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3b_20230521_f
400 400 愛童心
愛童心
2023.05.21
網上交友的陷阱
大家每天花多少時間在互聯網? 最常使用的又是哪一個程式?   隨著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普及, 大家使用互聯網及網絡交友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現象。然而,這種交友方式也帶來了不少風險。根據資料顯示,香港科技罪案的數字正每年持續上升,2022 年的罪案數字已達22,797宗,而當中涉及社交媒體及網上情緣的騙案,亦高達5,100宗。究竟使用網上交友有存在甚麼危險?   首先,網絡交友存在著虛假信息和詐騙風險。有些人可能會使用假身份或虛假照片,以吸引其他人的注意與信任,甚至用來騙取錢財或個人資料。   其次,網絡交友可能會影響青年的情感和心理健康。在網絡交友的過程中,一些人可能會受到拒絕、忽視甚至利用,這可能會對自尊心和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此外,過度使用社交媒體,也可能成為一種上癮行為,導致焦慮和沮喪等負面情緒。   因此, 青少年在使用社交平台時,需要注意:   不要輕信網絡上陌生人的自我介紹和照片,亦避免與陌生網友見面。 上載至互聯網及社交網站的任何資料均會永久存在,緊記注意個人隱私和安全。不要隨意提供自己的私人資料。 留心社交媒體平台的私隱設定。盡量避免開啟「被搜尋」設定,以免被不法份子易於確定所在地點。 多參加學校及社區活動,從現實生活中建立健康的友誼。 控制使用互聯網時間和頻率,避免過度依賴。   總的來說,網絡交友或許能帶來一時的便利和樂趣,但實在也有不少風險和問題。大家使用網絡交友時記得保持警覺,如遇上可疑的網友或在交談的過程中感到懷疑,應立即停止聯繫,並馬上通知家長、老師、或社工尋求協助。  
kjy13_20210620_s
400 400 醫社同心 2
醫社同心
2021.06.18
如何教導孩子小心交友?
有家長問我:學校有壞同學嗎?如何教導孩子小心這些同學?因為可能把自己的孩子帶壞,成為班中的不良份子。我問這位家長,你會和老師講那同學是班中的壞份子嗎?你不想自己的孩子和他接近嗎?那家長說沒有,怕老師不認同和反對他的看法,他把事放在心中,看見我便問起我來。我追問他:怎知我會認同他,不會反對他看法? 其實,在孩子的眼裡,根本就沒有好同學與壞同學之分,只有大人(即家長)才有好壞之分,至於如何分好壞?就是看孩子日常的行為、成績的高低,甚至家長的背景,好像你心中的壞份子,往往和我以上提到的都扯上關係:班中的壞份子,都是愛搗亂,不用心上課,成績不好,有時家長的背景都不好,甚至是單親家庭長大;我們怎可以對這類孩子用不友善的眼光看待,甚至說會帶壞自己的孩子。 在小朋友的眼中,尢其是初小的孩子,眼中的同學,根本就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和我合得來嗎?如果父母反對他與某同學交往,可能會引起孩子的不滿,使親子關係破壞。如果你問老師,可能的答案是:這同學的背景很複雜,所以性格比較孤僻,行為有些偏差,難得你的孩子和他成為朋友,希望他的性格藉著你的孩子而改變。那時你怎樣和老師交待?你會對老師說:我根本就不想我的孩子和他做朋友嗎? 其實,只要家長多留意自己孩子的行為,若真的出現偏差,家長就要提醒他甚麼是不可以做,甚麼是可以做,如果孩子的行為偏差太大,家長就要和老師談談,由老師在學校處理,比起在家中處理效果必然更好。 最後,不要以為我們的孩子是蠢人,他是明白甚麼是對和甚麼是錯,同時我們也要尊重孩子的意見和看法,切勿把不合家長的意見視為邪惡,就連和誰做朋友也要管,這就做成專制和獨裁,影響親子關係。 本期重點 1. 不要用成年人的眼光,去判斷我們孩子的朋友。 2. 別把我們的孩子當作蠢人,他們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3. 不要過份管束孩子的看法,是會影響親子關係的。 徐邦雄 由於現今互聯網科技的進步、目前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普及性、以及社交網站和交友程式的普遍性,加上過往一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嚴重影響,今天的交友模式,與從前的交友方式,出現很大不同之處。從前,孩子的交友發生於家庭的朋友聚會中,或在學校或社區活動中。今天,很多孩子都花上不少時間在互聯網上,減少了參加有益身心的課外活動,有不少孩子或因為新冠病毒疫情而遵守社交距離,足不出戶,主要在網上上課和進行其他課外活動,因此,透過在真實生活中面對面交友,似乎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取而代之的,就是上網打機時認識新朋友,也有些在網上交友平台結交朋友。 在上網打機時認識朋友,或在網上交友平台交友,是較傳統交友容易和方便,但也有不少不理想的地方。在網上交友時,因為缺乏面對面的接觸,因此溝通不能全面,以文字交流有其限制,即使是電話或視像通話,也未能取代面對面的有效溝通。另一方面,因為不能全面地認識和了解對方,這增加了網上被欺騙的風險,也可能出現網路欺凌的情況。 在這互聯網流行的世代,完全禁止孩子在網絡上交友,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家長和教師需要教育孩子在網上交友的局限性,跟孩子分析網上交友需要注意的事情和風險,使孩子在交友過程中保持個人安全,也避免被欺騙或被欺凌的風險。家長可運用一些被報導的個案,以實例來教育孩子,這樣會更具說服力。 父母需要跟孩子有良好的溝通,以樹立良好的溝通榜樣,在日常生活中給予孩子社交經驗,也需要教孩子怎樣跟別人分享,以建立健康的社交關係。 本期重點 1. 今天,透過在真實生活中交朋友,是較困難的事情,取而代之的是上網打機時認識新朋友,和在網上交友平台結交朋友。 2. 因為不能全面地認識和了解對方,所以增加了網上被欺騙的風險,也可能出現網路欺凌的情況。 3. 家長和教師需要教育孩子在網上交友的局限性,跟孩子分析網上交友需要注意的事情、風險和個人安全。 4. 父母需要跟孩子有良好的溝通,在日常生活中給予孩子社交經驗,也需要教孩子怎樣跟別人分享。 黃宗顯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6_20190113s
DoctorSSworkerParentsHeart
醫.社父母心
2019.01.11
互聯網是交友的媒介?
有中小學生說:不上Instagram,不去追韓星, 不聽流行曲,怎可在今天的世界生存? 又怎樣「埋堆」?  互聯網在今天的社會,發揮著強而有力的影響; 但今日的年青人,卻把互聯網的功用,集中在娛樂和潮流方面,於是,互聯網的強大功能,便被收窄至消閒一面,這樣在家長的一方,很容易便把互聯網定性為浪費時間,沒有建設性,甚至是教壞孩子的媒體。如果孩子與家長提出上述的意見,家長可能更會把互聯網視為仇敵,從而禁止孩子瀏覽互聯網。 家長的意見可能會是:益友那會只關注現今的潮流,應該多關注學業,或社會的事, 只留意潮流,那會是好朋友。家長的意見只說對了一半,試問媽媽相聚時會談最近電視劇的進展,爸爸也會談到最近球賽的結果,難道談電視劇和球賽的就不是好人嗎?因為時代的不同,今日的年青人談的就是韓流,網上的新聞,與家長談的都是一樣。  因此,家長應關注的,不是看了韓潮網,而是花多少時間去看韓潮網,如果看的時間太長,妨礙了孩子的正常生活,如溫習、運動和社交生活等,家長就要介入,免得影響學業和一般生活,所以,我會建議家長限制孩子使用互聯網的時間,我指當然是用作消閒方面,如果是在網上找資料完成功課就當作別論。但很多家長以為我指的是所有用手機和電腦的時間,我再強調一次,限制的是看消閒網站的時間,家長請留意。 最後,我希望家長對互聯網多點認識,有些家長連瀏覽互聯網也不知曉,更遑論追看曾瀏覽過的歷史,因為當家長認識多了之後,對孩子使用互聯網也會更了解,那些互聯網對孩子有益, 那些是不良網站,家長更可利用網上的工具,阻止孩子到不良網站,而且,當孩子知道家長對互聯網有相當認識,他就不敢在互聯網上胡作非為,家長可以參加一些由學校或社區中心舉辦的成人電腦班,從而獲得所需的知識。 互聯網是一把雙面刃,使用得好,對用者有用,若用得不好,用者很容易傷害到自己,因此,家長的指導就非常重要,試問一個不曉用刃的家長,怎樣去指導孩子用這把雙面刃呢?  徐邦雄 今天我們生活的世界,已經泛濫著很多科技產品,孩子容易透過不同途徑接觸互聯網,這是一個十分普遍的現象。互聯網的世界多姿多采,資料包羅萬有,有著無比的吸引力,所以不少孩子每天花很多時間在互聯網上,甚至透過交友網站或網上遊戲結識朋友,孩子被一刻的方便和開心吸引,但同時可能忽視網上交友的風險,甚至不察覺長期沉迷互聯網的害處。家長留意到孩子有這樣的行為,一般都會十分擔心,不停勸孩子改變自己的習慣,最後孩子不聽從勸告,也容易因此跟父母發生衝突。 有時候,孩子的行為是從家長的行為模仿過來。有些父母每天也花很多時間在互聯網上,孩子天天見到父母的行為,會漸漸把長時間上互聯網這事情合理化,當父母責備孩子的有關行為時,父母的說話很難有強烈有效的說服力,孩子也會反過來指責父母也有用互聯網的行為。因此,父母需要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也應遵守,也需要是合理的。假如孩子已有長時間用互聯網的習慣,要改變是需要時間的,而且需要循序漸進和慢慢減少使用的時間,父母為孩子訂立的目標亦需要實際可行。 另外,孩子的心智可能未夠成熟,未能意識在互聯網上交朋友的風險。究竟在互聯網上有多少資訊是真實的?有多少資料是虛假的?孩子有沒有足夠能力分辨呢?假如孩子容易相信別人,會否有機會出現受欺騙的情況?近年也有一些網絡欺凌的問題,孩子會否容易受影響呢?假如出現以上情況,孩子會否告訴父母?父母又有沒有機會和方法去介入呢?父母應該教育孩子互聯網上的潛在風險,讓他們提高警覺,以免墮入任何危機。 父母也要了解,在現今的生活,很難完全遠離互聯網,但在使用互聯網的同時,父母應該建議孩子多參與其他有興趣的活動,建立健康的社交生活, 以達致一個平衡的生活。  黃宗顯    
kjy06_20180930s
DoctorSSworkerParentsHeart
醫.社父母心
2018.09.28
我的女兒也是低頭族
中二的女學生,熱愛上網及結交朋友,父母極害怕她被人欺騙,但又不能沒收她的手機或電腦,雖經屢次勸告,情況仍未有改善,父母的擔心依然。 今時今日的香港社會,科技發達,網絡發展,一日千里,要禁止一個十多歲的青少年使用手機或電腦,以圖阻止她接觸互聯 網,簡直是天方夜譚的事。因為,青少年可以從其他途徑,去接 觸互聯網,例如:圖書館及地鐵的公眾電腦,或者同學的手機或電腦。 但是,為何家長那麼抗拒孩子用手機和電腦去接觸互聯網? 在孩子小的時候,很多家長不是用手機作電子奶咀,要孩子安定 地坐著,但為甚麼孩子長大了,家長的態度卻一百八十度的改 變?究竟問題出在哪裡?就是今天的互聯網信息,無論是好還是 壞,都以光的速度在增長,而互聯網罪行,更加千奇百怪,被欺 騙的不單是金錢,還有女性的身體,所以家長恐懼的,不單是接 觸不良的資訊,更害怕孩子被欺騙,失去金錢及貞操。 這個個案的家長,就是因為害怕孩子在互聯網上交友,會被欺騙,而十分擔心。但沒收手機卻不是最好的方法,正如上述提到,孩子既可從其他方面登入互聯網,親子關係亦會因此而破壞。所以,最好而又可行的方法是:家長多與孩子討論,現今互聯網的問題和出現的陷阱,提醒孩子在登入互聯網時要留意的事,希望從教育做起,家長亦可與專業人士討論,健康使用互聯網的方法,從而增加家長自己對互聯網的認識,以便和孩子討論時,不致顯得非常落伍,和現今社會脫節。  徐邦雄 在現今科技迅 速發展的香港,電子產品的應用十分普遍,除了在家中接觸互聯網外,智能手機的出現,使上網成為隨時隨地可以進行的行為。學生擁有智能手機,已是一件十分常見的事情,莫說是中學生,現在不少小學生,已經擁有智能手機。 學生手執智能手機這個行為,其實是父母養成的。當孩子年 紀小的時候,可能會出現頑皮或其他行為問題,父母便以智能手機作為平復孩子行為的介入工具,久而久之,孩子對智能手機愈來愈愛不釋手,智能手機便再難以離開孩子的生活。 漸漸地,智能手機成為了學生生活的必需品, 花在智能手機上的時間可能愈來愈多,同時亦減 少了很多課外活動和社交生活的時間,學生可能因此缺乏正常社交溝通 技巧的發展,在一般社交生活中表現出障礙, 害羞與焦慮的感覺,使他 們將社交生活轉移在互聯網平台上,例如交友網站或社交媒體等。  另一方面,學生沉迷上網和在網上結交朋友,可跟本身缺乏正常的社交朋友圈子有關。有些學生的性格比較內向, 除了上學外,較少參與其他的課外活動,對認識新朋友表現被動 不積極。所以在學習時間以外,學生感到無所事事時,便把時間花在互聯網上。  面對著這樣的情況,家長應該留意學生有沒有沉迷上網的行 為,例如花在上網的時間過度、經常想著上網的事情、未能上網時會出現不安情緒、上網影響了日常生活中的不同事情。雖然學生在網上結交朋友,但這並不代表學生在正常社交活動中沒有問題,所以家長要多加留意孩子,有沒有一些社交焦慮障礙的症狀,例如在跟別人面談或遇到不太熟悉的朋友時,產生顯著焦慮,進而避免出席社交場合。  黃宗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