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1b_20230119_f
400 400 堂校一家
堂校一家
2023.02.19
凝聚‧愛
福德學校早前舉行70周年校慶感恩祭及開放日,並以「凝聚.愛」為校慶主題,代表學校各位同行者,包括創校的修會和神職人員、校友、老師,於過去70年來的貢獻和無限恩典,把基督的愛凝聚於這大家庭。   福德學校的歷史源遠流長,是瑪利諾神父修會在香港開辦的第一所小學。   五、六十年代,東頭村是香港其中一個較大的難民區,東頭村大火,瑪利諾神父致力為居民提供救濟工作,包括派發麪包和牛奶,並擔當教育和福傳的工作。至今學校仍堅守這份愛主愛人的精神,並於校慶日派發麪包和牛奶,重温昔日神父救助居民的情況,期望學生承傳基督愛人的精神。   校慶感恩祭 白金校慶傳承愛 福德學校分別為校友及師生舉行兩場感恩祭。其中,校友感恩祭由香港教區主教周守仁主禮,金時羽神父、羅敬業神父、范子峰神父、曾偉雄神父及李志源神父共祭,並由王展滔執事襄禮。周主教講道時引述了校訓「謙恭進德 力學致知」, 盼望學生彼此相親相愛,宏揚校訓和基督愛人的精神。   此外,學校為師生在聖德肋撒堂舉行感恩祭,由陳永超副主教主禮、並由金時羽神父、羅敬業神父及孫英峰神父共祭,邵偉亮執事襄禮。兩場感恩祭中也特設「凝聚. 愛」薪火相傳燭光儀式,象徵傳承天主教學校的教育使命。   校慶開放日 師生成果齊共享 學校也舉行開放日,設立各科組的展覽及攤位,展示校本課程、學生的作品、比賽設計及創作成果。戲劇隊老師帶領學生,演出70周年校慶音樂劇——「諾厄方舟之反轉糧倉豪華豚」,象徵學校猶如諾厄方舟一樣,把眾人的愛、關懷及善良凝聚起來,一切困難便會迎刃而解。   凝聚‧愛-福德學校  
kjy08_20221218 f
400 400 喜樂小學投稿
小學投稿
2022.12.18
喜樂幼小 - 小學投稿
家庭樂事   新冠疫情肆虐下,我和家人都足不出戶,默默地留在家中,大家也十分沉悶,一起計劃有甚麼事情可以做。   此時,姐姐提議道:「我們一起做巧克力小蛋糕, 好嗎?」「好呀!」爸爸、媽媽和我異口同聲地贊成。首先, 姐姐和我將材料拿出來,把牛油、巧克力粉和水攪拌在一起,做成一個麪糰。接著,我們出了九牛二虎之力,來將糖分配到各個小蛋糕中。我們振奮不已,信心滿滿的。   過了不久,我和姐姐也胸有成竹地將小蛋糕一個個慢慢地放進烤箱內。當中,我們聞到不同的芳香……牛油的香氣、巧克力粉的濃郁,還有甜得直轉人心肺的糖。我們在烤箱前注視著小蛋糕慢慢「長大」,心中不約而同地暗想:哇!這些小蛋糕一定很好吃!姐姐更垂涎三尺,令我們笑得前翻後仰。   三十分鐘後, 小蛋糕全都烤好了, 「嘩 !」我們的驚嘆聲四起,大家急不及待去品嚐這些蛋糕。爸爸和我按耐不住,首先舉起餐具去享用。我和爸爸吃第一口時還十分雀躍,可當我們每吃一口,臉色就往下沉,心想:不可能呀!怎會是鹹的?但是大家也沒有說話,還是把蛋糕「咕嚕」的一聲吞下了。之後,輪到媽媽嚐了一口,大叫: 「甚麼回事? 怎可能是鹹的呢? 」「哎呀 !」姐姐突然叫了一下,對我們解釋: 「真對不起!應該是我誤把鹽當成糖,把鹽放進蛋糕內,真不好意思!」我們不但沒有責罵姐姐,還被她逗得哄堂大笑,我還捧腹大笑呢,整個家都充滿著爽朗的笑聲。   經過今天的事情,我感受到自己很幸福,因為在疫情中我們還能感到家庭溫暖和快樂。我一定會令這個家每天也洋溢著喜樂和愉快!   羅子曦  高主教書院小學部  5A   飛機   星期六早上,我和弟弟在家裡玩玩具飛機,因為我們今天不用上學。當時我們玩得興高采烈。   接著,我大聲地說:「弟弟,你玩了很久了,快給我玩啊!」弟弟不肯給我玩,我很生氣,便用力搶玩具飛機。   然後我一拉,玩具飛機就折斷了。弟弟頓時伏在地上嚎啕大哭。弟弟一邊哭,一邊說:「我心愛的玩具飛機給你摔壞了,哥哥你很壞。」我看到弟弟後,覺得很後悔。   最後,我安慰著弟弟說:「對不起,我摔壞了你的玩具飛機,我會嘗試修理你的玩具飛機,請你原諒我。」   經過今天的事,我感到很後悔。我明白了不要衝動,希望以後要禮讓,不會搶弟弟的玩具。   楊焯嵐  深井天主教小學  3A   童詩仿作 —— 四季的變化   春天的時候, 勤力的農夫在播種, 漂亮的花兒在發芽, 動物從冬眠醒來, 春天,帶來新一季。   夏天的時候, 太陽的熱力四射, 小孩們在吃冰淇淋, 夏天,帶來活力的一季。   秋天的時候, 公園裡的樹葉枯黃, 道路上滿地落葉, 農夫趕忙收割, 秋天,帶來詩意的一季。   冬天的時候, 寒風呼呼地響, 大地上鋪滿了積雪, 農夫休息過冬, 冬天,帶來懶洋洋的一季。   黃彝正 大角嘴天主教小學 4A   老師評釋: 作者對四季的變化觀察入微,清晰地分開四節描述四季不同的面貌。每個季節不但有景物的描寫,而且帶出一些主要人物的活動, 如農夫在春天耕種、夏季炎熱,小朋友最喜歡的莫過於吃雪糕、秋天是收成的季節、到了冬天,任誰都想休息吧!取材充滿童真,饒富趣味,而每節的結尾句子則概括四季之特色,達至回應主題的目的,如果能加上個人感受就更有感染力了。 吳衍茹老師  
kjy05_20221211_fade
400 400 心讀
心讀繪本
2022.12.11
多大才算
香港地少人多,生活空間普遍狹窄擠迫,人們也習慣生活在所謂的蝸居裡。今次我們共讀的繪本, 正是講述一隻小蝸牛,不滿意自己的房子太小了, 牠幻想長大後能擁有全世界最大的房子。究竟最後牠能否達成心願?   一群蝸牛住在一棵鮮嫩多汁的高麗菜上,牠們都要背著自己的房子,在葉子間慢慢的移動,尋找葉子鮮嫩的部分來吃。一隻小蝸牛告訴爸爸,牠想在長大後,擁有全世界最大的房子,但爸爸告訴牠,房子還是小一點比較好,牠還說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從前有一隻像牠兒子一樣大的小蝸牛,也同樣許過宏願,要擁有全世界最大的房子。當時牠的爸爸也同樣勸告牠,小一點的房子比較好,因為小房子比較輕巧, 容易把它背著走,但那隻小蝸牛不同意,牠不斷嘗試, 居然被牠發現把自己房子變大的方法。小蝸牛的房子變得愈來愈大,其他的蝸牛們都羨慕牠。後來牠繼續把房子變大,上面還長出又大又尖的角。小蝸牛繼續許願,房子變得多彩亮麗,上面還有許多美麗的圖案,牠知道自己的房子是全世界最大、最美麗的。小蝴蝶看見了,認為這就是一座大教堂,或是一個馬戲團。青蛙也驚嘆竟然有蝸牛背著像生日蛋糕那麼大的房子。不過,問題來了,當其他蝸牛吃完了一棵高麗菜的葉子,慢慢爬到另一棵高麗菜的時候,小蝸牛卻因為房子太重了,無法移動,牠被迫留在原地,不久便餓死了。房子失去了主人,一點點的崩塌,最後甚麼也沒有剩下來。故事說完了, 小蝸牛被嚇得差點哭了。牠終於明白,只要保持自己小小的房子,就可以隨心所欲去任何的地方,牠現在心中非常快樂。以後每當有人問, 為甚麼牠的房子這麼小, 牠便會跟別人說一遍,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房子」的故事。     共讀指引 狹窄的生活空間,是大多數香港人共同面對的問題。很多家庭都沒有足夠地方儲物,欠缺走動空間,有些家庭甚至擠身在劏房中,全無私隱可言。渴望擁有寬敞的房子,應該是大家共同的願望,是人之常情。爭取合理的生活空間,也是無可厚非的,但房子是大是小, 有時是出於比較,家長跟孩子共讀時,可以探討這些相對的價值觀。如能養成良好的習慣,適時整理舊物,減少囤積不必要的物品,充分利用空間,也能騰出更多空間。如果像故事中的小蝸牛,巨大的房子成為生活的負累,那可不必要。因虛榮而盲目追求巨大的房子,可以引來一時的艷羨目光,但經濟負擔卻是長遠的,也可能需要犧牲將來追求夢想或轉變生活的自由。故事中的蝸牛爸爸強調,背著小小的房子是最好的,我想也就是這個意思,因為這能讓你享有更大的自由。   《世界上最大的房子》   作者/ 繪者: 李歐·李奧尼 譯者        : 葉嘉青 出版社     : 步步 ISBN       : 9789579380997  
kjy16_20221204 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2.12.04
天主教培聖中學
創作卡牌遊戲 愛護與保育瀕危物種
(本報專題)讓青年與大自然連繫,能否喚起青年實踐及推廣環境保育?能夠使青年反思對大地的愛護,以至將來建立一個可持續的生活模式?天主教培聖中學修讀地理科的學生走到海岸公園、米埔自然保護區、郊野公園等地考察,欣賞大自然之餘,並從中引發靈感,創作「香港動物探索隊」卡牌遊戲,宣揚愛護及保育瀕危物種的信息。   該校五名修讀地理科的中五級學生何浩文、黃凱潼、甄婷、徐式渝及許靖晞於本學年獲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選拔,與其餘五所入圍中學的學生,於去年10月參與「Flow with Nature: 青年行動計劃」,參加者接受環境保育及正向情緒教育的工作坊,到訪香港不同的海岸及郊野地區,包括到海下灣海岸公園以自然的顏色及影像建構畫面甚至故事,拍攝了不少相關照片;在米埔自然保護區觀鳥、濕地觀察及欣賞日落;在大埔海濱公園及元洲仔自然保護中心認識自然環境及人與自然空間的關係;到有機農莊了解有機耕作及體驗農務工作,例如除草及烹煮芋圓;以及在郊野公園靜觀及冥想等。   隨後團隊花上半年時間,創作出「香港動物探索隊」卡牌遊戲,他們剛在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舉辦的「Flow with Nature:青年行動計劃」中的第一期比賽中勝出,團隊將與帶隊老師一起,於12月17日赴台灣進行生態保育考察。學生亦會與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合作,把卡牌重新編制,稍後將印制成實體卡推出市場。   親臨大自然 感受生命力   學生在米埔自然保護區進行生態遊,以望遠鏡,靜靜地在觀鳥屋眺望黑臉琵鷺、小白鷺、黑翅長腳鷸、彈塗等蹤影;也用筆記本描繪當時的所見所聞;另外,學生在郊野公園進行靜觀及冥想時,感受大自然。學生徐式渝表示, 對於抱大樹的經驗感到新鮮,想像自己與大自然很親近,同時感到自己的渺小,她在靜觀期間閉上眼睛,感受當刻環境時,「聆聽到風聲與雀鳥聲,當刻不用說話,享受與大自然共存。」   「用雙手觸摸泥土,細聽風聲,脫掉鞋子在草地,透過皮膚感受大自然,原來當願意踏出一步,我也可以做得到。」學生許靖晞說,從沒想到自己可與大自然「對話」,這種感受有如向心愛的洋娃娃傾訴心事。另一學生黃凱潼也表示,抱樹與靜觀的體驗讓她確實體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   透過遊戲保育動物   團隊在活動中到訪元洲仔自然環境保護研究中心進行培訓,當時欣賞了一個有關非法捕獵野生動物的藝術展覽,此行引發他們創意,以遊戲方式帶出動物保育課題,許靖晞指出,青年喜歡桌上(Board game)遊戲,因而構思以保育野生動物為題的卡牌遊戲,作為保育環境的行動計劃。學生搜集了共75項在香港發現的生物物種,製作成「物種卡」,包括哺乳類、爬行類、兩棲類、鳥類及昆蟲,並按物種的真實現況設計了十個「情境卡」,並加入九款「功能卡」以豐富遊戲的內容。   每張物種卡均以星號顯示野生物種在香港的瀕危程度,一粒星表示常見,三粒星表示瀕危,卡牌亦顯示物種類型、名稱、特性及棲息地等資料,負責活動的地理科教師陳婉婷指出,學生在遊玩過程中了解不同物種的資料及狀況,例如透過情境卡認識黃牛面對塑膠問題的威脅:「部分黃牛棲息地成為露營熱點,令草難以再生,而黃牛主要以草作為食糧,面對草量減少,加上黃牛在行山客的餵食下,對人類食物上癮,更因而誤食塑膠。」當遊戲參加者抽到一張「黃牛食膠」的情景卡卡牌,便須停止收集黃牛的卡牌,卡上的資料顯示黃牛的生命正面臨威脅,遭受人為的危害。   此外,在遊戲中,某些物種會有特別功能,例如:牛背鷺可以吸引並取去別人已收藏的的水牛物種卡,這是由於凡有水牛的地方,皆會吸引牛背鷺站在水牛背上食用牛身上的寄生蟲維生,學生從遊戲中認識兩者是共生的夥伴。   「我在兒時曾經跟隨家人坐船出海觀賞白海豚,沒想到原來此舉已影響白海豚的棲息地及生態環境。」學生何浩文參與比賽,了解中華白海豚受到大嶼山北部和東北部水域的填海工程影響,棲息地備受破壞而要遷徙至南部,過程中或會被船隻碰撞或受嘈音干擾,嚴重影響白海豚的生存空間。藉著活動令他明白到保育白海豚的重要,也令他關注如何平衡土地發展與保育。   另一學生甄婷專責搜集75幅生物物種圖片及轉換圖片的風格, 這豐富她對不同物種的認識,她在找尋香港的物種時發現,瀕危物種面臨絕跡的原因及數目逐年遞減,保育問題刻不容緩。   地理科科主任袁施琪指出,由學生作主導,親身認識香港不同物種的保育,從中更懂得愛護及珍惜大地資源。該校過去在課堂教學,發掘具潛能的學生提供專科或跨學科的抽離式培育計劃,並為資優學生提供特定的專門訓練學習機會,包括參與是次比賽,以及與其他環保團體的協作。例如本學年中二及中四學生參與由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的實驗計劃,於校園種植菱角,準備於12月把菱角移植到米埔,藉著菱角吸引水雉前來米埔生活。她表示體驗式的學習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天主教培聖中學以聖方濟各亞西西作為學校的環保主保,陳婉婷老師表示,學生關注本地生態,正好發揮該校學校「培聖人」的環保精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