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小學專題
2012.10.28
玫瑰的禮物 石籬天主教小學念珠製作
(本報專題)一顆顆晶瑩的小珠子,聯成送給聖母瑪利亞的美麗禮物。石籬天主教小學的同學,藉著他們的小手、懷著對聖母媽媽的愛,以及無私服務的心意,在十月玫瑰月,親手為我們天上的母親獻上一串串色彩繽紛的念珠。小孩子懷著敬愛聖母和親近耶穌的心所做的,必受悅納。
小息時,學校的多用途室人頭湧湧,門外還有學生在排隊等候。裡頭,同學們把握十五分鐘的時間,邊聽牧民助理梁麗勤(Cherry姐姐)講述玫瑰經中與耶穌和聖母有關的福音故事,邊動手穿起念珠來。有些同學動作嫻熟,可見他們經常參與;他們還會指導技巧比較生疏的同學,好使他們能順利完成作品。其中四位同學接受本報訪問,跟我們分享穿念珠的經驗。
認識聖母 接近基督
六年級的胡天虹雖然個子不高,卻十分照顧低年級同學,「穿念珠是希望送給低年級同學,讓他們認識聖母和玫瑰經」,天虹微笑著說。或因她的愛心,為她印象最深刻的奧跡是歡喜二端的聖母訪親。聖母懷孕時仍到同樣懷孕的表姐依撒伯爾家中照顧她,天虹反省道:「聖母瑪利亞非常樂於助人,我們應該向她學習。」
對同樣是六年級的謝潔儀來說,聖母充滿信德,並富於仁慈。「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光明二端的奧跡中,婚宴上聖母請耶穌將水變成酒,我從未聽過這樣神奇的事!」她亦有將念珠送給朋友,與他們分享,鼓勵他們親近聖母。
至於三年級的黎秋顯喜歡做勞作,她本來是對念珠的製作感到好奇而參加,意想不到這個玫瑰月活動加深了她對天主的認識。「我知道了更多關於天主的事,好像耶穌十二歲在聖殿講道的故事,我是第一次聽的」,秋顯頓了一頓,然後補充道,「而且我覺得聖母瑪利亞是充滿愛心的!」她亦有將製成品送給爸爸媽媽,他們都讚賞秋顯製作的念珠十分漂亮。
學懂服務 恆常祈禱
連續兩星期每個小息和午息努力不斷,三十多名同學自發參加製作,現在已有滿滿一盒的製成品。既有了玫瑰念珠,聖母送給我們、讓我們能走近耶穌的禮物 ── 玫瑰經更是不可缺少。「我們早會時會念玫瑰經,我晚上祈禱時也會念玫瑰經」,六年級的李志瑩表示,其餘三位同學亦紛紛贊同,表示每晚祈禱時都誦念玫瑰經。秋顯更分享了一次寶貴的經驗,「有一次不知為甚麼教室的門鎖上了,我十分擔心,怕不能進去。於是我便念起玫瑰經來,因為我相信天父會回應我的祈禱。」
製作念珠不算複雜,但亦需要同學間的合作。「有試過珠子的孔太小,繩子穿不過,我們便要一起解決,最後我們換了另一款珠子,活動才能繼續」,天虹回想。「有時候一不小心把珠子都掉到地上,同學們也要馬上停止手上的工作,一起收拾」,Cherry姐姐表示,「高年級的同學還會指導低年級或一些不是經常參與的同學,互相幫忙。」
「很多同學每天都參加,但他們只給自己穿一條,其後穿的都送給別人,又或是留給低年級的同學」,Cherry姐姐說明,希望這個活動能讓同學效法聖母,學懂服務他人。看見同學反應熱烈,Cherry姐姐亦非常感恩,「穿念珠的構思就是希望引起同學的興趣,讓他們踏出接觸玫瑰經的第一步,然後透過講解耶穌的奧跡,深化他們的認識,也期望同學用自己親手穿的念珠祈禱時會更投入。」每念一遍玫瑰經、每穿一串念珠、每一次服務,就似給聖母媽媽獻上一朵盛開的芳香玫瑰;又因她的慈愛,她定會將我們的禱告,轉達天父。(澄)
記者手記
四位同學雖不是天主教徒,但看見她們隨身攜帶念珠、熱心祈禱和服務,亦積極參與基督小先鋒及讀經比賽等活動,我知道天主在她們心田種下的種子,正茁壯成長。她們送給我的小念珠也提醒我向她們學習,讓更多人認識溫柔良善的聖母媽媽;並通過她,更認識她和我們都相信的同一天主。


小學專題
2012.09.21
坪石天主教小學 125雙小手 舞動感恩心靈 陶瓷壁畫 傳揚聖經創世啟示
(本報專訪)新學年,上課的時光重現校園。每天早上,坪石天主教小學的學生甫踏入學校正門,他們的目光很自然受到矗立眼前,面積約2.6米乘2.9米、構圖可愛的大型陶瓷壁畫所吸引。壁畫上,800多塊的小泥板代表著125位剛畢業的六年級學生的心思。這群學生現已升讀中一,展開新的學習階段;他們在離開母校前,動手參與陶藝製作,合力製成這幅大型陶瓷壁畫,卻是充份地流露內心對母校悉心培育的謝意。
每個生命都是天主的祝福
在天主教學校的校園生活裡,小學生除了吸收知識,建立良好的品格,更有機會認識天主,學習比學科知識更重要的生命智慧,從而發現和感受天主是充滿著愛的創造主。細看這幅偌大的壁畫,壁畫構圖的設計意念取材自聖經《創世紀》第1至2章的記述:天主用灰土創造人,即原祖父母亞當和厄娃,天主向人的鼻孔內吹了一口生氣,人就成了一個有靈的生物。在聖經課裡,四位受訪的學生(見左圖,左起)趙倩雯、蔡欣晴、姚雅詩和梁志剛從老師口中,早已認識這段聖經的記述。倩雯驚歎地說:「天主的創造,實在奇妙!」藉是次製作壁畫,現正在彩虹邨聖家堂參加主日學的欣晴,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天主賜給我們生命,這是一份恩賜呢!我覺得傷害生命的人是多麼可惡啊。」
剛過去的學年,該校安排全體六年級學生在視覺藝術課堂裡,參與三次陶藝工作坊,分別進行起稿、製作和上色的工序。四位學生首次接觸陶藝製作,樂在其中。志剛體會到團體合作的精神,學生分工合作,在800多塊小泥板上,塗上配對的顏色,為了拼湊出完整構圖,大家小心翼翼,不容有失。雅詩說:「真是小學階段裡難忘的經驗!我們每一位同學的參與都十分重要,我能想像,若失掉一塊小泥板,陶瓷壁畫便有所缺失了。」
是次製作陶瓷壁畫的過程中,陳淑儀校長和視藝科科主席周海思老師與學生共享陶藝樂。陳校長欣慰地表示:校舍部份樓層的走廊牆壁,全是學生的手繪壁畫,這些都是以天主創造世界為主題的合作成果:「本校校舍屬舊式『火柴盒式』的設計,我願藉有限的校舍空間,傳揚天主教信仰的信息,於是與視藝科和宗教科老師商量,並聯絡視藝製作公司,促成製作壁畫的活動。」陳校長更指出牧民助理關兆林為設計主題及構圖,給予具建設性的意見,使構圖既富創意,又能夠忠於聖經的記述。活動中,平日佻皮活潑的學生都安靜下來,專注聆聽導師的指示,學生的表現令周老師喜出望外。言談間,陳校長流露對每位畢業學生的疼愛:「雖然每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個性都不一樣,但他們都願意發揮個人的力量,積極參與製作壁畫,他們的熱誠使我十分感動。」(仨 /睿)(下接第二頁)
在陶藝工作坊,學生徒手接觸陶泥,這種經驗既新奇,又有趣。當中34位學生不忘花心思設計,精心製作11件作品,藉此送贈親臨畢業典禮的校監、校董和嘉賓。四位受訪學生懷著感恩的心情,細述作品的設計意念。
「母校培育我成才,恩重如山;我十分愛護學校,更珍惜小學的學習歲月。」
「母校好比一棵大樹,樹上的蘋果就是學生。大樹為我們遮風擋雨,保護我們,我藉作品表達我對母校的愛意。」
「天主藉聖經祝福學校裡的老師和同學,我們應多讀聖經,明白天主的道理。玫瑰花代表畢業生對學校的謝意,我們感謝老師的厚愛。」
「作品中的三棵小樹苗代表學生,老師就像農夫一樣,悉心照顧小樹苗,讓我們汲取足夠的養份,茁壯成長。我期望自己長大後,貢獻社會,不會辜負師長們對我的期望!」


小學專題
2012.06.10
兒童初領聖體專訪 基督體血 滋養生命 感恩 共融 分享
(本報專訪)成長需要汲取食物中的營養;兒童在信仰的成長路上,同樣需要來自天主聖三共融的食糧 —— 基督聖體。基督聖體聖血節前,本報記者走訪不同的地區,訪問來自香港仔聖伯多祿堂、葵涌聖斯德望堂和聖吳國盛小堂的小學生。他們均就讀於天主教學校,並將於本年六月十日(基督聖體聖血節)初次領受聖體聖事。言談間,六位純真可愛的小朋友,對即將踏入信仰路上的新里程,難掩期待和興奮之情。
感恩聖祭 更新心靈
星期六的下午,聖伯多祿堂的禮堂內,該堂參加「小耶穌之友」(主日學)的兒童正在祈禱,結束這天的信仰課堂。兩位表兄妹何承穎(聖名:Matthew)和劉藹儀(聖名:Joyce)小時候一同接受嬰兒洗禮,本年又一同初領聖體。就讀聖若瑟小學三年級的承穎告訴記者,媽媽為他準備新的白色衣服參與當日禮儀,他說:「好期待領受耶穌的聖體聖血啊!我每星期都與家人參與彌撒,彌撒中,神父祝聖麪餅和葡萄酒,並同時說:『這就是我的身體,將為你們而犧牲。』」藹儀現就讀聖保祿天主教小學三年級,她即時補充說:「對,神父又說:『這一杯就是我的血,新而永久的盟約之血⋯⋯』。小時候,我曾詢問媽媽和姊姊,她們在彌撒中排隊接受甚麼?現在,主日學導師教導我們,使我增加認識聖體聖事了。」
該堂「小耶穌之友」導師梁素行指出:兒童為準備領受聖體聖事,在課堂中透過聆聽耶穌的事跡,如「五餅二魚」,明白耶穌關心所有人;耶穌更願意寬恕人的罪過,藉修和聖事讓兒童體驗耶穌的愛,並準備心靈,接受基督的體血。她又說:「彌撒(感恩祭)與聖體聖事關係密切,初領聖體班的兒童不但在課堂中認識彌撒的意義和內容,我們亦鼓勵他們多參與彌撒,每位『小耶穌之友』的兒童均擁有彌撒卡,他們需要盡量參與每個主日的彌撒。為初領聖體班的兒童來說,這項任務更具意義。」
四旬期內,兩表兄妹和初領聖體班同學已經辦妥首次的修和聖事,承穎回想起那次的經驗:「進入告解亭前,我先祈禱。我跟神父告明過錯後,神父教導和勉勵我如何改善生活中的壞習慣和行為。」藹儀表示首次辦修和聖事,雖然心情十分緊張,但她明白與天主和好,準備自己的心靈,才能夠領受基督的體血。
領受基督 團結共融
星期天,主的日子,彌撒後,四位受訪的四年級學生齊集聖斯德望堂,分享即將領受聖體聖血的心情。楊啟賢(聖名:John)和孫可晴(聖名:Alicia)在聖吳國盛小堂參與主日學,兩人就讀喜樂班(初領聖體班)。來自福德學校的啟賢在小堂擔當輔祭,他說:「從前,我看到教友們領受聖體聖血,感到好奇。現在,我明白藉聖體聖事,天主將祂的愛傳送給我。」可晴就讀嘉諾撒聖瑪利學校,她點頭回應:「為迎接耶穌到我的心裡,我會勤辦告解(修和聖事)。若你知道一位貴賓將到訪你的家,你怎會不打掃乾淨,迎接這位貴賓呢?所以我也會經常清潔我的心靈。」
分別來自荔枝角天主教小學和荃灣天主教小學的陳思汶(聖名:Teresa)和黎己瑜(聖名:Lucy),一起參與聖斯德望堂的主日學。對於己瑜來說,領受聖體聖血代表耶穌與她合而為一,她微笑說:「真的期待這一天的來臨!初領聖體後,主日學導師將與我們一同慶祝呢!」思汶坦言在一年級的時候,曾向學校牧民助理查詢聖體聖事的道理:「我現參與聖堂的共融班,即初領聖體班。原來這是一份來自天主的祝福!耶穌將居住在我的心裡,帶給我平安和喜樂。」
訪問中,四位兒童互相分享參與校內宗教活動的經驗,大家談得興高采烈。思汶表示她的同學均知道她即將初領聖體:「宗教科老師在課堂裡曾詢問有沒有同學於本年初領聖體,我發現還有其他同學與我一樣,即將領受聖體聖事呢。」個性直率的啟賢嚷著說:「我最想把初領聖體的個人感受,寫成文章,投稿到《喜樂少年》!」(蕾)
耶穌說:「我就是從天降下的生命之糧;誰若吃了,必要活到永遠。」
(若望福音6:51)
基督聖體:「共融的聖事」
感恩祭是紀念耶穌基督親臨我們的團體,他把自己的聖體聖血賜給我們作永生的食糧。當我們領受「基督聖體」時,耶穌使我們在他內共融合一。所有領受基督聖體的人,都在基督內成為一個「基督的奧體」。
我們領受基督聖體時,要先準備好自己的心靈,學習福音裡那位謙虛的百夫長說:「主,我當不起你到我心裡來」,懷著信德、尊敬和愛慕之情。耶穌不單治癒人的心靈,他更要居住在我們的心裡,幫助我們實踐共融友愛的精神。
(參考《喜樂新生命》)


小學專題
2012.06.10
兒童初領聖體專訪 基督體血 滋養生命 感恩 共融 分享
(本報專訪)成長需要汲取食物中的營養;兒童在信仰的成長路上,同樣需要來自天主聖三共融的食糧 —— 基督聖體。基督聖體聖血節前,本報記者走訪不同的地區,訪問來自香港仔聖伯多祿堂、葵涌聖斯德望堂和聖吳國盛小堂的小學生。他們均就讀於天主教學校,並將於本年六月十日(基督聖體聖血節)初次領受聖體聖事。言談間,六位純真可愛的小朋友,對即將踏入信仰路上的新里程,難掩期待和興奮之情。
感恩聖祭 更新心靈
星期六的下午,聖伯多祿堂的禮堂內,該堂參加「小耶穌之友」(主日學)的兒童正在祈禱,結束這天的信仰課堂。兩位表兄妹何承穎(聖名:Matthew)和劉藹儀(聖名:Joyce)小時候一同接受嬰兒洗禮,本年又一同初領聖體。就讀聖若瑟小學三年級的承穎告訴記者,媽媽為他準備新的白色衣服參與當日禮儀,他說:「好期待領受耶穌的聖體聖血啊!我每星期都與家人參與彌撒,彌撒中,神父祝聖麪餅和葡萄酒,並同時說:『這就是我的身體,將為你們而犧牲。』」藹儀現就讀聖保祿天主教小學三年級,她即時補充說:「對,神父又說:『這一杯就是我的血,新而永久的盟約之血⋯⋯』。小時候,我曾詢問媽媽和姊姊,她們在彌撒中排隊接受甚麼?現在,主日學導師教導我們,使我增加認識聖體聖事了。」
該堂「小耶穌之友」導師梁素行指出:兒童為準備領受聖體聖事,在課堂中透過聆聽耶穌的事跡,如「五餅二魚」,明白耶穌關心所有人;耶穌更願意寬恕人的罪過,藉修和聖事讓兒童體驗耶穌的愛,並準備心靈,接受基督的體血。她又說:「彌撒(感恩祭)與聖體聖事關係密切,初領聖體班的兒童不但在課堂中認識彌撒的意義和內容,我們亦鼓勵他們多參與彌撒,每位『小耶穌之友』的兒童均擁有彌撒卡,他們需要盡量參與每個主日的彌撒。為初領聖體班的兒童來說,這項任務更具意義。」
四旬期內,兩表兄妹和初領聖體班同學已經辦妥首次的修和聖事,承穎回想起那次的經驗:「進入告解亭前,我先祈禱。我跟神父告明過錯後,神父教導和勉勵我如何改善生活中的壞習慣和行為。」藹儀表示首次辦修和聖事,雖然心情十分緊張,但她明白與天主和好,準備自己的心靈,才能夠領受基督的體血。
領受基督 團結共融
星期天,主的日子,彌撒後,四位受訪的四年級學生齊集聖斯德望堂,分享即將領受聖體聖血的心情。楊啟賢(聖名:John)和孫可晴(聖名:Alicia)在聖吳國盛小堂參與主日學,兩人就讀喜樂班(初領聖體班)。來自福德學校的啟賢在小堂擔當輔祭,他說:「從前,我看到教友們領受聖體聖血,感到好奇。現在,我明白藉聖體聖事,天主將祂的愛傳送給我。」可晴就讀嘉諾撒聖瑪利學校,她點頭回應:「為迎接耶穌到我的心裡,我會勤辦告解(修和聖事)。若你知道一位貴賓將到訪你的家,你怎會不打掃乾淨,迎接這位貴賓呢?所以我也會經常清潔我的心靈。」
分別來自荔枝角天主教小學和荃灣天主教小學的陳思汶(聖名:Teresa)和黎己瑜(聖名:Lucy),一起參與聖斯德望堂的主日學。對於己瑜來說,領受聖體聖血代表耶穌與她合而為一,她微笑說:「真的期待這一天的來臨!初領聖體後,主日學導師將與我們一同慶祝呢!」思汶坦言在一年級的時候,曾向學校牧民助理查詢聖體聖事的道理:「我現參與聖堂的共融班,即初領聖體班。原來這是一份來自天主的祝福!耶穌將居住在我的心裡,帶給我平安和喜樂。」
訪問中,四位兒童互相分享參與校內宗教活動的經驗,大家談得興高采烈。思汶表示她的同學均知道她即將初領聖體:「宗教科老師在課堂裡曾詢問有沒有同學於本年初領聖體,我發現還有其他同學與我一樣,即將領受聖體聖事呢。」個性直率的啟賢嚷著說:「我最想把初領聖體的個人感受,寫成文章,投稿到《喜樂少年》!」(蕾)
耶穌說:「我就是從天降下的生命之糧;誰若吃了,必要活到永遠。」
(若望福音6:51)
基督聖體:「共融的聖事」
感恩祭是紀念耶穌基督親臨我們的團體,他把自己的聖體聖血賜給我們作永生的食糧。當我們領受「基督聖體」時,耶穌使我們在他內共融合一。所有領受基督聖體的人,都在基督內成為一個「基督的奧體」。
我們領受基督聖體時,要先準備好自己的心靈,學習福音裡那位謙虛的百夫長說:「主,我當不起你到我心裡來」,懷著信德、尊敬和愛慕之情。耶穌不單治癒人的心靈,他更要居住在我們的心裡,幫助我們實踐共融友愛的精神。
(參考《喜樂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