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小學動態
2021.12.10
喜樂幼小 動態 2021.12.12
教區小學宗教教育委員會•會員大會
(本報訊)香港天主教教區小學宗教教育委員會於11 月15日在大角嘴天主教小學(海帆道)舉行會員大會。出席者包括顧問校長及委員會幹事團,以及55間教區小學代表及修會小學同工等。
開會祈禱後,主席袁毅富老師動議通過上次會議紀錄及財務報告。是次大會邀請了宗教及道德教育課程發展中心課程統籌主任吳穎祺,就宗教及道德教育支援同行計劃的三個範疇——教師專業發展活動、宗教教育的學與教、天主教學校的宗教氛圍作詳細解釋。
首先,吳穎祺簡單介紹同行計劃的三個範疇。範疇一的目標是支援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內容包括分級議課、分級同儕備課、專題講座及工作坊。範疇二的目標是提升宗教科教師實踐厄瑪烏教學法的技巧。範疇三的目標是支援學校以全校性推展策略,推行天主教價值教育。
在活動的第二部份,吳穎祺講解範疇二和範疇三的內容;亦詳細講解厄瑪烏教學法觀課表的評量重點。(少)
聖若翰天主教小學•「生肌展現.愛有明天」活動
(本報訊)聖若翰天主教小學於11月17日舉辦「生肌展現.愛有明天」活動,邀請了香港肌健協會主持講座。
香港肌健協會是由肌肉萎縮症患者及家屬組成的病人自助組織,為患者提供各項支援,致力創造對患者更有利的社會環境。
活動中由肌肉萎縮症患者萬鶴疇分享:由最初感到無助,到放開心扉,接納他人意見,並加入教會的過程。他表示能夠克服生活上的困難,都是靠著信仰而得到力量。他在「肌健會」學會與別人溝通的技巧,以正向的思維面對社會及病情。他因此感受到別人的愛,消除了自己的孤獨感,現在更成為「肌健會」理事,以愛回饋社會。
這次活動讓學生認識肌肉萎縮症,看見逆境自強的實例,明白遇到困難,仍可以堅強面對,藉此鼓勵他們建立積極的人生觀,珍惜生命。(樂)
梨木樹天主教小學•家教會周年大會
(本報訊)梨木樹天主教小學家長教師會早前舉行周年大會。家教會主席黃慧敏表示,家教會過去一年舉辦了多項活動,包括「逆境同行」家長講座、協助公益少年團花苗移植、參與聖誕卡傳福音活動、製作切水仙短片、購買父親節及母親節自製手作材料,讓學生親手做禮物送給家長等。
家教會期望將來繼續舉辦不同主題的講座和親子工作坊,及發展家長義工隊。席上主席陪同副校長古佩卿致送感謝狀給24位傑出家長義工,感謝他們的支持和幫忙。當天亦安排了功夫表演;在副主席林玉玲致謝辭後, 大會薄具茶點讓參加者回家享用。(喜)
青山天主教小學•親子信仰歷奇
(本報訊) 為實踐天主教教育中的家庭價值,青山天主教小學與香港明愛青少年及家庭服務,於11月20日舉辦親子信仰歷奇活動,主題為「正向價值由家庭開始」,活動共有10個公教家庭參與。
活動包括熱身遊戲、親子互動小遊戲、深情對話及和諧粉彩共四個環節。通過不同形式的遊戲互動,促進建立兩代的和諧關係,使他們更了解對方的性格強項,關係從而變得更親密。
其中在「深情對話」環節,父母子女分享彼此的心底話,從而覺察到家庭成員是天主賜予的珍貴禮物, 學懂珍惜的重要。
當天活動的高峰是「和諧粉彩」環節:參加者共同建構家庭畫,表達出凡事感恩,凡事盼望,凡事抱樂觀積極的態度,正能量便會源源不絕,成為良好家庭關係的重要基石。(年)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小學專題
2021.06.18
荃灣聖母幼稚園 建立正向親子關係 愛你・零距離
(本報專題)荃灣聖母幼稚園的家長在剛過去的四個月,每月皆有一個小任務:每天抱一抱孩子、與孩子玩遊戲等;孩子則需要以小服務去孝敬父母,目的是讓他們認識正向溝通,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低班生任恩祈的爸爸有一天下班回家後,一進門便有女兒迎接他。「她讓我坐下,並為我按摩。」恩祈爸爸說。原來為了讚賞父母完成小任務,恩祈在學校領取了替父母按摩的「愛心換領劵」,以小手為忙碌一天的爸爸按摩肩膊,讓爸爸感到驚喜又窩心, 任爸爸說:「按摩實際(對肩膊)沒有甚麼用,但心很有用、很滿足」。恩祈小聲地解釋替爸爸按摩的原因:「因為我很愛爸爸。」
每月指定任務「愛心換領劵」 為父母兌現服務
這個活動是「愛你.零距離」親子計劃,透過網上講座,向家長推廣正向教育,並鼓勵家長實踐所學,完成每月特定主題的小任務。這親子計劃是該校本學年實行「推動正向教育.邁向全人發展」的頂目之一。
家長每月完成任務後,需要填寫小冊子,並由孩子從旁觀察。若家長完成任務,孩子便會送他們一張愛心換領劵,承諾為父母兌現不同服務,例如「按摩一分鐘」、「幫忙梳頭」及「協助洗碗」,以服務體現感恩,用行動報答父母,幫助親子懂得用言語和行動去關愛家人。當然,這小心思都是為了建立一個充滿關愛的家庭環境。
每月主題小任務
2月「愛與被愛」- 每日對孩子溫暖地笑一笑,抱一抱。
3月「愛之語」- 每日最少說三句能具體欣賞孩子正面行為的說話。
4月「愛聽你的話」- 每日積極聆聽孩子的說話,以及與孩子溝通五分鐘。
5月「愛玩無界限」- 每日與孩子進行親子遊戲五分鐘。
從講座中,高班生林卓穎的爸爸特別學會如何讚賞兒子, 「與其說『你做得很好!」,應該要具體的說『你功課做得很好!』,讓孩子知道父母在稱讚他哪一方面。」而卓穎亦更喜歡這種稱讚方式。
卓穎是家中獨子,爸爸便是他的家中好友,父子倆「亦父子亦友」。林爸爸認為親子關係在參與這個計劃後有所昇華,「現在好自然地讚美兒子」。而替爸爸按摩亦成為了卓穎的日常活動,他每天睡前都會替爸爸按摩肩膊,也會與爸爸分享小秘密。
全職爸爸送兒子上學 珍惜相處時間
四位接受訪問的爸爸都有全職工作,所以他們工餘都十分珍惜與孩子相處的機會。幼兒班生林亨的爸爸會善用週末的時間,與兒子到公園遊玩;林亨也會主動做家務,幫忙摺衣服、抹桌子。
而高班生梁嵃童的爸爸每天上班前會先帶兒子上學,在排隊進入學校途中,父子有說有笑,把握親子相處的機會, 但要說到每天最親密的親子時間,一定是每晚睡前的故事時間, 他們會一邊看書、憑想像去到太空星球探險,又或根據經驗去到街市買菜。親子間的相處十分多,但參加了這個計劃後,爸爸覺得兒子最大的改變是學懂體會父母的辛苦,會對父母說: 「辛苦了!」
簡單小任務建立正向親子關係
在「愛你.零距離」計劃中,「小任務」包括要求家長與孩子玩五分鐘、抱一抱孩子,校長鄭美寶說,目的是從簡單任務中,讓家長知道建立正向親子關係其實很簡單,「即使忙碌,在等巴士時玩五分鐘都可以。」
在「愛心換領劵」以外,學校亦為學生預備了「每月小獎勵」給完成任務的家長, 包括面膜、潤唇膏、抱枕等,由小朋友親自為父母敷面膜、塗唇膏。而為鼓勵未完成任務的家長繼續努力,學校亦有準備「加油卡」,由小朋友送給父母,期望建立充斥互信和關愛的家庭環境。
幼稚園一直重視親子關係,過往每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暫停)都會舉辦專題研習日、家長體驗日等,讓家長參與小朋友在學校的成長。鄭校長說,活動都獲學生父親積極的參與, 「會提早出通告, 讓爸爸也可以請假參與。」
幼稚園於今年5月舉行的「幫助我們的人」活動,更讓學生深刻體會父母照顧孩子的勞累。活動中,學生用膠袋背著玩偶上課、玩遊戲、做體能,主任莊麗珍說:「有些學生會說背著膠袋,腋下很痛。」她認為學生從中學會體會父母的辛努,「五月特別多學生換按摩的愛心換領劵,回家幫父母按摩。」
今天是父親節,荃灣聖母幼稚園的學生便在學校準備了父親節手工小禮物,你會替爸爸按摩或會怎樣與他慶祝呢?(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心讀繪本
2021.06.18
爸爸與我
一年一度的父親節又到了,你們會怎樣為爸爸慶祝?請爸爸吃豐富大餐?還是送他名貴的禮物?我想爸爸其實都不在乎,他在乎的是你的心意。你又想到些甚麼別具心思的禮物送給爸爸呢?
《Night Driving》
繪本講述爸爸跟兒子一起在晚上出發, 駕車前往山間的露營地點。爸爸選擇在晚間起行,是因為太陽下山後比較涼快,道路也比較暢通。兩父子為了趕走睡意,一直聊天、玩字母接龍遊戲,他們合力更換壞掉的輪呔,到油站加油,觀看滿天的星星,還要在悠長的旅途中找洗手間,然後再到餐廳吃早餐。捱過漫漫的長夜,他們終於到達目的地,目睹日出時分群山壯麗的景色,在營地架起營帳。
繪本以類近鉛筆素描的黑白畫風,貫穿全書。這種素雅畫風不單沒有單調的感覺, 還能帶出在晚上駕駛的神秘與寧靜。父子兩人在夜駕的悠長旅途中,溫馨交流,一起經歷和解決困難,是爸爸和兒子之間獨有的聯繫和浪漫。男孩的成長過程中,總和爸爸有些專屬的經歷和活動,在男孩長大後,都會成為美好的回憶。你和爸爸又有沒有一些難忘的回憶?
《我爸爸超厲害》
小豬因和弟弟爭奪玩具,被爸爸罵了一頓,還被打了屁股,牠氣憤地走到森林裡, 哭著跟其他動物訴苦,還說以後也不要回家,但其他小動物紛紛說,自己的爸爸雖然有時候會發怒,但也有很厲害的地方,像是花豹的爸爸很強壯、大象的爸爸很溫柔、企鵝的爸爸很會游泳、小老鼠的爸爸很機靈,最後小豬也想起了自己爸爸的好, 就回家去了。原來爸爸也正擔心地等待牠回家。
誰家的爸爸不發怒?爸爸在家中通常是比較強悍的角色,跟兒子的衝突又特別多, 衝突過後,有時孩子也會衝口而出說「不要爸爸」。你有沒有試過這種經驗?不過回頭想想,爸爸也是人,也有情緒,會發怒,但爸爸努力工作,為家人付出,值得我們尊重和體諒。一家人如果遇到困難,就一起好好溝通和共同解決吧!
繪本看世界
這次我們就談談父親節的由來。在美國華盛頓州一個農場住了史馬特先生一家人,他的太太在分娩最小的兒子時過身了,只剩下他帶著六個孩子生活。史馬特先生既要打理農場,也要照顧孩子,是個任勞任怨的好爸爸。蘇諾拉是家中唯一的女孩,她特別能體諒爸爸的辛勞。孩子們長大以後,各有成就,爸爸卻因勞成疾,身體日漸虛弱。孩子們盡力陪伴,直到史馬特先生離世。蘇諾拉(後來又稱杜德夫人)在父親死後,向牧師表達想推動設立父親節,來表揚爸爸們為家庭為孩子的付出,最後定了在六月的第三個星期日為父親節。不過在不同地方,父親節的日子也有分別。台灣便以8月8日為父親節,取其音(88) 跟爸爸相近;德國的父親節則在每年復活節起計的40日,是個星期四,爸爸在那天有大喝啤酒的特權。
《Night Driving》
作者: John Coy
繪者: Peter McCarty
出版社: Square Fish
ISBN : 978-0-8050-6708-8
《我爸爸超厲害》
作者╱繪者: 宮西達也
出版社: 維京
ISBN : 9789865811082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