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201213_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0.12.11
東涌天主教學校與幼稚園 一條龍學校創校20周年
「鐺!鐺!鐺!」心靈大使敲磬三下,全體學生靜下來:放鬆身體、坐下、閉上雙眼聆聽音樂,聆聽內心感受,作為一天的開始,這是東涌天主教學校(小學部)近年推動的心靈教育。校長陳珮珊說:「學生先靜下來收拾情緒,再與天父傾談,才開始上課」。即使在新型冠狀疫情下,學生留家網上學習,老師網課開始前也會先與學生靜一靜。 「有次睡過頭差點遲到,回校後我放下書包先靜默,緊張與趕急的心情也得以平伏。」小四學生許梓雯說未認識靜觀前,凡事緊張, 容易憂慮,「靜觀的好處,自己會懂得如何放鬆心情。」 與同學靜默省察情緒需要 另一小四學生陳智恩也曾邀請受情緒影響的同學,從靜默中面對困難,「有次見到同學哭泣, 其他同學上前安慰,當時我請大家安靜,然後再帶哭著的同學到另一處冷靜下來,請她一起靜默,慢慢她心情平伏下來。她事後說,這讓她冷靜下來,再反思事情。」梓雯與智恩更當上心靈大使,幫助老師推動這計劃。 學校推行靜觀已有五年,負責心靈教育的巫家傑老師說,愈來愈多學生懂得覺察自己的情緒,即使是小一新生,也能夠投入其中。 拍拍卡 儲積分 贏獎品 小學部的學生近日也展現個人「超能力」, 目標是成為運動健將、繪畫高手、音樂達人,學生各自找出長處加以發揮,參加本學年新設的「Top Kids獎勵計劃」。 學生各有Top Kids積分卡,他們可透過個人項目或班際活動,完成訂下目標,並透過積極參與活動或有良好表現,獲得積分,再憑累積積分換取獎品。 五年級的陳咏恩及王睿琪也希望所屬班別取得「班際清潔獎」,出勝班別每位同學可得20 分。小息時她們主動打掃課室,如把粉筆放好, 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王睿琪愛運動,跑步、壘球、籃球樣樣皆能,比賽獲獎會在Top Kids加分,但近日她也投入學習,上堂主動發問,希望學習上也有進步, 「老師欣賞我的才能,運動時不斷練習則學習到不放棄」,她希望取得分數能換得足球機,與同學一起玩。 「第四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來襲,陳咏恩準時參與網課,每次守時上線可得一分;她喜歡拍攝和剪接影片,在老師推薦下她參與攝影製作比賽,「我希望能善用『塔冷通』,參賽讓我更主動學習。」 負責這獎勵計劃的蘇德賢老師說,學生發現自己的「超能力」,正是回應天主給每人的「塔冷通」;陳校長深信每個小孩也有個人才能, 「不同方面的能力在計劃下也得到欣賞和認同。」 三校同慶祝創校20年 剛於11月21日,位於東涌逸東邨的東涌天主教學校的中、小學部及幼稚園(三校屬一條龍男女校)慶祝創校20 年,當日舉行校慶啟動禮祈禱會,也為校內新建的明陣、心靈花園、小學部祈禱室、中學部圖書館及活動室舉行祝聖禮。 陳珮珊校長說,一系列設備是要營造宗教氛圍。學生步入校園,便可見到聖母像旁的心靈花園,花園地上刻有「感謝父母養育、感謝師長教導、感謝有你同行」;明陣旁寫上「真福八端」,與中學部圖書館刻有「真福八端」相呼應,讓學生從小學已認識耶穌的教導。  東涌天主教幼稚園 讓小孩到我跟前來 「20年前,我走進東涌上嶺皮村,沿途也被樹木包圍,地上不難見到四腳蛇路過⋯⋯ 這裡是東涌天主教幼稚園的前身『東涌聖母幼稚園』」。東涌天主教幼稚園校長黃佩雯憶述20年前,往東涌面試幼師一職的經歷。她見證著舊校轉到新落成的逸東邨, 成為東涌天主教幼稚園首批教師的一員,「見到學生入讀幼稚園,升上屬校小學、中學,現在不時也在中小學部見到舊生,彼此關係打成一片」。 好孩子 好品德 東涌遠離市區,不少基層家庭子女較少離開社區, 學校便辦活動帶學生多外出擴闊視野,又從小建立學生信心和能力。約12年前黃佩雯當老師時,便在班中開展「獎券計劃」,自己設計「獎券」,準備小禮物,獎勵學生積極發問、樂於助人等行為,「這是要鼓勵學生建立正面行為。學期初害羞的孩子,在鼓勵下會主動和老師說早安。」 2017學年她升任校長,本學年起全幼稚園推動「好孩子.好品德」計劃,靈感便來自昔日的「獎券計劃」,有禮貌待人、關愛他人、樂於助人、主動盡責、公德心等獎券,「校長、教師、書記、工友見到學生有好行為也可派發,儲十張可在大扭蛋機領取禮物,學生也很雀躍」。 「讓小孩到我跟前來」(谷十14)是黃佩雯校長銘記的話,「讓小朋友愉快上學,也感受到耶穌鍾愛所有人的感受。」(高)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4_20170528sb
prieststory
主教神父修女話當年
2017.05.27
學懂向聖母媽媽交託
五月是聖母月,廖敏慧修女今天到聖母小學講早訓時,向學生憶述有關自己和聖母媽媽的故事。 修女:我小時候讀聖母幼稚園時,當上課聽到救護車或警車響號,修女總會叫我們為車上的病人或當時的危急情況祈禱。這習慣讓小小的我明白到,縱使力量微小,也可以藉著向天父祈禱參與其中,幫助其他人……天主又會時常派遣聖母陪伴我──我自小怕黑,爸爸甚至要在夜晚為我亮起一盞燈;但入修院後這開燈習慣不能繼續,故當夜深進出修院房間,我會求聖母陪著我跨越這恐懼,有她在旁,令我心安。 修女: 還有一件尤為深刻的記憶── 二○○○年一月一日,教區於大球場舉行二千禧年慶典,修女們於前一晚慶祝除夕一起吃火鍋,餐後我開始頭皮發麻、痕癢,全身包括面部更紅腫起來,塗藥膏也不見效!唉,難得於二千禧年教區大聚會,(靦腆一笑)「貪靚」的我當然害怕給人看到面腫如豬頭的樣子……當晚輾轉難眠,不斷祈求聖母一月一日當天只要不讓我面腫便好了,在半夢半醒之時,突然感覺似有人向我面上吹了口氣。元旦日清晨五時多我起牀照鏡子,竟真的發現全身雖仍紅腫,但面頰已回復正常,我深信聖母媽媽已聽到我的禱告! 當天去看醫生,證實是皮膚敏感,打針後變硬的手腳也輕鬆了不少,亦幸運地能順利參加慶典。 修女總結:同學,你們記著,聖母是人類的助佑者,只要自小培養出這份不斷向上交託的心,以後當身處人生任何境遇,尤其是痛苦或年老力衰時,也知道天上有位媽媽永遠看顧,給予平安。而我們一眾修女也常常謹記會祖鮑思高神父的期望:「母佑會修女要成為他感謝聖母的活紀念碑,並且在生活中成為青少年的助佑者。」
kjy01_20170122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7.01.21
天主教香港教區幼稚園 不一樣的音樂課堂
(本報專題)上課時,學生總會呵欠連連。但上月初,天主教聖瑪加利大幼稚園及天主教聖安德肋幼稚園(下稱聖安德肋),卻充滿著音樂與歡笑聲,這是甚麼回事呢?原來是教區幼稚園舉辦「教區幼稚園音樂活動培訓工作坊」,由台中市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副教授施孟琪(Miki老師),為幼稚園教師進行一天的培訓日及五天的示範教學,參加者約一百六十名。培訓課程目的,是加深老師對音樂範疇的理解,及提升「奧福音樂」教學的技巧和實踐。 最重要開心 天主教甘霖幼稚園溫佩芬老師表示,Miki 老師透過不同活動、遊戲,加上肢體動作和音樂,增強了老師們對「奧福音樂」的認識。示範教學當日,Miki老師戴上動物耳朵形狀的頭箍,向幼稚園學生介紹有關蚯蚓的繪本, 然後播放音樂及扮演蚯蚓,跳著有趣的舞步,同時鼓勵學生參與其中。剛開始時,學生不太願意跳出舞步,但漸漸地便投入音樂,一邊笑、一邊跳。熱身過後,Miki老師利用手偶公仔說故事,她抽取故事中的一部份情節,與學生玩「不浪費」遊戲,包括一位學生丟物品,另一位學生負責收拾;最後把豆袋、襪子等物品組成圖案,如機械人、城堡、太陽等,並互相分享成果。他們還利用膠袋和膠樽,配合音樂,發出不同的聲響,學生玩得樂而忘返,從遊戲中也能學習不浪費的概念。 就讀聖安德肋的馬芯怡、陳恩童和林言量表示十分喜歡「奧福音樂」的形式上課,芯怡喜歡Miki老師戴著耳朵頭箍,並認為「樣樣都好玩,最喜歡『不浪費』遊戲」。言量笑著說自己最喜歡拿著膠樽滾來滾去發出聲響,還能跟老師一起用物品拼出機械人。他表示雖然上課時間長,但是遊戲很好玩。恩童則最喜歡手偶公仔浸溫泉,扮演蚯蚓跳舞時也感到很有趣。 恩童表示,平時上課只是做功課和畫圖畫,比較沉悶,可是這課堂的遊戲很好玩。言量補充:「這些遊戲比動感王國(校內音樂室)更好玩,平時音樂課只是一邊唱歌,一邊圍著圈走;但這課堂十分特別, 希望以後上課都是這樣。」 Miki 老師表示, 「奧福音樂」的宗旨, 就是要孩子開心玩音樂, 使課堂裡充滿喜樂。溫老師發現,學生上課充滿歡笑聲,享受過程,甚至會利用言語和肢體表達。即使較文靜的學生,到後期也樂意表達自己,舉手分享。 由簡到繁 「奧福音樂」除了讓孩子利用音樂帶來歡樂外,也是綜合性的音樂課程,會配合節奏、樂器等方式,由簡單到困難、由模仿到創造、由個人學習到多人學習,即是「由簡到繁」,都是循序漸進的教學模式。Miki老師有二十多年的教學經驗,她在設計課程前,必先從故事出發,並找出與故事相呼應的律動,再配合兒歌, 與學生進行教學活動,這些都是以「由簡到繁」的方法設計課程。 天主教露德聖母幼稚園陳家意老師認為,在培訓中最大的啟發就是學習「由簡到繁」,原來音樂課中的每一環節,都可以讓學生發揮創作的機會。她說:「在示範教學中觀察到學生反應很好,他們扮蚯蚓跳舞時,也扮著鬼臉,對他們的自信心有很大幫助,也能提升觀察力和創造力。」溫老師補充,學生開始時是模仿老師的動作,但到後期透過繪本和故事遊戲,他們開始創造各式各樣的動作。 溫老師最欣賞分享環節,「 開始時,學生由個人參與,到互動活動及共同分享中,同學們關係融洽。」陳老師舉出一個例子,有兩組同學都是用物品組成機械人,但學生之間沒有鬥爭,還會互相欣賞:「你真是很棒。」,「對呀,你也能做得好好。」他們透過觀察,得到啟發,從而學習怎樣做得更好,也能增加溝通機會。 我們對上課的印象大多是因為沉悶,而產生抗拒。但Miki老師分享,「奧福音樂」能配合任何科目,例如利用音樂,以歌唱形式學習語文;除學習外,「『好玩』也是教學重點,『好玩』才能令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妤/ 馮) 
kjy01_20161113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11.12
基督小幼苗 10 周年
(本報專題)天主教幼稚園「基督小幼苗」十周年慶典感恩祈禱暨親子活動日,於十月八日假蒲崗村道學校村舉行。 當日邀請天主教香港教區陳志明副主教主禮,聯同陳德雄神父、范錦棠神父、林祖明神父、吳書成神父、譚永明神父及盧伯榮神父主持感恩祈禱禮。共二十七間天主教幼稚園團隊,約二千人參加。「基督小幼苗」神師陳德雄神父說,為幼稚園學生來說,除學科外,品德、愛德、信仰培育也是十分重要,希望學校與家長共同為幼兒教育作出配合,才能產生最好的成果。 禮儀中,寶血幼稚園「基督小幼苗」隊員以福音劇形式演繹「撒種的比喻」;陳志明副主教講道時指出,撒種子的人是耶穌,種子散落在四種不同土地上,小朋友代表「好土地」。如何成為好土地,家長與老師便要讓小朋友明白人生道理,協助他們面對成長階段中的挑戰。陳副主教提醒各人,「聖經讓我們明白耶穌的道理,祈禱可令各人懷有感恩及讚美的心,從而不斷成長及認識耶穌基督」。 承諾儀式中,約有一千名「基督小幼苗」隊員,在嘉賓及家長見證下作出承諾:「敬主愛人、事事關心、熱心服務、常懷感恩。」然後唱出團歌及列隊接受神父們覆手祝福。感恩祈禱禮完結後,隨即舉行親子活動,大會提供多項遊戲,讓各隊員及家長參與。 陳副主教接受本報訪問時說:「人生有幾多個十年呢!」見證這團隊的成長,凸顯了教區團隊精神。當中「基督小幼苗」的信息清晰,時時懷著「感恩」的心,便會懂得敬主愛人、熱心服務、事事關心。在這價值觀不清的現世情況下,香港培育兒童及青少年的時候,需要強化家庭祈禱,藉此懷著感恩及互信精神。除此之外,也要時時心存「喜樂」,喜樂學習、喜樂教育,便會得到平安。 另外,「基督小幼苗」傅慧玲團長分享,能夠凝聚二十多間天主教幼稚園共同發展這團體,感到十分高興; 希望有更多天主教幼稚園能參與此活動,能讓更多小朋友認識宗教故事、參與唱聖詠及讚美天主等活動。「基督小幼苗」周淑慧主席則期望「基督小幼苗」與「基督小先鋒」順利銜接,繼續茁壯成長。 天主教聖葉理諾幼稚園俞碧鳳副團長於二OO五年為隊長至現在,感受自己也像農夫般撒種,見證自己及小幼苗(學生)的學習與成長,十分感恩;他們如同小天使般,以愛作出行動,關懷、服務他人,藉此也傳播基督信仰給非教友老師與家長。透過「基督小幼苗」活動,學校老師亦可從中增進感情及增加團隊感,也可學習耶穌基督的愛,獲益良多。 就讀荃灣聖母幼稚園高班的陳康睿同學,參加「基督小幼苗」有一年之 多,她的嫲嫲說,由於康睿出生於公教家庭,從小已培育她的信仰,例如飯前祈禱及學習堅毅。在「基督小幼苗」中,她曾參與不同活動,製作手工、戲劇表演、報佳音等。陳嫲嫲十分贊成繼續讓康睿參與「基督小幼苗」及「基督小先鋒」。 潘海悅家長(非教友)的女兒就讀聖母潔心會黃大仙幼稚園暨幼兒中心高班,她願意透過「基督小幼苗」,讓女兒學懂愛主愛人;將來也會讓幼子一起參加此團體。 耶穌撒下種子,種子落在兒童這片好土地上,老師與家長必然代表溫暖的陽光和綿綿的雨水,有賴大家互相配合,才能使種子結出好果實。(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