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小學專題
2023.03.17
55 間學校運動健兒 聯校運動會
聯校運動會
(本報專題)3月10日早上,逾900位來自55 間天主教教區小學的運動健兒,浩浩蕩蕩地步入將軍澳運動場,參加「第二十屆聯校運動會」。印有各校校徽的旗幟在看台上飄揚;運動健兒在運動場上全力以赴,互相較量,最終刷新了五項大會紀錄。
聯校運動會的主題是「你要追求正義、虔敬、信德、愛德、堅忍和良善。」(弟前六11) 主禮嘉賓夏志誠輔理主教致辭時,為各校的精英運動員祈禱,祝願他們悉力以赴,展現出各人最佳的成績。
除了致力在比賽中獲獎,夏主教也提醒學生體育精神的重要,並藉著運動會的主題,鼓勵運動員「在運動上追求正義、虔敬、信德、愛德、堅忍和良善。」
開幕禮由夏志誠輔理主教、聖安德肋堂助理司鐸馮賜豪神父、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助理葉介君、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助理陳順清、教區學校聯會主席蕭思銓校長、中學組主席潘永强校長、小學組主席黃綺霞校長、小學組副主席劉偉傑校長,及運動會籌委主席陳善科校長主禮。
黃綺霞校長致歡迎辭時,感謝東涌天主教中學、余振強紀念第二中學及聖約翰救傷隊等協助,指出每兩年舉辦一次的聯校運動會原訂於2021年舉行,但因為疫情緣故,延期至本年舉行。
黃校長寄望參加者在運動場上,展現運動員竭盡所能、永不放棄的精神,「希望各位能夠珍惜與不同運動員在運動場上競技的機會,透過運動會互相學習與切磋。」
比賽中經驗勝利與失敗
陳善科校長表示,相隔四年再度舉辦聯校運動會,幸得55間教區小學校長及眾人的幫助,才能成功舉辦,「這體現到教會內的兄弟姊妹情誼。」
「比賽能提升運動員的經歷,在勝利或失敗的過程中,都能有另一份的體驗。」陳校長提到近年在疫情下,學生少有參加比賽的機會,期望學生在是次比賽中,能有所獲益。
為配合防疫需求,本屆運動會不設接力比賽,但同樣精彩。運動會設有田賽與徑賽項目,包括跳高、跳遠、擲木球、擲壘球、推鉛球、60米及100米賽跑;各項目分初級組、高級組及公開組進行。
最終,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奪得男子高級組及女子初級組的團體冠軍;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獲男子初級組的團體冠軍;荔枝角天主教小學奪得女子高級組的團體冠軍。(吳)
1. 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
陳玥有 女初60米賽跑冠軍
我一直在學校的田徑隊參加短跑訓練,也曾參加過西貢區小學的田徑比賽。雖然比賽前緊張,但相信同學有為我打氣,這給予我力量。
2. 祖堯天主教小學
錢伽昊 男初60米賽跑冠軍
我很開心能得到冠軍,本身在學校田徑隊中,參與60米和100米的跑步項目。
3. 天主教博智小學
鍾天帥 男公開推鉛球冠軍
我最近每天早上7點回校練習推鉛球,這次也是我第一次在推鉛球比賽中得到第一名。能與不同教區學校的同學切磋,我感到很高興。
4. 聖博德天主教小學(蒲崗村道)
黃維稀 女初擲木球冠軍
我一直有擲壘球,這次在老師安排下首次參與木球比賽,我喜歡擲項運動。見到來自不同學校的選手,也感到緊張與期待。
5. 秀茂坪天主教小學
龔鉦軒 男初跳遠冠軍
我這次跳遠的成績是4.07米,超越了以往個人的最佳成績,所以也感到興奮及有成就感。
6. 荔枝角天主教小學
江苡澄 女高跳遠冠軍
我這次跳遠的成績是4.59米,打破了個人最佳成績與大會紀錄,在比賽中聽到同學在看台上的打氣,感謝同學的鼓勵。我三年級開始參與跳遠訓練,四、五年級時沒有太多比賽的機會,開心能參加這次比賽。
7. 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
蕭凱琳 女高跳高冠軍
我對於這次能超越個人最佳成績,十分滿意。在平日跳高訓練中,面對一次又一次弄掉橫杆,又要再次嘗試,感到疲累,但也因此而更有耐性。


小學投稿
2023.03.17
喜樂幼小-文章
一場最特別的夢
昨晚,我睡覺的時候,隱約聽到了一些奇怪的噪音,弄得我徹夜難眠。我忍不住從温暖的被窩裡走出來,尋找著噪音的來源。找了一會兒, 我發現噪音來自一個黑色的盒子。盒子的外形十分奇怪,我從來沒見過這樣的盒子。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打開了盒子。突然,盒子發出了一道強光,把我整個人吸了進去。
過了一會兒,我睜開眼睛,發現眼前的標示板寫著「二零五三年」。這時我才意識到,原來我穿越到了三十年後的地球。我覺得全身發熱, 彷彿身處熱騰騰的鍋子裡,附近的氣温高達五十幾度!我立刻穿上保護衣,發現最高温的時候, 原來能達到六十多度!只要幾分鐘,地上的熱力已足以煮熟一隻雞蛋了。而南北極的冰已全部溶化,很多生物絕種,更出現了極端天氣,人們的生活已變得十分艱難。
我走到室外,發現環境十分惡劣!人們製造了大量垃圾,形成了一座座垃圾山。這些垃圾更變成了垃圾怪獸,牠們身形龐大,牙齒銳利。其中一些垃圾怪獸向我追來,我馬上逃跑,心裡感到十分驚慌。我奮力地向前跑,前面突然出現了一件障礙物,但我沒有留神,於是被障礙物絆倒在地上。在我身後的垃圾怪獸飛快地追了過來,正當牠要張開血盆大口,把我吃掉的時候,我大叫了一聲,突然驚醒了!我定一定神,發現原來我仍在自己的床上。我大口地喘著氣,原來剛才發生的事情,只是一場夢。幸好,也只是一場惡夢。
經歷過這場特別的夢後,我開始重視環保,例如不浪費食物、減少使用空調、少吃肉、自備環保袋等,希望三十年後的地球不會像夢境一樣。
彭健洋 秀茂坪天主教小學 6C
老師評釋:健洋首段先以夜晚及噪音渲染懸疑氣氛,再以黑盒作引子把讀者帶進夢境,過渡自然順暢;中段將夢境比喻作現實,道破人類無止境的破壞,令地球出現各種極端變化,最終人類只會自食其果,被自己親手製造的「怪獸」吞噬。尾段以個人反思作結,若將環保信息從個人層面擴展至世界,則更能引起讀者共鳴。 —— 李佩珩老師
一件好事
星期五,我和媽媽一起乘電梯回家的時候,我做了一件好事,被媽媽稱讚我是她的好兒子。
我和媽媽在等候電梯的時候,我看見一位姨姨雙手拿著沉甸甸的購物袋,慢慢地走近我身旁,原來她和我都是等同 一部電梯呢!
過了一會兒,電梯門打開了,我們進入電梯後,因為姨姨沒有手按按鈕,所以我立刻上前問:「姨姨,請問你要去哪一層呢? 我可以幫你按按鈕呢!」然後,姨姨微笑著回答:「我住二十三樓。」我聽到後,馬上按下按鈕。媽媽笑了,輕輕地摸了摸我的頭。
最後,姨姨開心地說:「小朋友,你又乖巧、又有禮貌,真的謝謝你!希望下次再見到你。」聽完姨姨的話,我感到心滿意足和體會到, 原來幫助別人也能給自己帶來快樂,我決定以後要多做好事,幫助別人,讓別人快樂。
陳裕文 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 三乙
記一次頑皮的經歷
今天,我在家中感到很無聊,看見媽媽在沙發上睡著了,忽然一想,就把媽媽的口紅拿了出來,把自己的咀塗得紅紅,然後,把媽媽的臉也畫了一個一個的心形圖案。
突然,媽媽醒來了,她發現有一些顏色在她手上, 就知道我畫了她的臉。不過,媽媽沒有責罵我,反而看到自己和我的臉上都畫滿了口紅, 便笑了出來。雖然媽媽沒有責罵我,但我知道她有些生氣,她說︰「只要你知錯能改,媽媽就會原諒你。」我跟她說︰「媽媽,對不起!我知錯了,我不會再這樣做, 請你原諒我吧!」媽媽溫柔地說︰「你是我的女兒,我當然不會責罵你,只要你知錯能改就可以了。 」
媽媽真的很溫柔,慢慢地把我臉上的口紅輕輕抹掉。這時我忍不住哭了出來,因為我很開心有一位愛我的媽媽,我覺得很幸福啊!
劉妍希 聖家學校 四年級


小學動態
2023.02.05
喜樂幼小-動態
柴灣角天主教小學•新春正向Fun享日
(本報訊)適逢新春佳節來臨,柴灣角天主教小學於1月14日上午舉行「[email protected]新春正向Fun享日暨升小一家長講座」。是次活動廣邀小一至小三的家長及學生、幼稚園學生及其家長一同參與,場面熱鬧非常。
當天先由準小一生及家長打頭炮,家長參與「升小一家長講座」的同時,幼稚園學生參與「i-floor動感互動遊戲」及「『正』在祝福宗教活動」。他們透過參觀校園,觀賞學生獲得的獎項、參與互動遊戲,及與師生互相交流溝通等活動,進一步認識學校。
此外,當天的節目豐富且多元化,教師安排了一系列攤位節目,內容囊括STEAM、語文、數學、手作、體感運動、學生作品展覽等,讓家長、學生都玩得盡興。協助活動進行的高年級學生也藉著幫忙布置及帶領攤位遊戲,學習去服務他人,充分活出基督關愛別人的樣式。(年)
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中國文化日
(本報訊)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在1月17日舉辦中國文化日,主題為「名勝古蹟耀中華」,讓學生認識中國古代建築物,並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及習俗。
本年度,學校與外間機構合作,為學生設計不同的學習活動。當天,師生穿上中國傳統的華服參與各項活動,包括互動話劇欣賞、攤位遊戲、揮春製作、建築物小手工設計、賀年小擺設等。雖然當天天氣寒冷,但學生全情投入,即使戴著口罩,臉上仍展露出期待和充滿好奇的小眼睛,學校每個角落都洋溢著歡樂的氣氛, 大家都帶著福樂滿滿的心情離開校門。(樂)
秀茂坪天主教小學・中國文化日
(本報訊)秀茂坪天主教小學於1月19日舉行中國文化日,以「天除虎疫去,主寵兔眉揚」作為主題,盼望新冠疫情隨虎年離去,迎接兔年的來臨。
當天的活動豐富,先由校長葉春燕聯同幼稚園校長及校友一起鳴放彩炮,為活動打響頭炮。緊接下來的就是學校獅藝隊的精彩表演,陣陣鑼鼓聲為活動增添熱鬧的氣氛。
很多同學都穿上極具新年特色的華服回校,在台上展示及介紹漂亮的華服。學校亦準備了以「認識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的攤位遊戲,透過活動讓學生對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例如:粵劇、傳統中醫藥文化、天后誕等,有更深入的認識。(喜)
東涌天主教學校•新春嘉年華
(本報訊)為了讓學生感受春節的歡樂氣氛及認識中國傳統的民間工藝及表演。東涌天主教學校聯同東涌天主教幼稚園於1月19日舉行「兔氣揚眉賀新春」新春嘉年華。
當日活動內容十分豐富,節目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攤位活動,當中有香包製作、麪粉公仔、書法書簽、剪紙、雜耍體驗、舞獅體驗、糖畫糖等;第二部分是觀賞雜耍表演;第三部分是剪綵及舞龍表演。全體師生聚首一堂,既能一同慶賀新年,又能透過活動認識中國傳統文化,為校園生活添上無限色彩。(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