學的理論基礎來「拆解人心」。 也有人問:「那麼,你是心理醫生嗎?」其實,世界上根本沒有「心理醫生」這種職業呢!也許只是電影、電視劇約定俗成編出來的名稱,現實有的兩個專業分別是:「精神科專科醫生」和「心理學家」。 一般來說,精神科專科醫生主要會利用處方藥物為人治理精神或情緒病患;而我作為心理學家,則會透過心理輔導(Psychological Counselling),即談話治療(Talking Therapy)的方式, 幫助人們作抒發,從而找出困擾他們的問題根源、再一起尋找方法疏理,所謂「心病還須心藥醫」的「心藥」,其實就是一份無條件的共鳴與鼓勵——「同理心」(Empathy)是也。 而且,來找我幫助的人,不一定是「病人」呢!因為每個人都有可能遇上不同程度的困擾,也許是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或是人際關係、工作和學習需要改善等等。當人們能夠將問題和情況表達出來,其實已經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我的專業擅於利用不同的方法引導人們表達情感,並適時提供專業指引和解說;讓人們能夠從多角度去看事情, 學懂情緒管理,將負面思想減到最低。 在輔導過程中,我最期待聽到的是對方的一聲「呀吓!」因為這代表他們的明白和覺醒,領悟生命的意義和可能,使心靈得以治愈。(待續) 
kjy01_20170326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7.03.25
Art For God藝術顯主榮 我看見了!
天主教香港教區視聽中心策劃「Art for God 藝術顯主榮」活動,目的是提高教友及神職人員對宗教藝術的關注,鼓勵更多公教藝術家利用創作表達信仰,同時希望把藝術帶到需要關懷的不同角落。故在二月中旬,於粉嶺寶血兒童村舉辦了主題為「我看見了!」藝術活動,邀請來自法國天主教真褔團的嘉希.瑪利亞.安娜德詩雅修女(Marie-Anastasia Carr ,簡稱德詩雅),以及註冊輔導心理學家郭倩衡主持,讓女孩們認識大自然,認識藝術,令成長有所裨益。 活動當日,先由郭倩衡為兒童及義工們進行熱身活動,透過眼睛觀察、看見與認識(見右上圖),例如用身體模仿自己喜愛的東西、鬥快行直線、看圖估物件等。而其中一項活動,每人要抽選一個檸檬,透過靜心觀察、觸摸、嗅等,記著自己手上檸檬的特別之處,然後把所有檸檬混在一起,眾人再辨別屬於自己的;最後,在十八人中,只有一人取了別人的檸檬。  德詩雅修女在教授素描技巧前提醒兒童,要感謝天主創造大地,以及多觀察身邊大自然事物,因為它們充滿美麗;同時也可透過繪畫,把它們記錄下來。 1. 首先觀察物件的外形、質感、光感, 利用直線、曲線、交織線等,將物件表達出來。 2 . 了解樹的結構、組成部份、外型等。 3. 然後親身體驗與觀察,繪畫樹葉及樹木。  過程中,有兒童認為沒有能力把練習完成,但經德詩雅修女鼓勵後,全部兒童都可完成繪畫。她提醒兒童們,嘗試往後日子繼續繪畫;特別在春天花開的時候,留意身邊的一切,如蝴蝶、鳥兒、貓等動物,然後繪畫出來。德詩雅修女更說:「當我下次再來的時候,你們要把畫簿給我,讓我看看裡面的畫。」以作鼓勵。 祈禱中,眾人感謝天主,以表達心意。「感謝創造那美麗的樹木,讓我們可以畫出美麗的圖畫。」「感謝天主,讓我們一同繪畫,學習觀察,為此感謝天主。」「感謝天主給我們能力畫畫。」「感謝認識這班小朋友及姐妹。」然後一同詠唱《我們全心感謝天主》。 郭倩衡表示:「早前活動以『聽』為主題,今次主題是『我看見了!』活動涵蓋六至十二歲的兒童心理需要及發展,當中著重嘗試與能力,從而培養興趣;活動由淺入深,透過藝術,讓兒童認識不同主題,也以藝術繪畫表達個人情感。兒童透過繪畫,尋找自我能力, 建立自信心,讓他們在青少年期間,建立自我身份認同。我們也著重他們的處事能力和效能感,讓他們知道『I can do it』,因為繪畫藝術是百花齊放,沒有分對或錯,分數高或低。」她續說:「除此之外,我們也藉此深化了解兒童的需要,互相建立關係,拉近彼此距離。在活動中,我也提醒義工們,兒童的特質,有助促進了解。」本身亦是大學教師身份的郭倩衡,也曾邀請兩位非教友學生,參與粉嶺寶血兒童村的義工服務;她也希望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投放在福傳中。 義工分享:「今天是感恩的一天,作為義工的我看見德詩雅修女與兒童們,沒有因為不同語言存著隔膜,令我十分感動;同時讓非教友的媽媽親眼看見天主的工作。」 十歲小嵐(化名)與九歲小榆(化名)同聲表示今天很高興,除了學習素描外,也學會用眼睛觀察,下次有機會會繼續參加。小嵐最深刻的是利用素描技巧繪畫樹木,「樹幹雖然很難畫,經德詩雅修女教導後也學會了;我更把鞦韆畫在畫內,希望豐富構圖。」小榆則希望下次有機會學踢足球和彈琴;她說:「義工們與我們如同朋友般,我很期待他們再次到來。而且我會盡力畫滿畫簿,當德詩雅修女下次再來的時候,我會讓她看我所繪畫的每一幅畫。」  德詩雅修女指出:「現今社會,大多數人都是透過手機模式進行遊戲活動,當中欠缺個人創意,亦只流於表面;參與者難於釋放心靈上的需要,以及表達心中所想,我認為這是不正確的;而現在很多成人也不知如何表達自己,亦不重視。」她續稱:「因此,我希望藉著音樂、繪畫、跳舞等,教導年青人釋放自己情感。若再有機會,我會考慮教導他們繪畫身體或臉樣,因為青少年及每一個人,都應該認識及接納自己。」從今天緊湊的半日活動中,德詩雅修女看見熱情的兒童對活動感到高興,她驚訝說:「女童們透過靜心觀察,都靜止下來,我也詫異她們能參與及完成整個活動。」她補充:「繪畫不是比賽,不需比較和批判。繪畫應在無壓力下進行,否則難有新創作及發揮潛能。這雖不是比賽,但仍可為自己打氣:『是的,我可以做到。』我們是沒有任何損失的,因為這禮物早已預備給我們了。」 後記 作為記者的我,當被邀請一同參與活動時,表現驚訝,亦很高興。本著懷疑的態度,也不妨一試「認檸檬」⋯⋯親身參與此活動後,發現當專注仔細地觀察一件物件時,真的可從一個普通的檸檬上,找出多個特別之處;這證明人不可自滿,若用心觀察身邊每一事物,會有另一體會。而經過半日與粉嶺寶血兒童村的兒童相處,當中有一位女孩很喜歡黏著我,原因可能是我多回應她,對她微笑,她便好像找到一個會留意到自己的同行者般。當她也留意我的一舉一動時,我何嘗不是找到一個知音人;她牽著我手走進教堂,我不孤單;她特意為我送上檸檬水時,我也感到無比快樂。天主讓我們在人生旅程中遇上祂、他、她及它,我們不妨放慢腳步,多觀察及留意身邊的人和事,好讓我們真的「我看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