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6_20180617sa
mailbox
邦幫你信箱
2018.06.15
同樣有問題的社工
我是一位剛剛入職的社工,在一間長者中心工作,每天的工作是協助長者填寫入住安老院的申請表,只是一些文書工作,好像一點意思都沒有,埋沒了多年來的社工訓練。 我特別喜歡你在每一期《喜樂少年》的信箱, 相信不少家長也得益不少。我有一些煩惱,希望你能給我一點意見:一如前述,我的工作不太忙,在過去大半年,我發覺工作非常沉悶,完全沒有機會運用社工技巧。我曾打算轉換工作機構,改變服務對象,但一下子卻沒有適合的工作崗位,現在每天上班好像受苦一樣,你說我如何是好?  多謝這位社工的來信,他的情況,相信很多同業也遇過。在一個極為限制的環境下工作,處處掣肘,諸多限制,往往令人非常有挫折感,因而影響工作動力;本想更換工作環境,但一時間又沒有合適的崗位,這困局如何打破?  首先,這位新晉社工有沒有留意,社工是對人的工作,如果時間許可的話,服務的深入程度完全取決於社工的自發性。就以長者填寫申請表為例,你可以替這位長者填妥申請表便工作完畢,但你更可以詳細詢問這位長者申請安老院舍的原因, 了解他與家人的關係。若發現有問題,你應提供即時的介入,或作出適當的轉介。 我想你所工作的機構也會有同樣的想法,他們不會請一位社工純粹去為長者填申請表,因為請一位文員的價錢比社工便宜得多。社工的工作滿足感,取決於該社工的投入多少熱誠,投放愈多,滿足感就愈多,這位同業不妨試試。 還有,社工的挫折感,可能來自機構的制度問題。有一點我們必須明白,大家都生活在有限制的社會中,而機構的制度也是限制之一,我們不能期望在一間完全沒有設限的機構中工作,因此,我們只能在限制中,提供最大的服務,就如一句廣東俗語:牀下底翻筋斗,去到最盡。 其實,還有很多福利制度令人氣餒,例如一筆過撥款、安老院舍及傷健宿位不足、沒有全民退休保障等。但這些都不應降低我們向受助者提供服務的質素。    
kjy06_20180610sa
mailbox
邦幫你信箱
2018.06.08
我該如何說?
我的女兒已經中五了,一向都很聽話,但她和父母間卻欠缺較深入的溝通, 談的也是表面的事,例如只談學校的事, 從沒有說過心底話。其實,我最想知道的是她心裡想甚麼?  最近,我看見一份親子雜誌,教家長怎樣和子女說話,看上去好像很容易,但我卻發覺很難應用在我們身上,我把雜誌翻完又再翻,縱使文章描述了百多種情況,但好像沒有一種可應用於我們的狀況上,邦Sir,你可否教我們應如何和子女溝通,才可明白他們心裡想甚麼?  如何和子女溝通是一個很大的課題,當然不是一兩本親子雜誌說了算, 今天我也只能說一些原則性問題,希望各家長能多練習,從而掌握溝通的技巧,以達致相互的了解。 我建議少說解釋的話,多說感性的話;說簡單點,就是少說事情的後果, 例如孩子欠交功課,你不用告訴他欠交功課的結果,反而問他面對功課時的感覺,因為孩子一定知道欠交功課的後果,那為何他仍這樣做?可能他覺得這份功課很困難,他的能力未及以致未能完成;更可能他以欠交功課來與老師對抗;因此家長必須了解孩子的感覺,才可探索到他的內心。我曾對一些家長說:講結果,要解釋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要講感覺和感受,可能連父母也未必曉得,何況要孩子說感受。因此,家長就要培養孩子多說感受的話。例如:「今天你默書得到滿分,我很高興」;「今天你欠交功課,我很擔心」。「高興」和「擔心」就是感受的話,父母不妨多講,讓孩子也明白你的心情。 由於你說多了感受的話,這使你更關注孩子的情緒,尤其踏入青春期的孩子,他們更少向家長說感受的話,那家長的觀察和詢問就至為重要,孩子不是不願意向父母透露自己,只是怕父母擔心,因此,家長的觀察就變得非常重要。多說感受的話,就容易覺察到孩子的心情,從而提供及時的介入。 我曾對一些新入行的社工講解說感受話的重要,只講後果的話,人人都曉講,但感受的話未必人人曉講,因這是訴說著個人的感覺,同一件事,感覺人人各異,所以家長們必須學習說和聽, 才可達到有效的溝通。    
kjy06_20180603sb
happypoint
快樂宗點
2018.06.01
遲到上學
準時上學, 是學生每天的生活習慣之一,看似是一個理所當然的行為,但卻有些學生感到準時上學有難度,甚至有些長期遲到, 不論家長或學校對這種慣性遲到問題都表現得束手無策。 一般來說,假如學生遲到,學校老師會作出記錄,而且記錄會出現在學期末的成績表上,每次遲到後,老師都會作出簡單的訓示,假如遲到的情況持續,老師可能會聯絡家長,作深一層的了解,甚至會將學生的個案轉介至學校社工或心理學家,由他們作進一步的跟進和處理。 假如學生偶然一次上學遲到,可能是因某些生活改變而造成的,家長和老師可作簡單提點,以避免遲到的問題再次發生。假如遲到的問題經常發生,家長和老師便要深入了解,找出問題的原因所在,而原因可分為非疾病性和疾病性的。非疾病性方面,家長老師可從學生的生活時間表入手, 看看學生的時間安排,了解日常生活的活動和睡眠作息的時間,例如看看最近的活動有否改變,有沒有出現壓力事件、家庭問題或朋輩問題,有沒有花太多時間在電子遊戲或互聯網上;了解原因後,便可針對問題作出對應的處理。 疾病方面,首先可了解學生有沒有睡眠失調的狀況,包括入睡時間和睡眠質素等。另外,慣性上學遲到可能跟一些精神障礙有關,例如抑鬱情緒障礙,學生可出現情緒低落至失去動力的情況,對目前生活事事不感興趣,加上社交退縮和睡眠障礙,令準時上學成為生活中的困難。另一個情況就是社交焦慮症,學生對接觸他人和跟別人交往產生過份焦慮,以致學生對進入學校或課室出現抗拒,所以很難準時上課。因此,遇到學生慣性上學遲到,不應一開始便責罵他們,因為背後可能是醫學原因,要請醫生治療。
kjy06a_20180527s
mailbox
邦幫你信箱
2018.05.25
不愛上學的孫兒
主旨:我的孫兒今年一年級,由於父母感情不好, 媽媽經常不在家,孫兒由我協助爸爸照顧,但他無心向學,功課做得一塌糊塗,字寫得極難看,老師又經常投訴他與同學爭執,我建議替他轉校,可是爸爸說孫兒現時讀的是名校,託了很多人事才考進去,萬萬不能輕言轉校。  也不知從何時開始,孫兒變得無心向學,中英數成績也不好;經常與同學因小事爭執甚至打架,老師把他調到最前的座位,但情況毫無改善。爸爸請了補習老師,但只上了幾堂,補習老師便辭職了。最近,爸爸會在兒子放學後,帶他到寫字樓,從旁協助孩子做功課,但情況未有改善,反而孫兒晚上會哭著回家,說爸爸不停罵他。邦Sir,我可以怎樣幫孫兒呢? 如果孩子覺得上課是個負擔,定必想辦法逃避,你的孫兒就是典型例子,他覺得學校的功課 像一條走不完的路,哪有興趣走下去?加上他讀的是名校,我想學校對孩子的要求也不少。轉校也不是一個好辦法,如果轉到另一間學校而情況依然,那是不是再轉校呢?解決問題的方法,其實是要找出孩子不喜歡上課的原因。 我以前曾經說過,孩子從幼稚園升到小學,需要重新適應上課形式、做功課的方法、老師要求等, 這些都和幼稚園大不相同,孩子要很大的氣力,才可適應新的學習, 因此,家長不妨和老師談談,看看是否適應方面出了問題。 其次,你提到孩子與同學的關係不好,經常有爭執,甚至打架; 那就要找出孩子與人溝通的問題所在,在這一點上,我大膽地說孩子可能是學習了父母的溝通模式,你說過:父母的關係不好;我想他們的溝通大都是吵吵鬧鬧,孩子於是學習了這種方式與同學溝通, 問題便出現了,爭執必然多,打架更是平常事。 一方面受到老師的壓力, 另方面與同學的關係又不好,這些情況加起來,會令孩子覺得上課是件苦差,他必視上學為畏途,功課又怎會好?  因此,我建議父母須先解決彼此的關係問題,可以先尋求社工輔導,以孩子的前途作優先考慮,看看可否挽救婚姻。其次是與學校多點溝通,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並鼓勵他參加一些制服團體, 學習過一些有紀律的生活,相信對孩子有很大的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