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2_20130414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04.14
漫遊地質歷史 細看生命進程 史前故事館 趣看地球科學
     常聽人說道:「恐龍是遠古地球的霸主」,但你是否知道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早在恐龍出現的三十六億年前,已有原始生命的出現?原始生命是甚麼?生命的起源又是甚麼? 就讓我們到史前故事館走一趟,從科學的角度看地球的歷史故事。 (本報專題)還未步入展館,目光已被入口旁的一件展品吸引著。那是一根骨頭,一根巨大的骨頭。到底這根巨型骨頭,是屬於怎樣的巨型生物呢?「這是雷巴齊斯龍大腿骨的複製品,與真品的大小比例是一比一」,館長岑萬儀解釋道。館內雖然沒有活生生的動物,但場館順時序分成五個展區,展示近一百件史前生物的模型和珍貴的化石,館內顯得生氣勃勃。 史前故事館的標誌是甚麼史前生物?(圖1)  溝鱗魚。溝鱗魚是泥盆紀時期(約三億多至四億年前)廣佈全球的原始魚類,身長只有數十釐米,在香港也曾出土牠的化石,已經滅絕。牠和現今大部份魚類最大的分別,就是身體內沒有骨骼,而是體外覆有骨質鱗片,頭部和胸部則包裹著骨甲。由於甲殼上滿是凹洞和彎曲的溝紋,因而得名溝鱗魚。 這些化石與香港有甚麼關係?(圖2)  在現代化都市的外形下,香港其實歷史悠久。船灣淡水湖曾出土溝鱗魚的外殼化石,將香港的地質歷史推前至四億年。此外,該化石的溝鱗魚品種與館中展出、由澳洲魚類時代博物館借出的溝鱗魚化石相同。由此可見,香港於四億年前與澳洲十分接近,因地殼板塊移動,今天的地理位置才相距甚遠。 此外,香港新界東北海岸亦曾發現菊石化石(圖3a)。菊石與魷魚、墨魚等同屬頭足類動物(圖3b),菊石雖已於六千多萬年前絕種,但外形和今天仍存活的鸚鵡螺接近,漂亮、貝殼似的外殼保護著柔軟的身體。更因外殼的特別構造,牠就像潛水艇般,能透過調節殼內空氣和水的比例,在水中上升下降。牠們亦能噴出海水,使自己向反方向快速移動。 我可以接觸化石和其他展品嗎?(圖4)  一般來說,化石等展品都嚴禁參觀者觸摸,以免對寶貴的研究資源造成破壞。但史前故事館有數件展品可供參觀者觸摸,提升他們的興趣和體驗,當中包括:來自俄羅斯的鐵隕石和菊石化石。透過第一身接觸,我們能更認識隕石的成份,以及它們在地球形成過程中的重要角色;觸摸千萬年歷史的菊石化石,感受牠殼面的凹凸,或許你就能明白牠們為何被古人形容為「羊角」呢!即使可以觸摸,大家亦不要搖動或破壞展品。館中亦設輕觸式屏幕的互動平台,提供遊戲,讓參觀者更了解地球的歷史。不過,千萬記住,大部份展品都標上「請勿觸摸」的標示,大家要跟從現場工作人員的指示,愛惜這些珍貴資源呢!  透過認識地球歷史和古代生物,我們學到甚麼?   
kjy10b-20130414
icon19
青苗天地
2013.04.14
只可惜
在公園的再遇,於你,可能一切如常。於我,總有一種莫名的悸動。依稀記得那次你在雨傘下的小身影,我真的想與你風雨同路。你雙眼看著我時,是如此純真與憐憫。你的笑容像雨後彩虹,劃破我灰黑的世界。 「小絲,小絲!」我心裡是這樣叫著,卻難以啟齒。 今日的我不再醜陋,漂亮得令人羨慕。 「小絲,小心啊!讓我來踏死牠!」友人正提起腳,準備踏去小絲身旁小草上的小蟲。 「不要啊!小語!要是你害怕的話,我們轉個地點再躲吧。」小絲拉著小語往另一地方去。「小蟲蟲,下次可不會這樣幸運了喔。祝你快高長大, 找個好老公⋯ ⋯ 嗯, 好老婆吧。」小絲在離開前悄悄回頭,向小毛蟲說了這番話。 那天,你是我張開雙眼看見第一個的面孔。你那雙會笑的眼睛,似為我的來臨而歡欣。在下雨天出世,我就要忍受著風吹雨打。「小絲,你不害怕毛毛蟲嗎?」一位女士温柔地問。「我不怕,媽媽⋯⋯雖然牠有點不漂亮。」面前天真無邪的女孩回答說。她還為我插上一塊大大的樹葉作傘,為我遮風擋雨。 「即使牠現在一點也不美,但牠最後會變成很美的蝴蝶的。來,走吧。」媽說。在離去前,你回頭對我輕聲地說﹕「你要快高長大喔!變得很大很大,很美很美!」 只可惜,我是一隻蝴蝶,我的生命很短暫。我曾想不斷在你身邊飛舞,為你帶來一點歡笑。我的飛,只想為你的生活帶來一點不一樣的色彩。只可惜,飛翔的霓裳舞總有謝幕一刻。或如泰戈爾的話:生如夏花之絢麗,死如秋葉之靜美。  
kjy07_20130324
icon49
巧手巧思
2013.03.24
用雙手觸摸耶穌的大愛
 寬恕消除了仇恨,修和恢復友愛的接納。耶穌是天主子,他降生人間,與世人一起生活。他同情世人的罪過和軟弱,甘心情願成為代罪的羔羊,背負人類的罪過而死在十字架上。因著耶穌的犧牲,天主以無條件的愛寬恕我們。愛戰勝死亡和黑暗,耶穌由死者中復活,給我們帶來新的生命, 使我們重獲光明,不再在罪惡的黑暗中恐懼地生活。讓我們齊來動動手,在製作小手工的過程中,感受耶穌基督的愛和犧牲。......
kjy02b-20130324
icon89
校園隨筆
2013.03.24
在主內的新生命 —— 讓學校成為福地
「主為我牧,我一無所缺,衪領我到茵茵的草地。」讓我們感謝主,並全心、全靈、全意信靠我們的天主。 最近,學校家長福傳小組有一位成員( 圖左一)喜孜孜的跟我說:她將在這個復活節領洗!她邀請我當晚到聖堂見證這個重要時刻。此外,她更告訴我一直未有陪同她參加慕道班的丈夫,當晚亦會出席。她的女兒升上中學後,也有上主日學。這位家長相信她的願望很快會實現,有一天,一家人可以一起到聖堂參加感恩祭。 她的雀躍與興奮心情令我想起自己的洗禮, 想起信仰的種子在我心內萌芽的歷程。其實,童年的我跟許多同學一樣,在天主教學校讀書,每天的校園生活也是以祈禱開始和結束。現在,跟過往所不同的,是從前大多由校長和老師負責領禱,同學領禱的機會實在不多;今天,同學們可以參與領禱,實在比我幸福啊! 能夠成為天主的兒女,教人感到興奮和無比光榮。最要感恩的是我的爸媽並不是教友,他們卻把我送進天主教學校讀書,讓我認識天主及聆聽聖言,更讓我養成了恆常祈禱的習慣。 記得我就讀的小學,操場有一座聖母岩。雖然那兒要走一條長長的石級才到達,偶然還會有三隻黑貓盤踞左右,但每逢課前或小息,我總愛跟隨同學一起到聖母岩禱告。升上中學後,由於校園內有一所小聖堂,跟天主交談的機會就更多了。祈禱確實讓我更接近天主,與天主建立了更深的關係。 成為教師後,我很渴望能像校內的公教老師一樣,跟同學分享天主的聖言,講述耶穌的事跡,指導他們藉祈禱跟天主談話。於是,我便報讀慕道班。慕道班豐富了我對天主教的認識,加深了我對聖經的認識,最後,我接受洗禮,正式加入了天主教大家庭。領洗當晚所領受的蠟燭, 我至今仍然保存著。今年復活節,我一定會帶著它去參加彌撒,見證那位家長領洗的喜悅!  「我是教友,頂大光榮;領洗以後,做耶穌兵。」這蠟燭除了提醒我要追隨耶穌這唯一的真光外,更提醒我做耶穌兵的使命,在生活上要以言以行將福音傳揚開去。今天,眾多的校長、老師和牧民助理每天在校園的不同崗位,履行教友的承諾和福傳的使命,為天主作見證,籌辦多元化的宗教活動,讓家長及同學認識天主、接近天主、體驗與主相偕的喜悅。 願天主降福播種人,賜他們共同努力,讓更多信仰的種子萌芽生長,讓更多的家長及同學藉著恆常的祈禱及宗教活動,與祂建立更密切的關係,獲享基督的平安與喜樂。(全文完)  作者為鴨脷洲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