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0_20230305_f
400 400 喜愛小學動態
小學動態
2023.03.05
喜樂幼小-動態
祖堯天主教小學•跨科組環保活動   (本報訊)祖堯天主教小學早前舉行融合宗教、常識、德育及公民教育的跨科組環保活動。首先,老師在宗教課堂內引入環保主保聖方濟亞西西, 並教導學生認識天主的創造,培養學生實踐保護環境的習慣,愛護大自然,學習和效法聖人的德行。   在常識科中,老師教授學生如何減少廢物,讓學生建立環保的生活習慣,例如:不包裝禮物,關注環保教育及善用天然資源,在生活中實踐減廢節能, 「讓生活更環保」的健康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德育及公民教育組更鼓勵學生在午膳、戶外學習日、聖誕聯歡會中實行自備餐具,減少使用即棄餐具和浪費食物,藉此建立「減少廚餘及製造廢物」的概念。   學生於活動中積極投入,並樂意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在心靈上與大自然一起讚美主,達到心靈環保, 和諧共存。(喜)   天主教聖母聖心小學•運動會   (本報訊)天主教聖母聖心小學於2月8日在大埔運動場,舉行第29屆運動會。當天邀請了恩主教書院校長賀妙珍主持鳴槍禮,槍聲一響,比賽正式開始。   當天共有21組徑項和18組田項賽事,其中男甲跳遠、女甲擲壘球、男戊及女戊60米更打破歷年的紀錄。   當日賽事非常緊湊,其中社際4x100米接力賽最為緊張,當運動員衝過終點時,台上的啦啦隊吶喊助威, 把比賽的氣氛推至高潮。全日賽事完畢後,本年度社際大獎由孝社奪得,亞軍由禮社奪得,季軍由義社奪得; 而啦啦隊比賽由信社勇奪冠軍。   閉幕禮上,校長劉敏怡在致謝辭時感謝工作人員, 為運動會作出貢獻。劉校長也提醒學生要懂得感恩,並鼓勵他們不論在學習和生活上,都應該有運動員的精神,敢於挑戰自己,發揮校訓「愛」的精神,將來能夠服務社會。(樂)   慈幼學校•會祖鮑思高瞻禮祈禱會   (本報訊)慈幼學校早前舉行會祖鮑思高瞻禮祈禱會, 主題是「在社會中喜樂地善盡本份!」,由校監林仲偉神父主持。   林神父指出,鮑思高神父在九歲奇夢時會用拳頭打其他小朋友,聖母教導他不以拳頭解決。鮑思高的好朋友高木祿溫和良善被人欺負和取笑,鮑思高用手拿起同學橫掃,老師知道後問他是否用大力去懾服同學,天主給他大力不是用來打人而是幫助人。   當天祈禱會的主題是「在社會中喜樂地善盡本份!」曾有學生問神父可否不重罰另外一位同學,由於他是單親,易發脾氣和欺負人,為那個同學求情是和他做朋友,令到他有所改變。在社會是需要互相包容,懂得製造一個歡樂的環境,多些讚賞別人。鮑思高神父要經過長時間的訓練才能成為溫和良善的人, 多些讚賞別人,為別人求情是希望他有所改變,讓各人在社會中喜樂地善盡本份。(少)   聖若瑟英文小學•聖灰禮儀   (本報訊)聖若瑟英文小學全體公教師生及校監、校長於2月22日齊集九龍灣聖若瑟堂參與聖灰禮儀,由聖若瑟堂助理主任司鐸陳國星神父主禮。   聖灰禮開始時,以《仁愛救世天主》作為進堂詠, 透過誦唱,讓師生重拾四旬期的意義。陳神父講道時談到小時候遺失書包的經歷,勉勵同學在學習上要克己, 為自己的行為作好的改變,藉此拉近與天主的關係。   陳神父又提醒同學在四旬期要悔改、多祈禱及多做愛德的行為。講道後,同學和老師依次到祭台前領受聖灰,陳神父在各人額上劃上十字標記,提醒大家要悔改及信從福音。禮儀完結前,同學們以一曲《愛是不保留》作結。(年)  
20221120 8-9 drawings f
400 400 喜愛畫廊
喜樂畫廊
2022.11.20
喜樂幼小 - 喜樂畫廊
kjy01_20220918_fade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2.09.18
路加福音網上問答比賽
13間天主教小學學生參與
(本報專題)暑假的一個星期六,13間天主教小學(V區)的學生整裝待發,回到所屬的學校,參與「路加福音網上問答活動」。比賽中,他們手持平板電腦,爭分奪秒地回答一條又一條問題。每完成一條問題,看到同校同學暫時高踞成績榜的首位,同學鼓掌歡呼;當看不到名字,也不放棄,互相鼓勵。當日戰況十分激烈。   「路加福音網上問答活動」由柴灣角天主教小學主辦,荃灣天主教小學協辦,其餘參賽的學校分別為深井天主教小學、天水圍天主教小學、梨木樹天主教小學、石籬天主教小學、天佑小學、石籬聖若望天主教小學、仁德天主教小學、祖堯天主教小學、郭怡雅神父紀念學校、天主教石鐘山紀念小學,及青山天主教小學。主辦方期望藉此活動,促進學校之間的溝通,互相交流及學習。   柴灣角天主教小學校長周凱恩致辭時表示,活動在不同學校同時舉行,「這讓我們明白認識主的福音,並沒有空間限制。」她希望同學能享受活動過程,並期望活動能加深學生對路加福音的認識,引起自發閱讀聖經的興趣,達至福傳的效果。   感受閱讀聖經樂趣   當天比賽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配合禮儀年,題目圍繞路加福音,以跟隨善師耶穌為主線。   憑著二萬多分成績而奪得冠軍的荃灣天主教小學學生林星妤,在參與比賽前做足準備, 「我在手機下載了可以閱讀聖經的應用程式, 每天重溫三次,每次半小時。」星妤不是教徒,但在過程中同樣感受到閱讀聖經的樂趣, 當中她對聖經中耶穌行奇蹟的事蹟最感興趣。她希望活動能加深她對聖經的了解,「讓我和耶穌的關係變得更好。」   另一位同校參賽者馬愷晴則在比賽中獲得第四名,她表示被老師邀請參加比賽後,便反覆溫習路加福音的內容,「我平日也愛閱讀聖經,因為從中能明白到不同的道理。」   學校各自派出約15位學生出賽,比賽採用了限時問答遊戲程式進行,學生要在20秒內作答每條問題,而且不可重答,稍不留神便會失分。此外,學生答對之餘也要鬥快作答,才能取得高分數,每一秒鐘也是決勝的關鍵。柴灣角天主教小學學生陳政熙形容是次比賽非常刺激,能與多間學校的同學較量也十分有趣。   為鼓勵學生參與,當天比賽每校均設有冠、亞、季、殿及優異獎。   認識周守仁主教   比賽的第二部分是有關天主教香港教區周守仁主教的問答環節,題目包括周主教的聖名、牧徽等。   柴灣角天主教小學的教友學生陳舒悅及陳舒愉姊妹倆一起參與比賽,賽前一起閱讀聖經,並溫習老師提供的內容,舒愉說:「我以前較少閱讀聖經,但在這次的準備過程中感到閱讀聖經的樂趣。」   姊妹倆在比賽前對周主教的認識不深,最深刻的印象便是在周主教晉鐸後,主日學導師在課堂中播放主教晉鐸禮儀的片段,「這次活動增加了我對主教及路加福音的認識,十分有趣!」舒悅說。   甘寶維副主教在活動結束祈禱前,引述聖經中耶穌與聖母的故事,鼓勵學生學習聖母的生活態度,「不明白時發問,遇困難時祈禱,學習聖母默存心中,反覆思想。」(吳)   
kjy01_20211114_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1.11.12
祖堯天主教小學 創作樂曲 發展音樂才能
(本報專題)祖堯天主教小學有一班學生的音樂愛好截然不同,有的喜歡搖滾樂, 有的喜愛粵劇,有的愛聽古典樂。在音樂領域上看似沒有交集的他們, 就是因為校內的音樂課外活動「IJam音樂創作課程」而聚集一起。 在這個課程中,學生不用攜帶樂器,只要帶一部平板電腦便可以上課,因為這是一個融合音樂與科技的課程。 六年級學生何旭翹打開平板電腦的音樂程式,播放出一段由他創作的音樂。溫婉柔和的旋律下,旭翹介紹創作理念時說:「我平日喜歡聽古典音樂, 所以想創作出溫柔、古典感的音樂。」 這首由旭翹創作的歌曲運用了鋼琴、低音結他等樂器聲音,是他不斷嘗試與改進下的成果,從幼稚園K3便開始學習鋼琴的他說,這個課程讓他有機會創作,與學習鋼琴時只著重訓練技巧大有不同。 聆聽、演奏、創作  混合中西樂器 呈現夜市氣氛 「音樂科透過聆聽、演奏、創作三方面教導學生音樂,這課外活動集上述三方面於一身。」副校長徐慕蘭說。 在聆聽方面,程式具備豐富的聲音資料庫,所以學生在創作時,能聆聽及了解不同國家的樂器,增廣見聞。這亦給學生很大的發揮空間。六年級湯柏希創作的音樂,便混合了西方樂器低音電子琴,及中國樂器二胡。由小到大陪婆婆欣賞粵劇的他表示,喜歡中樂,所以高興於這次的創作能加入中樂元素,「用歌曲呈現出像台灣夜市般熱鬧的氣氛。」 在演奏環節上,學生在每節課堂末,會播放個人創作,互相觀摩學習。六年級生蔡紫蕊曾聽到同學一首具有濃厚中國風的音樂時,被它吸引及主動查問當中的音效,其後更運用在自己的音樂上。 發展多元潛能 啟發學習音樂興趣 音樂科主席溫潔雯及呂燕霞指出,學校有很多與音樂相關的興趣班,包括口風琴班、非洲鼓班、手鐘班、獨唱班等;IJAM音樂課程稍後也會加入高年級的音樂課程,邀請不同年級的學生就課程主題,例如「管弦樂巡禮」、「混成曲」、「迴旋曲式」,創作音樂。 為甚麼開辦「IJAM音樂課程」?校長陳志恆解釋: 有些學生富有創意,但因為家庭或種種原因,而無法學習樂器,學校不希望埋沒他們的音樂才能,而這個課程不需任何音樂背景,只要一部平板電腦便可上課,「這是學生發展多元潛能的好契機。」所以,陳校長知道香港音樂人趙增熹與其學員開展的IJam音樂創作課程後,便邀請他們到學校開展課程。 趙增熹從學生作品中,看見他們的潛質。他指出, 學習樂器易學難精,小朋友有時容易氣餒。相反,透過這個課程接觸不同樂器,學生可以先找出自己有興趣的項目。因為創作過程容易,學生容易得到成功感,「啟發小朋友知道自己對音樂的興趣,再去繼續學習音樂。」 熱愛搖滾樂的六年級生張博然正正因為參加這個課程,製作了一首由電子鋼琴、低音結他聲效而成的搖滾樂曲;並與父母分享自己的創作,讓他們知道自己對音樂的興趣及熱誠,從而有機會報讀結他班,圓了學習結他的夢想。 這個音樂創作課程不止譜出一首首樂曲,亦譜出小朋友的夢想與未來!(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