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2_20160403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04.02
跨入慈悲聖門 攜手領受基督救恩
(本報專題)天主召叫每個人的方式不盡相同,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天主救恩的合作者。鄧永剛和妻子譚朗媚是中學教師。朗媚在喇沙書院任教,自小夢想成為天主教徒。2010復活節,朗媚於聖德肋撒堂領洗。永剛在信仰路上尋覓多年,他終於在朗媚領洗六年後的今天,在同一聖堂慕道、領受聖洗聖事。二人異口同聲表示信仰生活將他們緊扣在一起,他們樂意邀請主耶穌成為家庭的中保。 上智安排 美妙無窮 小時候,永剛和朗媚在不同的天主教小學唸書,二人對天主教的觀感卻是截然不同。鄧永剛憶述,他就讀的小學校舍細小,他最怕聖母月和玫瑰月誦唸《玫瑰經》。鄧太指求學時期校內與聖母相關的慶節,都為她留下美麗的回憶,例如布置得很漂亮的玫瑰花和聖母像。 永剛讚賞妻子是引領他歸向天主的天使。他接觸過不同宗教,但始終覺得不大適合,直至他與朗媚交往。那時,朗媚正在慕道期,圍繞信仰的話題成為他們的共同語言;二人經常一起翻查資料和討論慕道班給予的功課,朗媚說:「我們覺得這樣的相處方式,比只是逛街、看電影的生活更有意義。」朗媚整個皈依歷程,永剛都陪伴在側, 深受她的信仰熱忱感染,「我看到她領洗的一刻,很歡欣,我為她感到高興。」這更讓永剛認定朗媚是他的終身伴侶。同年暑假,永剛向朗媚求婚。婚禮前一天,一直高掛的八號颱風訊號突然除下, 他們與來賓合照的一刻,天氣放晴,令他們更感受到上主的眷顧。 分享共勉 見證主愛 永剛原打算婚後參加慕道班,途中出現了小波折。慕道一年後,接近舉行慕道者收錄禮時,懷孕初期的朗媚孕吐現象很厲害, 她很需要丈夫在家多加陪伴。於是,永剛主動提出退學,留待孩子出生後才完成慕道。「對我來說,家人很重要;愛天主,也要愛護家人。」他們說夫婦相處需要互相遷就和支持,信仰更需要在家庭中落實。去年,永剛回到慕道班,並獲豁免部份課堂,他更深信凡事都有天主的安排。 二人婚前已有共識:信仰是家庭的核心價值,信仰的力量對孩子的成長有莫大的支持。他們的兒子本年中將接受嬰孩聖洗,成為主內一家。每晚兩夫婦一起祈禱,他們期待兒子稍長,正式展開三人的家庭祈禱。領洗前不久,永剛還獲安排加入堂區的聖母軍團體,每次開會誦唸《玫瑰經》,讓他逐漸感受到從默誦而來的平安。永剛感謝天主,讓他從參加聖母軍的經驗中,化解他一直抗拒唸經的感受。「我不得不說這是天主對我最好的安排, 起初如果由我自己去選,應該不會選做聖母軍。」他謙稱。 領洗後,永剛考慮轉職到天主教學校執教, 讓信德隨著教學增長。永剛選取猶達(Jude) 作為領洗聖名,「我希望自己的信德能像聖猶達宗徒一樣。雖然我現在仍未做到,期望我每天都能進步。」另一方面,夫婦二人還打算一起參加教理講授課程、參與培育新婚夫婦的義工服務,與其他人分享他們這個家庭的愛與平安。永剛深信「愛德是全德的聯繫」(《哥羅森書》3:14b),這一整段論及信友生活的理想與實踐的聖經內容,都是夫婦二人所喜愛的,曾在他們婚禮上選讀,作為生活指導。   今年復活節,孩子在天主教聖瑪加利大幼稚園就學的鄧太(李敏慧,聖名Emily)在聖亞納堂領洗,她和丈夫的溫馨四口之家,成為公教家庭。子朗的同班同學甘希琳,也與母親甘太(何美玲,聖名Sofia)於聖瑪加利大堂受洗。兩個家庭皆從信仰中得到力量。 神聖感動 主內一家 就讀低班的子朗,與弟弟子陽及爸爸鄧向榮,都在嬰兒時期領洗,向榮更成長於公教家庭。自小在其他宗教氛圍中成長的敏慧直至首次懷孕,才開始細想這個新家庭的信仰。逐漸地,她開始跟隨丈夫參與主日彌撒,有時聽到一些經文或唱某些歌曲,她會感動落淚。孩子出生後, 她忙於照顧家庭,同時要兼顧工作,期間更經歷痛失腹中胎兒,這一切都令她對信仰的熱情一再冷卻下來。「記得有次丈夫跟我說:放鬆一點吧!天主自有祂的安排。當時我在工作間,看著窗外藍天,心中就跟著禱告交託了。」敏慧指後來一家人搬到赤柱居住,看見附近的聖亞納堂環境舒適,那兒有一種小社區、大家庭的氛圍,正是她想尋找的。當她目睹兩個兒子一同領洗的一刻,更感動得立下決心,矢志慕道。 美玲的信仰歷程,開始時有點特殊。她是個加拿大籍越南華僑,此前從沒接觸過天主教信仰,直至她婚後來港定居,出席朋友的天主教婚禮,感受到平安與一種莫名的期待。希琳是她的第二個孩子,懷孕期間,美玲第一次慕道,卻因身體狀況而無法繼續。直至女兒入讀聖瑪加利大幼稚園,美玲收到校方的邀請函,詢問家長有否參加慕道班的意願,這才再次燃起她早藏心底的慕道心火。美玲說,她愈來愈有興趣讀《聖經》,還發覺時常祈禱有助她處理自己的脾氣,「即使有時被孩子惹怒了,每次看《聖經》,都令我立即平靜下來,並學懂體諒丈夫。」 讀經祈禱 屬靈成長 敏慧也笑稱,自己從前也是個容易暴躁的媽媽,尤其當了全職媽媽後,感到壓力甚大。她在慕道班中學習透過深呼吸做簡短祈禱,有助她管理情緒,「當我吸氣時,心中唸著『天主』;呼氣時,心中唸著『我愛你,求主說話』,我便可以立即平靜下來。」她表示祈禱後還有助她對自己的言行作反省。現時, 他們一家四口每晚一起祈禱,誦唸《玫瑰經》後,各人輪流分享當天發生的事,在祈禱中既開口告訴天父,也學習彼此聆聽。鄧氏伉儷均表示他們都很珍惜這個一家人與天主聊天的時間。 在旁的美玲附和著,她也感受到祈禱的力量。從前她會心煩和失眠,不知道怎樣面對難題;現在,她知道這是自己要祈禱的時候了。早前家中曾發生重大事故, 靠著不斷祈禱,她感到平安,最後還能化險為夷。她笑稱她的代母也是透過祈禱而覓得的,「她是我慕道班的陪談員。一次詳談後,我覺得與她很投契。她講解《聖經》時很耐心。但當初她因故未能答應我的邀請,幾經轉折,原本的阻礙消除了,她可以做我的代母了。」美玲相信這位代母將會是一個很好的信仰帶領者。 敏慧說她最喜歡聖經中「撒種的比喻」(《路加福音》8:4-15),「天主已經安排了一片好地給我,這就是我的家庭。我會用心灌溉,努力走向天主。」子朗目睹母親加入教會大家庭,他感到「超級開心」。向榮則指自從妻子慕道後,他們間多了話題,想法亦拉近了,信仰讓兩夫婦以至整個家庭更容易溝通和融洽。看到他們這一家的喜樂,讓在旁的美玲也期望將福傳的種子帶給丈夫和兒子,使他們的家也成為公教家庭。 聖瑪加利大幼稚園宗教科朱婉珊老師指:為推動家長多認識天主教信仰,該校每年學期初也會向父母雙方都是非公教徒的家長派發邀請函,了解家長對認識天主教信仰的意願。隨後,學校會跟家長個別接觸,提供學生居所鄰近堂區的慕道班資料,並定期作出跟進。復活節假期結束後首天上課,該校會舉行新教友家長歡迎會,邀請新教友家長到校,在早會或午會時間贈以小禮物,作為恭賀。校內亦會定期舉行公教家長聚會,早前便以「慈悲禧年」作為聚會的主題,藉此鞏固家長的信仰。(敏 / 睿) 
kjy16_20160403s
生命動力
2016.04.02
我見了主
一週的第一天,清晨,天還黑的時候,瑪利亞瑪達肋納來到墳墓那裡,看見石頭已從墓門挪開了。於是她跑去見西滿伯多祿和耶穌所愛的那另一個門徒,對他們說:「有人從墳墓中把主搬走了,我們不知道他們把他放在那裡了。」伯多祿便和那另一個門徒出來,往墳墓那裡去了。 兩人一起跑,但那另一個門徒比伯多祿跑得快,先來到了墳墓那裡。他俯身看見了放著的殮布,卻沒有進去。隨著他的西滿伯多祿也來到了,進了墳墓,看見了放著的殮布,也看見耶穌頭上的那塊汗巾,不同殮布放在一起,而另在一處捲著。   那時,先來到墳墓的那個門徒,也進去了,一看見就相信了。這是因為他們還不明白,耶穌必須從死者中復活的那段聖經。然後兩個門徒又回到家裡去了。 瑪利亞卻站在墳墓外邊痛哭;她痛哭的時候,就俯身向墳墓裡面窺看,見有兩位穿白衣的天使,坐在安放過耶穌遺體的地方:一位在頭部,一位在腳部。 那兩位天使對她說:「女人!你哭甚麼?」 她答說:「有人把我主搬走了,我不知道他們把他放在那裡了。」 她說了這話,就向後轉身,見耶穌站在那裡,卻不知道他就是耶穌。 耶穌向她說:「女人,你哭甚麼?你找誰?」 她以為是園丁,就說:「先生,若是你把他搬走了,請告訴我,你把他放在那裡,我去取回他來。」 耶穌給她說:「瑪利亞 !」 她便轉身用希伯來話對他說:「辣步尼!」就是說「師傅。」 耶穌向她說:「你別拉住我不放,因為我還沒有升到父那裡;你到我的弟兄那裡去,告訴他們:我升到我的父和你們的父那裡去,升到我的天主和你們的天主那裡去。」 瑪利亞瑪達肋納就去告訴門徒說:「我看見了主」,並報告了耶穌對她所說的那些話。   (《若望福音》20:1-18) Image©Sister Marie-Anastasia Carré,  Community of the Beatitudes  圖片©瑪利.亞娜塔斯雅修女(天主教真福團)  瑪利修女是法國畫家,她每天祈禱、默觀天主的愛;又以畫筆和油彩,繪畫出基督的面容和天主聖言。 Sister Marie-Anastasia is a French painter. Every day she prays and contemplates the Love of God.    She paints the Face of Jesus and the Word of God.     
kjy12b_20160403s
奇妙大自然
2016.04.02
牛膝草
農場的聖賀德佳草藥園開幕啦,第一種植物就是牛膝草!  去年初,朋友送來一本香草藥書,我還以為是一般香草書,便隨意放在書架上。到了秋天,種植地中海香草的時節,朋友開出了種植清單,說都是聖賀德佳(St. Hildegard Von Bingen)建議的香草植物,著我用心栽培。列入清單的第一位,正是我多年想種植的牛膝草!  牛膝草, 又名神香草、海索草, 英文名hyssop,學名Hyssopus Officinalis,唇形科神香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歐洲南部及中東地區,植株高約30至60公分,耐乾旱但不耐潮濕;若太潮濕,根部容易腐爛,種植土宜是排水良好的培養土或沙質性壤土。牛膝草全株都具有香氣,有些許苦涼味,花和葉片可加入沙律及湯品內,亦適合與牛肉、羊肉或者豆類一同燉煮,但不可大量食用。據聖賀德佳醫藥書(Physica)牛膝草性乾燥而溫和,能強肝、清肺及清理體液,可與其他食物同吃,煮熟的比生的有益。 在香港種植牛膝草,秋天播種比較好。整個秋冬春季都是生長期,到了春天就可開始收成。修剪得宜並保持通風,牛膝草有機會平安渡過香港又濕又熱的夏天;要不然,惟有秋天再下種了!  值得一提,現代的牛膝草與聖經上的牛膝草並不相同。據考證,中東地區至少有十八種植物都稱為牛膝草,而聖經上的牛膝草可能是一種 Caper 類的植物,又或者是一種在聖地自然生長的馬郁蘭Syrian oregano。
kjy01_20160320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03.19
寶血會培靈學校 體會慈悲 善度四旬期
 (本報專題)祈禱、悔改、更新、行善工、守克己,四旬期是一個重新反思生命的意義,尋找、發現和回歸天父慈愛懷抱的重要時期。教宗方濟各去年宣布展開「慈悲特殊禧年」,以天主的慈悲為特殊禧年的中心。「四旬期拜苦路很能體會天主的慈悲。」寶血會培靈學校宗教科主任黃美娟老師指「慈悲禧年」啟發她在今年四旬期,深思拜苦路的意義。 寬恕力量 赤心體悟 寶血會培靈學校每年四旬期均舉行拜苦路,初小(小一至小三)學生留在課室進行,高小(小四至小六)學生則圍繞分布於地下操場一帶的位置,朝拜十四處苦路。馮敏兒校長和黃主任因應「慈悲禧年」,今年特別在四旬期設計了不同的宗教活動,讓學生體驗天主的慈悲,默想內容更與生活緊扣。同時兼教二年級宗教科的馮校長舉例說明,「如在第九處『被釘架上』,耶穌被侮辱、衣服也被瓜分了,我會問學生如果他們是耶穌,他們會有甚麼感受和怎樣做?日常生活中,他們又有過寬恕別人的例子可以分享嗎?」她又會結合校園裡日常的情況去帶默想,例如有學生平時不甚守規矩,卻獲得同學之間的接納,此時她會藉此說明寬恕之道。 「天主因為愛世人,派遣獨生子來到世上受苦致死。受難前三年,耶穌四出傳教,教導人改過做好,因而得罪一些人,招致殺身之禍;但耶穌不懼怕,甚至甘願這樣做。他沒有依仗行過眾多奇蹟的大能去享樂,而是不斷勸人悔改,可見天父和耶穌多麼愛世人。」經過黃老師的啟迪,幾位五年級生立即領略耶穌基督為世人受苦受難的事跡,確實與自己有密切的關連——那不再是一段發生在二千多年前的歷史。 為讓學生對寬恕以至修和聖事(又稱告解聖事、和好聖事)有所了解,該校特別透過宗教遊戲,讓學生從中有所領會。有關的課堂設計分初小和高小兩個組別。初小的學生在課堂中,透過「換心手術」遊戲,反省自己的過錯,然後與天主修和。老師先派發工作紙,紙上有一個心型的表格列出十項不良行為,包括「打架」、「只顧玩耍沒有溫習」、「貪心」等。老師逐一讀出這些行為,學生如有犯下,便自行將該格塗黑,再從反思中挑選兩項,繼而訂下具體的改善行動;最後,學生像做手術般,將塗黑的心換上紅色。至於高小學生在宗教科課堂上,老師先派發「還我真面目」工作紙,學生與好朋友組成一組,將紙上的人形臉譜掛在對方的臉上,在雙方都被紙張遮擋視線的情況下,畫出對方的容貌。跟著,老師再派發「天父DNA」工作紙,從「寬恕」、「憐憫」、「關愛」、「耐心」、「尊重」五項特質中,挑選兩項作深入反省,並訂下具體改善行動。 就讀三年級的呂嘉恩以「說謊」和「對長輩無禮」為改善目標,同級的鄧學謙也同樣以改善「說謊」行為作為目標。就讀六年級的張芷汝則選擇「耐心」和「尊重」作改善,同級的司徒卓曦亦選取了「尊重」。芷汝說:「壞習慣及小毛病,就像我們為好朋友畫肖像畫時,那張遮蔽雙眼的臉譜工作紙般,令我們的心目蒙蔽了,看不到天主本來美善的真面目,愈來愈遠離天主的慈悲。」同學們大多對自己過往曾對家中長者和媽媽發脾氣,或不夠用心做功課、溫習而感懊悔,並立下決心改過。他們都說要面對和承認自己的過犯,頗為困難。當學謙看到自己在心型表格裡的十項中有三項塗黑了,對自己感到很失望,而嘉恩和芷汝也從反思中,對自己屢犯仍未能完全改正的不良行為,感到不開心。(敏 / 睿) 仁愛生活 力行慈悲 芷汝在領洗後曾接受修和聖事,當她向聽告解的神父說出早已準備好並寫在紙上的過犯內容,她感受到神父給予由天父而來的寬恕,從而感到有改過的動力和希望。嘉恩雖非教友,在日常生活中也經驗過相類似的情形:當她告訴媽媽關於自己對婆婆不夠尊重的事而感到難過時,媽媽的耐心聆聽和鼓勵讓她願意再次改過遷善。可見,同學們都對自己能做好有一定的期望,並願意拿出勇氣反省和面對。 寬恕的慈悲力量使人有能力繼續前行。一如既往,該校在四旬期內小息時間仍會進行「愛的骰子」遊戲和饑饉小息。前者取材自普世博愛運動培育兒童的意念,學生投擲一顆大骰子,上面印有「第一個去愛」、「愛人如己」、「彼此相愛」、「愛別人身上的耶穌」、「愛仇人」及「愛所有的人」等話語,他們會在一整天裡,就按擲到那一面的話語去生活。饑饉小息則是學生將用來買零食的金錢投進巴斯卦羊捐款箱,並可取走該攤位上一些味道清淡的餅乾作零食。 愛的骰子 福音精神 馮校長表示該校舉行兩項活動已十年,「今年,我們想學生更深入反思『愛的骰子』的內容及訂立具體行動,於是在課堂中玩了一次。全班學生輪流發言,之後會送給他們一張印有其中一句話語的卡片作為提醒。六張卡的圖畫是由一位四年級生及家長一起繪畫,很有意思。」馮校長指有學生分享他早上主動跟一個平時對他不好的同學說早晨。但對一些家庭環境沒太多被愛經驗的學生來說,要求他們反思怎樣去愛,有一定難度。 黃主任稱該校由四旬期開始向學生介紹「慈悲禧年」,復活節假期後,會分級研讀《路加福音》選段,包括二年級看「蕩子的比喻」(15章)、五年級看「惡園戶的比喻」(20章)等,並於稍後六月在校內舉行《聖經》朗讀比賽,藉此鼓勵學生多在家人面前練習,以收福傳之效。學期末,還舉行分級朝聖,除一年級前往學校附近的聖若瑟堂(粉嶺)外,其餘各級分別前往五個「慈悲禧年」特定的朝聖點,包括聖母無玷之心堂(大埔)、聖神修院小堂(香港仔)等。馮校長指屆時亦會邀請非公教老師一同前往,「我們提供多個渠道,讓師生尋求天主的慈悲。」天主的愛無處不在,就像該校的校牧丘淑儀修女常在校內祈禱室,等待學生上門來給他們講《聖經》故事、與他們聊天,或在午飯時間上課室陪他們用膳,讓學生從日常細微的關心中感受天主的慈悲;這對於要面對來自各方面生活壓力的兒童來說,彌足珍貴。(敏 / 睿)       教宗方濟各在動畫《教宗跟你說說慈悲禧年》中指出,教會獲授命向世人更強烈地宣示天主臨在的使命,使每個人都能體驗慈愛的天主所給予的寬恕、安慰和希望。 「慈悲,是把天與人連結起來的橋樑,它打開我們的心,朝向一個永遠都會被愛的希望,縱使我們有罪在身。」(《慈悲特殊禧年詔書》2)修和聖事的目的和效果是與天主和好,神父是天主所揀選的人,神父在施行修和聖事時,以祈禱將懺悔者託付給仁慈的天主,「讓基督治愈我們,在聖神的生命中不斷進步。」(《天主教教理》1458, 1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