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0_20160501s
icon19
青苗天地
2016.04.30
青苗天地〔2016.05.01〕:文章
愛的家園 許景翎 潔心林炳炎中學 四丙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當我們享受天倫之樂的幸福時,社會上其他家庭的小孩卻踏上滿佈荊棘的路,承受種種的苦難。我校是次全方位學習日的活動,由老師帶領我們中四同學到寶血兒童村,聆聽張銀珊修女的分享。從兒童村內女孩子的故事,我看到一股改變世界的力量和指引我成長的明燈。 寶血兒童村為那些因家庭問題而得不到適當照顧的兒童及青少年,建設美麗的家園。我一直確信「一個人如果沒有家的護蔭,自然感受不到愛和溫暖。」兒童村的女孩入住的原因,有父母沒有能力提供照顧或雙亡、家庭暴力、性侵犯,甚至是父母簽下斷絕關係證明書,把孩子遺棄在兒童村。每個女孩子都帶著刻骨銘心的記憶成為兒童村的宿生,展開尋找愛的歷程。張修女曾說:「當她正了解一個哭鬧的女孩時,另兩個又發生爭執。」若是平時我們在街上碰到以上的場面,恐怕會在心裡抱怨小孩的不是,這是由於我們清楚知道小時候做出不當的行為,習慣在被責罰之前,以哭鬧的形式得到父母的憐惜。然而,女孩們的表現卻只是反映「缺愛」兩字,幼孩最初的安全感往往是來自於父母的疼愛,要從父母身上感受到依戀,才懂得如何健康去愛人。哭鬧只是缺乏關愛的小孩一種表現內心的方式。他們一方面要發泄心中的忐忑、不安寧,另一方面渴求他人的照顧、關注。 天主關上門的同時,會為你打開一扇窗。兒童村的女孩子雖有缺失,她們擁有體育運動的天賦,例如跳繩、呼拉圈、跳遠、籃球及跑步,都是她們的強項。在上主匠心獨運的創造中,每個人一如手掌的指紋,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沒有人注定一生不被鍾愛,亦沒有人注定失敗,當她們失意時回憶運動上勝利的喜悅,她們的心靈便會漸漸豐盛。 雖然狂風曾吹襲著兒童村的女孩們,她們有不少人仍能站起來,坦然面對自己的過去。長大後不再自怨自艾,而是貢獻每一分力,回饋社會。聽到她們的歌聲,我深深感受到每行字裡包含永不放棄的堅毅。我願學習她們不屈、不被波浪吞噬的精神,無畏無懼,迎接一波接一波的考驗。衷心祝福寶血兒童村的女孩子,懷著信心和希望前進。 (編按:來稿超出字限,原文經編輯刪節。) 鼓勵 馮恩柱 天主教新民書院 五C 幾天之後,將是我生命中一個最重要的日子。那是全港校際比賽總決賽的日子,而我正是參賽者之一。一直以來,我都十分喜歡唱歌,從小就開始聽歌,然後唱歌給親友聽。然而,我從沒有想過有一天,我可以參加如此大型的比賽,甚至能夠進入比賽的最後階段。如今,我心中忐忑不安,患得患失,生怕比賽當天表現不好,不能展現出自己最好的一面。想到自己有機會在眾多觀眾面前表演,我感到興奮異常。 今天,我因為此事而有點心不在焉。上課時,大部分時間都在想著歌唱比賽的事情,完全沒有聽到老師的教導。小息時,同學得知我進入了總決賽,紛紛圍在我身旁向我道賀,替我高興,更預祝我在比賽中獲勝。這使我的不安更強烈。同學對我有如此厚望,使我壓力愈來愈大,我害怕不能勝出,辜負同學。 由出生至今,我從未受到如此重視,對於參加歌唱比賽一事,首次心生怯意。我曾考慮退出比賽,因為我害怕如未能達成同學的期望,不知如何面對他們。 放學後,張老師約了我補課。補課時,我一直都無法專注,牽掛著比賽的事情。補課後,張老師見我心不在焉,便問我有甚麼心事。我把事情說出來。張老師問:「你為了甚麼而唱歌?如你真心喜歡唱歌,只要盡己所能,便問心無愧。」 聽君一席話,仿如當頭棒喝,我的煩惱一掃而空。我是因為喜歡唱歌而參賽,我希望自己的歌聲被大家認同,為大家帶來歡樂。只要忠於自我,唱出自我便行,「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何須在意成敗得失?老師的一番話堅定了我對唱歌的熱誠,重燃我參加比賽的自信。    
kjy01_20150517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5.05.16
天主教伍華小學 參觀慈幼會修院認識慈幼神恩
  經過正門的鮑思高像,三十名天主教伍華小學的學生,包括基督小先鋒和天使計劃成員進入慈幼會修院。為回應普世教會獻身生活年及鮑思高神父誕生二百周年,該校安排學生於四月一日參觀慈幼會修院,除了讓學生認識鮑思高神父的事跡,亦讓他們了解修道人的獻身生活。   (本報專題)到達修院,院長吳志源神父和張心銳執事(圖2 左四及三)熱烈地歡迎學生們。首先,張執事透過互動方式,向學生介紹聖鮑思高神父的生平和事蹟,又透過短片,向他們講述鮑思高神父的九歲奇夢。從中,學生認識到鮑思高神父對天主的愛、對聖母進教之佑的尊敬、對青年的關懷。張執事解釋鮑思高神父的座右銘「與我靈,取其餘」,「鮑思高神父答應天主,他只要救青年的靈魂,帶領他們走近天主,其餘的一切他都不要。」 學習鮑聖行實  經過連串介紹,張執事邀請學生分享他們對鮑思高神父的感覺。有同學表示鮑思高神父是他們的學習對象,「因為他照顧有需要的青年」,亦有同學形容鮑思高神父像青年的父親,「他就像爸爸一樣,照顧我們,不會嫌棄我們。」張執事亦鼓勵同學思考自己的夢想和天主對他們的召叫。 隨後,同學在吳神父的帶領下參觀修院。第一站是剛於二月底祝聖及揭幕的聖母樓,簇新的聖母樓是為備修生、新晉慈幼會士及傳教士而設的。同學到小聖堂祈禱,又認識到聖雷鳴道主教的事蹟:聖雷鳴道主教帶領首批慈幼會會士前往中國,設立傳教站、孤兒院、學校等,及後在粵北慘遭土匪殺害捨生。 拾級而上,參觀修院的聖堂和祈禱後, 同學們到「少懷之家」。少懷之家是以畢少懷神父的名字命名、為慈幼會會士而設的安老院。在少懷之家休養的會士當中,年紀最大的是剛慶祝一百零二歲大壽的林文瑞神父。意大利籍的林神父為了傳教,已經在中國服務八十年。同學與部分年長的會士打招呼,又到少懷之家特設的聖堂為神父和修士們祈禱。 感謝修道人奉獻 到訪圖書館後,同學到修院的球場自由活動。有的同學散步聊天,有的跳繩,有的更與張執事一同踢球。球場一隅,青年主保聖多明我沙維豪的聖像俯視著在球場盡情玩耍的孩子們。張執事又向同學介紹聖人的生平,勉勵他們常提醒自己不要犯罪,做好本份,學習聖多明我沙維豪。 對四年級生葉松生而言,這次參觀愉快而難忘,「我很高興可以和張執事一起踢球,他的球技很好!」松生亦表示這次參觀增加了他對天主教信仰和鮑思高神父的認識。同就讀四年級的龍奕男補充,「鮑思高神父憐憫青年、無私地為青年付出,我們應該學習他的精神。」 到訪少懷之家亦為同學們留下深刻印象, 五年級生李俊禧接著說,「少懷之家裡的老神父和修士從年輕到年老, 一生宣揚福音,服務教會, 我在他們身上看到奉獻和無私的愛。」另一五年級生劉彩樺表示認同,「他們一生服務社會和教會, 十分偉大。」   為感謝修院的熱情招待, 學校代表向吳神父送上感謝狀致謝。同學們並送上多張七彩繽紛的自製心意卡,向少懷之家的會士致謝,感謝他們的一生奉獻。最後,同學在修院與吳神父和張執事共晉午餐,結束愉快又富意義的修院之行。(澄) 
kjy13a-20131027
icon63
看圖想賞童年
2013.10.27
玩具的魔力
     玩具是每一個人成長的兒童玩伴。無論是八十年代的紙公仔、或是任天堂的紅白機,九十年代的「他媽哥池」、電動四驅車,都為不同時期的兒童帶來無限的歡樂, 並成為今天大人們提起仍津津樂道的往事。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現在的玩具亦變得數碼化,層出不窮。不過,這並不代表生活在古代的孩子缺乏有趣味的玩具。相反,我們的祖先憑著他們的心思和智慧,為一代又一代兒童創造出許多好玩的玩具,有些更是流傳至今。 玩具的俗名是「耍貨」、「耍活」。根據王連海《中國民間玩具簡史》的研究,中國傳統玩具可以分為六大類: (一)節令類玩具:元宵節的走馬燈、端午節的布老虎、中秋節的兔兒爺、燈籠、清明節的風箏等; (二)以裝飾為主的觀賞類玩具:木雕、石雕、泥人、蠟人等; (三)音響玩具:陶哨、撥浪鼓、搖鈴、小鑼鼓、小樂器等; (四)能夠啟發智慧的益智玩具:七巧板、九連環、重排九宮、紙牌等; (五)以戶外活動為主的健身玩具:蹴鞠(踢足球)、跳百索(跳繩)、鞦韆等; (六)可玩又可用,或可以食的實用玩具:糖人、糖菩薩、布虎枕、麪花等。 或許小讀者們只對以上某些玩具有些認識,或甚至是完全感到陌生。不過,我敢相信的不論是任何年代的小朋友,都對玩具有著一份莫名的喜愛。在清代丁觀鵬所畫的〈作太平春市〉,不但描繪了新春農村放鞭炮、表演太平鼓,以及在街上表演的藝人、替人算命的相士等慶祝春節的景象,更有趣的是圖中可見到多位小孩對貨郎兜售玩具, 表現得非常雀躍的情形。例如有小孩看來已從貨郎的玩具籃中,挑選了所鍾愛的玩具,手中搖晃著剛買來的搖鼓;有小孩看到形形色色的玩具,顯得手舞足蹈;有小孩拉著同伴,指向玩具,似是要商討他要買那一件,場面好不熱鬧。 雖然過去在街上售賣玩具的小販,已被今天商店林立的玩具舖所取代,但小朋友對玩具的熱情卻未有所改變。走進大型商場,經過玩具商店,我們仍然可以看到一個又一個小朋友,動也不動地站立在櫥窗外,目不斜視地盯著不同款式的玩具,繼而苦苦哀求父母購買。如果父母慷慨地答應,小朋友便會開心得跳起來,拉著父母跑進店裡付錢;但若然受到拒絕,他們的臉上便會掛著「失望」二字,立即大哭一場。這畫面不單有趣,小朋友一切的表現更正好說明了玩具的魔力從來都不受任何時間、環境、因素所影響。  
kjy03_20131020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3.10.20
踢踢踢--踏,奧力佛的踢踏舞
    班上的學生都老愛問我:「老師, 你最愛哪種顏色?」 我說:「粉紅色。」答案甫定,隨即是一陣 陣詫異的聲音,他們說:「只有女孩子才喜歡粉 紅色!」他們以為我在玩笑。翌日,我穿上一條 粉紅色的長褲上課。是的,我喜歡粉紅色。我, 男性。 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給性別定型,只要稍 有越過那一條界線,我們便會被冠上不太好聽的 稱呼,像《奧力佛是個娘娘腔》的奧力佛,大家 都戲謔他做娘娘腔。當一個人被冠上這些稱號 後,很自然便成為同儕間的欺凌對象。其實,奧 力佛沒有做錯甚麼事,也沒有開罪任何人,只是 不愛一般男孩子常玩的遊戲與活動。可是,因為 奧力佛喜歡跳繩、畫畫、看書、玩紙偶娃娃,愛 變裝演戲,他就被當成異類,受盡同學的排擠與欺 負。奧力佛曾經聽從爸爸的話,跟男孩打球,嘗試過融入他們的社群。 可是,爸爸並不知道兒子的天份不在球類運動,他只一心「撥亂反 正」,希望奧力佛能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男子。他跟奧力佛說:「不要 老是娘娘腔的,到外面去打籃球、足球或是棒球,甚麼球都可以。」在 《奧力佛是個娘娘腔》裡,我們不知道奧力佛聽了爸爸的話,他有怎樣的 反應,但不難想像爸爸的話多傷人!作為父親,他們很自覺地將教導兒子 成為男子漢為己任,並將自己的男性形象移植到兒子身上。可是,每一個 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強迫兒子順從自己的意願,結果會對兒子造成傷 害。當奧力佛跟朋友打球時,我們再看不到他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的愜意 笑容,最後更被迫接受朋友們的唾棄,成為一個不受歡迎的人。 可幸運的是,奧力佛有一個明白他、支 持他的媽媽。再者,爸爸最後也放下成見, 支持奧力佛學跳舞。於是,奧力佛走進舞蹈 教室,跟隨老師學習正規的踢踏舞。一個人 能知道自己真正喜愛的事,並是天份所在, 那是幸運的。因此,奧力佛一點也不介意在 女孩群中學習;他認真地練習,就算被同學搶去舞鞋,甚 至在牆上被寫上是「娘娘腔」的大字報,他依然一遍又一遍的練習。雖 然,奧力佛在天才比賽中未獲獎項,但他的努力、他的才華,不單教他 成為父母與老師的榮耀,也讓他得到同學的認同,由他人眼中的「娘娘 腔」,變成學校裡的「大明星」! 奧力佛曾經挫折,也被誤解、欺凌,但他的故事仍是美滿的,因為 他敢於表現真實的自己,那管跟別的男孩不一樣!在現實生活中,有很 多人因為害怕自己跟別人不一樣,而勉強迫自己迎合大眾的期望,結果 只會令自己失去自我。在性別定型尤其嚴重的小學階段,我們要學會的 是 —— 包容每一個體的不同處,尊重每一個體的嗜好。 其實只要我們放下成見,張開眼睛,不難發現性別已不能局限一個 人的發展。在很多我們以為是女性從事的行業,男性也能成為當中的表 表者,世界上著名的時裝設計師、化妝師,以至獲獎無數的廚師,都不 乏男士的蹤影。我們一直誤以為只有女性才勝任的芭蕾舞,也有不少出 色的男舞者,前蘇聯舞者雷里耶夫(Rudolf Nureyev)便是芭蕾舞壇的 傳奇,他所編的芭蕾舞劇《舞姬》,為男性舞者開闢了一片天。香港的 芭蕾舞小子林雋永也追隨著雷里耶夫的步伐,衝破別人對他的嘲笑,隻 身走進芭蕾舞的殿堂 —— 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學校,追尋自己的夢想。再 者,已故的美國影星金‧ 凱利(Gene Kelly)、美國舞蹈家麥可.佛萊利 (Michael Flatley),他們都是踢踏舞高手。 合上書,我們應許是「奧力佛」,走屬於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