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3b-20150628
icon89
校園隨筆
2015.06.27
感恩
   「主領導來到綠茵清溪水泉旁,當黃昏偕天主一處行。此棧羊隻屬於主的都強壯。我是主的羊。」(編按:《我是主的羊》,Orien Johnson 作曲,陳鈞潤詞,取自聖詠23篇)每當聽到同學們詠唱《我是主的羊》這首聖詠的時候,腦海中不期然浮現一幅美麗的圖畫— —我看見在羊棧內一隻隻純潔可愛的小羊,有的在青草地上你追我逐、有的乖乖躺在小溪旁休息喝水,有的依偎在羊媽媽身旁,撒嬌的撒嬌、聽故事的聽故事,每一隻的羊都是健康、快樂和強壯的。看!這幅美麗的圖畫不就是我校同學的寫照嗎?  耶穌說:「我是善牧,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正如父認識我,我也認識父一樣。」(若望福音10:14-15)感謝天主賜給我校的學生一個美好的羊棧,感謝辦學團體聖母痛苦方濟傳教女修會的修女們,在五十年前得各位神長、恩人的協助下,於沙田文禮路興建會院和校舍,為沙田區的孩子提供教育;更感謝天主派遣聖子作我們的導師,五十年來引領聖母無玷聖心學校全體教職員工履行作育英才的使命。更感謝修女們、校監、歷任的校長們及前輩老師們, 領導我們一眾老師造就每一位聖母無玷聖心的同學,成為積極承擔的學生。 「上主!祢是我的天主,我要稱揚祢,我要讚頌祢的名,因為祢忠實真誠地成就了祢舊日的奇妙計劃。」(依撒意亞先知書25:1)去年是我校創校五十周年,也是聖母痛苦方濟傳教女修會成立七十五周年的大日子。「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對於學校來說,五十年歷史只是一個成長的小印記。聖母無玷聖心學校依然年青、依然朝氣勃勃、孜孜不倦地學習及成長中。 天主既為我校預備了奇妙的計劃,也使我們作祂手中的工具。求天主派遣聖神充滿我和我們老師的心,賜予我們動力、愛心和忍耐,常懷信心與希望, 陪伴學生成長。藉著聖母、偕同聖母,在基督及聖神光照下,實踐篤愛勤勞的精神,使我校成為一個「完人教育」的園地。感謝天主!  作者為聖母無玷聖心學校校長
kjy12a-20150628
icon46
大小眼睛看聖經.馬爾谷福音篇
2015.06.27
耶穌的親人
   參考 谷 3:20 ,31-35;  《天主教青年教理》130,479號    小朋友,我們常聽到「愛近人」這條誡命 。耶穌不單要求我們關心家人、朋友,他更希望我們擴大心胸、關懷並愛護世界上所有的人。 對啊,耶穌來到世界上,就是為了讓普世萬民成為一家人:天父是我們的創造者,祂切望全人類和睦共處,像兄弟姊妹一樣,彼此友愛——這就是天主的旨意。耶穌的整個生命、言語和行動,都是為了這個目標。怎樣才可以愛我們不認識的人?聖母媽媽是我們最佳的榜樣。 聖母協助和支持耶穌達成使命,一生跟隨耶穌的話,無私地把自己的兒子獻給世界。教會尊敬聖母瑪利亞,因為她是耶穌的好媽媽;更重要是聖母一生聆聽和履行天主的旨意,她視我們為親生子女般。現在, 她在天國時常為我們祈禱呢。 小德蘭姐姐    耶穌,你深愛著我們,感謝你召叫我們成為你的兄弟姊妹。讓我的生命,也像聖母媽媽,時常履行天主的旨意!     誰奉行天主的旨意,他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親。 向瑪利亞學習祈禱,就是與她一同祈禱說: 「願照祢的話成就於我吧!」(路加福音1:38)如果我們像瑪利亞一樣,回答天主說:「是」,天主就能活在我的生命中。
kjy02_20150621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5.06.20
提升學習動機 發展高階思維 教區學校聯會 第一屆數學比賽 (小學組)2
  解題+交流=知識增長 五月三十日,於九龍塘天主教華德學校舉行的頒獎典禮中,首先由榮休蘇蘊珩校長帶領開始祈禱。蘇校長引用《瑪竇福音》13:21,祈求天主讓學校成為學生發展潛能、茁壯成長的一處好土好地,並求主引導學生受教惜福,不斷挑戰自我。 隨後由葉助理致歡迎辭,他表示香港學生的數學表現在國際間十分優秀,教區作為香港重要的辦學團體之一,有責任為香港培育更多數學人才。他指出是次比賽為教區小學搭建一個平台, 讓學生交流學習,而學生從比賽得到個人的榮耀外,亦肩負使命 —— 成為自己學校的「數學種子」,提升其他同學對數學的興趣。他感謝籌劃是次比賽的眾校長和老師,亦期望藉此提升老師的教學效能和增加交流。 香港教育學院數學與資訊科技學系主任 江紹祥教授在致辭中,強調數學比賽結合快速運算和數學概念的應用,亦是引發參賽者對數學產生興趣的契機。透過分數、面積等例子, 江教授解釋數學並不止於運算,數學其實充滿生命力,即使是公式的背後亦有不少有趣的故事。他期望同學們將數學融入生活,樂於學習數學。 在教區學校聯會小學組主席何永聰校長致辭後,香港教育學院數學與資訊科技學系張家麟博士主持試題選講及分析。張博士有趣生動地講解參賽者表現較差的題目,過程中,他強調數學感的重要性,提醒同學們解題時需要觀察規律、 分層處理問題,亦教導他們靈活運用增足法、 試誤、圖像解題等策略和技巧。 對於張博士的講解,同學們反應非常熱烈。除了積極舉手回答張博士的問題,各校同學間亦熱烈地討論題目。張博士勉勵參賽者,「沒有答對題目的同學不用失望,數學會持續出現,只要你們現在明白了,下次再遇到同類的題目時,你們便會懂得如何處理。」他亦期望在場的每一位「數學種子」能開花結果,在學校裡推廣數學。 學生+老師=共同得益 葉助理和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潘盛楷校長隨後頒發個人組獎項,隊際組獎項則由教區學校聯會執行委員會主席陳順清校長、張家麟博士和江紹祥教授頒發。大會向獲得一、二、三等獎的同學派發獎狀後,數學發展組籌委代表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馮立榮校長致辭。馮校長感謝張博士深入淺出的講解,表示同學們即使今次未有得獎, 也贏到了知識,因此所有參賽者也是優勝者。 他展望同學們在生活中運用數學解難的策略,  並祝他們繼續開心學數學。頒獎禮在所有嘉賓、眾校長、老師、參賽同學及家長拍大合照後圓滿結束。 頒獎禮後,負責是次比賽賽卷出題的潘盛楷校長補充,這些題目看似艱深,但同學只要知道當中的竅門,便會發現很多樂趣。他讚賞在是次比賽中得獎的同學十分聰穎,「他們都很有天份,我熱切期望在來年舉行的國際奧林匹克數學比賽中,有教區學校代表香港出賽。」 數學發展組由一群有意提升數學教育的教區小學校長及科主任組成,關顧學生的學習外,  亦積極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該組籌委包括馮立榮校長及聖若翰天主教小學葉春燕校長。馮校長希望學生從數學中學到策略性解難,並表示是次比賽只是一個開始,期望長期能推動學生學習數學,發揮潛能。葉校長補充各校老師透過題目分享、評卷甚至參與試題選講分析等方式參與是次 比賽,亦有助專業交流及數學教育發展。(澄)     得獎名單  個人獎 冠軍 天水圍天主教小學 石銳康 亞軍 聖方濟各英文小學 張景琳 季軍 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  黃淵浩 殿軍 高主教書院小學部 陳朗延 優異 荔枝角天主教小學 吳丞汧 高主教書院小學部 湯上賢 荔枝角天主教小學 何正泓 荃灣天主教小學 馮晰哲 荔枝角天主教小學 藍仲宏 聖方濟各英文小學 何國熙      隊際獎 冠軍 天水圍天主教小學 亞軍 荔枝角天主教小學 季軍 高主教書院小學部 殿軍 聖方濟各英文小學 優異 柴灣角天主教小學 梨木樹天主教小學 佐敦谷聖若瑟天主教小學 荃灣天主教小學 大角嘴天主教小學(海帆道)  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   
kjy16_20150621
icon78
種子的力量.中華殉道篇
2015.06.20
鮑思高慈幼會善牧 廣東韶州捨生取義
   1911年,滿清覆亡,民國誕生,傳福音的工作重獲自由。1914-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全面侵略、國民黨和共產黨內戰不斷。長期的內憂外患,積貧積弱,人民生活困苦。傳福音的工作雖困難重重,卻為平民百姓帶來溫暖和希望。1917年,廣州宗座代牧將廣東省北部(粵北)韶州劃為傳教區,並委派 鮑思高慈幼會負責管理韶州(現時稱為韶關)傳福音的工作。1918年,慈幼會士雷鳴道神父(Luigi Versiglia, S.D.B., 1873-1930)偕同會的神父抵達韶州。他們陸續在曲江、南雄、樂昌、連縣等地, 展開傳教事業及牧民工作,尤其關懷貧苦和失學的兒童及青少年。 早於1873年 —— 恰好是雷鳴道出生那年,若望.鮑思高神父(Joannes Bosco, S.D.B., 1815-1888)曾與香港宗座監牧高神父(Giovanni Timoleone Raimondi, M.E.M., 1827-1894)探討派遣慈幼會士到香港辦學的機會。雖然會士們當時未能來港服務,  鮑思高神父沒有放棄這個宏願,不斷在夢境中懷想中國,同時寫下慈幼會士將往中國為貧苦青年展開傳教事業的遺願。 1885年,年僅十二歲的雷鳴道由家鄉到都靈市華道角,在鮑思高神父創辦的學校求學。他逐漸受慈幼會的修道生活吸引,1895年領受鐸品,獻身成為神父。1906年,慈幼會派遣第一批傳教士前來中國,雷鳴道神父帶領首批慈幼會士六人,由意大利抵達澳門,並隨即在澳門展開為貧苦兒童設立的福利事業和教育工作,成立無原罪工藝學校(即現時澳門慈幼中學前身)及慈幼會東亞區第一座會院。 「與我靈,取其餘」 —— 雷鳴道主教心懷鮑思高神父培育孩子保存靈魂聖善而永不言倦的精神,踏足中國。1920韶州代牧區成立,羅馬宗座委任雷鳴道神父為韶州宗座代牧,翌年獲祝聖為主教,成為韶州代牧區首任主教。雷主教在曲江開設聖若瑟孤兒院,收容被遺棄的兒童,又開設老人院及興建勵群學校。1924年,自幼便立志當神父的意大利籍慈幼會年輕修士高惠黎(Callisto Caravario, S.D.B., 1903-1930)向修會申請由意大利到中國,加入慈幼會到中國傳教區服務的會士行列。高惠黎奉派到中國上海服務後,1929年到韶州在雷主教的手中領受司鐸聖品後,便留在韶州等地區,協助雷主教發展教會的地區小團體。 粵北地區幅員廣大,物資短缺,民生困苦,加上政治動蕩,社會氣氛緊張,治安不靖,人身安全極受威脅。1930年2月24日,高神父陪同雷主教, 偕幾位傳道員乘船前往連州探訪當地的信仰小團體。途中,他們順道保護三位女學生返家。翌日,船隻經過連江口附近一處稱為犁頭咀的地方,遭一群藏身沿岸竹林和草叢的土匪截劫。土匪強行登船,雷主教和高神父無法交出令土匪滿意的款項,他們二人即時以血肉之軀,極力阻擋土匪傷及女學生。土匪人多勢眾, 手持武器,竟將手無寸鐵的雷主教及高神父毆打至重傷倒地,然後狠狠地將二人拖到岸上一處叢林 —— 槍聲中,雷主教及高神父以鮮血,為正義和真理獻上他們寶貴的性命。   生命樹 「沒有與天主結合的傳教士,有如斷了泉源的溝渠。」——聖雷鳴道主教 鮑思高慈幼會致力栽培青少年,尤其生活貧苦的兒童和青少年。聖鮑思高神父心懷中國。1886年4月9日,鮑神父曾這樣抒發他對慈幼會傳教事業的遠景:慈幼會士從非洲中部直達中國北京,香港、加爾各答、馬達加斯加都會有慈幼會的會院、學院和初學院。他也曾夢見在中國北方及南方服務的慈幼會士,在北京會合。 聖鮑思高神父派遣會士到中國的夢想,終於由雷鳴道主教帶領六位會士遠渡重洋,由意大利到澳門開始實現。傳教工作關懷人靈,傳教士跨越文化、語言的障礙,卻不一定獲得當地社會的信任和友善對待。雷鳴道神父在澳門開展關懷青少年的社會福利和教育工作後,1910年,葡萄牙政府要求在澳門的外籍傳教士離開,他和其他會士轉移到廣東省傳教。1919年10月24日,雷神父及十二位會士在韶州慈幼會第一所傳教士宿舍簡陋的小聖堂裡,將傳教工作託付給瑪利亞進教之佑。 祈禱生活是傳福音工作的力量來源。聖雷鳴道主教及聖高惠黎神父不斷在朝拜聖體中汲取基督的愛,在祈禱獲得智慧和動力。面對生死關頭,他們以行動發揮祈禱的力量,以生命見證耶穌基督的愛,活出會祖聖鮑思高神父畢生愛護青少年的精神。   (關於聖鮑思高神父的生平,可參閱本專欄《青年的慈父和導師》2014年12月21日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