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創作天地
2016.03.12
創作天地〔2016.03.13〕:文章
一次深刻的教訓
考試快到了,同學們不停地温習。媽媽每天都叫我努力温習,但是我只顧著吃零食、看電視、玩玩具……生活過得十分輕鬆。
考試當天,我覺得考試卷的題目十分難。我想了很久,都想不出答案。忽然,我靈機一觸。我心想:老師暫時不在我這邊,我不如看看別人的答案吧!然後,我把脖子伸到我旁邊的同學那裏去,偷看他的答案,以為這樣可以瞞天過海。誰知,坐在我後面的同學小美看到了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她立即舉手,把我偷看同學考試卷的事情告訴王老師。
考試完畢後,老師立即叫我出來。然後,老師在我的考試卷的分數欄上寫了一個「零」字,並在手冊上寫上我那天所犯的事情。我很傷心,並跟同學道歉。我答應老師以後不再做這樣的事情了。
經過這次教訓,我明白了要努力温習,才能有好成績,以及我要做一個誠實的孩子。
范愷庭 香港嘉諾撒學校 四B
衝破難關
哥哥,我終於衝破了難關,謝謝你讓我掌握了潛水的技巧。
昨天是星期日,一個令人心情輕鬆的日子。我去學潛水,可是最初我喝了十多口水也未學懂,又被別人取笑,我心裡很不服氣。我下定決心,要學懂潛水的技巧。
回想開始的時候,當我走近海旁,心裡感到萬分害怕。我曾嘗試閉上眼睛直往水裡跳,可是並不成功,仍是再多喝了幾口海水。接著,我再次跳下去,再跳下去⋯⋯又是失敗。接二連三的失敗,令我感到相當氣餒。就在這個時候,哥哥走過來,他走到我的身旁,鼓勵我先深呼吸,然後教我做出各種正確的姿勢和在水中呼吸的技巧。於是,我振作起來,再作一次嘗試。
由於這次有了哥哥助我的一臂之力,我一身是膽,再跳下水裡。就在這一刻,這一刻正是我再次重拾自信的一刻呢!我成功了,我終於學會潛水了!
還記得我跳下去的那一剎那,當時以為自己又注定是失敗的。幸好哥哥教導我各樣的技巧,又令我明白原來只要掌握在水中呼吸的技巧,就可以自由地欣賞水裡的美麗世界。
哥哥,謝謝你!我一定會努力,將來要參加奧運會,當一個專業的潛水運動員呢。
顧嘉穎 坪石天主教小學 五B
一件擺烏龍的事
回家後,我一頭倒在床上,回想著今天的事,真是哭笑不得的一天。
早上,我因為睡過了頭,連早餐都沒有來得及吃,就抓起書包衝出家門。一路飛奔到學校後,才發現學校裡空無一人。仔細一想,今天好像是星期天。唉!我真是無奈極了,好好的美夢不做,反而跑回來學校。
我拖著疲憊的步伐回到了家門,打開書包,居然發現我錯誤地拿了哥哥的書包,口袋裡也沒有鑰匙。糟了!糟了!拿錯書包被哥哥責罵就算了,現在連家門都進不去了。正當我感到絕望時,忽然傳來一陣熟悉的聲音:「我知道拿走我書包的人是你,你這個『冒失鬼』!鑰匙給你,快進去吧!」說完,哥哥把鑰匙交給我,他就去晨跑了。這時,我羞愧難言,怎麽可以認為哥哥在責罵自己呢?
我打開了門,撲上床後,心裡一直在想:這一切只能怪我沒看日曆。
刁嘉怡 天主教聖母聖心小學 五C
難忘的教育營
這次教育營讓我十分難忘,並讓我學到在校園生活中學不到的東西。在這三日兩夜裡,教育營的生活有歡笑,亦有淚水。先說快樂的事。
首先,當然要說我和室友們的快樂經歷,最開心的事莫過於晚上和室友在房間內談天說地和玩耍。常常聽祖母說童年是人生最快樂的時光,我想,就是現在我們這份非物質所帶來的滿足和喜悅了!
活動方面,還多虧教練們為我們安排豐富的活動,例如水球大戰、堆沙、「掃把球」大戰等,讓我們玩得不亦樂乎。這些活動都必須以團隊方式進行,讓我們學懂了團隊合作的重要。
歡樂當中也有一些淚水,比如第一天訓練我們步操和禮貌時,即使我們稍為有一點不整齊,或者報數時不夠大聲,教練也會懲罰我們做二、三十下體能訓練。到最後一天,我們離營收拾房間,有人遺下了一些東西,教練也嚴厲地懲罰他和他的房友做一千多下體能訓練呢!教練這樣做讓我們十分辛苦,但卻能使我們把學到的教訓銘記於心。
光陰似箭,這三天兩夜很快就完結了。這次教育營讓我獲益良多,更讓我們知道團體合作的重要性,我想我們大部份同學都有同感吧!
宋梓齊 寶血會伍季明紀念學校 五信
牙科保健
星期二早上第一個小息後,黎老師帶我們乘坐旅遊巴到賽馬會學童牙科診所進行牙科保健。
到達診所,老師安排我們坐下等候。我們在等候時,有的同學談天,有的同學在玩耍,也有些同學在看教育電視。
終於,我聽到牙醫呼喚我的名字。我急不及待地跟著牙醫,進入房間檢查牙齒。牙醫替我洗牙,還教我刷牙的正確方法。
感謝牙醫細心替我護理牙齒,使我的牙齒又白又亮。
莫誥軒 華德學校 二C
我的妹妹
我的妹妹今年三歲了,她十分聰穎和活潑,爸爸媽媽和我都很愛她。
妹妹還不懂得分享。記得有一次,我們去公園踏單車,遇見一個大約四歲的小朋友,她問我:「我可不可以踏你的單車?」我說:「可以!」一會兒後,妹妹衝過來,說:「你不可以踏我姐姐的單車!」這個小朋友給妹妹的說話嚇得哭了起來。
我的妹妹雖然可愛,她還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我會好好地教導她的。
盧卓琳 嘉諾撒聖心學校(私立部) 三D
我最喜愛的同學
我最喜愛的同學是黃翊忻,她今年九歲。她長著鬈曲的頭髮,架著一副眼鏡,每天也帶著甜美的笑容上學去。我很喜愛跟她做朋友,因為她樂於助人,好學不倦,更是一位跟我肝膽相照的好朋友。
我倆的友誼是從那樣開始的。二年級時,某一個早上,我帶了一只新鮮的香蕉回學校作小食。到了小息的時候,我和幾位同學在禮堂玩得興高采烈。當我感到肚子餓了,我的腦海中就浮現出那美味的香蕉。
可是,當我把它拿出來的時候,赫然發現香蕉已變黑了!同學們見到後,便交頭接耳地說:「很臭啊!」我心裡感到酸溜溜的,於是垂頭喪氣地走到平台的一角。這時候,翊忻走過來安慰我說:「不要擔心啊!你的香蕉還可以吃的。」我的心情才平伏過來,重現笑容。
自始,我倆便成為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我會好好珍惜這段友誼啊!
胡芊芊 聖嘉勒小學 四P


小學專題
2015.12.05
教區幼稚園親子同樂日 盡顯活力與主愛
(本報專題)秋高氣爽,最宜進行戶外活動。由香港天主教教區學校聯會(幼稚園組)主辦的「第十七屆親子同樂日」(下稱「同樂日」)於十一月十四日假蒲崗村道學校村內舉行,當天邀請香港明愛總裁閻德龍神父(小圖)主禮,十七間教區幼稚園的師生家長齊來響應, 全日累計的出席人數逾七千人,小朋友們均盡興而歸。
今年大會以「活力家庭.活出主愛」為題, 設有多項親子遊戲供一家大小遊玩。開幕禮中, 當小朋友一聽到《我勁優秀》的千人操音樂響起,便立刻動起來,在香港精英運動員的帶領下,跳得起勁忘形,就讀天主教聖瑪加利大幼稚園高班的馬康耀便是其一。「全日我最喜歡這個環節。」康耀說。這天他們一家受訪憶述,他還興奮得即席跳了一個只得十秒鐘的濃縮版。各教區幼稚園早於開學之初已在校內練習此舞,康耀返家後更會教爸媽跳,而爸媽則樂於與這位「小老師」開心起舞。「我們把這個當作是與他一起玩的遊戲。」馬爸爸(馬昇權)說,投其所好是一個與孩子溝通、傾談的極佳切入點。
注入感恩正能量
同樣令康耀興奮的,還有他與爸媽一起在同樂日當天帶祈禱。「我要多謝校長和老師給我們機會。」康耀突然的自發感恩,令爸媽、陳紫雯校長和朱婉珊老師既意外又欣慰。眼前的他活潑、有禮,令人很感受到家庭的互愛與活力。同樂日當天,閻神父指出家庭是一份禮物,父母相親相愛是家庭的基石。馬氏伉儷對此深有體會。他們一家在2 0 1 3 年領洗。慕道前後,家庭經歷過大大小小的考驗,夫婦倆甚感迷惘。馬太(宋憶娟) 還記得2011年底,尚未信主的他們路經聖瑪加利大堂門外,看到排隊等候除夕感恩祭開始的人潮,忽受感動而跟著參與。彌撒中,週遭熱心、虔敬的氣氛令他們很想認識天主。馬太說,尤其今年初她母親由病重至復康的經歷,令她更感到主的眷顧。「我們真的要凡事感恩。」她說現在每當她可以提早下班,便會帶康耀參加黃昏的平日彌撒, 讓康耀多親近主。事實上,康耀也很喜歡去。雖然只得五歲,但他對整個彌撒的流程倒背如流,這可是爸媽在家庭信仰培育方面的成果。
馬氏伉儷刻意讓主愛成為家庭的活力之源, 使他們更願意在日常生活中,多溝通和互相體諒。「若果大人不開心,孩子很快也會跟著不開心。」馬太說,他們尚在學習細心、耐心地聆聽孩子和配偶的需要與感受。馬先生則指,現在很多父母普遍都面對累得沒太多精力與孩子玩的挑戰,「幸好我們大都準時下班,一家人飯後還可聊天或玩一會才睡。其實除了體力,家庭也要保持靈性上的活力、注入多點正能量,信仰在這方面便很幫到我們。」
重視相處與身教
怎樣令家庭充滿活力和愛是普世家庭的挑戰,尤其現今不少父母工時長或需輪班,要擠出時間聚天倫殊不容易,就像在東涌天主教幼稚園唸高班的鄭灝軒,當天媽媽(陳麗麗)便特意請假陪他參加同樂日。她很重視與兒子相處的時光,即使有時放工稍晚,也會抽空在臨睡前與兒子聊天。她與丈夫的假期不同,但每個月他們會盡量多安排家庭日去不同地方玩,有時還與祖母同行,「身教很重要,我們怎樣對待父母,孩子是會有樣學樣的。」她相信潛移默化。他們一家雖非教友,但有感若孩子可在天主教學校內成長,其氛圍必有助他日後能培育出好品德。(敏)


小學專題
2015.11.14
繪出地平線 兩校製作 生命教育 教材套
⋯ ⋯歡樂時, 我們要感恩; 跌倒時,我們更要勇敢地站起來,昂首闊步繪出屬於自己的地平線⋯⋯
(本報專題)去年十月,郭怡雅神父紀念學校張作芳校長邀請「再生勇士」楊小芳到校,由小芳親自與學生分享她的生命故事,「小芳九歲時因意外觸及高壓電,引致她失去雙臂;然而,她沒有放棄自己,反而積極地面對人生。」
傷健運動員兼展能藝術家楊小芳是傷殘亞運會的游泳選手,也曾擔當失明人士的領跑員;小芳過去以足代手,繪畫出多幅水墨畫作,曾到加拿大開畫展,並成功入讀香港藝術學院。2011及2013年,她分別獲選為「十大感動香港人物」和「香港精神大使」。
「小芳逆境自強,她的生命事跡能影響學生珍惜生命, 加強抗逆力。」張校長引述小芳說的一句話「辦法總比困難多」:「小芳個性堅毅,願意接納別人的幫助後懂得感恩, 正好是同學們的榜樣。」因著小芳的生命故事感動人心,引發張校長製作教材套的理念,《我是逆境小勇士教材套》(簡稱「教材套」)由郭怡雅神父紀念學校及大角嘴天主教小學(海帆道)共同製作。製作團隊於本年五月編寫教材, 九月進行試教,剛於十月十七日在聖方濟愛德小學舉行發佈會及教師培訓工作坊。當天教育局吳克儉局長亦有到場支持。
教材套帶出小芳的故事,對象為小四至小六學生,課程內容以十節課圍繞活動的目標:鼓勵同學把逆境轉化為挑戰——成為「逆境小勇士」。教材套分為兩部分,首部分讓同學認識自己,學習克服困難。第二部分學習在逆境中求助, 以及多角度思考等。目前已有104間小學、5間肢體傷殘兒童學校參加使用教材套。
有份負責編寫教材套的郭怡雅神父紀念學校羅俊怡老師說:「同學從活動中發掘優點,當看到缺點時,學習接受自己的局限」。她舉例說,學生要在指定距離拾起竹蜻蜓,需要請求他人的幫助才能完成任務,過程中展現團隊精神。
製作團隊分享時表示,教材套帶出天主教教育核心價值的「生命」與「家庭」的意義。另一位參與製作的大角嘴天主教小學(海帆道)陳麗妹老師指出,同學親身感受不同處境,例如以腳繪畫去想像自己失去雙手,學生完成作品後再看到小芳的畫作時也感佩服。同校的張慧儀老師表示她觀察到自信心較弱的同學,在互相鼓勵下願意嘗試,並從中建立彼此的友誼。該校梁綺媚校長在教材套寫下分享文章,她期望能有系統地幫助學生認識、欣賞及裝備自己面對人生磨練。
為教材套提供專業諮詢的天主教教育事務處教育心理學家李嘉汶表示:藉此可加強學生正向心理學的元素,包括發掘個人的強弱項、正向信念,以及感恩的心,「從中讓學生有能力選擇成為樂觀正面的人」。教材套得到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大學與學校夥伴協作中心」參與設計,由教育局「商校合作計劃」協辦,香港百俊獅子會贊助。本學年推出後,明年初將舉行閉幕活動。(高)


濃情走過30年.教育心理學系列
2014.02.23
為孩子紮根 讓他們高飛
女兒剛十一歲了!她熱愛體操,丈夫常打趣說:「那是從嬰兒時期開始。」女兒初生期,丈夫每天回家總愛把她放在初生嬰兒的裹布中,一把手捏著四個角,提起來就像一袋小沙包似的,隨著他輕快的步履在鄉間小路上, 盪漾阡陌間。他笑說女兒做體操動作時,重拾她幼兒時空中飛躍的喜悅。
女兒對體操產生興趣,打從她看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運動員身穿顏色鮮艷的體操衣、優美矯捷的動作開始;她被深深吸引著,嚷著要學體操。這時,她才五歲半。
遇到新鮮吸引的活動,許多小朋友都會有欣然欲試的衝動,女兒也不例外。她學得蠻好的,半年後突然想放棄,意氣闌珊,不願出門。我堅持培養興趣跟處事一樣,不能「三分鐘熱度」,輕言放棄。她拖著步伐,途中更撒嬌肚痛,不欲前行。我深知她逃避心切,一時間不能只「講道理」。怎麼辦?
八歲那年,她經甄選進入體操總會的潛能班,一個月後,又因練習時「壓腿」很痛,起程前一刻,她歇斯底里地哭,不肯出門,甚麼話也聽不入耳⋯⋯這些關鍵時刻,正是孩子學習克服困難、持之以恆的好機會。父母既要懂得體諒,也必須要堅持,孩子才也學會堅毅。著名的心理學家維谷斯基(Lev Voygotsky, 1896-1934)提倡「緊連發展地帶」的概念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 ZPD)。在這「地帶」之下,孩子無需他人協助亦勝任自如,但不會有明顯的進展;在這「地帶」之上,縱使有助力亦遙不可及,變成偃苗助長;在這「地帶」之內,週邊的助力例如來自父母、師長或能力較高的朋輩等,可協助孩子發展,跳出自以為不可能的框框。就如萬丈高樓從地起,需要搭建鷹架(scaffold),穩健而上;父母適切的鼓勵和堅持就是孩子的鷹架,讓他們能超越自己的侷限。教育孩子是生命的藝術,管與教、鼓勵與批評之間,父母要拿揑穩準,有時候也得花時間揣摩,了解一下自己教育孩子的ZPD呢!
執筆這一天,北京寄來電郵:「媽,我在比賽中得第四名!我很 !」這幾年的體操訓練,使她天生羸弱的體質變得強壯起來。她學會了自理,訓練前一晚,自動自覺地執拾好所需物品,就是收拾行李遠行,都難不倒她。她明瞭自律的重要,為了騰出時間練習體操,不妨礙學業,她會有效率地完成功課、自行溫習,沒有多餘的時間沉迷「煲劇」、「打機」。最難能可貴的,是她已培養了自力的情愫,享受努力的成果,這一切變成她上進的原動力。她的隊友,都是這樣獨立、自信的孩子。
曾聽過這句話:「為孩子紥根,教他們茁壯成長;給孩子翅膀,讓他們海闊天空。」她出發往北京那天跟我說的那句話,言猶在耳:「媽,可以不那麼緊張嗎?我懂得照顧自己啊!」
我也要學習讓她高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