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小學投稿
2023.03.12
喜樂幼小-文章
我的好哥哥
要說我最愛的親人,那一定是我的哥哥。他高高瘦瘦的,戴眼鏡,頭髮有點亂,但時常掛著笑容在臉上。在我不開心時,他會來安慰我。在我寂寞時,他會來陪伴我。我喜歡和他玩玩具,過三關便是我們最喜歡的玩意了!
我記起有一次,爸爸因我欠交功課而把我駡了一頓,還沒收了我的飯後遊戲時間。我心情很難過,躲入房間裡哭了起來。過了一會兒,哥哥進來叫我不要哭,還說明天帶我去夾娃娃呢!
還記得有一次,我和哥哥路過一間文具店時,一盒二十元的文具套裝把我吸引住了。於是,我拉著哥哥想他給我買。他一星期只有二百多元零用錢,減去吃飯和交通費用後,只剩下很少錢了。可是,哥哥還是心軟的給我買了。
我的同學都羨慕我有一個好哥哥,但我認為他不只是一位好哥哥,更是一位我最信任的好朋友呢!
鍾希晴 慈幼葉漢千禧小學 5A
一次颱風後的所見所聞
昨天晚上,我們一家都在家中看著新聞報道:天文台發出十號颶風信號,颱風——山竹正面吹襲香港,造成不少破壞。
今天,我一大清早起牀,準備上學去。我乘坐私家車上學時,因為一棵大樹橫倒在屋苑前面的馬路上,所以導致交通堵塞。我們被迫折返,便乘坐地鐵上學。
我和爸爸沿途走去地鐵站,看見周圍都有樹木倒塌,滿街都佈滿垃圾,地上佈滿泥濘,垃圾桶被風吹倒,我和爸爸要小心翼翼一步一步地行走才不會摔倒。
當我們走到地鐵站的時候,發現十分擠擁,很多人也爭先恐後地乘搭地鐵。我和爸爸耐心地等候著,但是人們總是前擁後推。沒多久,整個地鐵站都人山人海。我聽見有些乘客在破口大罵,但沒有職員理會,也有想如廁的小朋友在不停地哭泣,要媽媽安慰著。大家都等了很久亦未能到達月台。我看見有些記者來這裡報道擠擁的情況,大家都只好無奈地等待著。
我和爸爸等了大概兩個多小時後,依然毫無寸進。原來地鐵發生故障,需要緊急維修!地鐵站的職員也無法估計何時才能恢復正常運作,因此我和爸爸決定折返回家。回家後,我們看著新聞報道。原來整個香港的交通也十分混亂,很多學生和市民都未能上學和上班。
這次的經歷令我深深感受到颱風的破壞力可以如此驚人,幸好這次風災沒有人受傷,但我相信下次只要做好預防措施,人們便能安然地度過颱風的吹襲。
徐梓耀 長沙灣天主教小學 5C
老師評釋:梓耀同學於首段點出主題,交代颱風吹襲造成不少破壞,繼而在下文透過第一身經歷以一些具體的事例、動作細寫及心理描述,道出在颱風過後,在上學途中的所見所聞和感受。此外,梓耀同學善用佳詞及句式表達意思,文句流暢達意, 描寫深刻,具感染力。-張學雯老師
到沙灘去
上星期日,爸爸和我看相簿時,看見一張在沙灘的相片,我的記憶便不斷湧出來……
那天,我們很早起床,因為我們準備去石澳沙灘玩耍,我的心情既開心又期待。我們乘坐小巴去沙灘。一到達,那裡人山人海,我們立即找個位置搭建帳篷。我們找了很久才找到一個位置,令我們汗流浹背,爸爸說:「快點下水來比比誰游得最快!」我們大聲回答: 「好啊!」一下水,爸爸游得真快呀,我和他不相伯仲,我為了超越他,趕快游個自由泳式,雙手划動得很快。我們玩得興高采烈。
游泳後,媽媽伴我堆沙,我們堆了一個城堡,這個城堡不但很大,而且很美麗,媽媽和我都滿感自豪,爸爸也豎起大拇指,大讚我們。然後我們打算用沙埋著爸爸下半身,爸爸擺了個有趣的姿勢,令我們笑彎了腰。
那天令我很難忘,因為我可以和家人共聚天倫,十分開心,希望下一次我們來沙灘也可以像那天一樣高興。
方嘉晞 天主教明德學校 5A


悅學愈樂
2023.03.12
相信自己 努力闖關
偉傑(化名)年青時在一次訓練中受傷,導致下肢癱瘓,需要用輪椅代步。但這沒有阻礙他參與運動,令我更詫異的是他參與的項目一點都不簡單─「展能三項鐵人」。他只能運用肩膊及雙臂完成游泳、手搖單車及推輪椅。縱然他每星期的訓練量超過100公里,但高強度的訓練令他舊患的疼痛感消失,久而久之,更解除了對止痛藥的依賴。
他的創舉可謂多不勝數。他曾由黑龍江省漠河出發,完成3,000公里單車旅程;亦曾夥拍另一位展能賽艇運動員, 花了七個半小時,只以雙臂進行45公里環繞香港島一周的海岸賽艇比賽。兩人成為香港第一隊純由殘疾人士組成的環島賽參賽隊伍。他們的堅毅,令世界賽艇聯會考慮在將來的海岸艇世界錦標賽增設展能組賽事。
賽艇運動是背向推進的全身運動, 運動員以手握槳,運用腿、背、核心肌肉等, 再推手、壓身、後摺腳,作拉槳和回槳動作。這對於正常運動員已是極不容易,更何況是偉傑呢?他參與展能賽艇的PR1項目,乃是軀幹只有輕微或沒有活動能力者參與的項目,須配合較闊及重的艇身、固定座椅的裝置,再以綁帶固定運動員胸口、髖關節及膝蓋,並在槳架加上協助平衡的浮體,再進行訓練,箇中的艱難實在不言而喻!
各位青少年,斐理伯書4章13節提到:「我賴加強我力量的那位,能應付一切。」偉傑的努力告訴我們,只要信賴上主,加上自身努力不放棄,必可跨越一切困難。


小學投稿
2022.12.09
喜樂幼小-文章
難忘的一課
我永遠不會忘記這節視藝課的難忘時光。
那一節課,同學們歡樂地全情投入玩耍,整個視藝課室洋溢著歡樂的氣氛。
張老師是我們班的視藝兼數學老師,教學認真,十分嚴格。但視藝課永遠是開心的。
那一天,老師安排了很多功課,同學們苦不堪言,怨聲載道,就像是快要累死的羊,雙目無神。張老師一進教室看到我們垂頭喪氣的樣子,不明所以,看到黑板上密密麻麻的功課,她恍然大悟,率先開口打破沉默:「看到大家精神萎靡的樣子, 這節課我們來製造玩具!」
此話一出,全班都沸騰了!剛剛還昏昏沉沉的我立刻來了精神!隨後她倒出零件,讓我們分組一起製作玩具。剛開始時,我們拿了一堆看起來非常酷炫但沒有用的零件,但折騰了半天啥也沒做出來。老師看到了異常,連忙前來問我們有甚麼問題,我們說出了情況。老師隨後語重心長的教了我們一句話:「同學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啊。」我們一開始不明其含意,在老師循循善誘下,我們終於明白了。
後來我們成功做出機器,獲得九十五分呢!這節課令我永生難忘,我不會忘記張老師循循善誘的教導,也不會忘記同學們在張老師走後仍然意猶未盡的神態。這節課永遠是我小學六年裡最難忘的一課。
胡碩希 聖方濟各英文小學 5A
老師評釋:胡同學這篇文章妙趣橫生,充滿童真童趣,其中不乏學生的心聲,讀來真實動人。文章緊扣中心,首尾呼應,巧用細節描寫,又能援引論語,將同學們視藝課前後的變化寫得細緻入微,老師和學生的形象躍然紙上。結尾抒情,再次點名主題,是一篇生動有趣的佳作。-孫陽老師
記一次售賣明愛獎券的經歷
如果要我說一件在學校裡最深刻的經歷,那就要數這次在學校售賣明愛獎券一事了!
一個多星期前,老師邀請了參加基督小先鋒的同學向校內教職員售賣明愛獎券,得知這個消息後,我可是樂透了!隨後那幾天的晚上,我更是期待得徹夜難眠呢!
終於到了售賣明愛獎券這天了!老師先給我們一疊明愛獎券和一塊紀錄板,交代過一些注意事項後,便是我們大展拳腳的時候了!
剛開始,便有幾位老師主動過來向我購買。可是我也沒有因此而放鬆心情, 繼續到處詢問不同老師。我急著找老師,走著走著,我不小心撞到了梁副校長,她不但沒有怪責我,還大方地向我購買了五張獎券,我連忙紅著臉向她道謝。我心想:老師們可真熱心公益,我也要好好向他們學習。後來,在我們繼續積極尋找「客人」的時候,我們發現了校長的足跡。校長遠遠看見我們後,也主動走過來向我們打招呼,他不僅向我們買了數張獎券,還誇獎我們行善不遺餘力呢!
最後,在結算款項時,發現這次售賣明愛獎券的行動大獲成功!雖然大部分的善款都是老師們「自投羅網」,但我仍然感到十分自豪和滿足,希望收穫到的善款能幫助更多有需要的弱勢社羣,讓這份愛能傳遞下去。
賴泓熹 福德學校 6A
我的小傳
我的名字叫黎逸晴,今年十歲。我一家四口人,有爸爸、媽媽、哥哥和我,還有一隻活潑的小貓。
我個子中等,留著短短的頭髮,還有扁扁的鼻樑。我是一個陽光女孩,特別喜愛做運動,例如:游泳、田徑運動和打籃球。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可能較擅長運動,可能較擅長學習,亦可能較擅長整理物件的…… 我們的長短處都伴隨著我們慢慢成長和進步。我喜愛打籃球,總是不忘身體力行,學習各種運球技巧,享受打籃球的樂趣。可想而知,我的長處就是打籃球了!
我的缺點就是固執、堅持己見,不接受他人的建議,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辦事。有一次,媽媽提醒我要早點睡覺,我沒有理會,以為調較了鬧鐘便會準時起床。殊不知,第二天上學,我遲到了。
古語有云:「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一句名言也是我的座右銘,因為成年人經歷的事情和挫折比我們多,所以他們善意的提醒,對我們來說是受益匪淺,終生受用。別人對我的善意批評,我必定銘記於心,在日後的人生道路上加以善用。
黎逸晴 大角嘴天主教小學 5D


體藝傳情_中學
2022.12.04
天主教南華中學
香港韻律泳隊員鍾欣岐 在水中律動的優美
被籲為「水上芭蕾」的韻律泳結合舞蹈、音樂和泳式的水上運動,運動員有如在水中跳舞。韻律泳運動員、就讀天主教南華中學的中三學生鍾欣岐認為,藉著韻律泳發揮潛能,讓她看見天主奇妙的創造,「我很珍惜祂所賜給我韻律泳的能力,學習盡力做到最好,不會輕易浪費祂的恩賜。」
天主教南華中學校訓「立己立人」教導學生先做好本分,繼而幫助別人。鍾欣岐認為,韻律泳團隊能夠展現「立己立人」的精神,「勤練基本功,作好本分與隊友同行, 才能代表香港參賽盡其所能取得佳績。」
鍾欣岐八歲加入港隊,現在是香港韻律泳的香港青年隊隊員,分別參與單人、雙人,以及團體的項目,她當年加入港隊後在首個單人自由自選項目比賽上贏得冠軍,此後她不時以韻律泳香港青年隊隊員的身份, 多次代表香港參賽,其中她於2019年,赴馬來西亞森美蘭州芙蓉市參與「第十一屆亞洲太平洋公開分齡韻律泳錦標賽」,在12歲或以下組別的集體自由自選贏得金牌。
藉游泳強身健體
愛上姿態優美韻律泳
欣岐年幼時因氣管敏感常服用類固醇藥物作治療,母親為免女兒病情演變成哮喘, 聽從醫生建議做運動改善氣管問題。於是欣岐從三歲開始學習游泳,直到六歲那年,她如常到泳池訓練,當日泳池正進行韻律泳比賽,她見到賽場上參賽者穿上漂亮的服飾, 在水中央做出多種托舉、飛躍等優美的姿勢,晃如在水中跳舞,場面亮麗壯觀。
她深深被韻律泳運動吸引,更要求母親讓她學習。因此她六歲學習韻律泳,八歲加入港隊青年軍。
欣岐說最初學習韻律泳,幾乎每次也會哭,「在水深五米的泳池中學習多個難度動作感到很吃力,當不明白或未能達到教練要求時會感到十分絕望。」她回想自己兒時難以掌握韻律泳的姿勢,例如在水中擺出倒立動作時只勉強露出腳趾,但經過長年累月訓練,她現在已能輕易在水中倒立時展露膝蓋甚至大腿部位。其他的腿臂動作、托舉、隊形及其他造型等變化,也是默默地努力練習下一一做到,即使疫情期間泳池關閉,她與隊員也在家中接受密集式的體能訓練以維持體格。
母親無條件支持追夢
欣岐的母親為支持女兒在韻律泳的發展,在女兒九歲時,報考韻律泳裁判班,學習評審韻律泳運動員根據動作上的難度、準確性,以及舞蹈組合等作裁判,她也不時與女兒談論韻律泳的技術與姿勢,儼如她的私人裁判;欣岐感激母親的支持,「我比賽時,母親負責其他裁判崗位,當她見到有高水準的運動員,賽後便會與我分析,發掘可取經的地方。」
韻律泳能反映運動員自信的一面,欣岐也不例外,「我經常提醒自己在水中張開雙眼時,必須笑著做好每個動作,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她的母親也經常提點她,由運動員出場的一刻,舉手投足已得到評判注意, 「母親時常提醒我要多與裁判眼神交流,以自信的目光給予裁判一個好印象。」
欣岐升讀該校後一直入讀精英班,積極參與學校活動,把運動員自強不息的精神發揮出來。剛在10月的陸運會上,她在女子乙組800米賽跑、擲鐵餅、推鉛球的項目奪冠, 更贏得女子乙組全場總冠軍。她形容韻律泳已成為生命的一部分,「除非有一天我不能再游泳,我不會放棄韻律泳運動員的身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