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中學專題
2020.11.06
彩虹邨天主教英文中學 花式跳繩運動員關智勤 跳出正能量
「J u d g e s r e a d y . Skippers ready. Set. Beep!」花式跳繩運動員聽到大會號令,便立即全力以赴,在幾十秒至幾分鐘賽事上盡展所長。花式跳繩港隊運動員、彩虹邨天主教英文中學(彩天)中六生關智勤說,每次比賽的付出,是背後不斷鍛鍊而成,花式跳繩也培養了他堅毅不屈的精神。
去年7月,關智勤代表香港出席在泰國舉行的亞洲跳繩錦標賽,在14-17歲組別的30秒速度跳和3分鐘速度跳兩項賽事中,他獲得冠軍,他亦因而於去年當選為「屈臣氏集團香港學生運動員」之一。
關智勤由小學三年級開始接觸花式跳繩,小六起參賽,升上彩天後,校方鼓勵他繼續在這體育項目上發展,兩年前他加入花式跳繩香港隊。他說目前每週有三次密集訓練,練習基本功夫, 也鍛鍊體能,「大腿鍛鍊很重要,因為參與速度跳項目時,要在短時間內跳出最多次數。每次練習後雙腿也酸軟」。
此外,彩天近年在「其他學習經歷」引入花式跳繩項目,分別於2016學年成立花式跳繩學會,2017學年設花式跳繩隊。負責統籌其他學習經歷的申錦耀老師說,「學校重視學生所長,見到智勤在花式跳繩的潛能便加以支援。也由他帶領師弟認識這運動」。
花式跳繩學會1號會員 協助教授師弟技術
花式跳繩學會的第一名成員,就是關智勤,他要在學會內帶領學弟,協助教練發掘具潛質的同學加入跳繩隊參賽,智勤說: 「我會教授花式跳繩的基本動作:開合跳、前合跳、交叉跳等,訓練同學的協調能力, 師弟也時常要求我示範高難度動作,我也盡量滿足他們」。
學生為體育全力以赴,校方也嘉許參賽獲獎的學生,包括送出獎學金,以作表揚。關智勤感謝校方的肯定,又說獎學金能幫補他購買訓練裝備,「密集的跳躍動作令鞋底容易磨損,要經常換新鞋。而跳花式跳繩需要一對薄鞋底而輕巧的運動鞋,一對往往也花費一千元以上。」
花式跳繩培養他毅力,早年他應付學業和培訓外,也要照顧幼弟,當要外出接受訓練的日子,晚上回家時已近半夜;繁忙的生活反而教他學會分配時間,並設立目標,平衡學習與運動。
校舍雖小 運動員人才輩出
「懷著希望,迎接救贖;培育同學,救援他人」是該校校訓「望、救」的精神,校長何家欣希望學生藉著運動體驗這使命。這所位處彩虹邨的校舍佔地3040平方米,相比其他一般新校舍6000平方米,細了一半。學生平日要在彩虹邨停車場頂樓的公共運動空間上體育課。
然而創校55年來,學校培育過不少運動精英:100米及4X100 米的紀錄保持者徐志豪、前香港跳遠紀錄保持者陳家超、前香港標槍紀錄保持者于子猇、香港首位賽艇世界盃獎牌得主關騏昌等。
體育科主任陳健成老師說,校舍雖小,也不影響教師發掘學生體藝的潛能, 例如學校剛於新學年增設運動科學實驗室,為學生提供體能鍛鍊及其他運動科學的訓練,他笑說老師租場經驗豐富,只為了讓學生得到完善的訓練環境。(高)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小學專題
2019.06.21
足球小將著重技術 鍛鍊心志 樂於較量
(本報專題)足球深受青少年所喜愛,這門群體運動激刺好玩,射門動作瀟灑有勁。怎樣才能成為出色的足球員?首先要高大跑得快?還是苦練球技更重要?
多間天主教小學都組織了足球隊,多支強隊於剛過去的五月參與「主教盃」及「校長盃」足球決賽,不單讓男孩互相較勁,也設女子賽,讓女孩子也能享受足球運動。
天主教佑華小學的男、女子足球隊各於主教盃取得冠軍;神射手則由聖方濟愛德小學兩位學生包辦。佑華師生認為,若要擁有優秀的球技,就需要從小努力練習,這不單要經常踢足球,也需要作跑步和適度負重等體能訓練。
祐華小學設足球課 從小培養學生球技
天主教佑華小學在三年級體育科設足球課,讓學生從小學好足球技巧,並從中挑選校隊成員。校隊之一陳曉熳,同時入選香港的青年足球代表隊。
陳曉熳透過父親的分享,以及跟男生一起參與興趣班而認識足球,並因著足球課而加入校隊,本年便在主教盃進了四球。她六月六日對本報說,青年港隊訓練全面,包括健身、跳梯、帶氧運動如跑步,然後才對賽。
踢足球不粗魯 學習面對逆境
黃蔚妍說,踢足球隨時可以反超前對方,不需要因逆境而失望,就算再被超前,與隊員及教練一起沉著應戰也有機會反勝。
校隊也會收看英國(英超)和西班牙(西甲)的足球聯賽,黃蔚妍也因為踢球而學會欣賞國際賽事,也悉熟一些連成人也難以弄清的規則,就如「越位」:攻門一方獲隊友傳球之前,不可以跑得比守方最後一個後衛更接近龍門。
鍾展霆說,喜見校隊失落一屆主教盃冠軍,如今重奪冠軍。他說踢足球亦會遇到挫折, 需要不斷學習, 「某次,比賽期間下大雨, 我們落後兩球之際,遭對方快攻,我心急鏟跌了對方,被罰黃牌」,帶歉意的他學會更尊重他人。
一家熱愛足球
傳承運動細胞
原來幾位小球員一家都喜歡足球,父母支持他們踢足球之餘,本身亦有踢足球。曾浚倫以往多看師兄踢球,雖然一直擔任後備,但不斷透過跑圈等方式鍛鍊體能,本年落場協助隊友奪冠。他說「父母很支持我踢足球,妹妹也加入校隊踢足球呢。」
不靠高大跑得快 盡早打好足球根基
天主教佑華小學體育科老師尹穎恒說,學校做好青少年足球訓練,比揀選高年級高大又跑得快的學生,更能組織出色的足球隊。
他指很多公教學校的足球隊都很強,佑華試過輸「零比十」的大比數,而自小學三年級設足球課,學生打好足球根底,也愛上這運動,自然能不斷提升技術。
該校校隊一週練習三天,部份學生也參與校外的球會。尹老師說:「部份人認為街上的足球場治安不好,但跟外人踢足球可以有新的經驗。」
談到小學的足球隊,他指多組成九人及五人隊伍;對於九人隊伍,當面對比自己強的隊伍,一般會更著重防守,佑華男子隊則多採用3:4:1的陣式,即三人後衛、四人中場、一人前鋒,女子隊則為3:4:1:1。學生多使用「4號」足球,即直徑19厘米的比賽用球。
運動鍛鍊身心
該校另一體育科教師李嘉慧說,足球可以教導女孩子在失球的逆境中不要氣餒、不鬧情緒,學習堅強與保持鬥心,女孩子應從足球戰術中提高心理質素:「輸贏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來幫助孩子培養良好態度。」
足球教練對球隊很重要。男子隊邀請前港隊成員任教,開闊了學生眼界,李嘉慧說,女子隊亦由曾任教港隊的教練執教。(鄧)


教友特工
2019.03.29
空手・人生・信仰(下)
不經不覺我習空手道已經三十三年,當教練已廿五年了。由一無所知的初學者到現在黑帶六段資深教練,由初參賽的薯仔到代表香港出賽的個人型選手,再到港隊青苖教練。我從正規選手退役後,仍然在日本正剛館世界賽參加壯年組個人型比賽。目的是為了給徒兒一個學習的榜樣,不斷求進步,不斷求改變。好學及不屈的個性,推動我努力向前,與世界接軌,並將最好的教練法帶給我最愛的徒兒。
2007年我在聖神修院取得了我人生第一個學士學位(宗教學)。2008年我和太太Pinky步入教堂,許下我們的婚姻盟誓。2009年我和徒兒在香港空手道賽贏取了隊際型冠軍,並晉身港隊訓練,代表香港出戰。與此同時,我亦創立了自己公司慶禮院製作室。除了售賣聖物外,公司還有一個給我教授空手道的排練室。
與太太藉武術幫助兒童
我在空手道路上不得不提及我的太太Pinky,她是我在生命路上的好拍檔;她是一個黑帶四段的空手道教練,她很喜歡培育小孩。為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兒童,去修讀「感統訓練」,並放在她的空手道教練法裡。我們於6年前誕下了一個活潑好動的女兒樂童,她現在已是綠帶學員了。上主為我揀選了一個好助手,在婚姻生活、空手道及公司業務上互相扶持,互相滋養, 互相成就。
感謝主,給了我許多寶貴的經驗和挑戰,能夠有堅定的信德、望德和愛德,讓我成就祢所賜予更美麗的我,活出我所信靠的,為祢一生作見證。(全文完)


青苗天地
2019.01.18
青苗天地 2019.01.20
籃球夢
吳梓謙 聖貞德中學 中五
還沒有遇見他之前,我曾打算放棄籃球,將自己的夢想拋諸腦後。熱愛籃球的我,一度想放棄籃球,而「他」就是拯救我籃球夢的人。自此以後,我終於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我要成為效力香港隊的全職籃球員。
在未接觸籃球之前,我個子肥胖,喜歡獨來獨往、不愛與人合作。但是,是籃球這項體育活動令我的身型健碩了;是籃球令我想與別人接觸,是籃球令我清楚明白團體精神的重要性。所以,每次我在籃球場上,便會非常自豪。但是在那一刻,「放棄籃球吧!」這一句話,在腦海中一絲絲的浮現。為甚麼這一句會在腦海中浮現?
升上中五以後,我發覺我未能趕上現在的課程,全因為我每天放學後都去打籃球,每天都玩到很晚才回家。到了第二天,回到學校上課卻又沒精打采,整天在課堂上睡覺。老師都很擔心我,怕我日後追悔莫及。公開考試的成績早已預料到。
一天晚上,我抱著枕頭,想了想,如果我再這樣下去,完成中六以後未必再有機會去進修,外出工作,我憑甚麼可與別人競爭?想到這裡,「放棄籃球」開始在我腦海中浮現。
我跟我的籃球教練談論這事,他跟我說了一大堆話,他跟我說:「你如果還熱愛籃球,還有一團火,你就應該好好捉緊這團火,不應這麼輕易就放棄,如果你覺得跟不上學校的進度,那你就要好好分配時間,不要將所有時間都放在籃球上。你要成為一個有學業成就的籃球員。」
聽罷這番話,我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我要把書讀好,還要把籃球技術練得更加精湛。自此之後,我分配好時間,星期一、三、五打籃球,二、四、六,用作學習。
最後,我在公開考試中考得一個好成績,在籃球上,雖然沒代表香港作賽,但我享受現在在球隊上的位置。
我真的很感激那位教練,如果沒有他對我的那一番話,我想我已經放棄了籃球,感謝他拯救了我的籃球夢,更多謝他成就了今天的我。
值得珍惜的光陰
吳海旺 香港鄧鏡波書院 五D
人,真的很奇怪。有些事情,失去了,才懂得去珍惜。有一些我們值得去珍惜,值得去花時間停留的人和事,我們卻讓它隨著時間的倒數,慢慢離開、消失。
曾經,我沒有好好珍惜與我重要的人一起相處的時光,而這更使我感到後悔莫及和無奈。就在每年中秋節的時間,我也會不禁地想起她,惦念著那個溫柔、慈祥的她——我的外婆。
外婆還在的時候,每年的中秋節也過得蠻興致和充實的。因為在每年中秋的前夕,我和她也會自己手作燈籠,掛在家裡。而小時候的我比較害羞,不太敢上街與街上的小孩們玩,所以我特別依賴著外婆,而她也很疼愛我,總是把最好的食物、東西都留給我。因此,每年的中秋有她在我旁陪伴著,總不覺得孤單和沉悶。
但是,人總會長大,長大後的我們, 所顧慮的不慬僅是在於中秋節應和誰過? 或者是燈籠應該用甚麼顏色?這些只是瑣碎零散的小事。特別是考上了高中的精英班後,每夜受海量功課的煎熬, 一份又一份的「疲累」,真叫人感覺瘋掉了。根本就無法和親人、朋友傾談心事, 不要說花時間渡過節慶日子,連上個廁所,仍感到浪費時間。
而在去年的中秋節,我如每年一樣, 和父母一起到外婆家去探望她,但這次我帶著我溫習的筆記,自己靜靜坐在一旁自喃著筆記上的內容。而這時,外婆走到我面前,邀請我一起玩燈籠時,起初我沒有理會她,只默默地繼續溫習,但一次又一次外婆把燈籠遞到我面前時,這一瞬間, 我忍不住了,我大罵外婆很煩、很討厭, 然後獨自兒,氣衝衝地回家了。
直至學期尾的時候,拿上我手上那一份佳績;想著和外婆炫耀時,卻後知後覺地發現她已經在醫院的病床上病得奄奄一息,在這危惙之際,原本我還想拿著她曾經教我製造的燈籠去探望她時,才發現一切來得太遲,我已經錯過了見外婆最後一面,原本手握著的燈籠,亦掉在了地上。
人,真的很奇怪。有些事情,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明明知道光陰是重要的,就如鮑聖語錄中提及:「時間何止是黃金,簡真是『獲得天主』的寶藏。」但我卻無好好利用這份珍貴的寶藏,錯過了與外婆相處的重要時光。人生苦短,何不及時行樂?所謂行樂,就是要珍惜現在所擁有的,而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自己最珍貴的事物。鮑聖語錄:「不要荒廢光陰,而應努力行善。對於所做的善事,是決不會後悔。」當中提及的「善行」對我而言,更是與最珍貴的人之間的相處和不顧一切地在他的身旁陪著、保護、善待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