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小學動態
2021.06.25
喜樂幼小 動態 2021.06.27
通告:暑假期間的小學校園動態,會於《公教報》教育版內刊登,內容可見於《公教報》網頁http://kkp.org.hk。
教區學校聯會(小學V區)• 福音問答活動
(本報訊)香港天主教教區學校聯會(小學V 區)6月12日假天主教石鐘山紀念小學,舉行「馬爾谷Kahoot網上問答活動」,鼓勵學生多閱讀聖經。活動共有12間小學、約60位學生參加,發起人伍國寶神父希望以此嶄新活動,推展福傳工作。 活動問題由伍神父設計,大會亦準備了有關夏志誠輔理主教在復活節為教區小學拍攝片段的問題。活動的時間雖然只有一小時三十分,但大會認為是一個好開始,讓學生享受閱讀聖經的樂趣,並從中認識天主教的信仰。當天,夏主教訓勉同學時,亦分享自己閱讀聖經的經歷,期望他們能養成閱讀聖經的習慣。 (樂)
天主教善導小學•校慶暨善導之母祈禱會
(本報訊)天主教善導小學於5月27日假聖老楞佐堂,舉行「校慶暨善導之母祈禱會」及60周年校慶活動頒獎典禮,由葉定國神父主禮。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祈禱會只能提供座位予主禮嘉賓、校監、部份教職員及各班代表,其餘學生則以網上實時直播形式參與。 在祈禱會中,葉神父訓勉學生應當努力學習,報答天主、父母及師長的愛護。隨後葉神父、校監陳傑楹在校長方富祥的陪同下,為「60周年標語創作比賽」及「徽章設計比賽」頒獎。 當中,得獎作品——「善導六十載,良師育英才。仁愛和忍耐,愛校情永在」道出了學校在深水埗區紮根多年,致力培育菁英的精神。(少)
祖堯天主教小學•戲偶故事創作
(本報訊)祖堯天主教小學基督小先鋒的活動,歷來以培育學生發揚「基督之光」的精神,並在生活中實踐愛德為目標。本年度,他們在方濟會伍維烈修士帶領下,製作了戲偶故事影片。 活動中,學生探討聖人與大自然之間的奧秘及認識正確的價值觀外,亦發揮創造力,製作戲偶的角色及設計故事的情節。 學生完成創作後,會拍攝自創的戲偶短片。短片除了在學校播放,亦會發送到社區人士手上,藉此傳播福音,更讓眾人認識大自然是天主所創造的,人必須與大自然共存,並盡公民責任保護現今的大自然環境及動物,來回應天主對人的愛。(年)
福德學校•「聖若瑟年」 活動週
(本報訊)福德學校於5月31日至6月4日開始了第一輪的「聖若瑟年」活動週,除了每天早會誦唸《聖若瑟年禱文》;也在Google Classroom 發放有關聖若瑟的影片,讓同學更認識這位聖人以及他的芳表。 根據影片和有關聖若瑟的壁報內容,學校舉辦了「聖若瑟年問答比賽」,由一位高年班的同學在每個小息扮演聖若瑟,向參加問答比賽的同學派發問題紙。活動中,許校長也向學生講解聖若瑟的事蹟。得獎者會獲送有關聖若瑟的禮物以作獎勵。(喜)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小學動態
2021.05.07
喜樂幼小 動態 2021.05.09
德貞幼稚園•特設網頁專區揭序幕
(本報訊)德貞幼稚園設立「慶祝新校舍落成網頁專區」,為啟用新校舍的一連串活動展開序幕,一同分享新校舍的喜悅。
網頁專區命名為「創造童樂園」,內容包括「新校舍模擬旅程」及「小長頸鹿展覽區」等,讓公眾可以360度參觀校園實境,及展示由學生設計的陶瓷長頸鹿,象徵學生都是獨一無二、各具特質和潛能。
學校已於2020年9月遷入新校舍,而為慶祝落成,基督小幼苗表演舞蹈「創世紀」;學校亦邀請新校舍設計師進行訪問,講述設計理念和特色; 家長教師會送贈新校舍積木模型。
網頁專區附有互動區,家長及學生透過小遊戲, 可進一步認識校舍特色,學校亦提供桌上遊戲和桌布供下載,及把遊戲印製成實物送贈給學生,期望他們對新校舍及校園生活有更多的認識。(年)
網頁專區:tckg.mystrikingly.com/
馬鞍山聖若瑟小學•姊妹學校交流計劃
(本報訊)馬鞍山聖若瑟小學於4月16日與姊妹學校北京首都師範大學附屬小學進行網上交流活動。當天安排了兩項學習活動,共60多名高年級學生參與,讓兩校學生可以透過網上學習活動聯誼,認識遠方的朋友, 學會在主內互相尊重、欣賞。
第一項學習活動是由馬鞍山聖若瑟小學常識科老師安排的,透過三國演義中的一節故事,及製作古代投石車,讓學生學習當中的科學原理。活動中,學生按教師指示完成組裝投石車及測試投石車。
第二項學習活動則是由北京首都師範大學附屬小學音樂老師安排,他們以歌唱的形式,唱出中國古詩表達思鄉之情。(少)
祖堯天主教小學•聖若瑟祈禱禮
(本報訊)祖堯天主教小學於3月26日以視像直播舉行聖若瑟祈禱禮,校長陳志恒勉勵學生遇到困難時,應仿效聖若瑟,以謙卑的心去面對,並將一切交托給天主。
陳校長又提及創校校監劉玉亭神父以聖若瑟作為學校的主保聖人,冀望學生學習聖人德行,時刻信靠天主,努力面對眼前難關。他更引用聖若瑟呵護小耶穌的例子,提醒學生幫助身邊有需要的人。
為配合祈禱禮,並加深學生對聖若瑟的認識,學校為一至三年級學生安排「大聖若瑟風車」活動,學生需要與家人製作風車及觀看大聖若瑟影片,然後在風車上寫上聖若瑟的德行,最後上載照片於 Google Classroom 內。(喜)
高主教書院小學部•宗教活動日
(本報訊)高主教書院小學部於3月25日舉行宗教活動日,希望學生藉著向天父祈禱和實踐仁愛的工作, 從而更新自己的生活。此外, 為了配合「聖若瑟年」,活動當天教師向學生介紹聖若瑟,藉此教導他們要關心和愛護身邊的人,就像聖若瑟將耶穌和瑪利亞放在他生活的中心一樣。
當天,學生認識耶穌的苦路,並祈禱默想耶穌的生平及救世的苦難。此外,學生亦透過影片認識聖若瑟,他聽從天主的話,以絕大的愛心照顧耶穌和瑪利亞,這種愛德行為能令學生明白關懷及照顧家人十分重要,因為彼此都活在天主愛的大家庭內。(樂)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小學動態
2021.04.23
喜樂幼小 動態 2021.04.25
香港仔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公教老師祈禱聚會
(本報訊)香港仔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於3月29日舉行公教老師祈禱聚會,主題為「上主是我的牧者」,共有13位公教職員參加。
聚會內容包括聆聽福音、校長分享、老師分享教學歷程及彼此代禱。校長鼓勵老師繼續以耶穌基督為榜樣,成為學生的牧者,並提醒公教老師的身份不只為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燃點學生的生命,讓他們在成長中發光發亮。
在祈禱會中,老師分享生活或教學上的困難,並彼此代禱。他們亦歡迎新加入的新教友老師,期待有更多老師成為上主的牧者。
活動後老師均認為是次祈禱聚會能喚起教學初心,為自己的靈性生活加入活力,加強公教老師的團隊精神。(喜)
寶血女修會屬校•教師發展日
寶血女修會教育事務處與香港青年協會於3月31日為屬校小學及幼稚園教師舉辦「教師發展日」,主題為「教師的法律責任」,目的是簡介與學校相關的法律資訊,增進教師的法律知識。當天的主講嘉賓是香港調解仲裁中心主席、大學客席法學教授蘇文傑律師。
講座開始前,寶血女修會會長鄺麗娟修女帶領祈禱,把疫情交付耶穌,祈求耶穌將苦難化為祝福,讓各人從中學習生命的真諦。
講座分為兩個環節,在第一節中,蘇律師引用個案,剖析學校是否需要為校園意外事故承擔法律責任。他指出若發生意外事故,學校需為教師負上「轉承責任」,但要注意教師是否有疏忽及有刑事成份。
在第二節中,蘇律師解答參加者提問,其中說到香港法例雖未有為體罰下明確定義,但他強調教師要避免與學生有不恰當的身體觸碰。(年)
聖若瑟英文小學•創校人忌辰暨校慶祈禱會
(本報訊)聖若瑟英文小學於3月19日舉行孫保祿修士忌辰紀念暨校慶祈禱會。孫修士忌辰紀念開始時,師生一同觀看孫修士生平短片,當中記錄了他與聖若瑟同學相處的情景及學校的發展歷程,重溫他一生無私的奉獻及為學校作出的貢獻。師生亦向孫修士遺像進行三鞠躬禮,表達對他的敬意。
在校慶祈禱會中,福音記述了聖若瑟對天主的信靠,毫無保留地接受天主的安排及努力為聖家付出, 學校希望以義人聖若瑟的好行為給學生作榜樣,勉勵他們要實踐「力行仁愛,止於至善」及「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的精神。祈禱會結束前,學校亦向學生介紹聖若瑟年。(少)
祖堯天主教小學•愛德活動傳達希望
(本報訊)祖堯天主教小學價值教育組於3月期間舉辦《燃點愛火•照亮生命》及《祖天與你•疫境同行》兩項愛德活動,讓學生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 關愛社會的弱小,協助他們在黑暗中找到希望。
在《燃點愛火•照亮生命》利是捐贈活動中,學校鼓勵教職員、學生、家長及校友捐出利是,以響應天主教四旬期運動及樂施會滅貧運動,讓學生學會分享及關心世上不同地區的貧困弱小。
而另一個活動《祖天與你•疫境同行》,教職員、學生及家長在學校主保大聖若瑟明信片上,撰寫向社會大眾傳遞愛與關懷的信息,祝願在疫境中為大眾付出的人,以及遭遇困厄的人士獲得平安與喜樂。(樂)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小學專題
2021.01.08
祖堯天主教小學聖誕假活動 全校學生向父母奉茶表孝道
(本報專題)泡茶要先倒熱水入茶壺中靜待一會,這過程稱為「溫壺」,祖堯天主教小學學生、茶道興趣班成員梁珹懌說,這步驟能先提升器皿的溫度,然後洗茶、淨泡, 把泡好的茶分杯,最後雙手拿著茶杯,懷著尊敬的心說:「媽媽(或爸爸),請茶。」在寒冷的天氣中,一杯暖笠笠的茶溫暖著父母的心扉。
在剛過去的聖誕假期,祖堯天小的學生皆收到學校為他們預備的婺源綠茶茶葉,邀請他們在這普世歡騰的日子中,除了感恩天主賜下愛子耶穌外,同時在家中泡一杯茶,感謝父母的養育和照顧。
為一般學生,在杯中放入茶葉、倒入熱水後,便可給父母奉上這份別具心意的聖誕禮物。但為校內24位參加茶道興趣班的三至六年級學生來說,他們還得用上茶具,經溫壺、投茶、分杯等步驟,去完成了這份心意。
昔日公公泡茶 今日孫女奉上
學生施敏翹自小喜愛喝茶,「我最喜歡喝黑茶,例如普洱,因為味道較濃。」施敏翹的外公在家中有一套茶具,便經常泡茶給她喝。從小看著外公泡茶的她, 兩年前便參加了學校的茶道課外活動,學習泡茶、奉茶及品茶的技巧,現在家中也有一套屬於她的茶具,輪到她每週日泡茶給外公外婆及家人喝。
聖誕假期中,施敏翹也用學校提供的綠茶葉泡了五杯茶,分別給父母、外公外婆及自己享用,「爸爸媽媽看到我有恆心的學習, 喝茶的一刻都說感到十分幸福。」
「泡茶時倒水入壺,再由壺倒入杯, 過程中歷經多個步驟,所以要慢,不可以急,以免倒瀉。」施敏翹說,學習泡茶, 也學會細心及培養耐性,她以往做功課時聽到電視聲,便容易分心望向電視,但學習泡茶時每一個動作都互相扣連,「要求專心的進行每一個步驟」,所以現在也學會專注。
校內的茶道課外活動中,成員又學習分辨茶具,例如公道杯、蓋碗、品茗杯、茶壺等。
「我們學習泡茶的同時,也學習茶及茶具的種類。」學生梁珹懌說。年紀小小的她娓娓道出茶主要分六種,分別是綠茶、白茶、黃茶、紅茶、青茶及黑茶,每種茶需要的泡水溫度都不一樣,「綠茶要攝氏85度的水,黑茶例如普洱便需要100度的水溫。」她最愛的便是較溫性、不寒涼的紅茶。
另一位學生趙學揚則學習茶道兩年多了,「我堅持逢週五晚,都泡茶給父母。」他媽媽見他能堅持學習、做事不馬虎,便買了一套茶具給他。在這次聖誕活動中,他也在父母下班後的晚上,用該茶具示範了泡茶的技巧,為他們奉上一杯溫暖的綠茶。
茶道與默禱 同安頓身心靈
祖堯天小近年也有推動默禱,讓學生每天在早會前一起默禱30秒,藉著靈修安頓身心靈。以上三位學生也認為茶道與默禱十分相似,其中梁珹懌更指出:「茶道雖是中國文化,但是同樣能讓心靈冷靜下來。」
該校負責茶道班的林玲娣老師說,默禱讓學生內心平靜後,可以與天主溝通; 茶道也要求學生靜下心來,在紛擾的社會中,感受到平和與寧靜。她指出茶道活動不具備考核、比賽,讓學生在一週五天的學習後,在輕鬆的狀態下享受泡茶品茗的樂趣,讓疲憊的身心也能放鬆一下。
去年新加入茶道活動的曹均美老師說,原本計劃聖誕節帶茶道組學生到老人院探長者並奉茶,「藉著基督誕生的日子,把感恩的心分享出去。」雖然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活動要改變形式,讓學生向父母奉茶,但活動同樣表達出學生感恩之心。(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