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180624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8.06.22
有特殊需要子女的家長心聲--"白頭人送黑頭人是福氣"
(本報專題)「白頭人送黑頭人是我們的福氣」──這是電影《黃金花》的對白。電影講述的,是照顧有特殊需要子女的家庭的故事。 「白頭人送黑頭人」,意思是子女比父母先回歸天鄉,這情況在傳統中國以至普世社會都被視為悲哀的事;但偏偏有一批家長,因為子女有特殊需要,竟會希望自己比子女長壽,免得因為自己早逝而令子女乏人照顧。 由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教區婚姻與家庭牧民委員會聯合主辦的「與照顧者同行系列講座」,其中包括六月九日假聖十字架中心舉行的「照顧『有特殊需要子女』的責任與壓力」講座,講者張超雄博士席間提到這些家長,包括他自己所要面對的種種問題,而最讓他們灰心的,是眼前根本看不到出路,「我自己也是照顧者,雖然我很樂意和享受照顧我的女兒,但最近都要『跪低』,為她排殘疾院舍,一等就要十多年,我也不知道到時有沒有能力照顧她」。 講座中,莊潔瑜姊妹則分享作為照顧者的經驗。人稱「John媽」的她,其幼子John今年十六歲,在他約三歲時被確診患有自閉症。除此以外,John媽在兒子三個月時, 發現他的頭經常偏向一邊,慢慢更發現他全身乏力,肢體軟弱無力,「像棉花糖一樣」。她憶述:「當時我腦裡第一句話是:將來怎算? 難道兒子要終身坐輪椅?」 「當時我腦海空白一片,但感謝主承託著我, 令我沒有陷於崩潰。」John媽說:「天主派遣很多天使幫我。當時兒子九個月大,做過很多次物理治療,但頸部仍然無力。另一邊廂,長子有鼻敏感,我去聽一個相關講座時,竟意外認識到一位脊醫,他叫我下一課帶幼子來給他看看, 那一刻我感到聖神的臨在;之後,他教會我一個如何可以用五毛錢重量的力,就能為幼子的肌肉活動力帶來改變的方法。」Jo hn媽會上多番說「感恩」,因為John的情況竟慢慢好起來,由最初全身無力,至後來頸、腰和肢體慢慢有力,到最後更加學會走路。今日的John,連參加跑步比賽也沒問題了。  家人訕笑說: 「你是巫婆阿媽。」 John 媽又指出,做父母的,最心痛不是孩子有殘障, 而是旁人取笑孩子、揶揄自己的說話:「家人見我帶兒子見脊醫,回家又練習按摩和物理治療的方法,覺得好像很怪力亂神,取笑我說: 『甚麼時候開始當了巫婆阿媽?』幫助幼子學習的過程中,遇到旁人指指點點,可以一笑置之;但遇到弟妹、翁姑、身邊的家人都取笑自己, 感覺很難受。」 長大後的John,由昔日的「棉花糖」,由昔日自卑得連照鏡也不敢,進步到今日與一般孩子無異── 賽跑、參加制服團體、當彌撒輔祭。不過談到做輔祭, 卻發生過一件令人尷尬的事。 John在彌撒中當輔祭有特權,可以吃餅,也可以畫圖畫,這惹來另一位輔祭的羨慕。記得有一次聖週六,John負責手持蠟燭將燭光傳給教友,他當時被蠟淚滴下的過程吸引,開始玩蠟,並把蠟淚滴在地上;那位小輔祭見狀亦模仿起來,一起玩蠟。彌撒完結後,小輔祭的父母很不悅,雖口裡沒說甚麼,但從那天開始,小輔祭便遠離了John一家,再沒有任何交流。 一次又一次因為幼子的發展問題, 和旁人的冷言冷語打擊信心,然而John媽和其他「A仔家長」一樣,一次又一次感到天主和聖神的臨在。 走過了這麼多路,看見孩子一天比一天進步,甚至有能力照顧別人,是一份恩寵。 John媽的分享就似另一講者屈淑美修女所引述盧雲神父的說話,修女提到這群家長面對問題的第四個階段──受傷的治療者;正如John媽,她接受自己人性的軟弱,開放地分享經驗,與其他有相同經歷的家長同行,就如耶穌基督一樣親身受過傷痛,才使全人類得救恩;這群照顧者讓殘疾人士真正由「一無所有變成一無所缺」。 若你問他們,照顧有特殊需要子女的孩子是不幸嗎?也許,他們會告訴你:他們都覺得感恩,多於不幸。(達 / 妤)  難忘幼子的動人說話 某年,John媽獲得一個到美國讀書的機會,一個學習照顧自閉症兒童的課程。當時她捨不得孩子,立刻推卻。但身邊有很多人都鼓勵她不要放棄機會,於是,她跟幼子商量。 母:如果媽媽到外國讀書,你覺得怎樣?  子:如果你讀有關自閉症的課程,你去吧!如果讀其他東西就不要去了。 「我根本沒有跟他提及我讀甚麼課程,但他的說話成了我的推動力,因為我覺得這是天主藉他的口,告訴我要行這一步。」John媽說。 另一個故事中,幼子的另一番說話亦令John媽感到天主聖神的臨在。John小學四年級時,經常被同學欺凌,John媽不得不為他安排轉校。有一晚,母子倆睡前祈禱。 母:你快要轉新學校,到時沒有人欺負你,可以重新開始了。 子:媽媽,我不想轉校。 母:你給我三個理由,為甚麼不想轉校?  子:我覺得這學校像我家。 (母心想:這學校裡,你常被欺負,到了一個不得不轉校的地步,怎麼你竟然說學校像你的家?)  John媽向筆者說:「這話令我感到聖神在兒子身上。」 子:加上我要保護另一個A仔(Autism自閉症),因他被欺凌得更慘。 (當時John媽心想:你連自己也保護不了,竟說要保護別人?)  子:另外,明年的學校周年,我應承了學校的牧民助理,要勸服另一位同學一起做輔祭。 聽了第三句,John媽給完全降服了:「平日的他怎會如此伶牙俐齒?一定是聖神又臨在他身上。於是翌日我打電話給校長, 告訴他因為這三個原因, John 不轉校了。」
kjy01_20180603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8.06.01
石籬聖若望天主教小學 奪聖日納西電影節最佳影片
(本報專題)第二屆「聖日納西電影節」頒獎典禮於五月十二日假明愛專上學院舉行,今屆首設小學組別,石籬聖若望天主教小學憑作品《春天的微笑》勇奪最佳影片及締造希望獎。本報邀請其中五位參與拍攝的學生接受訪問。 學生表示當初是主動請纓參與演出,身任副導的鄧琪樂指,班主任提起此比賽時,她很感興趣,而爸爸是攝影師亦觸發她自薦任副導一職,協助導演的工作,「爸爸平時拍攝時我只是旁觀者,但今次第一次落手落腳做,我覺得很有意義,例如提醒演員台詞及動作,所提出的意見也被採納」。 兩位主角──曹詠童及文紫桐均是第一次參演,紫桐感到十分緊張:「我的角色需要做出欺負及討厭人的表情,演繹這些表情動作很困難。」詠童認同並表示對白多很難熟記,也不懂代入角色,「角色動作很慢,跟自身性格有點出入」。她直言自己較為心急,已嘗試在生活中作改變,例如寫手冊時慢慢寫以代入角色。除此以外,詠童也因為鏡頭對著自己而緊張,同學笑言最難忘是她其中一幕戲失誤(NG)了三十多次,她說:「我很喜歡笑,當一望到鏡頭就忍不住,最後下定決心要完成拍攝。」 配角潘樂熙表示,初初覺得自己不重要,「又沒有對白,又很少鏡頭向著我」。但後來他意識到自己能憑著表情動作而突出主角的憤怒,因而改變想法,「配角能帶動氣氛,令演出更好看」。頒獎典禮中,他跟另一配角陳芷瑩出席,芷瑩表示當主持宣佈學校名時,「我完全發呆,像發夢一樣」。 該齣影片由教學助理葉栢康創作劇本及執導,而學生則集思廣益提出意見,因此葉認為絕對需要努力合作才能成功,「雖然拍了很多日, 學生也沒有埋怨」。王永和主任補充,葉為求盡善盡美,忙到提交前的最後一晚仍作修改。而他亦很欣賞學生不斷嘗試的精神,「反而是我見學生NG很多次, 生氣得責罵他們,體現不到愛德」。 緊扣生活及信仰 葉栢康表示故事關於欺凌和被愛,按照學校情況及生活環境作情節,希望大眾有共鳴。牧民助理盧苡晴稱,葉不是教徒,初稿的信仰元素較為薄弱, 「但劇本展現到愛的信息,只要將這信息帶到聖經及天主教教理上──同學間的誤會因著天主帶領而重歸於好,便能結合為製成品」。因此她與宗教科主任觀察老師的習慣及口頭禪並加到劇本上,讓學生及非公教老師都能透過此劇與天主相遇。  紫桐認為影片有助認識更多教理,因為「對白滲入是就說是,非就說非、愛主愛人愛大地等道理」。琪樂則認為無論劇本或同學間的交流,都充滿愛,就算同學多次NG都不會反面;芷瑩補充影片帶出學校「以愛還愛,彼此相愛」的宗旨。樂熙提到上課聽道理較為沉悶,但讀對白會加深印象,觀眾亦會更容易明白。琪樂更推薦家人在網上觀看影片,認為較看書籍吸引。 於上年舉辦「小故事,大意義」──福傳故事創作基礎工作坊予小學組別的評審鄧安廸指,影片不需要過於強調祈禱,這樣反而令非教徒反感,窒礙福傳。他認為:「故事應該帶出耶穌希望我們日常生活做甚麼、生活如何實踐信仰及遇到問題怎樣透過信仰解決,令非教徒看後明白信仰可克服困難。」 締造希望 《春天的微笑》同時獲得締造希望獎,芷瑩認為劇本給人有希望去生活,樂熙補充主角就算被人欺負都沒有放棄,亦沒有負面想法。另外,學生均表示是天主的帶領才能獲獎,琪樂說:「雖然有幾位老師幫助,但我們的年紀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以這能力拍到這成果不單是全部人的努力,還有天主的幫助。」盧苡晴欣喜獎項使學生明白到生活只要跟隨天主教導就有希望,並期望他們將這種愛德生活影響身邊人。蕭茵校長則寄望這群快將畢業的學生能把希望帶到中學, 銘記耶穌教導我們怎樣待人處世,並用行動實踐天主的愛。她深信只要有平台讓學生發揮,潛能就會出現,「比賽讓他們發揮到演劇、場務等才能,令他們喜歡戲劇、享受生命、體驗互相包容、建立自信」。王主任同意,認為長遠應給學生多點方向發展,「每個小朋友的才能不同,應將天主賜予他們最美好的一面展現出來」。 除此以外,王主任認為學生為學校締造希望,是次取得佳績有助學校新設的校園電視台(聖若望電視台)向更好目標進發。他指《春天的微笑》是電視台第一齣電影,宣揚天主教五大核心價值之一──愛的精神。蕭校長說:「劇名很有意思,有一年之計在於春的含意,亦是電視台的頭炮。」她認為比賽令電視台有明確方向──透過影片正面帶出福傳意義。她期望未來的影片繼續圍繞其他核心價值,並走出電視台的特色及使命──福傳給社區。(妤)    
kjy10_20180311s
icon19
青苗天地
2018.03.10
青苗天地 2018.03.11
我的理想職業 林耀恆   天主教新民書院   三丁 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職業,而我則夢想成為一名遊戲設計師。遊戲設計師的工作就是設計網絡遊戲,加上我自身的興趣,令我更加想做這份職業。  在市面上有很多不同種類的網絡遊戲,而遊戲亦擔當了為人們減壓的角色。大約兩年前,我因為升中考試而感到很大壓力,我開始下載不同的遊戲,通過玩網絡遊戲來減壓,也感到自己的壓力減少,因此我明白到遊戲不只有壞處,它也有其功用的。自那時候起,我便想做一名遊戲設計師,期望能設計多些有趣的遊戲,令他人感到愉快。 當然,我想成為遊戲設計師也是因為這工作的性質很適合我的性格。我曾在一篇報導上得知這份職業的資料,這是一份具創意的工作,亦因為性質自由,令我更想做這工作,因很少工作可以按著自身的想法和興趣去發揮。 此外,這份職業需要有一定的電腦知識,因為創作的時候需要懂得使用電腦程式;它也講求合作精神,以一人之力是很難去完成一項創作的;相反如果有一個合作團隊一起製作,相信會有更好質素的遊戲能成功面世。 這職業一定會給我很大的滿足感,現在我要好好裝備自己,為達成理想而努力。 「古可鐸」對我的啟示 作者為深井天主教小學 周偉強校長 「古可鐸」是甚麼?是學校本年度聖誕宗教劇的角色。他與我有甚麼關係?因為起初我只是「貪玩」,便接受了牧民助理宏姑娘的邀請,而擔當這個角色。此劇安排在聖誕假期前的「家長教師會周年大會暨學生文藝匯演」中公演,因此,宏姑娘非常緊張,於十月尾已安排參演的同學進行綵排。 初期,我雖然接過劇本,但由於學校的工作太繁忙,所以並沒有參與排練。公演的日子逐漸迫近,我無可奈何地參與綵排,才知道這是一個很大很大的挑戰。原來我要擔當的角色是此劇的主角──古可鐸,不單有多段對白,還要唱歌和跳舞,這令我擔憂不已,因為唱歌和跳舞都是我的弱項,但當時已沒有辭演的機會,唯有硬著頭皮參與排練。 在排練的過程中,我看見其他小演員的表現都很好,大多數已熟讀自己的對白,甚至連我的部份也可以背誦出來,真令我感到慚愧, 亦令我對戲劇教育有更深入的體會。戲劇除了訓練學生的膽量和表達能力外,在揣摩角色的心理狀態時,學生會多了一點「同理心」,這有助他們接納不同性格的朋友,從而擴闊他們的生活圈子;此外,在與同學進行「對手戲」時,學生必須投入演出,因此,學習「專注」是很重要的,這種態度亦有助他們在學業上的發揮。另一方面,在綵排時,同學有很多時間相處,自然較容易建立感情,促進彼此的認識,我也沒有例外,在綵排的過程中,我認識了多位學生,亦知道他們有不同的才華。原來有些學生的記憶力是很強的,但在課堂裡可能沒有發揮出來。因此,作為老師應該鼓勵他們, 令他們可以積極發揮自己的長處,從而建立自信,改善學習的表現。 這次演出除了令我對戲劇教育有深入的認識外,更令我對演員多了一點尊敬,原來要做好一個演員,真的不容易,因為在同一時間演員需要關顧的事情真不少,要記對白、唱歌,有時還要跳舞呢,所以真是「一心多用」。此外,今次話劇的劇本是改編自名著《聖誕鐘聲》,當中加入了天主教信仰的元素,在聖誕期間上演,可以為觀眾帶來一些天主教信仰的信息。在此,特別鳴謝本校牧民助理宏潤梅姑娘,演員得到她的指導,令演出順利完成,學生亦學到不少演戲的知識和技巧,期望日後有更多具教育意義的劇本,讓學生可以享受演戲的樂趣。
kjy12_20171105sb
icon89
校園隨筆
2017.11.04
通往幸福的計程車
乘搭的士,除了可以點對點到達目的地之外, 有時在確保交通安全的情況下,我們還可以在短短的車程裡,完成福傳的使命。  記得有一晚,慕道班完結後,我乘的士由尖沙咀玫瑰堂趕回馬鞍山住所,司機一聽到是長途便很高興, 說自己這天很倒霉,開工後一直沒有生意,最幸運就是遇到我,給他這宗「大生意」。看他高興的樣子,我覺得這百多元的車資十分有意義。司機見我從教堂出來,便問我一些關於信仰的問題,我向他簡單講述了兩個朋友的經歷。司機聽了很感興趣, 下車時,他問我貴姓,怎樣可以再認識多些有關天主教的事情。我沒有告訴他我姓甚名誰,畢竟只是萍水相逢而已,但我告訴他可到我上車那裡的教堂,聽聽神父講道,或找牧民助理, 了解一下慕道班的資料。 又有一次,已忘了怎樣與司機打開話題了。那位司機跟我說他母親十分偏心。他是家中老大,為幫補家計,十幾歲便出來打工,供弟妹讀書,他辛苦耕耘,現在已經六十多歲了,有自己的家庭、物業及的士,但母親要他繼續照顧弟妹,甚至替弟弟還巨債,儘管他對母親言聽計從,卻得不到一句讚賞。在車廂內,我感受到這位司機對母親的怨恨,我安慰他說:「其實你很幸福啊!有物業、有的士。你有自己幸福的家庭及一位很體諒你的妻子,即使面對你母親的索求,她都願意和你一起面對,她真的很大方啊!不要強求母親對你的肯定或讚賞了,珍惜及享受你擁有的一切吧!」這位司機認同我的看法,他不是不甘心要為家庭付出, 而是不明白為甚麼總是得不到母親的認同。 最後,我說:「衷心希望你每天都開開心心, 有時間的話,試試到聖堂參與彌撒吧!或許天主會藉著神父的講道,給你一些生活上的啟示。」 雖然在日常生活中,的士司機能夠選出最直接的路徑把乘客送到目的地,但在生命的道路上,只有認識天主的人,才能找到真正通往幸福的方向。我們作為基督徒,可以成為世上的GPS,為未認識天主的人指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