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6a_20160306s
musichand2015
樂聚瞬間
2016.03.05
良師頌
今天上課教導一對小兄弟四手聯彈的樂曲,非常有趣。雖然面對年紀較輕的學生要多一點耐性和精力,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是可以充滿歡樂和活力的。小兄弟的哥哥非常乖巧,弟弟則淘氣和幽默,兩位小朋友的反應極佳,跟他們上課就像一場腦筋的角力。當然,小兄弟二個人一起彈奏同一樂器,難免有爭吵的場面:坐位問題,椅子的高度⋯⋯他們能想出各種的問題去爭論一番。這正好是一個讓他們體會合作精神、互相幫助的機會。 現今很多小孩子的功課壓力沉重,我在上課時不難發現他們有不妥之處。作為鋼琴老師,除了教導各種音樂上的知識、運用樂器的技巧,更重要是培養他們做事的專注力、認真的態度及面對困難的正能量。 其實,這些理念及抱負並不是我個人的意見,而是從不同的恩師身上所體會,領略。記得小時候,學習的模式和氣氛較被動,這當然也跟性格有關。從害羞到極點,到後來能在數百人的面前表演,當中經過很多的嘗試,老師也用了很多方法來引導我。他們的耐性和堅持給我奠定最好的基礎。直至今天,每位老師的教誨對我依然影響深遠,只是時代不同了,我也要將他們對我的影響加以運用和改變,技巧地應用在不同學生的身上。 讓學生們喜愛學習並不困難,但要保持學生的興趣和創意,老師也應該以不同角度了解學生的需要,鼓勵他們表達心中的想法。有一位小朋友,他對自己的要求不高,做好本分已是難得。家長總是著我對他嚴厲些,我卻認為到了適當的時候,他自會明白的。結果,因一次得到一個演出的機會,這位小朋友竟然主動要求我幫助他練習得更好。就是這樣,他不再認為練習是苦事了。 以下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曲詞。眼淺的我每讀一次這首樂曲的詞,每次都會有所感觸。作為一位良師並不容易,共勉之。 《良師頌》 年輕的我,時有困惑,純真可愛,疑問卻多。 誰為我啟蒙,教導我思考、知識禮義、明是與非? 成長的我,時有挫敗,內心苦惱,難覓曙光。 誰令我開懷,更在我身邊,多番勉勵,燃亮了我? 良師啊!是您一顆愛心關懷,燃亮了我。 師恩浩蕩,齊頌讚歌,感激恩師,培育了我。 如今的我,懷有抱負,立身處世,行事有方。 誰令我堅強,敢面對難苦?師長教導,成就了我。  
kjy11b_20160306s
sealist_logo
這海那海
2016.03.05
書海
在這個不讀書的年代,二手書店的存在實在是一個奇蹟。 茉莉二手書店是台灣較為廣聞的二手書店,全台共有六家分店,光是台北就有兩家,於大學城內,師大店與台大店。茉莉的經營極具規模,裝潢亮麗典雅,收書、售書皆有一套,價格親民,屬大學生喜愛流連之處。另外台北大安區師大夜市的盡頭,亦隱身一家以古老或罕見版本聞名的二手書店, 名為舊香居,本地藏書家尤其喜愛。 在一個下著毛毛細雨的冬夜,我走進茉莉二手書店,翻閱現代文學書架上的書籍。偶爾回眸一看,忽然瞥見一位熟悉的老者背影。老人家滿頭花白,身穿一件米白色夾克,專心翻閱古典文學架上的書籍,此時腦海閃過一個名字,暗暗驚嘆:啊,是他!作家王文興老師。他為人低調,甚少出現公開活動。這麼一位老先生也愛逛舊書店,真是可愛。我從書架上抽出他經典的著作《十五篇小說》,買下,以此作為紀念。當我走到他身旁,請他簽書時,他又驚又喜,露出一絲慈祥的笑容,拿起筆緩緩地於書頁間寫下他的名字。 住在台北,偶爾也會下南部走走。早些日子去府城玩,事先把舊書店地址給朋友, 請他帶我去看看。台南舊書店不少, 草祭、墨林、林擒等都頗為有名。但最近我到訪台南一家書店,看著看著,有一本書突然刺入眼簾;我頭皮發麻,整個人的精神緊繃起來,連呼吸也變得凝重。那是我逛書店這麼久以來,第一次在書架發現黃碧雲的書——《血卡門》,售價台幣7 5 0 元。果然,看來老闆娘也深知行情,這本書在網絡拍賣價也是台幣750元起跳。接著, 我又在書店二樓找到蘇偉貞的《人間有夢》,這本書比較罕見,有別於她在洪範出版的一系列小說。結帳時與老闆娘聊起,她笑說:「我跟蘇偉貞是同學哩!她在台北國際書展有演講嘛。」 我懷著半信半疑的態度,回到台北,參加國際書展的作家演講。其中一場是蘇偉貞, 演講過後請她簽書, 順道告訴她, 《人間有夢》是在府城舊書冊買的。她一邊簽名一邊說:「那是我國中同學開的書店!」啊,原來是真的。
kjy01_20160228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02.27
仁愛 服從 勤勞 聖家學校50週年校慶
置身大自然,藍天碧海,令人不禁讚歎上主的奇妙化工。位於坪洲的聖家學校,座落在自然環境,該校老師五十年來春風化雨,培育了不少遵循校訓「仁愛、服從、勤勞」的學子。 (本報專題)1965年,利仁慈神父(Rev. Francesco Ricciardi, P.I.M.E., 1912-90)與周妙生校長及一群熱衷於教育的老師創辦聖家學校,利神父任校監。當時,利神父擔任花地瑪聖母堂(長洲)主任司鐸,負責長洲、坪洲、梅窩、大澳等離島多區的牧民及教育工作。位處偏遠,聖心學校開校初期頗艱難,據悉利神父為聖家學校設法張羅舊物資,重用舊椅桌和窗簾等。 該校去年底舉行的金禧感恩祈禱禮中,現任校監李惠芳致歡迎辭時憶述創校初期,校舍只有三間課室和操場,直至十年前原址重建,才增至兩層共六間課室,並加設圖書館、電腦室和環保園等。然而,不管校舍的外觀如何,校內仍滿載著愛心,除有創辦者對教育的熱忱作基礎,也有繼承者的不斷付出。   活出聖家的質樸與濃情 校園的大自然美景留住赤子情,溫暖師生的心窩,滋養成長和生命。1986年於該校畢業的朱敏紅喜見獨子馮承智在母校唸小三,本學年,她出任家長教師會主席與家長校董,她說:「當年分上、下午校,我唸下午班,兩級學生共用一課室。」校舍重建後,學生已無需輪流用課室。馮太曾遷往市區,及後再遷回出生地,她坦言喜歡坪洲的空氣好、人事簡單、生活節奏較慢,有利兒子成長。從前她的同學都是街坊;現時,兒子的同學也是街坊鄰里,有些是新來港和南亞裔的小朋友。可幸同學們都相處融洽,承智很喜歡上學及與同學玩耍。 多年來,該校淳樸的民風吸引不少島外老師加入學校的大家庭。金禧感恩祈禱禮上,代表一眾資深教職員由主禮嘉賓湯漢樞機手中,接受長期服務獎的訓輔主任蕭穎瑤老師(33年),與其他領獎老師:英文科主任王偲穎(17年)、資訊科技主任區潔心(16年)和圖書館主任關玉英(11年),均指出師生的關係密切,全校學生的名字在老師的口中,脫口而出。 王主任當初受學生的純真吸引而入職,她說:「老師送一枝鉛筆,學生已很開心,珍而重之。」關主任說:「今天午飯後看見一個學生不開心,原來他早前撞倒受傷。學生品性單純,他們信任老師,樂於與老師分享心事。」蕭主任說:「早前我偕同舊同事與她當年任班主任的學生飯聚,那同事已七十多歲,舊生仍與她保持聯絡,我很感動。翌晨,我回校問學生會否三十年後再聚?豈料他們打趣說我屆時是否已很老了⋯⋯」 任職訓輔主任多年,蕭主任與學生仍打成一片,皆因她一直抱持動之以情、說之以理、服之以法的宗旨,對學生的管教張馳有致。其實,早已有另一班學生與她訂下十年之約重聚。區主任也因著另一位老師的抉擇而受感動,「幾年前,有一位資深的老師選擇當修女而離職。我雖然不是教友,但她的決定令我反思生命的意義。」校園是一個孕育生命成長的地方,該校主保聖人聖若瑟、聖母瑪利亞和小耶穌的愛一直陪伴著師生,讓他們的心靈茁壯成長。(敏)  
kjy03_20160228s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6.02.27
有一種愛叫 「睡不著」
《棉婆婆睡不著》(信誼)是個很簡單的故事,講的是名叫棉婆婆的老奶奶在寒冷的冬夜,想起一件又一件瑣事而不斷下床、上床的故事。 寫這個故事其實很偶然。一天深夜,我睡不著,數羊也睡不著。我起來檢查門窗,察看魚缸內的小魚,給陽臺上的花澆水,整理書架……我不斷地上床、下床。一件又一件的瑣事驀地冒出。在這種「折騰」中,我突然想起我的奶奶和我的母親。 奶奶在某些夜晚睡不著。她亮起煤油燈, 拿出針線,縫製棉鞋棉衣;拎著燈,躡手躡腳地打開門,察看缸中是否有水,去圈房看看豬啊雞啊,還會駐腳在院內,朝向村外的方向, 靜靜地聆聽……然後,回屋,熄燈,上床。可是,過了一會兒,她又披起衣,亮起燈,拿出針和線,或是又下床,開門,看看貓在哪兒, 狗在哪兒……她不厭其煩地上床,又不厭其煩地下床。年幼的我不懂奶奶,以為她只是睡不著。 我想起母親也在某些夜晚睡不著。她會亮著手電筒,躡手躡腳打開門,去檢查廚房的門是否關好,門栓是否結實,會突然想起給睡在外面的老狗增添一些暖和的東西,去看看她種的花……反反覆覆上床、下床。年少的我不明白母親,以為她也只是睡不著。 就在那個深夜,已為人母的我突然深深懂得了她們。那些睡不著的晚上,奶奶牽掛著販魚而遲遲未歸的爺爺和兩個兒子,媽媽牽掛著行在路上的父親。而我,牽掛著我深愛的丈夫。無論是奶奶、母親或我,因為牽掛而無法坦然睡去。當我明瞭這點後,便很想將這樣的情感寫出來,講給我的女兒聽,讓她知道媽媽為甚麼睡不著,為甚麼反反覆覆下床、上床。也許,她就會懂得、明白,不至於像我在很多很多年以後才深深體會到那種感情。 於是,我在那個睡不著的夜晚,寫下這個故事。因為正值寒冬,就取了「棉婆婆」這樣一個溫暖的名字。慶幸的是,我投稿參加信誼圖畫書獎,得到評委老師們的認可。我確信,這種認可不僅是因為這個故事,而是對人性中美好情感與良善的認可,被故事蘊藏樸實的情感所打動。因為,誰不曾有過爺爺、奶奶、母親呢? 誰不曾牽掛過別人,也被別人牽掛過呢?這歸根結底是「我們」的故事。 出版社決定將這個「我們」的故事做成圖畫書。可是,我的文稿對圖畫書而言稍嫌單薄。於是,我開始修改。在原稿中,棉婆婆只是站在院內等。第一次修改時增加了柿子樹、橘子樹,棉婆婆帶著大黃狗站在院內,慢慢走到村口的大榕樹下,然後慢吞吞地往回走。可是,編輯還不滿意。於是開始第二次修改,增加貓跳上窗臺、生爐子燒水、給阿黃抱稻草等細節。文字編輯將敘事線索和結構梳理得更緊密,還增加一些孩子般的語言。然後進行第三次修改,增加風叩門,棉婆婆誤以為棉爺爺回來,貓狗都慢慢睡著。編輯指出狗和貓的特性,還和我討論除了菊花、狗、門栓以外,還有哪些會讓棉婆婆惦念的事,又增加拍打枕頭、衣物、水壺噗噗響等細節。在漫長的修改過程中,我愈來愈多地想起奶奶和母親,想起祖輩和父輩們,想起他們那種不動聲色的愛和情感。 出版社非常關注這件事,提出許多具體意見,例如「不要把棉婆婆當成老年人,可以增加具有童心的做法」、「隨著時間愈來愈晚, 她的忙碌從屋內轉向屋外……她的每個動作蘊含著一種心情,不是焦慮煩躁,而是等待,一種相依相守的習慣」等,並堅持「情感氛圍的營造是書的靈魂,一定要堅持,不能著急。」 我為《棉婆婆睡不著》的文字構築了簡單的靈魂,編輯過程使它有更豐富而立體的肌理。最後的成果可說是出版社執行長、編輯和我共同的作品,它能呈現渾然一體的感覺,也是基於一種共同的記憶和情感。這種「共同」是一種中國式的感情,質樸、內蘊而深沉。更感恩的是請到畫家朱成梁老師來繪製插圖,得到他的全情投入。從文字的打磨到成書,歷經四年,每一句文字、每一幅畫面都經過無數次精心細緻的反覆推敲,耗盡所有參與者的心血,可說是一部「我們」的作品。 這本書得到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受到許多讀者的喜愛。我想是因為它是「我們」的故事,有「我們」的記憶和情感。希望孩子們喜歡,也希望曾經身為孩子的大人們能想起生命中曾擁有過這樣的情感,帶兒女們常回家看看我們的棉婆婆、棉爺爺、棉奶奶。    (封面圖由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組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