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體藝傳情_中學
2022.10.23
梁式芝書院 體育舞蹈劉芷君
舞蹈帶來自信與光彩
體育舞蹈是一項運動,同時也是表演藝術,梁式芝書院中五學生劉芷君參與體育舞蹈11年,她說每次站在比賽場上,便仿如另一個人,全情投入,散發著無比的自信。即使在體育舞蹈遇到困難時,她亦未感氣餒,努力裝備自己外,也學習交託,「生命中許多事也不由我控制,一切自有天主的安排。」
本學年,劉芷君是流行舞蹈學會主席,帶領著同學一起在流行舞蹈上獻藝;這一年她亦正式成為「十項全能」體育舞蹈運動員,與舞伴拍檔一起在拉丁舞及標準舞上發光發熱。
15歲的劉芷君4歲半已學習拉丁舞,5歲首次比賽已贏得冠軍,8歲加入為香港體育舞蹈代表隊成員,惟兩年前她與舞伴拆夥,又未能即時覓得舞伴而退出港隊。她解釋,體育舞蹈是以男女搭伴跳的雙人舞蹈,屬於競技舞蹈,舞伴需要年齡相若,以及在身型、舞技及外貌等相配,從體育舞蹈展現競技性與藝術的表現。然而,此運動一向女多男少,她一直難以找到合適的舞伴拍檔,體育舞蹈的發展令她感到迷惘,擔心就此卻步。
謀事在人 成事在天
當時適逢學校的流行舞蹈學會再度活躍,當時學會主席連番邀請芷君加入。終於在去年9月她接受邀請加入流行舞蹈學會。這次「無心插柳」,令她對跳舞有另一番體會,「我抱著放鬆心情及接觸其他舞種的心態參與,愈來愈感到自己很喜歡跳舞,最喜歡跳拉丁舞。」與此同時,她認識了現在的體育舞蹈舞伴,讓她得以再次展開體育舞蹈運動員的生涯。
由本年初開始,劉芷君成為「十項全能」的體育舞蹈運動員,即是包含了拉丁舞的五項舞蹈:森巴舞、查查查、倫巴舞、鬥牛舞及牛仔舞;以及標準舞的五項舞蹈:華爾滋、維也納華爾滋、探戈、狐步舞及快步舞。
事隔兩年重返港隊,劉芷君更肯定自己對跳舞的熱愛, 兩年的空白期,她說曾感到失落,卻因著這些阻礙,更認清自己的目標。她還記得5歲時首次比賽不慎絆倒導致膝蓋流血,「我沒有因而停下腳步,而是繼續喜樂地跳舞。」
今年2月,她首次學習標準舞,挑戰自己成為十項全能的專業賽手。於8月至11月,與舞伴拍檔接受共三站的香港體育舞蹈代表隊選拔賽,他們在首兩站的拉丁舞及標準舞成績已包攬冠亞軍,她更在第二站的拉丁舞賽上越級挑戰18歲組別中奪冠,二人肯定獲得港隊資格。
跳舞同樂 分享喜悅
宗教事務統籌主任陳靄詩回想劉芷君升中面試時, 已深深被她的自信吸引,「當芷君分享她跳拉丁舞的經驗時,見到她心中的一團火,對自己選擇的體育舞蹈的目標與肯定,令我對她印象深刻。」吳寶儀副校長表示,校方得知她是體育舞蹈運動員,曾推薦她參與校外的獎學金,芷君獲獎後也履行承諾,在校內推動拉丁舞,看到她能帶動同學參與跳舞的樂趣。
劉芷君說,能夠在校園與同學一起分享跳舞的樂趣很愉快,也讓她目光更廣闊,她亦感謝家人一直支持她成為體育舞蹈運動員,她尤其感激母親的栽培, 「在我年幼時,母親已留意到我熱愛跳舞⋯⋯ 就算早前我未找到拍檔,家人也支持我繼續跳拉丁舞以保持水準。」她參與流行舞蹈學會後,在體育舞蹈外願意多作嘗試, 也會欣賞同學擅長不同的舞藝,彼此交流,她也在體育舞蹈融入不同舞藝的元素,例如芭蕾舞的轉圈動作;跳K-Pop時呈現的手部動作等, 希望從中塑造個人更獨有的風格。(高)


愛童心
2022.10.16
給他一個OK
苗苗在家長和老師眼中,是個典型的「反派」。可以動的話,絕不靜。應該去西的話,絕對會去東。
筆者的中心舉辦了一個關於閱讀的工作坊,規則只有一條,就是「任何的閱讀方式都OK」。好動的他第一次見面就用「不合作小子」來介紹自己,並隨即搶走了十多本書,一邊跑一邊把書扔在地上。
筆者沒有責備他, 只是堅定地說:「這裡的書只是用來閱讀,你可以用任何方式閱讀都OK」。苗苗開始用各種奇特的招式和書本「互動」,例如他會把書放在頭頂走路,又會假裝因為觸碰了書本而中毒等等。筆者每次也只是堅定地重複工作坊的規則,直到他開始以四腳朝天的姿勢打開了書本。筆者走近他,他立即指著書問:「為甚麼吹牛大王叫吹牛大王,不能叫吹貓大王嗎?不能叫吹豬大王嗎?吹公雞也可以,哈哈哈!」。筆者和其他孩子都被逗笑了:「對喔!吹大笨象大王也可以吧!」
結果苗苗的想像力吸引了很多孩子追看他手上的書。苗苗的收獲是認識了很多新朋友,他也收到很多形容自己的形容詞,他發現自己是一個「充滿好奇心的小子」。
這個閱讀工作坊小朋友不停發問是OK的,靠在牆邊安靜地看書是OK 的,只看插畫不看文字是OK的,休息時間多於看書時間也是OK的。孩子們本來就有千百種不同的性格及模樣,所以千百種看書方式的模樣都是OK的, 而每個模樣都是真實又可愛的。
如果我們對孩子多些說OK,接受他們不同的模樣,或許會收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喜呢!


小學專題
2022.10.07
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小學部)
以繪畫保育西貢小牛
(本報專題)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小學部)學生上學、放學時經常見到牛隻蹤影,牠們或在草地上吃草,或在社區中「逛街」, 「我會遠距離觀賞或安靜地在旁經過,因為如果是我在進食,我也不會想有人打擾。」五年級學生馬熙雯表示,牛隻與她都是西貢的好鄰居,所以需要尊重牠們的生活。
昔日的香港,農民廣泛以黃牛及水牛作為耕牛,協助種植水稻;但隨著香港經濟迅速發展,農業逐漸式微,耕牛遭受農民遺棄,令流浪牛隻數目不斷增加, 分布在西貢、馬鞍山、大嶼山等地方。香港也是不同動物的家,我們應怎樣與牠們共存?
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小學部)的視藝科早前進行了專題活動——「CO W你『貢』獻」,以「保護西貢小牛」為專題創作題目。
視藝科統籌容寶雲老師籌備這活動目的,是希望帶出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中的「愛德」,加強學生對西貢牛隻權益和保育問題的關注,實踐同理心,同時增加學生的美感訓練,加強對西貢社區的歸屬感。
COW你「貢」獻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關係,老師代替學生訪問了西貢牛義工的日常義工工作,把訪問內容帶回課堂,向學生講述香港流浪牛隻的故事,介紹香港常見的牛隻品種,又教導學生與牛隻共處時的應有態度。之後,學生便閱讀及搜集有關西貢牛隻的資料,和有關動物權益的書藉、報章等資料,把他們對牛隻的感受投射在創作中。
一至六年級學生通過學習不同時代和文化的藝術品,為牛隻繪畫「寫真」,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代表著學生對牛隻最深刻的印象,有學生聯想到星座中的金牛座,為牛隻加上一對漂亮的翅膀;也有學生想到平日在社區見到牛隻在草地上休息的情況,所以畫出一望無際的草地,希望牠們能自由地與同伴遊玩。
在課堂以外,視藝拔尖小組的學生更合作為牛隻繪畫大型畫作。
視藝拔尖小組的學生:「我們用了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以塑膠彩畫出這幅作品,希望牛牛可以棲息在一個美麗的地方,所以用上鮮艷的顏色。我們通常見到牛牛孤單地在草地吃草,所以在畫中畫上青蛙、蝴蝶陪牠遊玩。」
加強學生與社區連繫 培養同理心與愛德
學生在這次專題活動,除了以畫表達對牛隻的感受,他們亦完成專題工作紙,分享閱讀牛隻在香港生活情況的新聞後的感受。
五年級學生陳愷妮在閱讀新聞後, 得悉人類帶來的塑膠污染,會對牛隻造成嚴重的影響。其中,她在工作紙中提到有牛隻在死亡後,漁護署公布檢驗結果 , 發現牠的胃部有很多塑膠垃圾, 造成腸胃阻塞。這使她反思在日常中, 要行環保生活,減少使用或回收塑膠產品,在進行郊外活動時,也要帶走垃圾,以防動物誤食。
視藝科統籌吳秀詠老師表示,視藝科近年以西貢為主題進行專題活動,圍繞學生在社區的生活,增加他們與社區的連繫及歸屬感,「把他們在西貢生活中美的一面,以藝術作品呈現出來。」
學生在創作過程中,會欣賞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大師藝術品,透過評賞和創作,加強對藝術的認知及提升創作技巧。校長馮家俊表示,這亦配合學校近年的教學宗旨「learning by doing」(做中學習),在創作過程中認識不同畫家的畫作,深化學習。他欣喜見到學生在活動中,表示要尊重不同動物在社區中的生活,具備同理心及愛德精神。(吳)


中學動態
2022.10.09
喜樂中學-動態
聖言中學辦學團體•聖言會成立147周年
(本報訊)聖言中學於9月8日聖母誕辰慶日,慶祝該校辦學團體聖言會成立147周年,感恩祈禱禮儀由聖言會范進峰神父主禮。
范神父在禮儀中表示,聖言會以天主的愛服務世界各地不同地區,傳揚福音,包括堂區服務、辦學教育、開設醫院,陪伴少數族裔和新移民等。范神父邀請學生為聖言會及各神職人員祈禱,以愛服務他人,從而得到愛的喜樂,愉快地生活在主的恩寵內。
該校另於開學日舉行開學祈禱禮儀,由校監張明德神父主禮(圖左三)。張神父以「塔冷通」的比喻,指出「善良」及「忠信」都是成功的必要條件,鼓勵同學要以善良、忠信的心行善避惡,做個良善心謙的人。
另外,聖言中學天主教教育事務委員會早前邀請周守仁主教到校與學生分享,周主教以「感恩」為題,席上邀請學生思考在現今社會,人們是否往往都只在追求從物質生活而來的「幸福」和「快樂」。他鼓勵同學們不應過於著眼物質生活,反要在生活中學懂感恩,那麼,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喜樂。
該校天主教同學會早前到將軍澳聖安德肋堂朝聖,教區修生張泰然修士向學生講解聖堂設計、堂區歷史及服務範圍,讓同學了解堂區在將軍澳成立的使命。(教)
嘉諾撒培德書院開學感恩祭
(本報訊)嘉諾撒培德書院早前舉行開學感恩祭,主題為「來!背起十字架跟從我吧!」感恩祭由聖伯多祿堂主任司鐸梅杰神父主禮。
梅神父結合福音與全年宗教主題,勉勵學生背起生活的十字架,勇於承擔學生的責任,努力求取知識,並要背起作子女的責任,孝順和聆聽父母的話。他又鼓勵同學效法當時的門徒,只要真心跟隨基督,便能從信仰中獲得平安及生命。此外,同學代表將全校師生製作的十字架奉獻於祭台上(圖)。
禮儀中,梅神父為新一屆天主教同學會幹事會主持就職禮,一眾幹事在祭台前接受降福及派遣。(教)
天主教培聖中學•60周年校慶啟動禮
(本報訊)天主教培聖中學早前舉行60周年校慶啟動禮,校長郭富華(圖右一)帶領一眾嘉賓揭開活動序幕。
啟動儀式由無人機砌出天主教培聖中學校名縮寫「PSCSS」及數字「60」,代表該校邁向創校60周年,在聖父、聖子、聖神的引領下,為學生提供全人教育。一眾嘉賓進行60周年校慶亮燈儀式——「培聖邁進六十載,春風化雨永常在」。
天主教培聖中學於1963年創辦,隸屬香港天主教教區,早年在九龍塘牛津道校舍上課,1992年遷入天水圍的現址,並由男校轉制為男女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