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230319_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3.03.17
55 間學校運動健兒 聯校運動會
聯校運動會
(本報專題)3月10日早上,逾900位來自55 間天主教教區小學的運動健兒,浩浩蕩蕩地步入將軍澳運動場,參加「第二十屆聯校運動會」。印有各校校徽的旗幟在看台上飄揚;運動健兒在運動場上全力以赴,互相較量,最終刷新了五項大會紀錄。   聯校運動會的主題是「你要追求正義、虔敬、信德、愛德、堅忍和良善。」(弟前六11) 主禮嘉賓夏志誠輔理主教致辭時,為各校的精英運動員祈禱,祝願他們悉力以赴,展現出各人最佳的成績。   除了致力在比賽中獲獎,夏主教也提醒學生體育精神的重要,並藉著運動會的主題,鼓勵運動員「在運動上追求正義、虔敬、信德、愛德、堅忍和良善。」   開幕禮由夏志誠輔理主教、聖安德肋堂助理司鐸馮賜豪神父、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助理葉介君、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助理陳順清、教區學校聯會主席蕭思銓校長、中學組主席潘永强校長、小學組主席黃綺霞校長、小學組副主席劉偉傑校長,及運動會籌委主席陳善科校長主禮。   黃綺霞校長致歡迎辭時,感謝東涌天主教中學、余振強紀念第二中學及聖約翰救傷隊等協助,指出每兩年舉辦一次的聯校運動會原訂於2021年舉行,但因為疫情緣故,延期至本年舉行。   黃校長寄望參加者在運動場上,展現運動員竭盡所能、永不放棄的精神,「希望各位能夠珍惜與不同運動員在運動場上競技的機會,透過運動會互相學習與切磋。」   比賽中經驗勝利與失敗   陳善科校長表示,相隔四年再度舉辦聯校運動會,幸得55間教區小學校長及眾人的幫助,才能成功舉辦,「這體現到教會內的兄弟姊妹情誼。」   「比賽能提升運動員的經歷,在勝利或失敗的過程中,都能有另一份的體驗。」陳校長提到近年在疫情下,學生少有參加比賽的機會,期望學生在是次比賽中,能有所獲益。   為配合防疫需求,本屆運動會不設接力比賽,但同樣精彩。運動會設有田賽與徑賽項目,包括跳高、跳遠、擲木球、擲壘球、推鉛球、60米及100米賽跑;各項目分初級組、高級組及公開組進行。   最終,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奪得男子高級組及女子初級組的團體冠軍;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獲男子初級組的團體冠軍;荔枝角天主教小學奪得女子高級組的團體冠軍。(吳)   1. 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 陳玥有 女初60米賽跑冠軍 我一直在學校的田徑隊參加短跑訓練,也曾參加過西貢區小學的田徑比賽。雖然比賽前緊張,但相信同學有為我打氣,這給予我力量。 2. 祖堯天主教小學 錢伽昊 男初60米賽跑冠軍 我很開心能得到冠軍,本身在學校田徑隊中,參與60米和100米的跑步項目。 3. 天主教博智小學 鍾天帥 男公開推鉛球冠軍 我最近每天早上7點回校練習推鉛球,這次也是我第一次在推鉛球比賽中得到第一名。能與不同教區學校的同學切磋,我感到很高興。 4. 聖博德天主教小學(蒲崗村道) 黃維稀 女初擲木球冠軍 我一直有擲壘球,這次在老師安排下首次參與木球比賽,我喜歡擲項運動。見到來自不同學校的選手,也感到緊張與期待。 5. 秀茂坪天主教小學 龔鉦軒 男初跳遠冠軍 我這次跳遠的成績是4.07米,超越了以往個人的最佳成績,所以也感到興奮及有成就感。 6. 荔枝角天主教小學 江苡澄 女高跳遠冠軍 我這次跳遠的成績是4.59米,打破了個人最佳成績與大會紀錄,在比賽中聽到同學在看台上的打氣,感謝同學的鼓勵。我三年級開始參與跳遠訓練,四、五年級時沒有太多比賽的機會,開心能參加這次比賽。 7. 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 蕭凱琳 女高跳高冠軍 我對於這次能超越個人最佳成績,十分滿意。在平日跳高訓練中,面對一次又一次弄掉橫杆,又要再次嘗試,感到疲累,但也因此而更有耐性。  
kjy07_20220403_s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2.04.01
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百米飛人周朗逸 珍惜跑步每一刻
身高只有1.7米的短跑運動員周朗逸,每次在比賽場上準備起跑時,面對著身旁總是比他高半個至一個頭的運動員,他並無壓力,因他有著良好的跑姿及爆發力令他往往取得佳績。在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的六年學習生涯中,初中的短跑排名榜尾,至現今在校內排行第一,他感謝學校給予良好的培訓,憑著努力與永不放棄的信念,最終發掘了他的跑步潛能。 去年11月,周朗逸在學校舉辦的田徑運動體驗日上,在短跑100米賽事以最佳時間11 秒09分打破學校33年來的紀錄,也在200米賽事中以22秒8打破學校41年來紀錄,他從沒想到自己有如此佳績,在賽前謹記著校長潘盛佳的鼓勵:要全神貫注專注在比賽上,將自己所學到的發揮出來。朗逸說:「既然難得可以比賽,我一定會好好把握,比賽時以只為打破自己紀錄的心態作跑,這次一連打破兩項紀錄是我沒想到的。」 「我很喜歡跑步,沒有想過因為自己跑得慢或者腳傷而放棄。」周朗逸由中一加入田徑隊,第一年便以正選身份代表學校參與學界比賽,可是卻在200米幾乎「包尾」。中二時被列入後備,「當時很不開心,教練曾形容我是有史以來最弱的田徑隊成員,每次比賽看著公布賽果的顯示屏,只要由尾數上,便很快會見到我的名字。」 中三時,周朗逸的大腿經常拉傷,莫說是跑步,連日常步行也感到痛楚,原來這個傷患自中一已出現,只是他不以為意,直至腳踭、腳腕均感到疼痛至無法跑步他才正視問題。後來教練發現他的跑姿錯誤而導致傷患,自此他開始從改善跑姿著手,「每次跑步時拍下短片,在片段中教練會逐項調整我的跑姿,才發現過去我跑步時腳步的後踢幅度太大,令我經常拉傷大髀前肌。」 即使傷患問題一直持續困擾他近四個月,他也從沒想過放棄,「我很喜愛田徑, 受傷後反而提醒我更加要著重心態的調整, 要時常保持正面態度。」腳痛時他多集中進行腹部訓練,讓雙腿休息,以保持狀態。田徑教練吳志偉老師一直幫助他改善跑姿,逐步令他回復狀態,後來他的傷患痊愈後,短跑速度亦有明顯的提升。 直到中四那年,他自行報名參與校外的短跑比賽,更在短跑200米及100米分別贏得冠軍及亞軍。他當時在100米比賽上以11秒92 完成,相比他中三時的12秒99成績快了1秒以上。長天教師兼田徑隊教練吳志偉說,一般短跑運動員能夠快0.2至0.3秒的速度差距,已是相差兩個等級,而朗逸更在一年間快了1 秒,這對運動員來說是一個大躍進,「他對跑步的專注,努力克服傷患的精神,全靠他不放棄的態度,努力追求進步才有顯著的成績。」 周朗逸中四開始投放更多時間去訓練,他一星期有四天在上學前提前一小時回校晨跑,午飯時間花半小時到健身室進行力量訓練鍛鍊體能,直到近兩年新冠疫情,沒有機會上學,運動場也關閉, 他平日會到街上練跑,至中五他獲選為田徑隊隊長,便與隊員各自在家中練習跑步, 「疫情下在家上堂後時間仍然充裕,每天約有15至30分鐘練習,也會請同學一起練習時拍短片,再一起切磋,有時我也會打電話或者透過短訊了解他們的訓練進度。」 他留意到這段時間暫停跑步的同學,反而專注在基礎的動作練習,每當校園適合開放時,他定會回校練跑,當他以為停跑多時難有進步,反而持續在家中的手腳訓練令他與隊友有所成長,「在疫情下更用心打好基本功。」 近月面對第五波嚴峻的疫情,原定本學年舉辦的教區中學聯校運動會及學界比賽等也告取消,這令朗逸在最後一年的中學生涯中感到遺憾。他說,疫情下更要提醒自己珍惜每一次跑步的機會,「每次跑步也是我成長的過程,我很享受每次與隊友練跑的時刻,也使大家一起成長。」成為隊長的經驗影響他立志要成為體育老師,期望將來能回饋母校, 以自身經歷去鼓勵師弟在運動上創下好成績。(高)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7_20211212_s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1.12.10
艱苦訓練 成就夢想 荔景天主教中學 標槍運動員 方澤成
標槍早在羅馬帝國時期已出現, 亦是奧運史上最悠久的運動之一,運動員手持800克重,2.7米長的標槍,配合助跑及精確的角度把標槍擲出,希望刷新紀錄, 一點也不容易。今年就讀荔景天主教中學(荔天)中六的方澤成,娓娓道出接觸標槍的經過:「我從小到大非常喜歡擲東西,小學時候曾經接觸壘球,但由於中學沒有壘球項目,便選擇與壘球相近的標槍。」就這樣他便踏上了標槍之路。 體育科老師楊建安仍記得,當年就讀中一的方澤成多次詢問訓練資料,其後替他找到康樂文化事務署舉辦的訓練班,澤成上課時拿起真正的標槍,覺得它「既長又輕」,但開首幾堂都不能把標槍擲到遠處,感到失望。方澤成一臉靦腆補充:「標槍富挑戰性,令我更想去嘗試!」澤成透過不斷練習,終於成功把標槍擲去遠處,「我看到標槍在空中飛行的軌跡十分漂亮,感到很滿足。」這份成功感促使他更認真學習。 巧遇伯樂 盡顯潛能 方澤成在中三暑假遇上人生伯樂黎教練。對方看到澤成的潛能與熱誠,願意免費教導他,協助他成為田徑總會會員,並帶他到將軍澳運動場進行恆常訓練。澤成掌握到標槍的技巧,成績開始有所突破, 在教區聯校運動會中贏得亞軍,為他注入強心針,其後在校際田徑比賽(乙組)勇奪冠軍,更以47.86米打破大會紀錄。然而,傷患令他步入低潮,幸好黎教練陪伴他走出低谷,重拾自信。澤成在南華體育會舉辦的學界田徑運動會中,以50.71米創下大會新紀錄,但他沒有因此自滿,仍繼續勤奮練習。澤成非常感激恩師黎教練無私的栽培。 自製訓練道具 成功全靠自律 往日,澤成放學後直接前往運動場進行訓練,每星期大約練習12小時。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所有體育處所暫停開放,他改為在家中進行體能訓練。他利用膠波和橡筋自製道具,以保持手感和練習投擲角度。澤成在剛過去的青少年分齡田徑錦標賽中,雖然屈居亞軍,但他以51.48米打破自己的最佳成績。澤成自言同時兼顧學業和運動真的不容易,遂選擇退出游泳隊及划艇隊,專注練習標槍。他坦言為了騰出更多時間溫習,應付中學文憑試,犧牲了跟同學相聚,但為了心愛的標槍運動,咬緊牙關堅持下去。他亦嚴格控制飲食,例如每次到米線店用餐,只會揀選雞肉進食。喜歡吃雪糕的他每次經過快餐店,必定急步走過,避開口腹誘惑。 父母和學校是最強後盾 荔天的老師為方澤成設計以高蛋白質為主的餐單,補充運動所需的能量; 澤成母親每天也為兒子煮雞蛋作為早餐。學校亦為他成功申請校外獎學金, 資助他購買物資,同時讓他按需要使用校園內的健身室進行訓練。澤成憶述當年因傷患需要定期進行治療,父母曾勸喻他放棄標槍,然而當澤成向父母展示比賽的片段時,父母驚訝於「原來兒子那麼厲害!」因此尊重他的意願,更從德國訂購標槍,讓他在練習及比賽時更得心應手。 方澤成剛剛透過校長推薦計劃,在新學年將會入讀心儀的浸會大學體育系,冀未來成為教練。澤成銘記荔天的校訓,持守四樞德「智、義、勇、節」的勇德,面對困難時仍能保持堅毅,克服一切困難。(盧)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7_20211024_s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1.10.22
力量的表現突破自我 彩天健兒梁梓汧:鉛球 鐵餅 欖球
「我就讀小學時,已經覺得自己氣力大,當時老師推薦我參與投擲類型的運動,例如擲壘球,當時純粹貪玩,沒有進行過特別訓練」。現時就讀彩虹邨天主教英文中學(彩天)中五的梁梓汧,坦言知道彩天往日孕育了許多頂尖香港田徑運動員,升中時特意揀選它作為第一志願,慶幸達成夢想,成功進入這間田徑運動員的搖籃地。 田賽健兒 艱苦鍛鍊 梁梓汧主攻鉛球和鐵餅兩項田賽項目,亦是學校欖球隊的前鋒。鉛球和擲鐵餅運動皆講求力量,他在全港學界比賽中使用的鉛球和鐵餅,重量分別是5公斤和1.5公斤,的確不容小覷。梓汧的身形算不上魁梧,卻是手瓜起腱,小伙子坦言全是訓練成果:現時每星期練習五天,其中兩天前往健身室使用器材輔助,進行阻力訓練,每次兩至三小時,主要強化上身及肩膊的肌肉力量,下肢亦需鍛鍊力量,比賽時保持身體平衡。飲食和體重控制方面,梓汧表示,每天皆吃三隻雞蛋(其中兩隻只吃蛋白),並吃大量雞肉,藉此吸取更多蛋白質。 梓汧自言妹妹專注學業,母親亦不愛運動,父親偶爾跑跑步,只有自己醉心於運動:「猶記得中一時, 我在學校陸運會的推鉛球項目贏得獎牌,當時申錦耀主任邀請我加入學校田徑隊,並推薦我參加『公民暑假田徑訓練班』,使我在鐵餅項目上進步神速,更取得全港學界比賽(丙組)亞軍。」梓汧在今年九月底舉行的屈臣氏田徑會周年大賽(全港男子U18組別),在鉛球和鐵餅項目中,分別贏得亞軍和季軍,同時獲選2020-2021年度屈臣氏學生運動員。  學懂分配時間 平衡學業與運動 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梓汧取得驕人的運動成績全憑平日勤奮練習,不過,昔日卻因為過於專注練習田賽,導致學業成績退步,母親更致電申主任表示憂心。申主任協助梓汧制訂時間表,並開放課室,讓他在訓練前,先做妥功課及溫習書本。梓汧虛心接受教導,善用時間,例如在乘車往返學校和練習場地的車程中,努力溫習課本內容。溫故而知新,梓汧的學業成績逐漸有所改善,更在文憑試選修科之一的體育科取得學科獎。 除了參與田賽項目,梓汧覺得欖球講求速度和爆炸力,與自己擅長的田賽相輔相承,所以參加了欖球隊訓練班,更負責前鋒位置。然而,他直言欖球訓練容易受傷,故近期轉為投放更多時間,專注練習鉛球和鐵餅項目。過去五年,他察覺到運動令自己有所成長,特別是改善了人際關係。 互相勉勵 薪火相傳 彩天的運動氣氛非常濃厚,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產生興趣,一大群年輕小伙子一起練習,互相討論如何提升技術,沒有單調或沉悶感覺。梓汧自豪地表示,在兩年前的陸運會上,打破了學校(男子乙組)的擲鐵餅紀錄(43米29):原來該項紀錄由梓汧的田賽教練所創, 他也是彩天的畢業生。梓汧秉承了彩天「薪火相傳」的精神,目前擔任田徑校隊的助教,指導學弟有關鐵餅和鉛球技巧。 訂下奮鬥目標 爭取佳績 作為運動員,梓汧早已為自己訂下目標,希望在即將舉行的全港學界比賽(甲組)及教區聯校運動會中,取得佳績及打破大會紀錄。至於長遠目標,當然寄望藉著優秀表現獲選加入香港田徑隊。刻下梓汧亦為DSE作好準備,為優異的成績奮鬥,特別是體育科考取5**,將來入讀心儀的體育系。 梁梓汧銘記彩天的「望.救」精神, 學習天主的教訓,懷著謙卑和希望,迎接救贖,助人自助,超越自我。(慈)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