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3_20121216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2.12.16
讓心窗迎接陽光
  每次讀《古強森的聖誕奇蹟》,都讓我憶起每年聖誕節放在學校一樓的聖景 —— 當我還是小學生的時候,我總願意在那裡停留多一點時間,細看聖嬰、聖母、若瑟、三博士和牧羊人。 在故事中,寡婦麥太太和兒子湯姆剛搬到村子裡來,可是,在搬家時,他們遺失了一組很特別的聖誕木雕,那是由麥太太的爺爺親手為她雕刻的, 每年聖誕節都少不了它。聖誕節快到了,麥太太等不及奇蹟,只好找木雕師傅古強森幫忙,重新雕刻耶穌降生的情景。古強森答應母子的請求,卻沒有承諾他們能在聖誕節前完成木雕,因為對他來說,聖誕節有甚麼了不起!麥太太和湯姆沒想到,村子裡最棒的木雕師傅竟然如此冷漠。難怪村子裡的小朋友都叫他做苦先生,他不愛說話,經常板著臉,討厭小鳥的叫聲,埋怨教堂的鐘聲響個不停,又嫌小朋友遊戲的時候太吵,鄰舍都不喜歡和他往來。 然而,因著湯姆的天真和麥太太的愛心,奇蹟開始發生在古強森身上——  麥太太帶著湯姆來見古強森,懇請他讓母子留下來,因為湯姆長大以後,很想當木雕師傅,於是想來看古強森工作。也許,木雕師傅當日心情還不錯,容許湯姆安安靜靜地坐在旁邊觀看,麥太太以一條熱騰騰的玉米麪包作為謝禮,然後坐在一角編織。湯姆很用心地看見古強森雕刻一隻羊時,但最終按捺不住說話了,他希望古先生可以雕出一隻「看起來高興的羊,因為它們知道自己和小耶穌在一起,所以很高興。」接下來,讀者也許猜到湯姆還有其他要求吧!一隻因為知道耶穌降生在自己住的地方,看起來很驕傲的牛;一位為耶穌而來,看起來是上帝最重要的天使;穿上最棒的袍子的三博士;還有為了保護小耶穌, 看起來嚴肅的若瑟……湯姆的話雖然聽來喋喋不休,古強森也看似不耐煩,但仍然按照湯姆的要求雕刻。 想不到,一線曙光;一個笑容,天真善良的湯姆融化了木雕師傅剛硬的心,傻氣的他在古強森心中起了微妙的作用。圖畫書如何呈現這種變化?看!書中畫上不少門和窗,其中一幅饒有意味。故事到了中段,插畫家P.J. 林區特意在其中一幅畫上一束束耀目的光芒,陽光透過窗戶照射到古強森的家, 和煦的光線驅走陰冷。湯姆問古強森可否教他雕刻,古強森雖說很忙,但仍放下工具,收起厭惡的臉容,教湯姆雕刻他喜歡的知更鳥,而古強森緊握湯姆雙手雕刻的畫面正是本書的封面。 平安夜,古強森收到兩份禮物,麥太太編織的圍巾和湯姆的知更鳥木雕。當夜,古強森還未完成聖母與聖嬰,他苦惱極了,如何應湯姆的要求,雕出兩張充滿愛的臉容? 愛?在他心中,是過去的事,因為在古強森還很年輕的時候,他的太太和寶寶相繼病逝。古強森回憶從前,鼓起勇氣,拉開抽屜,拿出妻子和兒子的遺像,開始雕刻,用雕刻刀撫平藏在心底的悲痛,整晚不停工作。 第二天,一位曾說過世上沒有奇蹟的人 —— 古強森,把完成了的聖誕木雕送到湯姆的家。愛與關懷治愈悲傷的心靈, 三人手牽手一起參加聖誕節崇拜,在教堂前,大家看見古強森仰起頭開懷大笑,露出如八月天空一樣藍的眼睛,從此沒有人再叫他苦先生。 作者蘇珊‧瓦奇喬斯基在圖書館工作, 經常給小朋友講故事,為了找點別的聖誕故事來念,於是創作了第一本圖畫書,此書獲得多個圖書獎,並在2007年改編成電影;往後,亦創作了以此故事為藍本的話劇。我想,作者不單要寫一個應節的故事,還期望我們能透過故事領略節日的真諦,以至那份永不止息的愛。 今年聖誕,母校擺設聖景的傳統應該依舊吧。願我如湯姆一樣,以他的眼光感受主耶穌的誕生。一個小小的馬槽提醒我們,聖誕的主角不是那位看起來慈祥的聖誕老人,而是道成肉身,謙卑降世為人的耶穌。 謹祝各位讀者,聖誕快樂,主恩常在!   
kjy10_20121216
icon89
校園隨筆
2012.12.16
在客棧中為他們沒有地方
商人對聖誕的來臨抱有很大的期望,踏入十一月,不少商場、店舖、旅行社、酒店都推出層出不窮的宣傳、推廣、優惠,吸引和刺激消費。十一月下旬,遍佈港九各區的大型燈飾,閃閃生輝,洋溢濃烈的節日氣氛。不知從那時起,松樹、卡通人物、Season Greetings成了聖誕卡的主題;整體而言,聖誕節的主角消失得無影無蹤。 「他們在那裡的時候,她分娩的日期滿了,便生了她的頭胎男兒,用襁褓裹起,放在馬槽裡,因為在客棧中為他們沒有地方。」(路2:6-7)料想不到,今天耶穌在商業的社會中,仍找不到容納的地方。最近,我行經一間酒店,見到窗櫥有一個用朱古力做的大馬槽,放在馬槽中間是一隻火雞,伴隨著白酒和紅酒各一枝。心想,這就是現代的「聖家」?今天,連馬槽也容納不下耶穌!沒有以耶穌為中心的聖誕,往往只著重經濟效益、節日狂歡、通宵達旦的假期⋯⋯。 然而,我們怎樣才能預備「地方」,讓耶穌誕生在我們當中?我們怎樣才可度一個有意義的聖誕節?  關心,愛心,一顆溫暖的心 送禮物只是表達關愛的其中一種方式,我們還可以多讚賞別人的成功、體諒他人的疏忽、寬恕得罪自己的人、幫助父母處理家務⋯⋯。對那些我們不認識的人,我們可以透過參與義務工作,探望獨居或住在安老院的長者,從日常的零用錢中捐助貧窮病弱的人,將溫暖帶給身邊的人。我們的家長、同學和教師編織頸巾,送給有需要的人。在假期中,慈青曙暉團探望聖瑪利安老院的「老友記」,在生活中實踐愛。 心境平安 在消費的社會中,我們容易貪得無厭,不斷想擁有更多物質、更新的產品、更高級的享受、更刺激的娛樂,這些都使我們跌進焦慮、不安、妒忌、貪婪、空虛的漩渦中。在這個聖誕節假期裡,多一點與家人相處,共享天倫之樂;多一點閱讀,豐富心靈;多一點祈禱,與天主建立密切的關係;多一點擁抱大自然,欣賞天主創造的美麗。 常懷喜樂 事事感恩,便能品嘗生活的喜樂。當我們還是孩童時,我們比較容易為多謝別人的禮物,以喜樂、期待的心情接受禮物;但我們日漸長大,我們有時會認為別人的「送禮」是想當然的,我們甚至會以禮物的價錢去衡量別人的心意!當我們重新欣賞別人的祝福、心意、關心的時候,我們便會嘗到內心的喜樂!  聖誕節是慶祝救主的誕生,耶穌是節日的主角。他的誕生改寫了整個人類的命運,人不再毫無選擇地生活在黑暗、罪惡和死亡當中, 人重新獲得自由,生活在光明、美善和得著永恆的生命。聖誕節慶祝耶穌給我們帶來了新天新地 —— 讓我們活在愛、光明、喜樂和平安當中。
kjy13c-20121216
互動閱讀
2012.12.16
Jingle Bells 聖誕節來了
今天應該是很開心的日子!為甚麼這兩隻小老鼠顯得那麼不開心呢?  洛蒂對牠的兄弟積克抱怨地說:「就是那隻貓,牠經常破壞我們的好事。」 對,就是那隻貓。本來這兩隻老鼠能住在車棚裡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因為那裡有足夠的地方可以遊戲、探險和找到足夠的食物。可是,那裡有一個大問題 -- 那裡有一隻貓。 老鼠們本來已經為牠們的聖誕晚餐準備好食物,卻被那隻貓發現了。即使那隻貓不太喜歡葡萄、奶酪和蛋糕,但牠還是把牠們收藏的東西吃個清光。 「振作起來吧!」積克說:「看看我找到了甚麼!」那是一隻舊手套,而積克也在開始咀嚼它。 「我們不能吃手套的。」洛蒂說。 但積克沒有理會。不久,他咬斷了手套中的兩隻手指。「聖誕襪!各一。我們把它們掛起,讓聖誕老人給我們禮物。」積克說。 「太好了!」洛蒂說:「我從未擁有聖誕襪。」 「那晚,牠們蜷伏而睡,想著聖誕老人會帶甚麼給牠們。」 洛蒂在聖誕襪旁釘上一張便條,寫下他們的名字,好讓聖誕老人知道這兩隻襪是誰的。不久後,洛蒂開始打鼾了。積克也開始進入夢鄉。然後夜空傳來了雪橇的鈴聲。 聖誕節的早上,洛蒂和積克興奮並急切地查看他們的聖誕襪。它們是空的! 「甚麼都沒有。」積克悲傷地說:「甚至一個果仁也沒有。」 洛蒂拿起了牠昨晚寫下的便條。「看這個!」牠說。 便條上在牠們名字的下方,有人寫上一句:「不在這裡,到了別處慶祝聖誕。」 黄兆聰 聖公會呂明才中學 中四
kjy13a-20121216
Great Books for Children Teenagers 網絡時代,通識閱讀
2012.12.16
世紀之問:有沒有聖誕老人?
     長久以來,西方人慶祝聖誕節,衍生許多傳統習俗和潮流風尚;若加深究,是一門大學問。其中一項影響深遠,對兒童尤甚,值得華人家長認知和參考,那就是讓兒童有夢想成真的經歷。 115年前,一名八歲,居住在美國紐約市95街西115號,名叫維珍尼亞(Virginia O' Hanlon)的小女孩,聽從爸爸的勸告,寫了一封童言無忌的信給當時名重一時的《紐約太陽報》(The New York Sun) 的編輯求教:「世界上究竟有沒有聖誕老人?」原函簡樸真切,謹錄如下: Dear Editor:  I am 8 years old.  Some of my little friends say there is no Santa Claus,  Papa says, "If you see it in The Sun it's so."  Please tell me the truth; is there a Santa Claus?  Virginia O' Hanlon  《紐約太陽報》不敢怠慢,於1897年9月21日用社論方式,由曾在美國內戰時當戰地記者的卓爾(Francis P. Church)代表回應,社論並鄭重聲名:發出這封信的小朋友,向我們提出了這個重要的問題, 報社同人感到萬分高興,必須以社論方式回答。  Is there a Santa Claus?  Yes, Virginia, there is a Santa Claus.  這一問一答已經成為百年來美國新聞史上最著名的一篇社論,每年聖誕節,不少報章雜誌都會重刊一次。社論對此一世紀之問,其回應有兩重點:  1. 她的朋友錯了。他們深受現時流行凡事都懷疑的風氣影響,只相信自己眼睛看得見的東西。一個人的智慧是有限的,無論是大人也好,小孩也好,在宇宙中,人太渺少了,跟浩瀚穹蒼相比,跟造物主的大智慧相比,人只像一隻蟲子,一隻螞蟻,所以見不到的東西不一定不存在,如同愛心、善心、誠信存在一樣。 2. 聖誕老人是存在的,唯其存在,人生才會至善至美。沒有了聖誕老人,這個世界就沒有意思了。沒有了聖誕老人,這個世界就沒有童真信念,沒有詩歌,沒有浪漫,也沒有寬容,更沒有孩子們的歡笑。 在西方,聰明的家長大多懂得透過一年一度的聖誕節,扮演聖誕老人的角色,節前悉心了解孩子的心事和心意,然後讓孩子在聖誕節心想事成,得到一份自己夢寐以求的禮物。一年復一年,孩童由此而擁有一次又一次夢想成真的經驗,十分符合「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有助培育兒童正向樂觀的心理,和敢於追求夢想的態度。 在英語童書世界有兩隻受小朋友歡迎的熊:Paddington Bear和Winnie - the - Pooh。其中班奇頓熊那種禮貌、自信和勤奮於學的形像,五十年來早已深入童心。 鄭曉蔚同學翻譯了《班奇頓熊此時此地》開章數段,「小熊所到之處,必會發生令人驚異之事」的形像,躍然紙上,值得一讀。 在英語世界小朋友聽到Jingle Bells的歌聲, 自然想起了即將來臨的聖誕節,而歷久不衰的童書經典《聖誕鈴聲》,則讓我們懷念那兩隻企盼過一個快樂聖誕的小老鼠。 黃兆聰同學翻譯了童書首段,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