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6_20230507_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3.05.07
嘉諾撒培德書院
不一樣的體驗 不一樣的藝術展覽
(本報專題)嘉諾撒仁愛女修會會祖聖瑪大肋納嘉諾撒「謙遜、仁愛」的精神,一向是修會屬校嘉諾撒培德書院的辦學方向之一,該校近年全面推動品德教育,在藝術培養方面,藉著創作帶出品德的精神。校長黃少玲表示,期望學生能夠成為一個懂得感恩、尊重萬物、勇於承擔的嘉諾撒人。   嘉諾撒培德書院早前與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首次合辦藝術展覽「Ps Share PTCC @ PolyU 」, 展出逾150份中一至中五學生在視覺藝術、STEM創科科研,以及時裝設計的作品。   該校視覺藝術科主任許穎彤指出, 展品大部分來自學生上學年的創作成果,作品的題材圍繞個人、生活、社區及社會。例如在疫情期間,中六學生運用STEAM技巧,融入科技與藝術創作,設計成可提升家居衛生及防疫的「溫馨小居」;中五學生善用物聯網及AI技術,研發智能學習椅,紓緩學生在疫情下長時間在家網課,因而出現亞健康的癥狀;中三學生在疫情中學習電繪設計WhatsApp貼圖,帶出正面信息,在疫情下送上鼓勵;中二學生藉著口罩設計,學習繪畫中國花鳥畫,以花卉借喻個人情感,向疫情下的「英雄」表達感激與讚美。校方原定印製由學生設計的口罩,因著疫情逐漸放緩,轉為製作杯墊,分享學生創作的成果。   黃少玲校長表示,作品鼓勵學生多觀察社會,留意學校及生活的點滴,關顧社會,鼓勵學生透過不同的藝術媒介,帶出正面信息。   培德人 培德物   該校2021學年起的三年發展計劃,推動「感恩、承擔、尊重」的元素,上學年以感恩為題,本學年則以推動承擔為主。中四學生陳曉彤於去年中三級視覺藝術課堂中, 學習應用平板電腦電繪繪畫, 設計WhatsApp貼圖,以圖像及簡短文字帶出品德價值, 帶出「培德人、培德物」的主題,繪畫出具漫畫特色的「培德人」形象,及展示培德人品德的物品,帶出正向信息。她揀選「承擔」作為品德主題,分別創作運動員及書包兩個角色,希望帶出「勇於承擔過錯」與願意承擔責任等信息。   是次展覽已於2月2日至10日舉行,其他的作品包括以杯麪作為創作媒介,由中四學生因應以其個性作為選材,把杯麪重新包裝設計;亦有自畫像、靜物素描、服裝設計作品、香港仔風景電繪,也請來3Education推廣AR(擴增實境)技術的應用等。其中展出多幅運用金或銀的刮畫卡,讓中三學生觀察校園環境進行仿版畫創作,中四學生麥鐥之刻畫了校園的樓梯,「每次上學也會使用的樓梯,也使我充滿著校園美好的回憶。」由於學習時受疫情影響,需要在家網課學習,她便透過老師教授的點、線、面技巧完成仿版畫創作。   融入科技與藝術   展覽中,每個作品均設有二維碼,分享學生的創作意念,該校在展覽中得到3Education的協作,在展覽中展示AR及VR技術。副校長陳立宜表示,不同的資訊科技為學生帶來嶄新的體驗,「戴上VR眼鏡,立時進入了藝術創作的虛擬環境中,帶來了科技與美感的效果。」他指出,藉著科技擴大展覽的可塑性,尤其是一些體積特大的展品,在場地限制下,透過科技也能展示出來。   兼任視覺藝術科及推動STEAM教育的林敏宜老師指出,視藝的範疇甚廣,作品除了平面與立體創作,也包含科技或體驗式學習, 她指出,校方近年把AR技術融入創作,是次展覽設有科技元素,展現學生在學校學習視藝創作的多元化。   中四學生譚良純在展覽期間,協助來訪者運用AR技術觀賞作品,「指導觀眾用平板電腦掃描二維碼後,從另一種觀賞的方式欣賞作品,加入了科技元素很有趣,是一個新的嘗試。」   全校學生粉飾操場   上學年期末,該校趁著籃球場於暑假期間,進行翻新工程前,黃校長發起與全校師生及職工用上三天時間, 一起在籃球場上進行「扮靚操場」大型合作塗鴉活動,以塑膠彩繪畫成20多幅以「感恩」為題的作品, 拼砌出代表嘉諾撒培德書院(PTCC)字樣的大型作品,作品圖片亦於展覽中展出,學生陳曉彤認為,能夠粉飾操場很有趣,展現團結與合作精神。   陳立宜副校長表示,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首次與中學合作舉辦展覽外,也邀請中學生參觀設計學院,「學生親身體驗在設計學院就讀的學生的學習經驗,特別為有意日後在設計行業上發展的學生,推動生涯規劃教育。」   中四學生黃芊萃為了能選修視覺藝術科,剛於本學年插班入讀該校,她說,有幸跟隨學校參觀理大設計學院的機會難得,她也有機會觀賞設計學院學生就香港文化或環保的藝術作品,「讓我更肯定自己將來想成為室內設計師的夢想。」另一中四學生麥鐥之表示,有機會到訪設計學院的物料資源中心令她大開眼界,中心詳列多款物料的資料,「原來不同的物料知識及應用如此豐富,讓我看到創作空間可以很大。」   黃少玲校長表示,學生的作品反映學校著重品德教育,學年內各學科從教學中加入品德元素,視覺藝術便是其中之一,從品格教育彰顯該校辦學團體嘉諾撒會的精神:仁愛、謙遜、承擔、尊重與感恩。她更形容藉著展覽展示學生藝術才能,「這是天主巧妙的安排」。(高)    
kjy01_20230416_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3.04.16
祖堯天主教小學
生態園
(本報專題)祖堯天主教小學早前舉行45周年 校慶祈禱禮,參禮者一同以禱告感謝天主一直對學校的助佑;陳永超副主教、石伯德執事(Jean- Pierre Siasi-Khonde)及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助理葉介君等也於祈禱禮中,移步到該校新建的生態園,並由陳副主教主持生態園的祝福禮。   生態園是結合種植、蝴蝶保育、STEAM以及宗教培育的學習場地。「既然天主在我們身邊創造了那麼多美好的事與物,我們為甚麼不由身邊出發,讓學生更關心四周的環境?」校長陳志恒說。   現時,生態園分為「種植區」及「蝴蝶飼養區」,種植了不少寄主植物及蜜源植物。寄主植物是蝴蝶產卵的地方,及幼蟲的主要食物;蜜源植物則是蝴蝶成蟲的食物。例如園內種植了的大紅花便是其中一種蜜源植物,因為其顏色鮮艷,體積大且花中有一個長花絲筒,會吸引所有吸食花蜜的蝴蝶前來。學校稍後將再增設「牆壁水耕種區(水稻、香草)」及「中草藥區」,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   陳志恒校長希望,藉著生態園讓學生探索四周的環境,透過動手種植、飼養等活動,建構價值觀,學習到不同的技能,並把這些技能連繫生活,在日常中實踐。   蝴蝶大使 養蝶經驗   在建成生態園前,該校已開始提供教師及學生的培育活動,例如成立「蝴蝶大使」,邀請學生飼養蝴蝶,見證幼蟲褪皮和成長結成蛹,並最終破蛹而出,化蝶後再在校園內放生。   「蝴蝶大使」之一的四年級學生潘柏鋒一直渴望飼養小動物。所以當教師邀請他成為蝴蝶大使後,便答應邀請。首次養蝶的經驗為他與家人十分珍貴,其中,他們原本預計幼蟲會在深夜結蛹,而準備用手機錄影這珍貴片段。怎知到了第二天早 上,才有結蛹的跡像,媽媽便立刻叫醒柏鋒,一家人見證這珍貴的一刻,感受到生命的奇妙。柏鋒回憶著首次養蝶的經驗時說:「第一次見到化蝶時,特別有成功感。」    在飼養蝴蝶的過程中,柏鋒每天上學時,都會摘下校園內的葉子,回家再餵養幼蟲;也要清理牠的排泄物。柏鋒的媽媽池慧玲欣喜見兒子在養蝶的過程中,培養了責任心;當他留意到幼蟲不吃葉子時,著急地請教老師和查閱課外書本,希望拯救牠。   經過多次飼養、放生的過程,柏鋒也儼如蝴蝶專家,有時在街上見到蝴蝶的蹤影,也會與媽媽討論蝴蝶的品種。柏鋒高興見到學校新建的生態園,期望在校園內認識更多生態的多樣性。   結合課程 生死教育   生態園祝福後,已相繼結合校本課程,為學生提供不同活 動。例如在編程活動中,學生運用電子零件及編程工具,設置生態園的系統,如自動灑水器及保育箱等;學生也會分析感應器數據, 探究種植中的各個變項。   此外,生態園內也安裝了鏡頭,所拍攝的相片,會讓小朋友分辨蝴蝶的種類,並教授AI系統辨認生物形態,好能追蹤及分析數據。學生從不同活動中,能學習不同知識及掌握技能,再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教師曹均美舉例,在課程中也會加入生態及環保議題,其中五年級課程中,便邀請學生分組飼養蝴蝶,同時進行生死教育。曹老師稱,在學生飼養蝴蝶後,教師會於道德及公民教育課中,與他們閱讀有關生命教育的繪本,並讓學生分享飼養的經歷及反思,「 可能有些小朋友努力飼養後,幼蟲也未能化蝶。他們便會明白生命的無常,在人盡力後,一切都要交由天主的安排。」 她指活動也讓學生學習釋懷與放下,無論最終幼蟲能否化蝶,學生都會有所得著。(吳)  
kjy08a_20230319_f
400 400 喜樂小學投稿
小學投稿
2023.03.17
喜樂幼小-文章
一場最特別的夢   昨晚,我睡覺的時候,隱約聽到了一些奇怪的噪音,弄得我徹夜難眠。我忍不住從温暖的被窩裡走出來,尋找著噪音的來源。找了一會兒, 我發現噪音來自一個黑色的盒子。盒子的外形十分奇怪,我從來沒見過這樣的盒子。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打開了盒子。突然,盒子發出了一道強光,把我整個人吸了進去。   過了一會兒,我睜開眼睛,發現眼前的標示板寫著「二零五三年」。這時我才意識到,原來我穿越到了三十年後的地球。我覺得全身發熱, 彷彿身處熱騰騰的鍋子裡,附近的氣温高達五十幾度!我立刻穿上保護衣,發現最高温的時候, 原來能達到六十多度!只要幾分鐘,地上的熱力已足以煮熟一隻雞蛋了。而南北極的冰已全部溶化,很多生物絕種,更出現了極端天氣,人們的生活已變得十分艱難。   我走到室外,發現環境十分惡劣!人們製造了大量垃圾,形成了一座座垃圾山。這些垃圾更變成了垃圾怪獸,牠們身形龐大,牙齒銳利。其中一些垃圾怪獸向我追來,我馬上逃跑,心裡感到十分驚慌。我奮力地向前跑,前面突然出現了一件障礙物,但我沒有留神,於是被障礙物絆倒在地上。在我身後的垃圾怪獸飛快地追了過來,正當牠要張開血盆大口,把我吃掉的時候,我大叫了一聲,突然驚醒了!我定一定神,發現原來我仍在自己的床上。我大口地喘著氣,原來剛才發生的事情,只是一場夢。幸好,也只是一場惡夢。   經歷過這場特別的夢後,我開始重視環保,例如不浪費食物、減少使用空調、少吃肉、自備環保袋等,希望三十年後的地球不會像夢境一樣。 彭健洋   秀茂坪天主教小學   6C   老師評釋:健洋首段先以夜晚及噪音渲染懸疑氣氛,再以黑盒作引子把讀者帶進夢境,過渡自然順暢;中段將夢境比喻作現實,道破人類無止境的破壞,令地球出現各種極端變化,最終人類只會自食其果,被自己親手製造的「怪獸」吞噬。尾段以個人反思作結,若將環保信息從個人層面擴展至世界,則更能引起讀者共鳴。 —— 李佩珩老師   一件好事   星期五,我和媽媽一起乘電梯回家的時候,我做了一件好事,被媽媽稱讚我是她的好兒子。   我和媽媽在等候電梯的時候,我看見一位姨姨雙手拿著沉甸甸的購物袋,慢慢地走近我身旁,原來她和我都是等同 一部電梯呢!   過了一會兒,電梯門打開了,我們進入電梯後,因為姨姨沒有手按按鈕,所以我立刻上前問:「姨姨,請問你要去哪一層呢? 我可以幫你按按鈕呢!」然後,姨姨微笑著回答:「我住二十三樓。」我聽到後,馬上按下按鈕。媽媽笑了,輕輕地摸了摸我的頭。   最後,姨姨開心地說:「小朋友,你又乖巧、又有禮貌,真的謝謝你!希望下次再見到你。」聽完姨姨的話,我感到心滿意足和體會到, 原來幫助別人也能給自己帶來快樂,我決定以後要多做好事,幫助別人,讓別人快樂。 陳裕文   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   三乙   記一次頑皮的經歷   今天,我在家中感到很無聊,看見媽媽在沙發上睡著了,忽然一想,就把媽媽的口紅拿了出來,把自己的咀塗得紅紅,然後,把媽媽的臉也畫了一個一個的心形圖案。   突然,媽媽醒來了,她發現有一些顏色在她手上, 就知道我畫了她的臉。不過,媽媽沒有責罵我,反而看到自己和我的臉上都畫滿了口紅, 便笑了出來。雖然媽媽沒有責罵我,但我知道她有些生氣,她說︰「只要你知錯能改,媽媽就會原諒你。」我跟她說︰「媽媽,對不起!我知錯了,我不會再這樣做, 請你原諒我吧!」媽媽溫柔地說︰「你是我的女兒,我當然不會責罵你,只要你知錯能改就可以了。 」   媽媽真的很溫柔,慢慢地把我臉上的口紅輕輕抹掉。這時我忍不住哭了出來,因為我很開心有一位愛我的媽媽,我覺得很幸福啊! 劉妍希   聖家學校   四年級  
kjy10_20230312_f
400 400 喜愛小學動態
小學動態
2023.03.12
喜樂幼小-動態
柴灣角天主教小學•朝聖之旅   (本報訊)柴灣角天主教小學早前分別安排五年級和六年級學生,到聖德肋撒堂和聖伯多祿聖保祿堂朝聖。   學生從聖德肋撒堂導賞員的講解中,認識了聖堂的建築特色及學習聖女小德蘭簡樸、謙遜、耐心地祈禱。   聖伯多祿聖保祿堂的導賞員介紹了主保聖人的聖像,帶領學生參觀設於聖堂內有關耶穌受難時所用的刑具複製品,令學生感受良多。   兩天的朝聖之旅中,學生皆投入參與活動,享受其中,積極回答導賞員的提問。是次的朝聖活動加深了學生對聖堂和主保聖人的認識,讓他們可以認識聖人的行實,在生活中恆常祈禱、愛主愛人,一生追隨天主。(少)   大角嘴天主教小學•專題研習日   (本報訊)大角嘴天主教小學早前舉行了為期兩天的專題研習日,旨在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   以三年級為例,學生以「健康小廚神」為題進行烘焙「愛心健康曲奇」活動,活動包含STEAM元素。當日,家長義工教導學生,例如學習把無鹽奶油放至室温,軟化後放入容器中攪拌變滑,認識温度會影響物體的形態,掌握烘焙曲奇所需的時間及温度等;學生亦透過營養師講座認識「紅燈、黃燈及綠燈」小食,以上活動均能讓學生認識健康的生活方式。   至於六年級學生則以社會議題「蝸居」作為研習重點,他們先進行分組,並透過網上室內設計平台設計蝸居平面圖,再根據平面圖製作立體模型,學生透過環保材料進行設計,共同發揮創意,並持續關心社會上不同的議題。   兩天的專題研習活動多元化,學生能度過一次愉快及充實的學習經歷,有效達致「自主學習」。(年)   聖安當幼稚園•為地震災民祈禱   (本報訊)土耳其南部與敘利亞接壤地區於上月發生強烈地震,釀成數萬人死傷,以及數十萬人無家可歸。聖安當幼稚園師生早前於早會上,為地震災民祈禱。   雖然年幼的學生未曾經歷過地震,但在圖片中已感受到地震所帶來的破壞及對人類的傷害。當分享各國救援隊在頹垣敗瓦中,救出被困數十甚至百多小時的生還者消息時,師生除感謝救援隊的努力不懈外, 也堅信天父在困厄中必定垂顧眾人。另一方面,學校也邀請家長慷慨解囊,捐贈善款以解災民燃眉之急, 並鼓勵家長和學生一起填寫心意卡,為面對困難的兄弟姐妹祈禱,祈盼地震災民能早日重建家園。(喜)   馬鞍山聖若瑟小學•四旬期祈禱會   (本報訊)馬鞍山聖若瑟小學在2月23日午息舉行四旬期簡短祈禱會,向學生宣揚「彼此相愛,實踐愛德」的訊息。   祈禱會開始,校長楊翠珊向全體學生恭讀聖路加福音,講述「慈善的撒瑪黎雅人」這個聖經故事。接著, 公教教師藉此故事,提醒學生在四旬期要謹記耶穌的教訓,做天父的好兒女,愛近人。   集禱後,全體學生一同詠唱以彼此相愛為題的二月月歌《有一新誡命》。宗教大使及音樂大使代表同學, 列隊上前領受巴斯卦羊,象徵學生願意回應耶穌的召叫,在四旬期克己,多作捐獻,實踐愛德。(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