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0_20171022s
icon19
青苗天地
2017.10.21
青苗天地 2017.10.22
探訪獨居長者   文鈞政  香港鄧鏡波書院  一D 你喜愛在空閒時間,幫助社區內有需要的人士嗎?你喜愛在普世歡騰的節日裡,跟隨家人探訪獨居長者嗎?在過去的端午節,我跟隨爸爸公司的義工團隊,到達紅磡家維邨探訪四名獨居長者,領悟到親情的重要。 還記得那天下午,我懷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情,到達第一戶獨居長者的家。我按下門鈴,兩鬢斑白的老婆婆伸出一雙仿似枯竭樹枝的雙手,打開大門讓我們進入。她憂鬱的眼神, 仿似告訴我們她辛酸的往事!  她家徒四壁,簡陋侷促。她用顫抖的聲線告訴我們,她的丈夫去世,兒女也早逝。這時我熱淚盈眶,心裡像打翻了五味瓶,甜酸苦辣,真不是滋味!所謂「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爸爸上前輕輕地提著老婆婆乾澀的雙手,遞上愛心甜粽,並鼓勵她勇敢地渡過難關。此時,老婆婆破涕而笑,我也放下了心頭大石。 今年是我第六年跟隨爸爸探訪獨居長者。在香港,貧富懸殊的問題極端嚴重。政府統計處公布貧富差距的堅尼系數, 去年錄得零點五三九,是香港回歸以來最嚴重,也創下四十五年來新高。所以每次探訪後,我總是百般滋味在心頭! 慕道旅途的感悟 盧植  香港鄧鏡波書院  三C 對我來說,天主教是能夠洗滌心靈、信奉的教會。自小我便有幸接觸天主教,因為我就讀的幼稚園、小學和中學都是屬於天主教教會。升讀中學後,我決意參加慕道班,跟可敬的江志釗神父學習真理、信仰和如何跟天主建立關係。 自此,每個星期參加慕道班,跟江神父學道理,便成為我的生活習慣。此外,我更在當時牧民助理劉展智老師的邀請下參加慈青,更成為慈青日的籌委。 在參與慈青籌委的過程中,我不單認識了不少新朋友,更重要的是學懂甚麼是愛──「愛是含忍的,愛是慈祥的,愛不嫉妒,不誇張,不自大」(格前十三4)。 感謝天主、聖母媽媽和江神父把我領入天主教這個大家庭,讓我擁有滿滿的愛。我非常感激江志釗神父的循循善誘,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除了江神父外,我還感謝一班跟我一起領受入門聖事的同行者, 當中有吳梓諾、呂澤庭等。我們一起跟江神父學習道理、一起吃逾越節晚餐, 更一起被江神父「打」。 雖說江神父經常以「打頭」當作我們答錯問題的懲罰,但正正因為以「打頭」的形式來懲罰我們,他所教導的道理才能刻骨銘心。我希望能夠秉持慈幼會的精神,以青年帶動青年,鼓勵他人參加慕道班。我沒有後悔參加了慕道班, 更獲益良多。
kjy01_20170423NEW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7.04.22
聖方濟各英文小學 濯足禮 謙卑服務 彼此相愛
(本報訊)逾越節前夕,耶穌知道自己即將離開世界,便在晚餐時,脫下外衣,為門徒洗腳(若十三1- 15)。聖方濟各英文小學於四旬期禮儀,首次倣傚耶穌的做法,分別由六對在學校擔任不同角色的人,進行濯足儀式,以表達謙卑服務、彼此相愛的意思。牧民助理胡嘉寶老師指出,為了讓學生有心理準備,老師會先在課堂教導濯足的意義,並於濯足期間以音樂襯托,令氣氛更莊嚴,讓學生更投入。 六對角色分別為: 校長與學生 神父與老師 大腳板與小腳板 課程主任與學生 服務生 基督小先鋒 大腳板李家瑩 與 小腳板鄧詠桐:為最小的服務 大腳板與小腳板是該校舉辦多年的培育活動,由高年級學生一對一照顧低年級學生,讓他們在低年級時接受別人幫助,至高年級能幫助別人,這理念亦切合濯足禮的主題。 五年級生李家瑩和一年級的鄧詠桐,因關係良好而被老師挑選作濯足禮代表。家瑩表示,她會在小息時探訪詠桐,若看到別人需要幫助也會幫忙,「他們可能還小,不懂處理問題。」詠桐補充,家瑩會替她檢查手冊,她亦會說謝謝作報答。胡老師解釋,老師會教導學生從細微事情實踐謙卑精神,並提供切身例子配合,例如教他們向曾幫助自己的人說多謝,希望學生從最基本的行動中,學會感恩和知足。 劉偉明校長 與 學生戎磊:感動人心的行動 就讀六年級的戎磊為了在畢業前做些有意義的事, 故自薦成為濯足禮一員,完成儀式後,他紓解了不少壓力,更重要的是,他承諾會主動做家務作為服務。 劉校長表示,當他跪下為學生洗腳時,感到十分感動,「雖然平日在聖堂祈禱,甚至結婚為父母斟茶時會下跪,但只是為自己而做,這次經驗卻是公開的愛德服務。」他亦對學生願意被洗腳而深受感動,因在社會較少這樣的親密接觸,是一個好的開始。 他認為除了要感動自己,還要感動其他人,宗教科主席黃永鴻老師認同,他不希望浪費聖堂位處學校旁這配套,故期望學生在禮儀中有所聚焦,如「一些有權力的同學,如風紀,也要為看似只能服從的同學濯足。」望學生長大後,仍會記得禮儀的意義。 劉校長鼓勵師生有親密接觸,自己也會以身作則。如戎磊說:「平時覺得校長說話有型、很善良,會跟學生聊天。」譚永明神父認為:「小學生有一半教育是從身教學習,如展示出型格,也是一種身體語言。」但同時要有內在修為,才能在生活中實踐。他表示,學生也許不知道怎樣謙卑,但慢慢成長及轉換身份後,便會更了解整個禮儀過程,及如何更謙卑地服務。就如平日學生在早會上,會問神父為何要祝平安,但在這儀式的氣氛感染下,他們表現出是值得互祝平安的。 譚永明神父 與 鄭麗敏老師:肢體的重要 當鄭老師知道被邀請時,她感到十分榮幸、感動及激動,因她沒想過自己有機會被神父洗腳。她回憶起在祭台前的情景:「當我在眾目睽睽下除鞋,我不敢看前方,腦裡一片空白。」完成濯足禮後,她感到平安及滿足,雖然跟神父接觸不多,但她感受到家的感覺。 譚神父笑言渴望為人洗腳,因蒙受祝福的感覺很實在。他曾為不同人濯足,但他認為這次經驗最難忘,因為以前只會留意怎樣令人舒服,怎樣讓人感覺不只是儀式,而是實際的行動;但是次儀式讓他明白老師雙腳是一個使命,努力為學生奔馳。另外,對方願意被洗腳也需要很大勇氣,二人相互付出和接受,是基督徒生活中的美麗;令他聯想到耶穌怎樣洗我們的腳,我們又應如何洗其他兄弟姊妹的腳,是信仰默想上的一個好題材。 平常人不太注重保護雙腳,但原來神父最近行山時受傷,導致走路有點瘸,才醒覺能跪下已是很大的恩寵,他很感激從這小事上看到天主的臨在,並提醒他要好好照顧雙腳,在將來也會以更謙卑的心去服務,無論是任何類別的服務工作,都要划到深處去。 除了雙腳,雙手亦帶出重要信息,他提到勞動工作十分重要,並以聖德蘭修女著重雙手工作為例,如派飯、抹地等,使他同樣樂意用雙手服務;他喜歡照顧自己,如洗衣服、做飯等,「若果清潔姐姐能把照顧我的時間為其他神父服務,我便會很開心。」 鄭老師聽到神父一番話後,想起有同事即使扶枴杖也要上學,「現在能行走時,我們不會覺得腳是肢體一部份,當不能行走時,才會知道不能沒了它。」她表示會更努力為天主服務,不計較任何回報地付出,用身教實踐基督徒精神。(妤) 
kjy02_20160619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06.18
天主教總堂區學校 奇妙的生命 學生才藝晚會
生命原是個奧跡,「這是天主賦予人的無價之寶;生命在本質上就是神聖的。」 《公教學校教育願景與使命》 (本報專題)天主教總堂區學校於上月初假伊利沙伯體育館舉辦名為「奇妙的生命學生才藝晚會」,透過舞台上的不同表演項目,讓全校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發揮才能,在人前綻放他們各自獨特的生命光彩。宗藹雯副校長是才藝晚會的統籌,她表示各人都很期待今次的演出,如今整個活動能順利進行,是全校上下辛勞合作的成果。 宗副校說:「我們用了兩週的時間讓學生準備,事前各級老師們既要因應學生的情況設計節目,又要在不影響教學的情況下安排時間讓學生去練習和綵排;我們所有的舞台布景均由校工們製作;晚會的橫額由家教會安排,另外,單是為當晚演出的學生化妝和弄頭髮,便有約四十多位來自不同級別的家長前來協助。」 每位學生都有潛能 宗副校指:當晚十三個表演項目中,全校三百四十多名學生有一半人參與當中八個專項訓練的節目,如在學界或校際賽中獲獎的英語話劇、合唱、舞龍舞獅、鋼琴獨奏或親子合奏等,其餘一半學生則在分級表演中嶄露頭角,例如一年級生結合功夫、背誦《三字經》和《唐詩》表演的〈功夫三字經〉、二年級生的舞蹈表演〈動感舞〉、三年級生以說唱形式表達的〈我愛香港〉、四至六年級生集合擊鼓、打籃球、速疊杯和體操的〈節奏匯〉。「校方每年都會舉行才藝表演,今年作了一個新嘗試,我們想傳達的訊息是並非只有所謂的精英才可以踏上舞台表演,任何一個學生都可以,只要他們有機會。」 宗副校相信每個學生都具有潛能,例如有些人天生有很強的節奏感,像在〈節奏匯〉中帶領其他學生擊鼓的五年級生Ng Shauncey Jimfred Gloria(吳福星),他是一名中菲混血兒,日常他也會在家裡敲打物件訓練節奏感,「當時在兩個大鼓旁,有其他同學隨著節奏在打籃球及玩速疊杯,我有份參與一起玩,感覺很好。」福星坦言表演後令他自信大增。自信心得以提升還來自透過自身的努力克服困難及得到所重視的人的支持。在中文話劇〈公主「假」到〉中飾演國王的五年級生Joseph Pascalis是印尼人,要日常以英語溝通的他背誦中文劇本著實有點困難,尤其有些句子頗長,對他來說更感吃力,幸好透過他的努力和老師的指導,最終他都能順利過關,身為公教生的他還表示:演出前一晚,特別為此祈禱。「感謝主,我沒有放棄,爸媽也替我高興。」在同劇中有份參演的四年級生Ezekiel Gomes,在劇中飾演多個角色,包括美術老師和皇宮神祇等,他是在港出生的印度裔人士,對他來說,念廣東話對白沒有難度。只消五分鐘,他便可記牢那五、六行的對白。「我感到最開心的是我所有的家人,包括我的代母當晚也有來看我演出,他們看過我的話劇和醒獅表演後,都來恭賀我。」Ezekiel還發現了自己有演戲的細胞,只需透過表情動作便可表達出倦透和汗流滿面的情形,令他十分享受這次的演出機會。 個人得到團體支持 個人的才能得以發揮,亦需要得到團體的支持,六年級生鄧胤澤對此深有體會,他當晚身兼多職,包括其中一位大會司儀、在〈節奏匯〉中打籃球、在〈龍獅共舞〉中舞龍尾,他每一項都應付自如。「我們在練習〈節奏匯〉時,八位打籃球的同學全部都要跟足節奏去拍球,如果其中一人跟不上,其餘各人都要一起重頭練習,直至完全沒有失誤,那份互相體諒和支持的力量很大。另外,我是在今年才加入學校的中國舞獅訓練班,我在演出前臨時被調往去舞龍尾這般重要的位置,幸好得到其他同學的提點,大家一起練習日久,像是已經心靈相通,可以互相補足。」他和其他有份參與演出的同學都覺得表演能盡顯他們的活力。 看見學生們在表演過後都有所收穫,宗副校及身兼節目經理和〈節奏匯〉負責老師的曲敏兒主任同感欣慰,宗副校還笑稱:今次的才藝晚會是將不可能變成可能,皆因有些學生原本比較內向或不願嘗試,經過老師們的不斷鼓勵,將發掘到的學生才能說出來,其他學生從旁確認,讓學生本身也看到自己的價值和長處。「生命來自天主,每個生命都是獨特、寶貴與神聖的,天主賜予每個人不同的才能,讓我們去發掘、發揮和善用,服務他人,造福社會。」牧民助理林貴芬總括分享。(敏)  
kjy02_20160529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05.28
無玷聖母獻主會來華服務50載 作育英才 關愛弱小
聖母院書院的英文名稱是Notre Dame College,簡神父說:Notre Dame是法文「聖母院」的意思,在香港只有這所中學及同名的聖母院小堂是以此命名的。當考察團到訪法國時,師生卻發現原來當地有很多聖堂都是用上這個名稱,他們通過辦學修會團體,讓自己與全世界連繫起來,使個人成為團體的一份子。 矢志服務 關愛優先 今年是獻主會小學以至辦學修會團體喜慶的一年:獻主會慶祝二百週年會慶,同時慶祝來華服務五十年,獻主會小學則慶祝四十週年校慶,為此修會以至學校都分別舉行了感恩祭,叩謝主恩。1966年,獻主會會士馬禮箂神父(Fr. Michael Molloy, OMI)由菲律賓省區來港,翌年於馬頭圍興建聖母院小堂及開辦聖母院書院。1975年該修會在土瓜灣開辦獻主會小學。簡神父說:「馬神父來港後,向當時的主教查詢哪一區的民生情況最艱困。他得到答覆後,便開始在當時有很多窮人居住的馬頭圍和土瓜灣一帶福傳、辦教育。」馬神父所作的正是以會祖作為榜樣:當年聖馬善樂眼見人民的生活受法國大革命(1789-1799年)影響,許多教堂被破壞,無數教士喪命,成千上萬的教友變成無牧之羊兼生活窮困,令他立志修道,希望終身為教會和貧苦的人服務。簡神父說:「當時會祖見到很多窮人沒有人照顧,便到農村以鄉間的語言向他們宣講福音。」 幾十年來,獻主會仍心繫本港的弱勢社群,透過教育去照顧有需要的家庭。八年前開始,獻主會全費贊助聖母院書院各兩名男、女中四、中五學生,暑期到該修會在澳洲省轄下的學校進行三週的交流。簡神父說:「他們都出身自較貧窮的家庭,多年來很努力讀書,我們用這個方式獎勵他們,助他們開拓視野。貧窮不是孩子的錯,他們需要的是機會。」對於社區中其他有需要者,他們也義不容辭。2008年天主教普愛學校結校,九成以上的小四及小五學生獲安排到兩間獻主會小學繼續升學。2011年,獻主會從聖母聖心傳教修女會手中接辦天主教溥仁學校,隨後易名為「獻主會溥仁小學」。近年,有見手語學生升學有困難,聖母院書院取錄他們升中,獻主會小學亦將在新學年開始收取小一手語生。簡神父說:「會祖訓勉我們不可以拒絕有需要的人,置他們於不顧。」 師生跟隨 力行仁愛 獻主會還關心在囚人士,當中有一位會士全職從事監獄專職服務;他們也關心在港的菲籍外傭,聖母院小堂是首先向菲籍人士開放讓他們舉行感恩祭的堂區。此堂亦率先舉辦「基層飯局」,通過晚飯聚會,讓堂區教友認識區內特別是基層的弟兄姊妹,及了解土瓜灣區的發展狀況。簡神父說:「時至今日,土瓜灣區十三街一帶仍住著不少低收入人士和長者,少數族裔都在這一帶的天台屋聚居。我們得到一位善心人幫助,在一幢工業大廈中設立了『聖母院堂區聖馬善樂服務中心 明愛土瓜灣服務處』,由明愛為這一區市民提供服務,例如逢某個下午為印度裔小孩補習,某個上午則為鄰近長者填表。」每逢週五,簡神父都會帶領獻主會青年會的成員及該會轄下學校的學生往土瓜灣或簡神父擔任主任司鐸的聖歐爾發堂所在地的沙田區,派飯給無家者或窮人,獻主會小學的學生及曾任該校牧民助理、現已加入該修會的一位修生也曾參與。簡神父期望師生們能像會祖般身體力行,關顧身邊有需要者。 獻主會小學的主保是無原罪聖母,辦學修會團體本身的名字也有「無玷聖母」,簡神父說他們與聖母關係密切。「會祖當年遇到困難時,也會特別向聖母祈禱。」他指最初修會的名稱原與現在的不同,「『無玷聖母』之名是當年會祖從羅馬等候教宗批准這個新修會團體成立後,返回法國後送給修會的禮物。」他說修會對聖母的重視從他們將總會院由法國遷往羅馬時,同時運送聖母像中可見一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