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5_20220116_s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2.01.14
喜樂中學 動態 2022.01.16
德貞女子中學資訊日 (本報訊)德貞女子中學於12月11至12日舉辦資訊日,向區內小六家長及同學簡介升中資訊及學校概況。 為了讓小六家長及同學對升中資訊有更深入了解,該校為家長安排了升中資訊講座,讓他們了解學校的辦學理念及升中要求;而小學生則同步參與升中模擬面試,為未來升中面試作好準備。 在講座及模擬面試後,該校安排了多項活動讓家長和同學參加,包括校園遊蹤、迷你教室、ENGLISH CAFÉ、德貞有心人之「創意手作坊」、英文科及日文科攤位以及親子花藝體驗課程等。 此外,科學科的「科學趣趣地」、視覺藝術科「乾花書簽大製作」、科技與生活科「聖誕Q版甜甜圈」等迷你教室,讓同學體驗一些小學沒有開設的科目,活動生動有趣,深受學生和家長歡迎。(教) 聖言中學•聖誕感恩彌撒 (本報訊)聖言中學剛於12月16日舉行聖誕感恩彌撒,邀請主業團黃炎雄神父主禮,並由校監張明德神父及聖言會港澳區會長張興灝神父共祭。 黃神父在講道中,提醒學生要學習聖若翰洗者謙遜的精神,準備耶穌基督的道路,作為耶穌的先驅。他指出,眾人要有謙虛的態度,忘我的精神,慷慨地空虛自己,把自己抽離,多點為其他人著想,這樣才會有空間服務他人。 此外,神父還鼓勵同學把「愛心服務」常掛在心中,多為其他人設想,服務其他有需要的人,得到主內的平安和喜樂,過一個有意義的聖誕節。 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關係,當天只邀請了中一及中六全體班主任及學生在禮堂參與,其他級別則留在課室觀看直播。(教) 明愛馬鞍山中學•生命盛宴計劃 (本報訊)「生命有價教育工程」是明愛馬鞍山中學近年的重點發展項目,此工程由「生命盛宴」及「有價巴士生命體驗館」結合而成,旨在藉不同活動向師生歌頌生命的奇妙與可貴。 名人系列講座是「生命盛宴計劃」其中一個重要項目。因此,該校12月13日邀請了蘇樺偉到校與師生真情分享。為了提高分享會的互動性,該校在真情對話分享會前,先辦一場電影放映會,好讓師生對蘇樺偉有更深的認識。 當天,學生踴躍向蘇樺偉發問,當被問及與家人的相處之道,蘇樺偉表示坦誠最重要,就算有爭拗,也要以禮相待。在分享中,蘇樺偉亦多次感謝母親的支持和鼓勵。是次活動讓學生知道,只要心態正確,配合無比的毅力,成功就會出現。(教)  嘉諾撒培德書院•聖誕慶祝會 (本報訊)嘉諾撒培德書院剛於過去的12月17日舉行聖誕慶祝會,主題為「惜『星』.相『識』」,邀請了天主教傳信會傳教士陳倩盈向師生分享她往海外傳教的經驗。 在防疫按排下,同學在課堂內收看現場直播。幾位師生先分享生命中如何遇上引領他們認識主耶穌的「星星」,接著,陳倩盈亦分享海外福傳的心路歷程以及如何成為他人的「星星」。天主教同學會幹事謝纤華表示,很佩服傳教士的信德和勇氣,即使傳教工作遇上重重困難,仍能信靠天主,深信天主的引領。 分享完畢後,全校師生為他們生命中的「星星」寫下祝福語並一起摺星星。最後,主持帶領師生祈禱,祈求天主賜予師生力量,成為祝福他人生命的異星。學校期望分享會使同學更體會聖誕的意義,學會知恩、惜恩、感恩,也能成為異星閃耀他人,引領更多人迎接耶穌基督的蒞臨。(教)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5_20211212_s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1.12.10
喜樂中學 動態 2021.12.12
慈幼會聯校校董交流會(香港區) (本報訊)慈幼會於11月20日在鄧鏡波學校禮堂舉行聯校校董交流會。是次聚會主要目的,是藉介紹「第廿八屆慈幼會全球代表大會」的文件,讓各校董明白現今世代,需要怎樣的慈幼會會士及在俗合作者團體,去延續鮑思高神父的使命,教育青年。 當天聚會有50多位參加者。開始時,由榮休校長陳永堅致歡迎辭,梁偉才神父帶領祈禱。隨後,由張冠榮修士致送紀念卡給嘉賓講者省會長吳志源神父。 在分享中,吳神父指出在現今的環境下,眾人首先要多聆聽青年的靈性需要,而不是紙上談兵,閉門造車去處理文件。校董需要了解青年的問題,關心青年的需要,陪伴、臨在、與青年溝通。 省會長分享後,由梁偉才神父帶領校董作小組討論,其後由省會長向校董派發感謝狀,他感謝各校的校董所付出的時間及精神,並鼓勵他們要成為今日的鮑思高神父。(教) 德蘭中學•競技同樂日 (本報訊)德蘭中學11月19日舉行競技同樂日,全校師生一同參與。學校本年度以「生命」為主題,期盼學生能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愛護生物及環境,並能勇於解決困難等。競技同樂日則為學生提供課堂以外的學習環境,讓學生發揮潛能,達致均衡發展。 活動在上午開始,由老師帶領祈禱,然後進行中二、中三和中六級障礙賽。隨後,學生參與社際和師生閃避球比賽。隨後,由校長頒發獎項。 到了下午,中一、中四和中五級學生同樣進行障礙賽和社際閃避球比賽。障礙賽全由老師出賽,學生吶喊助威,由副校長頒發獎項。 活動結束前,師生一同詠唱Action Song。(教) 天主教伍華中學•公教老師靈修聚會 (本報訊)天主教伍華中學早前舉行公教老師靈修聚會,神師為陳德雄神父,聚會主題為「當我說我是基督徒時」,有20多位公教老師參與。 陳神父首先向老師派發Carol S. Wimmer的《當我說我是基督徒時》的詩篇,然後邀請參與者分享讀後感。詩篇提醒眾人作為基督徒並非高人一等,而是要在上主面前承認自己的不足,及一心渴求天主。 接著陳神父教導參加者誦唸「耶穌禱文」和介紹祈禱繩的歷史。祈禱繩由黑色的羊毛製成,每個結由七個十字架組成,通常禱告繩索有33個結,代表耶穌在世居住的33年;羊毛則提醒人們耶穌基督是為人而犧牲的羔羊,也表示基督是善牧,各人是祂的羊群;黑色象徵人為自己的罪而悲傷和後悔。 最後,陳神父帶領老師一起誦唸「耶穌禱文」。是次活動讓公教老師獲得了靈修上的培育和滋養。 (教) 荔景天主教中學•全方位學習日暨便服日 (本報訊)荔景天主教中學於11月17日,舉辦全方位學習日暨便服日,活動包括明愛慈善賣物會、明愛拍賣會及由各科組聯同學生會,及四社舉辦不同的表演及問答遊戲等。 其中宗教事務組與視覺藝術科合辦靈修手工創作活動——「我們這一棧」。修讀視覺藝術科的同學協助指導師生,以輕黏土製作一隻隻獨特、有價值而且能代表自己的羊,最後把每位同學的作品聚集成為一個羊棧。  另外,當天的明愛拍賣會及明愛慈善賣物會活動中,學生踴躍出價,為香港明愛籌集了更多善款。天主教同學會會長劉心怡表示,近兩年因疫情影響,甚少舉辦大型活動,而是次活動為學校增添不少生氣。天主教同學會顧問顧嘉儀老師表示:「是日活動活現出福音中所說:『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瑪廿五40)」礙於新冠疫情,明愛賣物會經已停辦兩年。是次活動為香港明愛籌得接近三萬元,希望學生日後仍能在校內,以不同的形式支持香港明愛,真正體現「疫情.有情.愈顯主榮」。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6_20210919_s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1.09.17
石籬天主教中學 暑期學生回校油壁畫 加添校園宗教氛圍
悠長的暑假過去,在一個多月的假期中,你做了甚麼呢? 石籬天主教中學修讀視覺藝術科的學生便興致勃勃地接受了校方安排的一項任務:回校為壁畫上色,增添校園宗教色彩。 在7月中的一個多星期內,柯藝欣與同學、老師,在烈日當空下為學校正門旁一幅談論天主教教育核心價值的壁畫上色,即使有一兩天氣溫高達攝氏34度也無阻他們的熱情。 藝欣和其他同學開始時先用海綿,以點描法把顏料去填滿背景,然後再用油掃為圖案上色。 暑期回校 繪公教教育壁畫 這幅壁畫由四位視藝科教師設計,其中鄒詠昭老師說,「畫中有一棵生命樹,結出的果子便是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壁畫設在大門,讓人一進來便對天主教教育的核心價值包括真理、義德、愛德、生命及家庭有基本了解。 而為配合校訓「謙遜和平」,壁畫上加了白鴿和百合花,連同壁畫下原有的花槽, 更帶出了生命的象徵。 此外對著正門的圍牆有真福八端壁畫。 參與真福八端壁畫的都是修讀視藝科的高中生,這壁畫創作亦作為校內社際比賽之用。參賽的李偉澤與同學一起就「締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稱為天主的子女。為義而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這段福音來創作壁畫。 偉澤不是教友,由4月開始構思題目時, 便與同學上網找資料,最後以一位同學受欺凌,另外兩位同學挺身而出的畫像來表達主題,「為突顯幫助人的同學是有福的,畫中有小天使帶小禮物給他們。」 真福八端 加入學生演繹 提議用真福八端作主題的宋啟文神父說,校內壁畫有提醒作用,學生每次經過時,都讓他們重溫真福八端的意義,學習耶穌的教訓,「學校是一個好土壤,讓我們播下種子…… 讓他們認識福音。」宋啟文神父是聖若望宗徒堂主任司鐸,聖堂就在中學之內,所以神父也支援校內宗教事務。 學校宗教科主任陳瑞琪老師負責統籌這次壁畫項目,她很欣賞學生的心思,雖然多數學生都不是教友,但他們都努力查考有關內容,讓畫作更貼題;此外又加入了社區元素,例如把學校門外的斑馬線入畫,以融入生活的方式表達信仰。 學校這次新繪畫的壁畫還有操場旁的學校主保聖若望,以及禮堂內的最後晚餐。在這幅長17.8米的最後晚餐馬賽克壁畫,耶穌與門徒坐在長桌後,桌下放了洗腳盤、水樽和抹布,邀請學生多行愛德服務。 而另一幅有關學校主保聖若望的壁畫中,用英文寫上「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你們也該照樣彼此相愛。」(若十三34),也帶出愛的精神。 而學校在新學年時新設這些宗教壁畫, 是希望把福音精神一點一滴地種入學生心內,等待種子發芽成長的一天。(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6_20210606new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1.06.04
明愛華德中書院 專攻演藝教育 讓學生成為自己人生的導演
明愛華德中書院中四及中五生一共15人圍圈坐在活動室,其中一位學生把手中硬幣, 傳至下一位同學手中;其他手中沒硬幣的學生也要模仿這個傳硬幣的動作,讓導師猜猜硬幣在哪兒。這是學校戲劇教育的活動。 中四生梁湘琦樂在其中,「我喜歡做戲,但沒有自信。」但那次活動中他裝得似模似樣,成功瞞倒老師,這也提升了他對演戲的信心。他小學已經常參與班際才藝表演,參演過七、八次話劇,在舞台上找到自己對演戲的熱誠,「我喜歡在舞台上的感覺。」他說。 所以他對學校將於今年9月轉型為演藝教育中學滿心期待。「小時候我經常扮鬼扮馬,逗人開心。」他相信學校將開辦的演藝職業導向課程,有助提升他對戲劇的認識。 9月收中一生 定位演藝教育中學 明愛華德中書院創校以來都是一間高中書院、開辦中四及以上級別,為學生提供生涯規劃及職業教育,以往幫助了許多完成中三課,而又未能入讀原校的學生繼續升學。 校長王偉表示學校提供以工作為本的體驗學習,例如曾經與旅行社合作,安排學生參與員工培訓課程,「即使畢業後不能繼續升學,也可以考慮投身旅遊業。」 王校長說創校初期學校一級有十班,隨著2009年教育改革,中學改為三年初中和三年高中,社會對高中書院的需求下降,學生人數減少。本學年中四至中六三級,各有一班學生,共41人。「本學年教育局讓我們開兩班,但實際收生只有一班。」 為了更好服務人口日增的東涌,學校決定於2021年9月新學年開辦中一課程外,又將轉型為演藝教育中學。 教授舞台管理和表演技巧 「我們仍然提供主流中學教育,學生會考DSE。」曾修讀舞台設計並具備舞台製作經驗的校監李劍華說。 高中課程方面,在傳統科目以外,學校會提供常規演藝課,例如戲劇表演及創作、劇場設計與科藝; 並在其他學習經歷(OLE)提供課程,培訓台前幕後的技能, 例如唱歌、跳舞、舞台管理和音響等。 初中則會以「戲劇教育」主導,糅合常規科目之中,例如在視覺藝術科,教授舞台美術;音樂課教簡單作曲法等。 學校又請來前香港話劇團聯席導演、戲劇教育工作者冼振東出任助理校長,他表示高中合共約400小時的演藝課程能裝備學生,畢業後便可直接入演藝行業,「學生可以由群眾演員等做起,當有心要再上一層樓時,便會主動去學習。」 冼振東指出教育界、演藝界對學校轉型都反應正面,但收生的其中一個關鍵是「好視乎家長是否面對現實。」他提及一位熱愛舞台表演的女青年吳卓凝,「她有讀寫障礙,即使學校支援她,例如考試時讓她延長時間,但她始終讀得辛苦。」這位在主流學校成績平平的女孩,卻因著舞台而改變了人生方向。2017年,卓凝參加了由冼振東執導的青少年音樂劇,從中體會到舞台的樂趣,也找到了對戲劇的熱誠。父母見她在舞台上的表現以及隨之而來的轉變,也支持她報名轉學到明愛華德中書院。 「戲劇是生活的預演。」明愛華德中書院不單提供演藝教育,也是令學生有一個全人的發展,冼振東說:「即使入讀後,發現自己不適合這個行業,台前幕後的教育對他做任何一個行業也有幫助。」 華德中的辦學理念是「以演藝成就全人教育」,無論學生日後是否從事演藝工作,校方都深信他們能活出燦爛人生,成為自己人生舞台的導演。(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