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小學投稿
2023.05.25
喜樂幼小 - 文章
遊香港公園
今天是週末,天朗氣清。媽媽帶我到香港公園遊玩,我懷著愉快的心情前往目的地。
香港公園的環境真清幽!首先,我們來到觀鳥園,看到裡面有千姿百態的植物,像個熱帶森林。我走在彎彎曲曲的小木橋上,觀賞可愛的鳥兒。我看到有的小鳥在樹枝上追逐嬉戲,有的小鳥用樹枝修補自己的小窩,有的小鳥吱吱渣渣叫個不停,好像在說:「人類,歡迎你們來觀鳥園!」這些大大小小、五顏六色的鳥兒,讓我感到心情舒暢。
離開觀鳥園後,我們就來到了溫暖的溫室。進入溫室,我就看到爭奇鬥艷的奇花異草,還看到枝繁葉茂的樹木。我左顧右盼身邊的美景,並和媽媽拍照留念,然後繼續往前行。
最後,我們來到人工湖,我先來到人造瀑布,然後來到烏龜池,看到有許多烏龜在湖面的石頭上曬太陽,十分可愛,令我雀躍萬分。接著,我們來到小魚池,裡面有很多錦鯉在優遊自在地游動。湖面上有漂亮的荷花,湖邊上有許多植物,又有各種蝴蝶飛舞,令人心曠神怡。
我們一面暢遊,一面拍照,不知不覺到了黃昏時分。走到了公園的盡頭,我們便依依不捨地離開了。
孫藝倫 黃大仙天主教小學 4B
老師評釋:本文用步移法記述遊蹤,描述有序,特別欣賞第四段用細緻的筆觸描寫人工湖的景色,用詞優美,佳作也。-- 許美珠老師
一件讓我緊張的事
當我看到放在桌子上的試卷時,令我想起兩年前發生的一件小事。當時我感到緊張不安,回憶就像鐘聲般敲響我的腦海。
那天,陽光普照,我和同學回學校考試。那時,我很緊張。
考試開始了,同學們聽到鐘聲後,便立刻開始答題。可是,我的腦袋一片空白,我心想:之前溫習的怎麼都忘記了?看到隔壁的同學都已經做了一半,但我一個字都還沒寫。
考試快要結束了,我全身發抖,隨便填了幾道題,便交卷了。考試結束後,我立刻抓著同學的手,並告訴他剛才我作答時緊張的表現。
結果,這次考試我只得到了二十四分,我目瞪口呆地看著那份試卷,對自己感到十分失望。我垂頭喪氣地返回座位,老師看到了,便上前安慰我,說: 「你別傷心,下次再努力吧!」我聽到老師的安慰後,立刻振作起來,努力地溫習下一次默書。
最後,我改掉了一考試就緊張的心態,並在最近考試中得到了九十分的優秀成績。
經過這件事後,我學會了凡事不能太緊張,要保持輕鬆的心情應付,才會成功。
黃弘毅 天主教明德學校 4C
「齊步同行」步行籌款活動有感
你們有沒有參加過慈善步行呢?
我很開心獲得學校邀請,參加「齊步同行」籌款活動。我準時到達上車集合地點—樂富港鐵站附近,且與衞智立校長、范子峰神父、老師和部分公教學生、慕道團學生、基督小先鋒及家長同行。在旅遊巴上, 范神父帶領我們作了一個簡單的祈禱,來開始這美好的善功。
到達科學園後,大家都驚嘆眼前的「金蛋」,真好奇它是如何建造的。我們拍過大合照後,活動隨即開始,我跟隨大隊徐徐步行,時而看看海中的船,時而觀察海濱長廊旁邊的鮮花,不久,便到達回轉點。一路上,我看見數個免費使用的望遠鏡,我用它們眺望遠處的小島,那裡有著形態各異的趣石。
經過約一小時的步行,我們終於到達了終點。我清楚知道這次步行籌款的目的,是為了教區建堂及發展而籌募經費,我能夠參與其中,獻出一點綿力,與其他善心善長共襄善舉,實在非常愉快和感恩。這次慈善活動令我明白到「施比受更有福」呢!
李采韻 福德學校 5A


小學專題
2023.05.21
天主教博智小學
感.創.做 推動自主學習
(本報專題)天主教博智小學低年級學生在「LBD(Learning by Doing——『感.創.做』)」課程中,進行了一系列活動。其中,二年級學生余樂怡對聯課活動「我和植物有個約會」有最深刻的感受,「活動中,老師帶我們吃、喝及欣賞不同植物。」
在這個活動中,樂怡表示,老師準備了龍眼茶、花茶等供同學自由飲用,又在桌子上放著含羞草,「一摸上葉子,它便即刻合上,我感到十分好奇。」這活動引起樂怡對植物的興趣,主動上網及查閱書本知識。
天主教博智小學上學年開始參與「感.創.做」全方位價值承傳計劃。專業團隊會定時到校,與教師團隊共同備課、觀課、反思,建立以學生為本的「LBD」常識科課程, 校長陳碧琪說:「希望小朋友愉快學習,能從活動中, 學習到知識,並同時栽培出優秀的教師團隊。」
學校現時除了為一至二年級學生安排LBD課堂,也在三至六年級的下午課堂時段,為學生設計校本LBD課堂,由老師挑選合適的常識科課題,與學生一起實踐學習,提升學生自主探究、積極參與及合作學習的能力。陳校長說:「在課程中,我們見到小朋友願意主動學習,亦會在過程中關心身邊人。」
認識自己、家人、社區
課程主任蔡子文以一年級的課程為例解釋,活動以脈絡形式進行,先讓學生認識自己,再認識學校及社區。為了讓新加入校園的小一生彼此認識, 學校為學生安排遊戲,讓他們了解同學的喜好、家庭狀況;教師更帶學生在校園內「尋寶」,認識校園環境及設施。學校也為學生準備工作紙,讓學生先猜想家人的喜好、夢想,然後回家再訪問家人, 看看自己對家人的了解。
蔡主任提到,活動大多以小組形式進行,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她最欣賞當小朋友於活動中出現意見分歧時,會尊重彼此的看法,透過協商討論去解決糾紛。
二年級學生梁賜樂在LBD課堂中,曾與同學合作運用水瓶蓋、毛毛條製作玩具船,「我們要自己上網找資料,看看怎樣製作玩具船,又要看看如何令它在陸地上『浮』起來。」最終,賜樂與同學運用磁石,使玩具船不在水中,也能浮起來。
賜樂指出,在製作過程中, 他與組員也有分工合作。因為他平日最愛拼樂高積木,所以他在活動中,負責拼砌及黏貼玩具船。他說,每位同學都有不同的長處,所以當按照各人長處分工,便能更快及容易成功。
四年級學生曾紫忻也曾在課堂中,進行濾水測試活動, 「在水瓶內放進小沙粒及棉花,然後把水倒進去,如果流出來的水是清澈,便代表實驗成功。」紫忻與同學在過程中,也不停嘗試,「太少沙粒及棉花便不能成功過濾,太多又可能會弄髒水。」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
讓學生愛上閱讀 養成自主學習
天主教博智學校近年除了推行「LBD」課程外,亦致力推廣閱讀。學校為學生安排圖書堂「R課」及早讀課,鼓勵學生多閱讀。紫忻最喜歡閱讀推理小說,除了因為內容緊張刺激外,故事中有時也會教導科學原理,能培養她推理及邏輯思維。
本學年增設的「R 課」,在課堂內每星期分別以中文、英文、數學及圖書課循環模式,結合科本課程及圖書課知識,由科任教師與學生一起閱讀與科目相關的圖書,運用學校提供的網上平台資源,鼓勵學生在課後也能自學,掌握自主學習的能力。
為配合世界閱讀日,學校亦於每年4月舉行閱讀日,為學生安排不同活動,期望讓學生更愛閱讀。在本年的閱讀日中,學校除了安排話劇活動,更與學生創作圖書及安排書展等。
該校剛舉行59周年校慶感恩祭,校董李貴生讚賞博智學生及老師活出校訓「克明峻德」精神,及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在學校朝著60周年邁向的時候,陳校長期望藉著鼓勵學生閱讀,讓他們掌握自主學習的能力;並透過LBD課程,培養學生探究精神及對學習的興趣,校監李烱輝希望全體師生繼續承傳學校愛主愛人及校風淳樸的優良傳統,邁向新里程。(吳)


心讀繪本
2023.05.21
想像的叢林
你為了一項興趣,可以有多堅持?若果遭到別人的嘲諷和否定,你會否繼續努力?今次介紹的繪本講述關於畫家亨利‧盧梭的故事。他憑自學而能進身大師畫家的行列,到底他經歷了甚麼?
亨利.盧梭是一名收費員,從來沒人說他有當藝術家的天分,而且他已經四十歲了,但他還是決定開始畫畫,畫出自己心中的大自然。他沒錢上繪畫課,只能自學。他到羅浮宮去觀察,研究自己喜歡的畫家,還會仔細鑑賞明信片和雜誌上的插畫,後來他知道將有大型藝術展覽舉行,他便把自己的作品帶到展覽場地,可是得來的卻是刻薄的評語,說他的畫很難看。雖然受到藝評家的嘲笑,但亨利每年也會回到藝術展覽場,展示他的新作品。他繼續鑽研畫畫,花很多時間在植物園裡觀察。一天,他畫了一個吉普賽人,在沙漠中一個安靜的夜裡睡著了,一頭獅子悄悄靠近卻沒有傷害他。他把這作品帶到藝術展覽場,希望這次會得到專家的讚許,但結果還是落空。不過亨利已經習慣了藝評家對他的譏笑,他知道自己畫的形狀比較簡單,也沒有立體感,但他覺得自己的畫很可愛,並不打算改變這種個人風格。為了謀生和購買畫具,他會畫一些風景畫和肖像畫,也會為小朋友教授音樂。雖然生活得清苦,但他能做自己喜歡的事,臉上總是帶著笑容。他經常以叢林為題作畫,但其實他從來沒有到過真正的叢林旅行,他用自己豐富的想像力,在畫中呈現獨一無二的叢林世界。漸漸地,有些年輕的藝術家開始欣賞亨利的畫作,後來他更得到著名畫家畢加索的欣賞,他的藝術開始廣為人知。他在人生最後階段中,完成了一幅了不起的作品,名叫「夢境」,是他畫過最大的一幅畫,這次藝評家終於沒有嘲笑他了。直到現在,他的叢林裡仍有四處躍動的動物和茂密盛放的花卉植物。他是亨利.盧梭—— 史上最有才華的自學藝術家。
共讀指引
亨利.盧梭的作品天真樸實、輪廓鮮明、色彩鮮豔,彷彿把人帶到叢林的夢幻境界。這繪本中的圖像也是參照亨利.盧梭的畫風繪成的,其中繪者特意在原作《沉睡的吉普賽人》上,作了一些有趣的變更,把畫中的人物畫成了盧梭本人。家長與孩子共讀後,可以找來亨利.盧梭的畫作來欣賞和對比。亨利.盧梭是個自學成才的藝術家。在這年頭,要自學一項興趣或技能似乎不大困難,都能在互聯網上找到很多教學材料,但亨利.盧梭生於1844年,在那個時代要自學畫畫, 只得非常有限的學習資源。此外,多年來他一直遭受藝評家的嘲笑批評,換了別人可能早已放棄,但他仍能堅持畫下去,並相信自己,成就獨特的個人風格。喜歡自己所做的事,和相信自己,應該是亨利.盧梭最大的智慧和喜樂。
《亨利.盧梭的奇幻叢林》
作者: 米榭兒.馬凱
繪者: 雅曼達.荷爾
出版社: 遠流
ISBN : 9789573276821


堂校一家
2023.05.21
長洲花地瑪聖母堂主保瞻禮朝聖慶典
長洲聖心學校的師生於5月7日,參與長洲花地瑪聖母堂舉行的「長洲花地瑪聖母堂主保瞻禮朝聖慶典」。當天,堂區邀請香港教區甘寶維副主教主祭,下午的靈修講座及聖體降福亦由甘副主教主持,好讓朝聖者洗滌心靈。
長洲聖心學校派出基督小先鋒及牧童笛隊成員,在聖堂外向甘副主教、長洲花地瑪聖母堂主任司鐸馬浩恩神父、長洲聖心學校校監楊錦泉及校長伍麗英等獻上《與基督同行》一曲,喜迎嘉賓到訪,同時為堂區及長洲居民獻上祝福。
在靈修講座當中,甘副主教提到「Come & see, Go & talk」的福傳座右銘,鼓勵參加者身為教友,必須在生活中肩負福傳工作。甘副主教更分享他在世界各地履行福傳工作的苦與樂,結語帶出一個重要的信息,不管如何艱難,都不要害怕,因為天主與眾人同在。
此外,該校早前在楊校監、伍校長的帶領下,宗教科科任教師、壁畫設計師及初小學生共同創作一幅意深境遠的壁畫,意念是配合學校新鋪砌的「明陣」。
壁畫的設計元素以「在起初天主創造了天地」為主題,內容注入「地、鹽、光、活水、動物、植物、人」等素材。學校期望壁畫能感染及觸動看畫者的靈性,給予一種不期然的喜悦及震撼,繼而步進隔壁的「信望愛」花園及「明陣」與主相遇,與主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