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220123_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2.01.21
聖若瑟英文小學 跨學科活動 認識生命
(本報專題)「最初看到黑水虻,我有點緊張,覺得是奇怪的生物,想拋掉牠,但因為牠也是小生命,所以打消了念頭。」聖若瑟英文小學五年級學生王思珵說。直至黑水虻幼蟲蛻變,思珵見證昆蟲的成長週期,他才開始被牠吸引。 該校本學年開展一連串跨學科活動,主題為「Le t's R.O.C.K.! To the Stars」,並融合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中的「生命」為活動主題。思珵在活動中,收到飼養黑水虻的「STEAM PACK」,包括黑水虻幼蟲、飼養箱、布、鉗子等,便嘗試在家中以不同的廚餘餵飼牠們,從中認識環保概念;並觀察幼蟲蛻變的過程,了解牠的成長週期。 黑水虻在生態系統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為牠們以腐爛食物、禽畜糞便為食糧,所以是處理廚餘的好幫手。五年級學生羅梓恒平日向黑水虻餵飼菜、橙皮等,他感歎地道出黑水虻的優點繁多,除了能處理廚餘,亦有豐富的蛋白質,可以作飼料;遺下的蟲殼同樣可作肥料,「一隻小昆蟲,也可以有很大的作為。」 網上交流飼養心得   鞏固學習知識 課程主任吳詠妍老師指出,每位四、五年級學生皆獲分發黑水虻幼蟲回家養育,但因為有些家庭不方便,學校便邀請六年級生在校幫忙照顧部份黑水虻,讓學生也能在學校探望及觀察。學生李天作就讀的6A班便成立了有六名隊員的小隊,在課室細心照顧黑水虻成長。 「如果不用上早會,我們便會在上課前噴水,挑出蟲殼並拋掉;見到黑水虻成蟲便會帶到戶外放走。」天作介紹黑水虻的照顧過程時說,他們最初用泥土養飼幼蟲,但後來發現泥土容易發酵,較難打理,便改用麥片,並發現這方法較好。吳老師說,活動鼓勵學生觀察與嘗試;他們可在網上學習平台交流心得,及諮導師意見,鞏固對主題的認識。  跨學科活動 擴闊學生眼界  各級「Let's R.O.C.K.! To the Stars」學習活動:  一至二年級:栽種米、小麥草、太陽花、四季豆 三年級:培育恐龍蝦 四至五年級:餵飼黑水虻 六年級:參考鳥類羽毛的構造,研製飛行器 一年級學生孫浩鈞參與栽種活動,觀察植物生長的需要及根部發展,了解種子的生存特質。他去年10月開始栽種四季豆、小麥草、米、太陽花等植物,其中豆子的種植最成功,「我每天負責澆水,又把盤栽放在陽光照射到的地方,等了20多天才長出荳芽。」他認為活動除了教導自己植物的成長,也認識到生命的珍貴及做事要有恒心和耐性。 課程主任鄧曉筠說,這是一個跨學科的活動,例如常識科教授植物生長的條件;視藝科讓學生設計種子的盤栽;英文科則讓學生創作詩歌讚美植物的生長;德育科教導學生要學習種子的堅毅精神。 除了以上活動,該校的Wednesday Program也配合「Let's R.O.C.K.! To the Stars」主題,推出相應活動,三年級的羅康成便曾用磁石,將一把剪刀變成暫時磁石,吸起萬字夾;另一位三年級生許濬軒,與老師和同學討論移民火星, 會帶哪種動物到外太空去。鄧老師說,活動鼓勵學生動手參與,擴闊他們視野。 欣賞天主的創造 「Let's R.O.C.K.! To the Stars」活動在整個學年裡分多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會透過大課,講解各級研究的主題內容,讓學生對課題有初步的認識。學生在家中觀察及嘗試,再在觀察日誌中填寫記錄,亦可在網上進行討論及分享。而第二階段則配合各科知識,進行跨科研習,鞏固學生對主題的認識。第三階段藉著德育課綜合活動主題。學校期望活動讓學生反思生命的意義,學會珍惜及欣賞天主創造的一切。(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1_20220109_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2.01.07
將軍澳天主教小學 希望樹再發光芒藝術展
(本報訊)2022年到了,相信不少人的新年願望也是祝願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早日結束。疫情完結後,你最想做甚麼呢?將軍澳天主教小學早前舉辦「希望樹.再發光芒藝術展」,邀請各班級創作大型作品並在禮堂展出。四位六信班的學生分別在作品中寫下了寄望: 「我希望可以參加更多課外活動」; 「我希望可以去日本旅行」;「我想可以脫下口罩外出」;「我想去其他國家品嚐美食。」 六信班學生吳紫穎在介紹該班作品《希望樹. HOPE》時,指出創作展現同學在疫症發生後的願望。作品運用了玻璃彩、報紙、布、色紙等物料製成,當中,玻璃彩吊飾營造神秘感,給予參觀者平靜的感覺;樹屋則代表人們在疫情下,長困於家中,希望可以儘快恢復正常的生活。學生亦在紙張寫下各人願望,張貼在願望樹上。 這次的班際創作要求學生分工合作,學生各司其職,有的負責拼貼,有的負責畫圖。他們先在課堂上討論創作內容,各自在畫冊中設計草圖後,再與同學分享,學生陳上晞:「這個作品融合了多位同學的創作意念」。 創作與欣賞視藝作品 學校一直給予學生很多機會,讓他們發揮藝術潛能, 包括每年舉辦校內視藝比賽,亦會舉行這大型藝術展。藝術展的目標是讓學生能共同創作具特色的大型集體作品,並邀請師生、家長及嘉賓一起欣賞展出。視藝科教師吳汝慧認為在平日的視藝課中,學生只能欣賞到班內同學的作品,但在展覽中可以欣賞其他班級的作品,擴闊學生眼界。 此外,吳老師指出是次主題呼應疫情,希望與學生一起創作寓意著生命與希望的希望樹,展現學生的抗逆能力和正能量,為世界帶來祝福。 重用物料 製作藝術品 疫情下,網上學習成為新趨勢,在眾多作品中, 學生連珈璇最欣賞的,便是由很多平板電腦包裝盒製成的藝術品。這作品由六勤班的學生製作而成,他們在創作過程中,也反思人與大自然間的關係,明白到生活上的任何物品,都可成為藝術品。珈璇認為作品除了帶出疫情下的希望外,也讓她思考循環再用物料創作的可能性,十分有意思。 二信班朱樂仁和湛思晴就讀的班級,亦重用了舊物品製作藝術品《希望樹.地球健康》。作品的創作物料包括舊學生椅子、舊防疫透明圍板、色紙等。當中,老師用舊防疫透明圍板製作出多片樹葉,讓學生在上面繪畫生活中開心的事,樂仁最喜歡去公園遊玩,所以在樹葉上畫了與父母和哥哥去公園玩的情境, 期望與參觀者分享他的快樂。 並不是每位學生也擅長視藝創作,但視藝科老師周君瑜說:「無論是否擅長藝術,每位學生都有視藝觸角。」而在視藝展作品的製作過程中,學生互相幫助,分工合作,能給予不擅長藝術的學生創作的自信心。這次周老師與她負責的班級也採用循環物料來創作,「讓學生知道一些我們以為沒有價值的物件,都可以再發光芒。」(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5_20211114_s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1.11.12
喜樂中學 動態 2021.11.14
聖若瑟英文中學•參觀《如同父的心》畫展 (本報訊)為配合「聖若瑟年」,聖若瑟英文中學公教教師、宗教與倫理科以及視藝科學生分別於10月內三次前往九龍灣聖若瑟堂,參觀《如同父的心》畫展。 在畫家劉婉婷及導賞員的帶領下,師生欣賞50幅優秀作品,其中38幅主題為聖若瑟,另外12幅的主題為其他具父親特質的聖人。 師生從藝術作品中進行靈修反思,感受到天主的臨在,及聖若瑟的大愛。活動以默想及誦唸聖若瑟年禱文作結。(教) 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中學部)•學生領袖就職派遣禮 (本報訊)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中學部)於10月22日舉行「學生領袖就職派遣禮」,藉此訓勉學生領袖,為他們祈禱、祝福,及派遣他們承擔起領導同學的角色及使命;好能效法基督「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精神,服務他人。 全校共16個學生領袖及服務大使組織的代表,當天齊集於禮堂參與禮儀,由校長陳富文主禮。禮儀中,陳校長訓勉領袖要盡心服務、懂得尊重和聆聽不同的意見。之後校長為領袖生代表,包括學生會、天主教同學會、四社、領袖生、學長及一眾服務大使等,頒發委任狀並進行授光及傳光禮。 新一屆領袖生許諾在生活中敬主愛人,成為眾人的榜樣,發揚「謙、愛、勤、誠」的精神,建設一個和諧健康的校園,帶領同學認識真理、堅守公義、傳揚愛德、活出生命的美善和學習愛護崇真大家庭。(教) 彩虹邨天主教英文中學•運動科學實驗室祝福禮 (本報訊)彩虹邨天主教英文中學於10月21日,為新落成啟用的「運動科學實驗室」,舉行祝福禮。 在校長何家欣、師生等見證下,校監張明德神父為「運動科學實驗室」主持祝福禮。 禮成後,體育科主任陳文傑老師聯同田徑隊代表,即席示範實驗室內部份設備的操作。 學校期望透過運動科學實驗室的協助,以科學化的方法提升運動員的訓練質量,協助學生在不同的運動項目領域再創佳績。(教)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1_20211031_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1.10.29
大角嘴天主教小學 智趣樂遊區 寄學習於娛樂
(本報專題)為甚麼大角嘴天主教小學五年級的晉晞源可以在上課時間玩打地鼠遊戲?原來他在示範「智趣樂遊區」中的「互動地板投射」活動。晞源一看到題目「選出遵守十誡的行為」,便身手敏捷地在「孝順父母」、「說同學的壞話」、「說粗言穢語」中,雙腳齊跳到正確答案中,盡顯他對十誡的熟悉。 校園內這塊互動地板設置了不同投影遊戲, 讓教師配合科目設計內容,學生能寄學習於娛樂。例如在數學科,學生可以玩加法算數的遊戲,又可以與同學比賽,鬥快選出數字的倍數;中文科遊戲考驗學生對修辭手法的理解;體育科有球類遊戲;音樂科則可以彈地面鋼琴等。 互動地板於本年9月新學年啟用, 校方已陸續安排學生試用它。六年級生楊竣雄在數學課中, 學習平方、立方、體積等基本知識後,便在教師帶領下到互動地板玩遊戲。在與同學比賽時,當然緊張刺激,也加深了竣雄對以上課題的認識。 STEAM Wall 學習工程、數學、電腦知識 「智趣樂遊區」由學校的小禮堂改建而成, 小禮堂以往是家長接學生放學的等候區,或學生小息休息的地方。這次改建除了增設互動地板外,也在牆壁上畫滿太空人、火箭等太空主題, 更添置了「STEAM Wall」,透過實驗遊戲,讓學生學習工程、數學、電腦等知識。 楊竣雄在介紹STEAM Wall的「齒輪模組區」時說,「我們可以組合不同大小的齒輪模組,學習它們的運作。」 徐健業老師說,STEAM包括工程的教學, 但這部份難於平日的課堂中示範給學生看;而藉著齒輪模組區,學生可以組合不同大小的齒輪模組,學習如何透過齒輪改變轉速和運動方向,具體地認識齒輪比等相關知識。 在齒輪模組區的下方有「交通吊橋區」,學生晉晞源透過Micro:bit控制吊橋的升降時說: 「吊橋有一個感應器,如果吊橋過度傾斜,影響橋上車輛的安全,Sensor便會發出響聲。」 風速氣流區 認識風力能源 在STEAM Wall,學生亦可學習風力發電的原理。五年級的何浩林走近「風速氣流區」時,感應器偵測到有人接近便會自動啟動裝置。來到裝置前,他把黃色及藍色的球放進去,球便隨著氣流移動。過程中,浩林便應用數學科知識,計算風速。 徐老師補充說,風力是常用的環保能源,學生透過這裝置, 能夠觀察到風如何帶動物體移動,有助學生認識風能。 電子學習 多元化活動 「智趣樂遊區」內的互動地板和STEAM Wall是大角嘴天主教小學較新的裝置,其實該校一直嘗試在教學中引入電子學習,例如在高年級的體育科中,攝錄每組同學運動的過程,再由另一組學生互評,並針對動作提出改善建議;宗教科教學生用網上程式查閱聖經;視藝科亦用程式欣賞名畫,或遙距離參觀藝術館。 副校長潘偉強說,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學生在音樂課不能吹牧童笛,所以教師亦讓學生回家拍攝吹笛的影片,並上載給老師評閱,「電子學習彌補了課堂上不能做的活動」。 「玩是小朋友的天性。」校長周德輝說智趣遊樂區「除了讓學生玩,還有很多學習元素。」他提到智趣遊樂區有一個大型LED螢幕,教師與學生進行活動後,可以即時教學,加深印象;學生也可借用電視機做分組匯報, 「這就像一個智能課室。」 嶄新的科技和設備有助孩子學習,但不變的是教育工作者背後傳道授業的心,這也是大角嘴天主教小學推動電子學習的理念。(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