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230108_fade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3.01.06
海怡寶血小學
「智在玩」多元智能課程
(本報專題)玩遊戲固然開心,如果在玩樂中能同時學習,豈不是會有雙倍快樂?海怡寶血小學近年開展了「智在玩」多元智能課程,目的是透過不同遊戲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發展潛能,促進全人發展。   要問學生最喜歡哪個上課天?一定非星期五莫屬。因為學校在周五為全校學生安排多元智能課,課程中圍繞八大智能,進行「溝通小達人」、「Free D 達人」(3D printing)、「地壺球碰碰車」、「歷奇初探」等活動。   學校就著美國哈佛大學心理發展學家加德納(Howard Earl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論」, 圍繞八大智能為學生設計多個多元智能課活動,從而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興趣。   八大智能 語言智能:學習對於口語和文字的應用能力。 數學邏輯智能:學習數字運算、推理邏輯及分類歸納的能力。 視覺空間智能:學習利用三維空間的方式進行思維的能力。 肢體動覺智能: 運用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覺。 音樂智能:學習對音樂節奏、音調、旋律的分辨、欣賞、表達及創造能力。 人際智能: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 內省智能:學習表達、投入、專注及反省。 自然智能 :了解並探索動植物、大自然環境和注重生態保育,透過觀察、歸納和實驗來學習 。   接觸全新活動 發展個人潛能 每級學生於每學年會參與四個課程,每一課程共六節,學校期望在六年的小學階段中,學生能經歷八大智能的所有課程,發展個人潛能。 「每到星期五便會期待多元智能課,因為我接觸到很多未接觸過的活動。」六年級學生胡尚林說。她一直想學習跳舞,而在這課程中,她接觸到屬於肢體動覺智能和音樂智能的「Popping Up」(K-pop Dance),感受跳舞的樂趣而更肯定了學習舞蹈的決心。   此外,尚林認為志在玩課程十分有趣,能夠訓練團體合作精神,其中她認為人際智能和內省智能活動「歷奇達人」最難忘。她進行了數個歷奇活動,當中一個是要與組員合作把鞋子疊起,「我在最後關頭與同學判斷錯誤,使鞋子倒下,最高只疊了六隻鞋子。」她表示,從中學會不要衝動,而要細心討論每一個細節再行動。   挑戰自我 從失敗中學習 在眾多活動中,五年級學生李納之最喜歡自然智能的航空課程「衝上雲霄」。他與同學分組摺紙飛機再拋出鬥遠,「我們一開始以為很容易,紛紛摺出最好的飛機來拋,以為很容易便會勝利。但之後才知道原來第一次拋的距離,會成為第二次拋的目標,要超越自己才有分。」 李納之與同學商討了不少摺法,也會參考其他同學的做法,期望摺出比第一次更好的紙飛機,「後來發現長身少少的飛機能飛得更遠。雖然第二次我們沒有人成功,但也獲益良多。」   三年級學生周依嵐最喜歡編程課程「Matata Lab」,因為可以控制機械人,做出唱歌、跳舞、畫畫等不同動作,在玩樂的同時學習編程,「我與組員曾經給錯指令,使機械人出錯,之後就要思考哪一步出錯,再給正確的指令。」   四年級學生黃銘津則最喜歡「地壺球碰碰車」,這活動屬於空間智能及肢體動覺智能,「這個活動考驗團隊合作,也要思考發射地壺的角度,看看是要撞對手的地壺反彈到中心,還是直射目標,很有挑戰性。」   建立信心 認識自我 「學生很少機會玩,而家長也希望學生能開心地學習。」馮斯敏主任指出全校教師都有參與就著不同智能,構想出相應的活動,在八種智能中,語言智能和自然智能的活動貫穿一至六年級的課堂。 馮主任表示,課程中或完結後會進行評估,例如拍片、表演、比賽、成品展示等,「以遊戲形式讓學生投入在學習中,不知不覺地學習,有更廣闊的視野。」   「課程中有很多是學生未經歷過的活動,有些學生會因為未經歷過而對自己沒有信心,但當他們嘗試過後,便會發現原來自己也可以做得到。這就是他們信心、經驗的建立。」校長黃德才說。   黃校長欣喜看見有些男學生原本不願意跳k-pop,但在過程中慢慢去嘗試跟著導師的指示,最後成功跳出完整舞步,「課程著重學生的內在發展,發展自己的興趣、能力,我希望透過遊戲,讓學生嘗試、突破, 更加認識自己。」(吳)
kjy08a_20230101_fade
400 400 喜樂小學投稿
小學投稿
2023.01.06
喜樂幼小-文章
一次理髮的經歷   步入夏天了,在這熱不可耐的夏天, 家裡的空調忽然壞了,媽媽看見我一頭長長的頭髮和分叉的髮尾便逼我理髮。我本來不太願意,但實在敵不過炎熱的天氣,只能去理髮了。怎料媽媽說:「放心,只剪一點點,我理髮技術可好了!」我心驚膽戰, 想:媽媽沒有任何理髮的經驗,可以剪得好嗎?   我站在洗手盆的前面聽著媽媽準備工具的聲音,嚇得我不敢說話了。不一會兒,媽媽就準備好了,但在剪髮前我和媽媽商量好只剪一厘米,媽媽也爽快地答應了,於是我也放下一點戒心。媽媽拿起剪刀對我的頭髮咔嚓咔嚓兩下,不一會兒,我的頭髮就像下雪一樣落在我的肩膀和大腿上,我心疼極了,我的心情也隨著紛紛散落在地的髮絲黯然神傷。   不久後,頭髮剪好了,媽媽拿來一面鏡子,我看了看我的頭髮,心想:這是我嗎?短短的劉海和頭髮彷彿是鳥兒把鳥巢築在了我的頭上,讓我的頭髮變成了醜醜的拖把。本來以為理髮前的髮尾已經很糟糕,沒想到理髮後卻雪上加霜。   之後的幾個星期我都失魂落魄,還在為了這件事而傷心。 李愷晴     天主教明德學校     6C   學畫畫的啟示   我一看到這幅畫作,就想起了讀幼兒三年班的時候,我跟爸爸一起學畫畫的難忘經歷。因為我想長大後成為一個插畫師,所以懇求爸爸讓我參加畫班。   一開始,爸爸說我要先學會分配圖畫的比例,不要畫得不像樣。我嘗試了一遍又一遍,都是不恰當的比例。哥哥說:「反正你都沒天份, 不如放棄更好, 不用辛苦。」我拒絕了他,因為聽到他說我沒天份,我就很生氣。   爸爸卻鼓勵我說:「不要放棄, 哥哥只是跟你開玩笑。相信我,做任何事都要持之以恆!」我重新燃起信心,加倍努力,不斷練習,終於成功了!我終於學會了按比例畫圖。   我跟爸爸說我想學繪畫眼睛。雖然爸爸不太懂,但也坐在我身旁陪伴我。我在紙上畫了一個「六字」,我覺得畫眼睛有點複雜,一直嘗試著其他樣式的眼睛。我還上網搜尋、看影片學習,自己在不斷研究。   除此之外,我自學了繪畫很多東西,有頭髮、手指、衣服等比較困難的。現在,我已經掌握了一些畫畫的技術,把物件畫得栩栩如生了。從這次學習中,我明白了做任何事都要持之以恆,不要輕易放棄,才能成功! 周芊雪     獻主會小學     5D   老師評釋:這篇文章同學運用了倒敘法,利用一幅圖畫,想起自己小時的夢想,及實踐夢想的經過,就算期間遇到任何的困難,都不放棄。同學運用了不同的連接詞,將故事串聯起來,起承轉合,並帶出從中體會的道理。- 陸欣欣老師   對我影響最深的人   你知道誰是對我影響最深的人嗎?那就是我的爸爸。   爸爸是一個很有愛心的人。有一次,爸爸帶我去公園玩,我們在路上看見一隻無家可歸小貓,牠的腳好像受傷了,但我無視它。爸爸便教訓我說做人要有同情心,就把受傷的小貓送到醫院。經過獸醫的治療後, 小貓沒有大礙,爸爸還把牠帶回家飼養。   爸爸的愛心, 令我學懂愛。原本我看見與自己無關的事情都漠不關心,但經過這件事後,我也學會了主動關心別人。例如我看見有人掉了錢包,我會主動拾起還給他。   爸爸也是一個沉實冷靜的人。有一次,家裡發生火災,大家急急忙忙地離開家裡,只有爸爸十分冷靜地致電報警。等了一會兒,警察和消防隊員都到了,消防隊把火撲滅,幸好我們都沒有受傷。   爸爸教會我不論遇上甚麼事都要保持冷靜。現在,我遇到困難時,我都會保持鎮定。有一次,我遺失了手機,我就到處尋找。這時,我記起了爸爸的教導,我便冷靜地想一想我的手機曾經放在哪裡,最後成功找回手機。   至今,我最感謝的人就是我的爸爸,因為他教導我做人要有愛心和冷靜。我最想對爸爸說的話就是「爸爸,我愛你」,他的愛心讓世界變得更溫暖。   譚泳欣     海怡寶血小學     六義  
kjy13b_20221211_fade
400 400 愛童心
愛童心
2022.12.09
親子溝通零障礙
因應疫情,不少離異的父母和孩子的探視變成了視像會面。視像會面似乎方便而具彈性,但背後仍有很多考慮,例如家長不能與孩子有身體接觸、孩子未能維持專注、家長難以叫他回鏡頭前、沒有共同話題使氣氛尷尬等等。   但無論如何,我們也可嘗試使用一般視像軟件幫助親子接觸的。筆者早前透過「疫情親子溝通零障礙」工作坊,與家長們作交流,並分享使用視像軟件(以Zoom為例)與孩子會面的一些心得和小貼士,內容如下:   1. 與孩子會面時,可運用視像軟件的功能(例如虛擬背景,虛擬人偶等)帶給孩子新鮮感,引起他們的好奇心; 2. 配合孩子愛玩的天性,安排與他們互動的遊戲。例如透過視像軟件的白板功能玩「猜猜畫畫」遊戲,以親子遊戲(例如「收買佬」,透過邀請孩子拿出心愛的物品,了解他們近況)增加與小孩的互動等; 3. 視像結束時,可用生動的方式(例如與孩子一起做手勢互動)說再見,讓孩子感到被愛護。另外亦預告下次見面時間,讓孩子有心理準備; 4. 配合孩子的年紀,尋找適合的社交媒體素材,例如有趣的網上短片, 以及互動遊戲網站(如 https: //gartic.io/,http://tinytap.com/,網上大富翁、Rummikub)等,以加強會面的樂趣。   善用科技增加與孩子的互動,可以使離異家長和孩子維繫感情,更可以使這個接觸變得充滿趣味和快樂。   江重豪    共享親職服務 社會工作員
kjy01_20221204 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2.12.04
華德學校
認識自己 發揮天賦
(本報專題)天主賜予每位孩子不同的塔冷通,你會怎樣善用這個塔冷通呢?華德學校學生有豐富的校園生活,因為學校為他們提供70多項課外活動及校隊訓練,期望學生在六年的小學生涯中,探索自己的長處,發展潛能。   該校深信音樂可以陶冶性情,固此著重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及鑑賞音樂的能力。所以,學校每年也安排全校學生到音樂廳,分別欣賞粵劇、音樂劇、古典音樂的表演。本學年,學校更在二年級的音樂課中,首次試行忘憂鼓活動,期望將來推廣至其他級別中,讓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 都有機會學習樂器。   弦樂團傳承 薪火相傳   為慶祝建校60周年,華德學校於本學年將校內的管樂團、弦樂團與敲擊樂結合,組成管弦樂團,將在來年4月的聯校校慶感恩彌撒中表演。其中,弦樂團於1997年成立,團員為二至六年級的學生,他們曾多次參加校內外的表演及比賽,屢獲殊榮。   此外,學校提供小提琴、大提琴班學習等,供有興趣的學生報名參與。弦樂團團員之一的六年級學生黃信淏自一年級起學習小提琴,並在三年級時被導師挑選加入弦樂團,「平時自己拉小提琴,有少少孤獨;加入弦樂團後,就像加入了一個大家庭, 可以與其他同學互相交流與學習。」   負責弦樂團的蘇詠芳主任表示,不少學生畢業後仍繼續進修並回饋母校,現時弦樂團的指揮也是舊生,「這也是一種薪火相傳。」   比賽中找到前進目標   近年在疫情下,負責管樂團的教師曾詠恩指出,團員多透過網上視訊形式練習。   「學校給學生提供了很多學習的機會, 有單簧管、色士風、小號等。」管樂團團員、六年級學生何伊翹便選擇了學習長笛。她最深刻的一次表演是與同學到迪士尼樂園演奏, 「當天是7月,天氣很熱,汗水都滴到眼睛裡。」雖然訓練及表演過程嘗到艱辛,但她表示享受其中。   學習敲擊樂的五年級學生黃卓霆,對於能學習樂器而感謝媽媽的支持,「我初加入時,甚至不會數拍子。」   憑著一直努力練習、沒有放棄,現在他學會打鋼片琴和鼓。負責敲擊樂的曾佩敏主任欣賞卓霆的表現, 「希望讓學生在比賽及表演中,見識到其他學校學生的實力,也有前進的目標。」   英語話劇 加強自信   學校亦關注學生的語文學習及演說能力。劉詩雅老師表示,學校每年都會舉辦英語話劇欣賞活動,讓學生在一個愉快的環境下學習英文。低年級學生以課外活動形式,學習基本演出技巧,以種子形式培育及增加學生以英語演出的信心。而高年級學生則透過選拔組成校隊,再加上外出觀摩其他學校的中學生演出,並進行訓練,再代表學校參加學校戲劇節,吸收演出經驗。   三年級學生陳彥熹加入了學校的話劇活動,「我喜歡表演,扮演不同角色,為觀眾帶來歡樂。」   中、英文辯論隊 實踐思辯精神   近年,學校成立了中、英文辯論隊。英文辯論隊的負責教師黃家浩表示,成立辯論隊,是為了提升學生演說技巧,讓他們更自信地表達自我。   中文辯論隊的林少芬老師補充,雖然現在辯論隊仍處於發展初期,但未來會繼續積極參與各項比賽,讓同學累積經驗,擴闊眼界,並透過不同的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實踐思辯精神。   「我參加英文辯論隊,是想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六年級學生葉穎泰說,每次搜集資料,準備議題時都會與隊友商討, 「有時與隊員持不同的意見,反而激發思考。」   六年級學生陳栩晴從四年級開始參與中文辯論隊,從活動中學習到團體合作,具備批判思維。   多角度思考 懂得欣賞別人   「我們深信天主創造人時,給予人不同的能力,有些擅長畫畫, 有些擅長編程活動。學校就是要給學生機會,嘗試不同的活動。他們未必立刻找到自己的專項,但在過程中,能更加認識自己。」校長盧淑儀說。   她期望在活動中, 學生認識自己的塔冷通外, 也要懂得欣賞他人。她舉例,近年學校成立的辯論隊,目的就是讓學生學習多角度思考,從中體會到別人的難處,懂得欣賞別人, 富有同理心。(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