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堂校一家
2023.02.05
非一般的校慶感恩祭
聖方濟愛德小學早前舉行60周年校慶感恩祭,由夏志誠輔理主教蒞臨聖方濟各堂主禮,校監譚永明神父、范錦棠神父及韋格光神父共祭。除了實體感恩祭,不少校友和學生也透過網上直播參與這盛事。
感恩.傳承.展翅飛
禮儀開始前,播放了學校的歷史片段,70年前石硤尾大火令50,000多人無家可歸,教區率先為區內居民及學童興建聖堂及學校提供服務,聖方濟愛德小學也因應日益增多的學童所需而創立,及後學校經歷了一次校舍擴建、兩次遷校、三個不同的校舍,學校發展的難度及動力殊不簡單,感恩歷任校監、校長帶領教師團隊努力耕耘,學生努力學習,不斷求進;學校不斷完善, 配合社會發展,裝備學生,讓學生為理想追夢。
同為真理作證
夏主教講道時提到,校長王澤純雖因身體抱恙只能透過網上形式參與,但所有教職員齊心合力,如若望福音第5章33節所記述「為真理作證」,鼓勵各人繼續以言以行努力做好自己。
傳承表心意
感恩祭結束後,教育事務主教代表龔廣培及夏主教,頒發教職員長期服務獎,服務十年或以上的教職員多達24位。致送給嘉賓的紀念品富有心思,送給夏主教的禮物就是首屆完整讀畢六年的校友,與本年度畢業生,合作以剪紙及書法創作而成的藝術品;其他嘉賓紀念品,則是來自校友藝術家的似顏繪作品,極具傳承之意。
校長王澤純透過直播及Zoom 「接待」來賓,與嘉賓「拍照」留念及致謝辭,希望各人善用紀念品方濟手偶教化學生,讓更多人認識學校主保聖方濟各「愛主愛人愛大自然」的聖德精神。
非一般的校慶感恩祭 —— 聖方濟愛德小學
全新專欄「堂校一家」本主日上架,報道堂區與區內學校活動,攜手福傳。——編者


小學動態
2022.11.20
喜樂幼小 - 動態
聖母幼稚園•創校70 周年啟動禮
(本報訊)「悉心育苗七十載,生命綻放頌主愛。」短短幾個字訴盡了聖母幼稚園創校70年以來,母佑會修女們和合作者的努力。
在創校70周年啟動禮上,老師和學生手牽手走上啟動禮台前(圖),象徵著傳承、生命影響生命的精神—一份傳承了70年,日後將會繼續延續下去的慈幼精神。
操場上的聖母像,和學校一起經歷了將近70個年頭。修女及教師會秉持著母佑會的精神加上現代環境的需要,繼續服務幼童,將天主和聖母的愛種植在每一位學童及其家人心中,在她們將來的人生路上,相信天主會使之發芽成長。
學校期望將來,他們中也有不少舊同學願意回來這個園地,加入修道或教育行列,將他們在學校讀書時所接受到的愛延續下去,給他們身邊的人以及下一代。(喜)
慈幼葉漢千禧小學•向聖方濟.沙雷氏致敬活動
(本報訊)慈幼會總會長范達民神父宣布2022年為「紀念慈幼家庭主保——聖方濟.沙雷氏主教逝世400 周年」。聖人是慈幼會、作家、新聞工作者主保。
慈幼葉漢千禧小學為回應總會長,特別舉辦小作家培訓活動(圖)。學生於10月12日進行「考察團—— 我的明報」,參觀明報各部門如資料室、編輯部、分色部和電腦排版,認識報館工作細節,並參加扮演主播讀財經新聞聲明比賽。同學都認真地做筆記,大開眼界。
此外,學生進行「考察團——走進中大」,在香港中文大學找到寫作靈感;並進行「慈幼博士教小作家」,由師兄分享創意寫作心得。
聖方濟.沙雷氏常說:「如果你要捉蒼蠅,一匙蜜糖勝於一百桶酸醋」,表示鼓勵和讚賞遠比懲罰有效。學校因而舉辦「聖鮑思高徵文比賽」,用蜜糖的甜美、比賽的勝利來激勵同學多閱讀多寫作,使其在愉快、鼓勵的掌聲中自信地學習。(樂)
聖方濟愛德小學• 60 周年校慶啟動禮
(本報訊)聖方濟愛德小學於10 月18日舉行「60周年校慶啟動禮」(圖),當天五年級學生實體參與整個活動過程,而其他級別則以網上直播形式共享喜悅。
啟動禮前,大會先播放師生的恭賀片段,並由校長王澤純唱出於上年度已完成的「甲子數白欖」及「舊曲新詞創作」的冠軍作品。其後全體學生一同戴上生日帽,見證王校長、副校長、主任及學生代表進行啟動禮剪綵儀式。台上以氣球砌出校名縮寫「SFACS」及數字「60」,象徵學校邁向60周年。之後,由王校長代表進行切餅儀式,此「蛋糕」由學生共同製作;全校學生齊唱生日歌慶賀,表現投入。
最後,王校長發動啟動禮施令,活動在歡樂的氣氛中圓滿結束。正如校慶主題「感恩‧承傳‧展翅飛」, 學校將陸續舉辦一連串的慶祝活動,期望學生能秉承「愛德」的優良傳統,成為優秀的愛德人。(少)
獻主會小學•追思已亡諸信者感恩祭
(本報訊)獻主會小學於11月1日舉行追思已亡諸信者感恩祭(圖),為煉獄中的煉靈祈禱及為亡者求恩,以助他們早登天國。
感恩祭由校監簡立和神父主禮,馮景豪執事襄禮, 參與者包括校長王志聰、公教教師、教友學生和家長。簡神父與各參與者在先人名冊前獻上鮮花和燭光,以示對亡者的思念和尊敬。
簡神父的講道指出,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終結,而是通往永恆的生命。在世者藉著祈禱、奉獻彌撒和行善工,可以幫助亡者,特別是那些被遺忘的靈魂早日脫離煉獄之苦,進入永生,與天主一起共享天國的福樂。公教教師及學生亦讀出信友禱文,為眾亡魂祈禱。(年)


小學投稿
2022.03.25
喜樂幼小 文章 2022.03.27
第一次得獎牌
小學二年級時,我和家人一起到斧山道運動場,因為學校舉辦了一年一度的運動會,我感到十分緊張,因為有很多同學和我一起參加比賽。比賽項目有很多:跑步、跳遠、三級跳等等。最終我報名參加了跑步比賽。
到了比賽當天,天氣晴朗,我懷著興奮和緊張的心情迎接比賽。我們全班同學共二十六人,我準備到跑步場參加跑步比賽,大家都準備十足。雖然我跑得很快,不過有一位同學摔倒了,我立刻扶起他,
他和我一起努力地跑。當差不多到終點時,我就像獵豹見到獵物一樣,迅速衝向終點。
結果我取得第一名,得到金牌,我感到十分開心,而我扶起的那位同學雖然拿不到任何獎牌,但他都給我送上祝福,我們還成為好朋友呢!
經過這次難忘的經歷,讓我不但得到一面獎牌,更讓我收穫到一段難得的友誼。
何承晉 慈雲山天主教小學 4D
一次樂極生悲的經歷
跟許多同學一樣,我非常渴望能自由自在地玩電子遊戲,可是爸媽總是不准,每次都要限時。直至上星期天,我這個願望終於實現了。
那天,爸爸、媽媽說要到商場購物和相約朋友吃飯,要我獨自留在家中温習。我知道後禁不住興奮,因為我終於有機會痛快地玩一場了。
早在爸媽出門前,我就假裝努力温習,好讓他們安心離家。之後,我就立即取出手機,興致勃勃地玩起來。太刺激了!我不禁自言自語:「真好啊,我不要温習,我要一直玩下去!」
四小時過去了,我雖然意猶未盡,不過想到爸媽即將回來,我便提前關機。等他們一回家,我就大著膽子說:「我已經温習好了,可以玩手機了嗎?」媽媽說:「我們先來默書。」結果,我當然甚麼都寫不出來。媽媽知道真相後十分生氣,把我痛罵了一頓,還沒收了手機,温習時間更是無限延長。
真是樂極生悲啊!我決定不再說謊,還要認真學習。
賴健峰 聖方濟愛德小學 6D
老師評釋:文章篇幅適中,結構簡潔合理,語言樸實流暢。故事取材真實生活,情節集中,能具體描述人物的活動,表現出孩子抵擋不住電子遊戲的誘惑,以至愈陷愈深的狀態,起到了良好的表達效果。-- 翁惠珍老師
最愛我的人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不少人愛護我。如果問誰最疼愛我呢?那就是他 ── 我的爸爸。
爸爸的個子不高,一頭稀疏的頭髮。他的臉容慈祥,有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他的鼻樑挺直,還有一個大大的嘴巴。爸爸總給人溫暖的感覺,他是世界上最疼愛我的人。
記得有一次,爸爸告訴我今天天氣預報說會下大雨,但我看到外面天氣晴朗,便沒有理會爸爸的叮囑帶雨傘出門。放學的時間,突然下起了傾盆大雨,我忐忑不安地看著外面,心想:唉!早知道帶雨傘啦!帶了雨傘的同學陸陸續續地回家了,而我卻只能站在學校門口等雨停。過了一會兒,一個熟悉的身影匆匆忙忙地向我跑來,原來是爸爸!他語重心長地說:「你怎麼不聽我的話呢?」我慚愧地低下了頭,說:「對不起, 爸爸!」爸爸撐著雨傘,把傘給我,他自己卻被淋濕了。我心裡酸酸的,頓時眼淚在眼眶內打轉。
爸爸是一棵挺拔的大樹,為我遮風擋雨,竭盡全力保護我。連隔壁的王奶奶也常常稱讚爸爸是一個盡責的人。
還記得有一次,因為我的默書成績不及格, 所以整天都悶悶不樂。心想:要是爸爸媽媽知道了,一定會揍我。然而,爸爸知道後,不但沒有責罵我,還利用休息時間跟我溫習。他更鼓勵我:「我相信你一定行的。」
聖經金句教導我們:「孩子們,我們愛,不可只用言語。」爸爸是最疼愛我的人,在生活上不但無微不至地照顧我,而且耐心地教導我。因此,長大以後我一定好好報答他。
吳芷晴 東涌天主教學校(小學部) 五信
老師評釋:學生不但善用設問寫作文章首段,而且選取了兩個貼切的事例刻畫人物性格,在敍述事例時更適當運用動作、神情、言語、心理及側面描寫,於是成功週塑造了疼愛女兒的慈父形象,並能引用配合主題的聖經金句作結,首尾呼應,使文章結構完整。-- 曾淑儀老師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小學專題
2022.03.04
教區學生勤練樂器 為教區建堂籌款
(本報專題)聖奧斯定主教曾說:「唱歌是雙倍的祈禱。」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你會用歌聲向上主祈禱嗎?
因為疫情嚴峻,教區籌募建堂及發展基金委員會早前公佈,原訂於2月25日舉行的「眾家之家籌款音樂會」會延期舉行。這個音樂會陣容強大,動員天主教學校學生、堂區神父、傳教會、修會和教友音樂人等。雖然音樂會還未公布確實日期,但有份參與演出的教區小學學生並沒有因此鬆懈, 反而努力在家練習,期望有一天為觀眾獻上完美的演出,傳達出演出的主題 ——「凡事盼望」。
為建堂籌款 學生交流演奏技巧
在教區小學約九分鐘的演出過程中,同學會以鋼琴、小提琴、豎琴、大鼓、手鈴及古箏等樂器,演奏由三首歌曲分別是《希望》、《卡農》、《雲上太陽》合併而成的樂曲,並由合唱團同學同場獻唱。
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五年級學生張逸參與合唱團的部份。他在這次的表演中,最深刻的歌詞是《希望》中的一句「心中的冀望,終於都靠岸,未曾絕望」,提醒他縱使遇到困難, 「都不要打定輸數。」例如,他曾試過考試成績不理想,但他並沒有灰心,反而會努力,期望下次做得更好。
籌款音樂會的舉辦目的,主要是為教區籌募經費興建新聖堂、增建天主教墳場骨灰龕位及維修各區聖堂經費之用。張逸雖然不是教友,但每逢週末都會參與主日學及彌撒,「有團體遊戲,也會講聖經」,十分歡樂。所以他希望能出力為建堂籌款,使更多小朋友可以去聖堂及參與主日學。
參與演出的學生陸續在早前的聖誕節收到樂譜,並開始勤加練習;當中在暫停實體課堂前,部份學生更在聖安德肋小學進行一次小型合奏排練。同校的另一位五年級學生梁正楠在表演中打大鼓。他一直喜歡節奏感強的樂器,認為這次活動加深不同學校學生之間的交流,在上次的排練過程中,他與另一位負責敲擊樂的同學,互相分享演奏技巧,獲益良多。
自四年級起開始學習敲擊的天主教佑華小學六年級學生張新星,她亦被老師邀請參與大鼓的表演。她認為敲擊訓練,能培養她對音樂的節奏感、專注力和耐性,「這是難能可貴的機會,讓我上了寶貴的一課。」
在家中努力練習 加深對教會認識
「學校開學禮、聖誕節等日子,學校都會帶我們到聖堂參與祈禱禮。」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小學部)六年級學生溫煦說。溫煦與另一位五年級同學周羽翹將會演奏鋼琴。他們認為這些活動更讓他們認識天主教信仰。
雖然學生現時不能回校練習,溫煦與周羽翹都會跟隨大會提供的音樂錄音,在家中彈奏,以更好準備表演。
彈奏豎琴的聖方濟愛德小學學生龐琛言,除了在家中作個人排練,亦在上豎琴課時,請教導師。另一位學生侯潁姿更指出在家中練習古箏時,家人便是她的觀眾。
負責教區小學表演的其中一位統籌、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校長梁綺媚表示,來自不同學校的表演者屆時會穿上制服,「象徵我們是一家」,呼應眾家之家籌款音樂會的主題。
梁校長認為這次音樂會為學生是難得的經驗,「除了代表學校參與這教區盛事外,也藉此認識教會,是一次福傳的機會。」(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