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3b-20140302
icon71
濃情走過30年.教育心理學系列
2014.03.02
沒有蛋的芝士蛋糕
   女兒十一歲生日那天,爸爸對她說:「人生進入第二個十年,真不可思議!」媽媽笑說: 「要領兒童身份證了,這是『身份』的象徵!」女兒靈光一閃,說:「我要自製芝士『沒有蛋的』糕來慶祝!」她有食物敏感,不能吃蛋。 記得女兒三歲十個月時,一次晚飯,她只吃了一口蝦,嘴唇頓時腫得凹凸不平,隨即出現呼吸困難。丈夫立刻抱起她,飛奔到附近的急症診室 ⋯⋯  驗血報告發現她比一般孩子敏感十七倍,難怪她的皮膚經常突然出現紅疹,痕癢難耐。有時,她按捺不住,抓傷皮膚,弄致發炎,晚上睡不穩,發脾氣時暴跳如雷。 醫生檢查結果顯示,她喜歡的食物許多都不能再吃,也不能觸碰她心愛的小貓、小狗。天氣太熱、太乾燥,都會誘發濕疹。氣溫過冷或空氣污染指數嚴重的日子,她的哮喘病會發作起來。造訪過不少中西名醫,嘗試過另類醫療法,片糖浸浴、電解水等都試遍了,對她來說,最有效的預防方法,依然是戒口。 一個四歲小孩要開始與雪糕、蛋糕、朱古力絕緣,真是一種宣戰!  最難耐是生日會,糕點精緻香甜,令人垂涎欲滴。她眼巴巴看著其他小朋友開懷大吃,然後取出自備的代替品,相形見絀,心裡總是酸酸的!有些同學以為她患了傳染性皮膚病而不跟她玩,也有嘲笑她的,教她自卑得回家痛哭。 多少次,她抱怨說:「天主為甚麼那麼殘忍,令我有這麼多的敏感?為甚麼祂不公平一些?」我反過來對她說:「這是天主的恩賜, 恩賜隱藏在試煉中,教你從小學會自制,培養同理心。」 她八歲半進入體操潛能班後,已能在比賽前,主動提出要把所有致敏的食物戒清,以最佳狀態出賽。賽事後,她會適量地調節, 總愛邊吃著雪糕,邊抬起頭來,誇張地說:「我在天堂裡!」看到她享受食物的佻皮模樣,我也會跟她一起,感受到一種單純的滿足和幸福。 農曆年後,她提議捐出一半的紅封包,給有需要的人。「我很幸福,甚麼都有,一半的利是錢已足夠。利是,年年都有呀!」 在女兒的成長過程中,我深深地體會到聖經所說的堅忍與喜樂:「幾時你們落在各種試探裡,要認為是大喜樂⋯⋯你們的信德受過考驗,才能生出堅忍。」試煉教導我們「既成全而又完備,毫無缺欠。」(雅各伯書1:2-4)  最近一次皮膚測試,剛在女兒生日前數天進行,結果顯示她對那十幾種致敏物質的反應, 已變得極度輕微。現在,她只需要戒吃雞蛋、蝦蟹和花生。聞訊後,她喜上眉梢!    三夥子吃著自製的、美味的芝士「沒有蛋的」糕,甜在心頭! 
kjy10_20140223
icon19
青苗天地
2014.02.23
2014.02.23 : 文章
  美好的家 覃柏霖 聖言中學 二甲 有些小朋友常嚷著要這樣,買那樣,毫不知足,更認為自己是全世界最不幸的小朋友。大家有沒有想過世界上有更多比你不幸的人,也有沒有想過有些人為了生存而努力地對抗病魔?就以我作例子吧!  我是一個家境不富裕、在社會毫不起眼的家庭裡長大的中二學生。我也曾與大家一樣,只懂埋怨這樣,埋怨那樣,從不珍惜眼前一切,更認為金錢可以代替一切,學業成績是最好的證明。小學四年級時,我突然患上貧血,血色素只剩下一半。當時,我感到媽媽無比的關心和愛。 媽媽擔憂地把我送到醫院,當時我是個臉無血色、渾身無力的病人。當醫生說我患上貧血,媽媽差點兒哭了出來。可能因情況太突然,醫生要求我留院檢查,給我輸血。媽媽一直陪著我,她牽著我的雙手,直至到達病房。我完成驗血的程序,回到病牀上休息,她也沒離開過我的身邊,從沒放開過我的手。雖然當時我感到很辛苦,但與媽媽的擔憂相比,根本是微不足道。就在這個只有病人、護士、醫生的醫院,一片寂靜,我感受到母親的愛。她的愛猶如溫暖的太陽,給我填滿內心的空虛;她的愛猶如秋天的涼風,把我的恐懼和悲觀一一吹走;她的愛更猶如春天的花圃,百花盛放,色彩繽紛,把我的黑暗變得光亮。   最後,我平安無事地返回我的正常生活。從這一件事,我學到的比平常上課時學到的更有價值、更難掌握的事。從中,我體會到父母的擔憂、他們的愛,還有我對他們的重要性。自從那天開始,我會減少不必要的浪費,珍惜眼前;盡量減少我想購買的東西,節省開支,減輕父母的負擔;更盡量體諒他們的工作和負擔,幫忙做家務,與他們多傾訴,分享趣事或討論時事,爭取相處的時光。我希望大家都可以和我一樣,多與父母一起,你所得到的必定會比物質更好,遠勝過單純的物慾滿足。   一位樂觀的同學   陳 穎 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 二D  有一位樂觀的同學,我對她的印象很深刻。她每天早上七時多,便與讀高三的哥哥回校。她是個馬大哈,有時候會欠交功課,欠帶書。她很膽小, 每次老師叫她回答問題,她都是很小聲的。老師一定聽不到了,每次都要由旁邊的同學替她傳話。她因為不太愛說話,所以很少朋友。 這個同學的外觀並不吸引,個子矮矮的,有一頭長頭髮、一雙不大不小的眼睛,鼻子扁小,五官不出眾,面頰上近鼻翼的位置還有一顆黑痣。有一次,上體育課的時候,老師說兩人一組,她卻一個人站在最後,所以老師就跟她一組。她的成績算是差劣,差不多每科都不及格,所以很少同學會借她的功課來參考。每天小息,她總愛一個人默默地去圖書館看漫畫書,等到上課的時候才回來。 我覺得這個同學有一個非常難得的優點,就是有愛心。有一次,學校有一位同學摔跤了,她二話不說的走去扶起她,扶她去醫療室休息。那位同學非常感謝她,後來她倆還成為了好朋友。我覺得這個同學還有一個很可貴的優點,她有很好的心理素質,雖然有些人不喜歡她,但她從來沒有埋怨別人,還樂於助人。有時候,老師邀請同學做班務, 例如做壁報或抹黑板等,她都會毫不遲疑,默默地幫上一把的。   其實,我們不應單看外表,這位樂觀的同學不是有很多很可愛的內在美嗎?希望同學們懂得欣賞別人的優點。   愛的天使   黃嘉豪 香港鄧鏡波書院 一甲 有一天,下課的時候下著傾盆大雨。儘管我帶了一把傘,可是雨實在太大了,二人合用根本擋不住風雨。正在我猶豫的時候,媽媽帶著我衝進了茫茫的雨簾中。在雨中,我本以為自己會全身濕透, 可是,沒想到只是褲子有點濕。我看了看雨傘,發現它基本上是偏到我這來的。我把雨傘往媽媽那邊推了推,「媽,雨傘歪了」。媽媽說:「沒有歪呀, 就應該是這樣的呀,把它放中間才是歪了呢。」我說:「可是,如果朝我這兒偏,你會感冒的呀!」媽媽笑著說:「乖,媽媽是運動員體質,沒有關係的,你要是受涼生病了,比我自己生病更難受。」我聽了,心裡好暖和,感覺一股暖流在心裡流動。 好不容易回到了家,媽媽的衣服都已經濕透了,我卻只是褲管有些濕,我的心裡挺不是滋味的。晚上,媽媽感冒了,我覺得自己挺對不起她。我在自己房間裡,眼淚嘩啦嘩啦地往下掉,卻被媽媽發現了。她過來安慰我:「寶貝,媽媽身體好, 過幾天就會好了。」聽了媽媽的話,我哭得更傷心了。我在心裡輕輕地哼起了歌詞「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投進媽媽的懷抱,幸福哪裡找⋯⋯」 甚麼是愛?愛是讓人獲取無限的源泉,愛是不顧一切的奉獻。只要人人都奉獻一份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聖經上說:「愛是含忍的,愛是慈祥的,愛不嫉妒,不誇張,不自大。」(格前13:4)      同學們,讓我們變成「愛的天使」,揮動這愛的翅膀,讓世界充滿愛這個偉大的力量吧! 
kjy02_20140216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4.02.16
追隨雷永明神父足印 聖文德聯校 思高聖經學會朝聖
   認識真福,加深信仰,聖文德天主教小學、聖文德書院及慈雲山聖文德天主教小學三所方濟會屬校,早前舉行聯校公教老師朝聖。臨近真福雷永明神父的瞻禮(一月二十六日),二十多名老師和校長前往方濟會位於渣甸山的思高聖經學會,在該會 楊炎修士和梁永強修士的帶領下,認識思高聖經學會(下稱學會)和雷神父的生平事跡。    (本報專題)步進小聖堂,祈禱默想;參觀博物館和藏書閣,認識雷神父的生平和聖經。學會像個寶庫,讓進內探究的老師,知識和靈性上均大有收穫。三校每年均會舉辦一至兩次聯校朝聖活動,此次乃本學年首度聯校朝聖,三位學校代表與我們分享朝聖後感。 無私奉獻 打動人心 兩個多小時的朝聖之旅中,最觸動聖文德書院冼啟聰老師的,是雷神父的衣冠塚,也是他墓碑所立之處。雖然不曾親身接觸雷神父, 但朝聖喚起冼老師的回憶,「大學時代,我在一位神父的介紹下於學會當了一個月暑期工,負責清潔、除草等工作。」 當年離開前,學會的神父讓冼老師挑選書籍,作為禮物,「當時我選了一本雷神父的回憶錄,閱讀時,我因雷神父傳教心火之強而感到驚訝,他是多麼渴望讓中國人認識天主。」這些年來冼老師也曾再訪學會,他形容,「朝聖給我舊地重遊的感覺。」 藏書閣亦令冼老師有所體會,「除了藏有不同版本的聖經,藏書閣還有很多箱子。」箱子裡有不少書籍和資料,包括學會1948年從北平(現稱北京)遷至香港時運來的物資,「因為缺乏人手、經費和專才,這些珍貴的資源仍未整理,我感到很可惜。」 慈雲山聖文德天主教小學的黃愛梅老師五年前曾到訪學會,「當時只是參觀,相比之下,這次朝聖能更有系統地認識雷神父的事跡。」她表示印象最深刻的是到一樓參觀,「重整後這一層樓展示了雷神父曾使用的物品,包括衣服、桌椅等,我感到很親切,也感受到他為聖經翻譯工作的無私奉獻。」 靈性啟發 推動福傳 同樣,聖文德天主教小學張偉菁校長也非首次前往學會,她分享指這次參觀的感受特別深刻,「因為雷神父在去年宣福,這段日子也對他認識更深。」她敬重雷神父的犧牲,「中國當時很貧乏,但他依然堅持來華服務。」她表示雷神父獲宣真福,這件事讓她感覺自己與聖人更接近。 張偉菁校長形容是次朝聖是尋根之旅,「我們既是方濟會屬校, 應該認識方濟會的歷史和工作,故此有老師提議到學會朝聖。」她補充,雷神父的宣福和學會藏書閣書籍重新排列,也是他們選擇學會為朝聖地點的原因。 朝聖結束,張偉菁校長期望將雷神父的事跡介紹給學生和老師認識,「我校的校本宗教課會介紹方濟和佳蘭等聖人,我期望在課程中加入雷神父的生平,也希望可以製作相關的教材。」 黃老師是學校的宗教科主任,她亦希望與學生分享這次朝聖的體會,「我會在課堂上和學生分享,希望他們都可以認識和學習雷神父付出、服務的精神。」冼老師也希望學生可以學習雷神父探究、謹慎、追求知識的精神,「這些原則在聖經翻譯中的過程是不可或缺的。」     聖文德書院早年亦曾安排修讀宗教及倫理科的學生參觀思高聖經學會,該校楊佩珊校長期望將來有機會,安排更多學生到訪,「他們能體會雷神父的堅毅,看到他的工作對別人生命的影響,啟發他們為別人服務。」(澄) 
kjy13b-20140216
icon69
濃情走過30年.學校宗教教育系列
2014.02.16
我們的心 不是火熱的嗎?
   教會關注兒童及青少年的心靈培育,這一點,在教會的訓導文獻中清晰可見。「今日年青人受傳媒世界的事物所感染,並將在週遭環境所接收的信息引進課堂上;這情況確不足以為奇。也許其中某些學生會因此變得冷漠和麻木。」(《天主教學校教育的宗教幅度》#71)有些學生認為宗教科是可有可無的科目,學校安排的宗教學習經歷是浪費時間, 無助於他們考取更好的成績;甚至有些家長認為學校應投放多一些教學的時間在核心科目上。 部份嬰兒領洗的公教同學,他們欠缺宗教生活的栽培, 不大願意承認自己是天主教徒,他們不高興教師強逼他們參與禮儀和出席天主教同學聚會及活動。教師面對著沉重的工作壓力,接觸學生的時間不多,在照顧學生信仰成長的路上,感到有心無力。 「為能達到學校的教育目標,宗教科老師是關鍵人物、是極重要的一員。宗教科的效果與教師的個人見証緊密連繫;這見証就是把課堂的內容生活出來。因此,宗教科老師必須是充滿本性與超性恩寵的人。並能見証這些恩賜;他們必須受過完整的文化、專業和教學訓練,且能與學生真誠對話。」(《天主教學校教育的宗教幅度》#96)經師易得,仁師難求,充滿本性與超性恩寵的天主教教師團隊實在並不易求。有時,熱誠的公教教師在學校中,有孤掌難鳴之感。 推動學校的宗教教育實在並不簡單,要面對很多挑戰; 有時,整個公教教師團隊感到疲憊與沮喪。在厄瑪烏路上的兩位門徒,面對著受難至死的耶穌感到灰心、難過、失落。不過,當他們與復活的基督相遇之後,他們有了新的信仰經歷,『當他在路上與我們談話,給我們講解聖經的時候,我們的心不是火熱的嗎?』 (路24:32)我們需要在耶穌基督內汲取力量,聖言、聖體、信仰團體滋養著我們信仰的生命, 讓我們重新得力,重燃心火,去培養學生立體生命的人生, 建構具福音精神的學習園地:「天主教學校是生命的一個中心,而生命是整合的。在這個充滿活力的中心,培育過程是行動與回應所不斷產生的相互作用。上述的相互作用同時具有縱橫面,且令天主教學校有別於其他學校;其他學校的教育目標並非受基督宗教所影響。」(《天主教學校教育的宗教幅度》#109)(五之五)         「學校宗教教育」系列共五篇文章已全部刊載,特此感謝筆者。——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