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2_20230301_f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3.03.05
喜樂中學-動態
潔心林炳炎中學•50周年校慶聚餐 (本報訊)承蒙天主的保守,潔心林炳炎中學在獅子山下屹立了半個世紀,傳揚天主福音,教育莘莘學子,為社會栽培了無數人才,造福社群。為慶祝潔心林炳炎中學50歲生日,該校舊生為母校舉辦50周年校慶聚餐。   晚會期間,該校校監潘雅惠修女致歡迎辭後,校長劉瑤紅博士分享學校近況和發展,推動學生學會學習、發揮潛能、健康成長;帶領學生與時並進,發展所長。   接著,天主教香港教區秘書長李亮神父領禱和祝福;而潘修女、劉校長陪同李亮神父、譚永明神父、李志源神父、天主教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助理陳順清及其他嘉賓一起祝酒和切蛋糕,舉杯祝福潔心林炳炎中學生日快樂。   聚餐期間舉辦「最佳服飾獎」,以「金紅開心夜」的穿著主題,每席代表上台行貓步拉票,最後由劉校長選出三甲。另一節目為「金禧同慶」,校長和四位「VIP老師」與各席校友互動答問,揭開該校很多有趣的歷史。   潔心林炳炎中學將承傳天主的旨意,繼續作育英才,讓學校成為滿有恩典和關愛的生命花園。(教)   聖母玫瑰書院•天主教教師日   (本報訊)聖母玫瑰書院宗教教育組早前舉行天主教教師日,一同前往荃灣聖母領報堂朝聖及進行靈修活動。   活動當天,先由聖母領報堂的教友擔任導賞員,介紹聖堂設計及各幅聖畫、聖像的來歷和意義,及帶領參觀聖堂各種設施。此外,導賞員也以教友身份作信仰分享,鼓勵眾人在教育工作上履行福傳的使命。   其後,眾人於聖體小堂進行團體及個人靈修部分,並使用2022年天主教香港教區教師日有關聖保祿宗徒教導弟茂德追求的「六種德行」作為祈禱、靈修及反思的素材。與天主交談後,各人按照過程中的所思所想,結合近期的生活與工作輪流分享,最後一同以祈禱交託給天主。   「聖母領報」就是聖母接受天主召叫的時刻,願意成為耶穌母親。由眾人領洗那刻開始,也就是接受了司祭、先知及君王三項職務。不論在工作上的崗位是否直接與福傳有關,都要記起天主的召叫,以耶穌的行實作為學生的榜樣。(教)   梁式芝書院•舉行聖灰禮儀   (本報訊)梁式芝書院於2月22日舉行聖灰禮儀,該校校監溫國光神父於聖灰瞻禮日的午膳時間,在校內小聖堂內舉行禮儀,為師生施放聖灰。   參禮者除教友師生外,亦有非教友的師生一同參與。當中更有非教友的參禮者表示,可以如其他教友一樣領受聖灰,感到難忘。   溫神父在講道中,提醒參禮者領受聖灰的標記 ,是一份對信仰的見證。在四旬期內更要在生活中實踐勇氣、善良、誠實。   溫神父施放聖灰時再以「你要回頭改過,信從福音!」訓勉參禮者要明認自己的罪過,指出人在生活中容易遇到誘惑,因而犯罪,只有悔改,天主把人們從罪中解放出來,才能獲得自由。   禮儀完結後,學校為每位參禮者預備了麪包作午餐,鼓勵各人以守齋反省自己的生活,善度四旬期,以迎接基督的復活。(教)   聖若瑟英文中學•畢業同學祈禱禮   (本報訊)聖若瑟英文中學早前在禮堂舉行畢業同學祈禱禮,以示對本屆畢業同學的祝福及勉勵。   祈禱禮邀請麥英健神父主禮,禮儀中,麥神父分享了林家謙的歌曲《邊一個發明了encore》,訓勉同學要珍惜身邊好友,與及要珍惜當下。兩位中六學生代表亦從中分享校園生活點滴,感謝學校對他們六年的培育,內容親切而有趣。   席上,中六學生在祭台前獻上燭光,以及中一學生向中六畢業同學獻唱《告別校園時》。最後,由潘永强校長予以同學祝福,為整個禮儀畫上完美的句號。(教)  
kjy12_20221127f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2.11.27
喜樂中學 - 動態
kjy12_20221030_fade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2.10.30
喜樂中學-動態
彩虹邨天主教英文中學學習成果分享會   (本報訊)彩虹邨天主教英文中學早前舉行個人、社會與人文教育學習領域的學習成果分享會。同學透過角色扮演,讓其他同學全方位認識不同的人文學科課題——中史和歷史,認識多元化的學習模式,培養互相尊重的精神。   學習成果分享會以「承傳與開拓」為主題。中一及中二級學生以微型話劇的形式,把「唐朝玄武門之變」及「法國大革命前各階層的生活」兩件中外歷史事件,活靈活現地呈現出來,使同學了解到如何把中外歷史融會貫通,並從中學習「家庭」、「公義」和「生命」等天主教核心價值的精神。(教)   潔心林炳炎中學•教職員聖道禮   (本報訊)潔心林炳炎中學本學年宗教主題是「應常歡樂,不斷祈禱,事事感謝。」(得前五16-18),關俊棠神父早前在教職員聖道禮中分享教育工作者和學校的使命。   關神父講道中提到老師不單是一種職業,更是一種召叫。老師的使命就是以生命影響生命。他勉勵老師堅守初心,便能感受當中的喜樂。   禮儀中各職系員工在天主面前作出承諾。在自己的崗位上盡忠職守,致力以福音的精神教育學生,並努力營造仁愛和共融的校園。禮儀中,校方向學校同工派發「五餅二魚」禮物包,由神父及校監把祝福送給每一位職工,祈求新一年繼續充滿能量,為學校作出貢獻。(教)   德蘭中學陸運會   (本報訊)德蘭中學於9月22及23日假灣仔運動場舉行陸運會,本年度刷新兩項大會紀錄。   刷新的兩項大會紀錄包括:乙組100米跨欄的中四學生陳祺津、丙組100米跨欄中二生譚因喬。甲、乙、丙組個人總冠軍分別由中六學生劉綺程、中四生陳祺津及中二生譚因喬奪得,全場總冠軍為聖傅天娜社。台上四社啦啦隊歇力為運動員吶喊打氣,場內氣氛熾熱,啦啦隊比賽最後由聖加大利納社奪得。   陸運會的壓軸比賽為師生接力賽,由校友、老師和學生組隊參與,最後由陳廸熙老師隊奪得冠軍。 主禮嘉賓、校監劉富根神父讚揚同學在運動場上「搏盡無悔」,表現出色,他訓勉同學要在「品德、學業、體藝」三方面加以發展,以「德蘭、德蘭,勇往直前不怕難」的精神,挑戰自己、發揮所長。(教)   明愛中學聯校  公教教職員靈修聚會   (本報訊)明愛中學聯校早前在聖安德肋堂舉行新學年度公教教職員靈修聚會,邀請非公教的副校長參與。是次聚會神師盧伯榮神父給60多位同工講解聖堂的建築,每一個建構實在與信仰生活息息相關。   聚會後,有非教友老師分享表示,可以藉此參與彌撒,感覺很好;在派遣禮中,老師和牧民助理領受一隻「小羊兒」,校監及校長則領受「牧羊人」,提醒教職員明認辦學是一份使命,為天主牧養學生,讓他們能尋找真理,以愛生活。   參與活動的校長表示,盧神父介紹讀經台設計時,令他聯想到自己站在船頭領航時,在面對收生、如何照顧學生需要等問題時,必須在人為經驗之外,謹記信靠上主的重要。(教)   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35周年啓動禮   (本報訊)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早前舉行35周年校慶啓動禮,邀得香港明愛助理總裁盧伯榮神父、明愛教育服務副部長胡錦遠博士、校監麥麗英參禮。該校以「三十五載主恩不變, 全人起航邁步向前」作為35周年校慶主題。   典禮中,嘉賓和師生回顧學校過去「三十五載主恩不變」,了解學校的發展。校長何應翰在典禮中指出,學校近年致力為學生提供全方位及多元化的學習,並推廣情意教育,關注學生的不同特質,讓學生發展個人潛能,培育他們具備「勤學、關愛、尊重、堅毅、珍惜、誠信」六個震夏人素質。   校慶活動將在本學年舉行,包括開放日暨創新科技體驗日,以及全港A1比賽頒獎禮暨公開展覽等。(教)  
kjy07_20220501_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2.05.01
潔心林炳炎中學
傷殘運動員林寶儀 上天為我開啟一扇窗
「上天給你關了一扇門,同時定會為你開一扇窗。」先天雙腳患有下肢痙攣的林寶儀說,儘管上天限制她不能自如地步行,卻在其他方面給予她能力,她認為游泳是天主恩賜的才能,「只要我在水中便能活動自如,很舒暢。雖然我有殘障,但仍會樂觀面對一切。」 潔心林炳炎中學中六學生林寶儀剛在去年12月巴林2021年亞洲青少年殘疾人運動會上,在女子游泳S8-10級100米背泳,以及400 米自由泳 (16-18歲)贏得兩面銅牌,與她同樣患有下肢痙攣的弟弟,也在比賽上贏得獎牌,她回想在四年前,首次參與在杜拜舉行的亞洲青少年殘疾人運動會上失落獎牌,憑著多年努力不懈的練習,終於取得好成績,更教她喜出望外的是,可以在賽場上見證和分享弟弟林樂兒同樣贏取得銅牌的喜悅。 自幼習泳享受水中的自在 小一開始游泳的林寶儀,當初參加游泳訓練班, 源於游泳有助她紓展四肢,強身健體。後來她加入小學游泳校隊,更在某次殘疾人士會的年度錦標賽上,贏得全場最佳女運動員,至2016年加入港隊,當時剛升上中一。 寶儀的父母在她嬰孩時期學走路時,發現女兒的腳跟不能平放,經診斷後證實患有下肢痙攣,年幼時她仍可以由母親攙扶到住所樓下的幼稚園,但漸漸須以輪椅代步。面對下肢活動困難,她說學習游泳時感到最自在,「在陸地上步行上感到有阻力,我在水中反而可以自由自在地暢泳。」 她仍記得初次下水時興奮的心情,「扶著梯慢慢行,覺得水很冰冷,游泳後感到很自由,令我很愉快。」游泳時寶儀主要靠手部的力量,平日練習輔以浮板以固定雙腳,也要運用腰部力量幫助身體平衡。 游泳鼓勵人生 寶儀說游泳是她人生的鼓勵,同學和朋友經常為她打氣。過去她曾問上天, 為甚麼人人也可以在體育課堂上跑步、打籃球,而她卻做不到,「但朋友覺得,雖然我做不到在陸地上的運動,但水上運動也可以很出色,我與其他人也沒有分別。」 寶儀由2017年開始,已代表香港到各地參與殘疾人士的游泳比賽,曾到杜拜、印尼、墨爾本、新加坡、中國天津,以及巴林比賽,接觸到患有不同殘疾程度的選手令她完全感受到,「傷殘不是阻礙運動的原因」。她曾於2019年在新加坡出席殘疾人游泳世界系列賽上,遇上中國隊的選手,看到對方在雙腳膝蓋以下及雙手手肘已截肢,「他的傷殘程度很嚴重,但是個性樂觀,喜歡與人分享自己的經歷,也不介意他人的眼光,既然我身體比較完整,究竟我有甚麼理由令自己不開心?」 賽場上的對手,經常是寶儀仿傚的對象,她現正應考中學文憑試,早前除了準備考試外,未有放下游泳練習,星期一至星期六也前往香港體育學院進行訓練,平均每次訓練兩至三小時,平日下課後完成體院的訓練後,通常已是晚上了。疫情下體院暫時只開放予全職運動員,她作為學生運動員便需要到其他地方受訓,然而疫情嚴峻,泳池隨時關閉,她說,疫情中會把每個訓練視作賽前的最後訓練。當她未能到泳池訓練,便會在家中進行體能:卷腹、腳部拉筋等運動,以強化肌肉力量。「我珍惜每次訓練,在訓練中盡力做好。」 林寶儀表示從游泳中學習到,每次面到困難,要懂得轉換思考角度,相信一切總會有辦法解決,例如因殘疾問題致難以踢水,可改為多鍛鍊腰部力量,以雙腿帶動水流使身體向前;或是在水中練習撐牆,以及學習迅速轉身,以縮短時間。在寶儀入讀潔心林炳炎中學時,已不時透過校長和修女向同學說:「我們現在所面對的一切,天主定會按我們的能力給予我所能承受到的。她相信,天主賜給她游泳的能力,『祂相信我可以做得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