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221113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2.11.13
樂華天主教小學
師生響應節能 保護地球
(本報專題)地球是我們的家,你會怎樣保護它?樂華天主教小學的師生為了減少能源消耗,實行環保生活,一同實踐節能行動—— 離開班房前關掉所有電器、冷氣機溫度保持於攝氏25.5度等—— 成功將耗電量減少接近一成,並獲中華電力有限公司頒發「綠優校園認證計劃」的「最優秀表現獎」金獎。 為鼓勵學生積極響應學校的節能行動,該校近年推行計劃: 校長及老師在轉堂、放學後檢查各班是否做到關燈、關冷氣等, 完成的班別便可得到一張貼紙;只要集齊30張貼紙,全班學生便會獲得獎勵:「體育室放題」。   「『體育室放題』即是我們可以在體育室,挑選想進行的體育活動,有籃球、羽毛球、豆袋等。」五年級學生盧淑儀便曾經成功與同學集齊30張貼紙,在體育課中獲得獎勵,並與朋友選擇了打羽毛球。   在這計劃中,雖然每班皆有一位環保先鋒負責關電器,但因為全班學生都會有獎勵,所以同學會互相提點,一起養成省電的好習慣。   製作風車模型 學習再生能源   除了節約用電,校內亦放置回收箱,讓學生回收膠樽、紙張等;另一位五年級學生張啟歡更表示,每個班房內均有一個紙張回收箱,收集只用了一面的紙張, 待學生在做數學題時,能重用作算草紙。   此外,啟歡指出雖然學校在攝氏24度以上才能開啟冷氣機,「但我們打開兩邊的窗口,讓兩邊空氣對流,也很涼快!」   樂華天主教小學推行環保教育多年,校內放置風車發電,為校門的電子螢幕、園圃灑水器等設施供電。老師亦因材施教,透過風車、太陽能板教導學生再生能源。其中,在四年級的專題研習中,學生便製作風車模型,了解風力發電。   啟歡與同學用紙杯、膠樽、飲管、雪條棍等,製作風車模型。在完成後,他把風車放在電風扇前,期待地等著風車轉動,使燈泡發光,「當看到它成功亮起來,我與同學都很高興。」   為推廣環保信息,課外活動統籌周可怡老師指出,學校亦邀請學生拍攝短片,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傳遞環保知識;學生組織「環保大使」也會在校內向同學分享回收物品的信息。而為了讓學生具體知道學校省電的成效,學校也曾舉辦講座向學生講解節能,「當學生知道只要節省十分之一的消耗,一年下來,省卻的金錢便可以買到20張乒乓球檯,或15,000個豆袋,他們都很驚訝。」   周老師指出,老師也跟學生一起節能,例如開會後關掉房間的電器,期望以身教,教導小朋友節約用電。   走在樂華天主教小學內,會見到許多花圃、園圃,種植花朵、楊桃、香蕉、檸檬、蘿蔔等。近年由於疫情緣故,學生鮮有參與種植活動,五年級學生黃諾言便十分期待,希望有更多機會參與種植活動,「我想種更多花朵,因為很漂亮。」   打造綠色校園 愛天主、愛人、愛地球   校長邱寶祺表示,家長經常回校打理園圃,種植了不少蔬菜水果——家長也參與學校的環保活動。此外,邱校長說,學校現正設計具宗教氣氛的花圃,期望優化校園環境,打造綠色學習環境;並計劃在常識科進行水耕種植、魚菜共生等學習活動。   邱校長指出,學校推行的環保計劃,配合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中的「生命」,期望在活動中教導小朋友「愛天主、愛人、愛地球」。(吳)
kjy13_20221113 A F
400 400 醫社同心 2
醫社同心
2022.11.13
電子產品與孩子
新冠疫情發生前,不少家長表達關注孩子沉迷可以上網或遊戲的電子產品(手機、平板電腦等)的問題。疫情發生後,有些家長表示,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情況更加頻繁,更加難以處理孩子這個問題。其實, 這種使用電子產品的趨勢可以理解,因為疫情最大影響時學校需要停課,大家需要遵守社交距離限制,課外活動減少或取消,孩子自然傾向留在家中,久而久之,他們感到納悶,便很容易接觸到電子產品。另一方面, 學校由實體課改變至網上課,學生大部分時間都需要運用電腦,令電子產品成為學生們每天上課必備的東西,令家長感到更難令學生在課堂後遠離電腦。   現今科技進步和環境改變,令這些電子產品在這世界繼續流行,繼續出現其影響力。大家都知道電子產品在現今的生活中, 似乎是不可或缺的,家長需要面對和接受這個事實。電子產品究竟是利多於弊,還是弊多於利,取決於孩子如何應用,假如能夠善用電子產品,可為孩子達到一定的學習效果。反之,可能令孩子的學習受到影響,也有機會影響生活。因此,家長需要留意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日常習慣,例如使用的模式,佔用的時間,以致有否影響日常生活各方面的平衡。假如孩子不適當或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家長需要進行提醒,甚至需要進一步介入,以致孩子不會受電子產品的不良影響。   假如孩子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家長可以考慮以下的方法,看看是否適用於處理問題。首先,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檢討,目前使用電子產品的模式和時間,然後進一步跟孩子一起制定行為合約(Behavioural Contract),固定每天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以及進行其他活動的時間,然後訂立賞罰制度,將行為合約張貼在顯眼的地方,作為孩子每天的提醒,希望孩子慢慢調節過往不良的行為,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有些家長認為行為合約沒有效果,於是需要了解原因何在,了解孩子過分使用電子產品背後的原因,是否有些心理上的特別需要,而這些需要未能得到正視或滿足。賞罰制度需要時常檢討,定期調整,以切合孩子的需要。   重點: 1. 疫情發生後,有些家長表示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情況更加頻繁,更加難以處理孩子這個問題。 2. 大家都知道電子產品在現今的生活中,似乎是不可或缺的,家長需要面對和接受這個事實。 3. 家長需要留意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日常習慣,例如使用的模式,佔用的時間,以致有否影響日常生活各方面的平衡。 4. 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檢討,目前使用電子產品的模式和時間,然後進一步跟孩子一起制定行為合約(Behavioural Contract),固定每天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以及進行其他活動的時間,然後訂立賞罰制度。  
kjy13_20221106 b f
400 400 悅學
悅學愈樂
2022.11.06
從不同方面發展自己是回應上主的恩典
上學期已過了一半,同學們為這個學期所訂下的目標,未知有沒有逐步實現呢?隨著學校漸漸恢復整天面授課堂,我們會有更多參與課外活動的機會。同學們是否有把握契機,發展自己呢?   可能有些同學會說,我只顧讀書就可以,不會花時間參加課外活動,因為即使父母都只希望我考試成績好。   這樣的想法固然沒有錯,然而,我們可以想想,天主賦予我們不同才華與能力,是否只期望我們「讀好書」呢?   大家還記得福音裡記載有關「塔冷通」的比喻,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天主所賜予的塔冷通,善用塔冷通的人,從不同方面發展自己,會受到上主嘉許;相反,把塔冷通埋在地下,未有妥善運用,懶惰地埋沒自己能力的人,上主會感到可惜,也不希望我們這樣做。   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特、尊貴,有價值的,各有長處。我們要好好發掘,發展,並善用這些優點,去過一個更加美好的人生,做一個忠信僕人之餘亦以此回饋上主對我們的愛。   可能有同學會疑惑,我並不了解自己的長處及優點,怎樣去發展自己的塔冷通?我建議可以先問一問自己: - 喜歡甚麼? - 我做甚麼會「好」而且能展現自信?   先從這兩道問題切入,然後留意學校或校外機構有甚麼相對應的活動,報名參加,並告訴自己如果體驗過,覺得合適,就堅持下去,不半途而廢。我相信,終有一天,你會為自己而感到自豪。 如果有興趣作更深入交流,可以電郵至kelvincheung.clst@ gmail.com,我會盡快回郵。   張展瑋  曾在修會學校擔任宗教科主任,以淺白語言讓學生體悟基督的愛。
kjy16_20221016 fade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2.10.16
聖類斯中學划艇隊
團隊互信扶持 划向理想
  (本報專題)「頂住!加油!只剩下數槳⋯⋯只餘數百米,努力完成它!」聖類斯中學體育科老師兼划艇隊教練葉嘉泳向隊員打氣時說。划艇隊學生均表示,葉Sir的陪伴與鼓勵成為他們堅持下去的動力。   校長易浩權博士指出,陪伴青年,正是慈幼會辦學的一大特色。該校辦學團體鮑思高慈幼會,以鮑思高神父提倡的「預防教育法」的原則,希望從教育中建立在「理智、宗教和仁愛」上。易校長表示,學校透過課外活動展現出「預防教育法」,「讓學生豐富校園生活,學生也見到教師在教學以外,也會以個人興趣或嗜好,與學生一起參與課外活動。」   該校有不少教師多才多藝, 除了任教本身的科目,課餘更身兼指導老師,與學生一起進行不同項目的培訓。例如任教生活與社會科的老師熱愛手球,現擔任手球隊指導老師;澳洲籍英語女教師是曲棍球校隊及英文辯論隊指導老師;地理科教師是足球隊的指導老師;物理科老師兼任網球隊指導老師等。   鮑思高神父的精神。陪伴學生共同成長   葉嘉泳老師曾是划艇港隊成員,他負責策劃聖類斯中學划艇隊(又稱賽艇)的水上賽艇訓練,他認為在男校推動賽艇,只要鍛鍊良好的體能已能夠保持水準,同時能培養出團隊精神。   該校五名學生郭子喬、黃達之、楊汶諾、徐琛以及張銘琛由中一開始加入划艇隊,他們均表示,在隊伍中建立默契與友誼,在朋輩的良性競爭下,為完成目標而互相勉勵。   中三學生楊汶諾表示,感激葉Sir前來觀賽,鼓勵隊友,即使輸掉比賽,他也會安慰隊員說:「最緊要盡了力,吸收今次的經驗,下次會更好。」每次訓練,楊汶諾也感到辛苦,當然想過放棄,但是朋輩鼓勵下他最終也沒有放棄,回想初期的培訓,要划1000米,只是數百米已開始慢下來,「很累,內心想:不如停下來,不要划。」通過每個訓練,他學習要堅持才會進步。   作為划艇隊一員,首要條件是擁有良好的體能,就讀中三的黃達之加入划艇隊時, 以8分40秒的時間完成2000米划艇,現在他只需10分鐘,已可以划到4500米,更成為隊中體能最佳的一位。他說自己經過長時間訓練,每次訓練也向教練請教,「當發現自己力量上欠奉,便多集中在重力訓練。」 葉Sir擔任舵手 成為學生靈魂人物   (上接第16版)視黃達之為競爭對手的中三生郭子喬笑著說:「黃達之是我的競爭目標,我要超越他。」他們既是隊友也是競爭目標,葉Sir認為這是一般男生擁有爭勝的心態,憑著這團心火,在比賽場上拼盡全力做到最好。   剛在去年11月,該校划艇隊共派出11人參加「香港校際賽艇錦標賽」,受訪的五位同學也有參賽,該隊結果奪得男子全場總冠軍。   其中郭子喬與黃達之在賽事中與另外兩名隊友參與「14歲以下有舵四人雙槳艇」賽事,舵手位置原本由另一隊員擔任,由於那名隊員需要準備下場賽事,葉Sir於是主動擔任舵手。隊員感激葉Sir的陪伴,無擬提升隊員士氣,該場比賽最後更反敗為勝奪得冠軍。   回想這次比賽,隊員均認為,舵手是致勝的關鍵,郭子喬解釋說,起步時他察覺對手已領先,在壓力下他多次出現「Crab槳」(Catch A Crab),幸好當時他的反應快及時捉緊雙槳,然而也令賽艇搖晃失去平衡,「葉Sir不斷提點我不要害怕,繼續划下去,看到葉Sir擔任舵手使我定下來。」其他隊員也鼓勵他冷靜下來,重新調整心態,最後在舵手與整隊互相扶持與信任,最終贏得冠軍。   划艇隊現正備戰11月中舉辦的香港校際賽艇錦標賽,葉Sir表示,這次吸引初中生參賽,期望在師兄帶領師弟下,一起投入這項運動。   參與水上划艇隊的成員,每星期有兩天需在課後前往沙田城門河接受水上賽艇訓練,每次訓練2.5小時,單是車程來回已接近三小時。只因隊員互相支持,他們才能堅持。中三學生張銘琛為爭取時間溫習,每次前往訓練乘坐交通時也會準備筆記溫習,他說賽艇培訓提升了堅定的信念,更懂得平衡學習與運動。   另一學生徐琛熱愛划艇,可是卻因投放過多時間在划艇訓練以致成績退步,本年他需要重讀中二,他說為了重拾家人對他的信心,會把過去在划艇隊學習的毅力也投放在學習當中,希望能追回成績。   課外活動主任陳駿傑指出,本學年該校在體育、音樂與學術方面共有17支校隊,為不同能力與個性的學生給予多元發展。近年新增的校隊,便會藉著在課堂設入相關課程,從而吸引學生參與。   賽艇既是一重高體能的運動,要求運動員有良好的耐力、爆發力及意志力,聖類斯中學的學生能夠在這項目上盡展所長,也能體會運動帶來的團結與合作的樂趣,更重要是隊員找到可並肩作戰的隊友,在賽場上一起分擔喜與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