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3a_20231008_f
400 400 醫社同心 2
醫社同心
2023.10.05
如何選擇課外活動
新學年開始後,學生都需要適應學習上的新安排,除了學習外,學校都會有不同的課外活動,以供學生們選擇參加。對於小學或初中的學生來說,家長在選擇課外活動的參與可能比學生多。在不少情況下,家長認為學生未有能力善用時間和為自己選擇最合適的課外活動,於是便會全權負責為學生選擇和報名,而家長的選擇,很多時候都是基於自己認為正確和合適的。當學生開始參加課外活動時,假如不是他們自己選擇的,可能未能感到興趣,甚至表示不想再參與。因此,家長即使認為學生未能自己作出合適選擇,也應該跟學生詳細討論,深入了解學生的興趣,以提供合適的指引,不應全權為學生決定一切。   在選擇課外活動時,應該根據不同的因素作決定。這包括學生的性格、興趣、能力、課外活動所需的時間、課外活動與生活中不同活動的平衡。當學生太年幼時,未必有能力去考慮太多不同因素,也未必有能力去預計參與課外活動後對生活的影響。家長需要了解,不是活動的數量愈多愈好,假如參加太多活動,可能對學習或生活其他方面造成困難。另一方面,學生的興趣與能力之間,需要找到一個平衡,才能更加投入活動。假如課外活動變成了負擔,可能對學生的身心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曾經有一位學生,她對籃球有很大興趣和天份,更被挑選進入校隊,需要進行定期訓練。因為她就讀的學校較為注重體育活動,因此校隊的訓練時間也特別多。因為她把學校生活大部分時間都投放在籃球活動上,完成校隊訓練後,回到家中總是身體疲倦,沒有精神溫習書本,也沒有時間完成老師安排的功課。久而久之,這令她出現生活上的不平衡,令她的學習成績愈來愈差。雖然她在籃球方面的成績卓越,但卻未能達到基本學術的需要,最後導致考試不及格和留級。因此,妥善地安排課外活動是學習中的一個重要項目,令學生得到平衡的發展,不然,可能會造成反效果。   重點: 1. 家長應該跟學生詳細討論,深入了解學生的興趣,以提供合適的指引,不應全權為學生決定一切。 2. 在選擇課外活動時,應該根據不同的因素作決定。這包括學生的性格、興趣、能力、課外活動所需的時間、課外活動與生活中不同活動的平衡。 3. 學生的興趣與能力之間,需要找到一個平衡,才能更加投入所選擇的課外活動。  
kjy01_20230430_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3.04.27
聖博德學校 藉新興運動——躲避盤
訓練團隊精神
(本報專題)小息鐘聲響起,20位聖博德學校躲避盤校隊隊員聚集在室內操場,進行一場精彩且刺激的躲避盤比賽。穿著學校運動服的十位同學為一隊,其餘穿著校隊隊衣的同學為另一隊。哨子聲一響,運動員立刻向對手投擲躲避盤,被擊中及無法接盤的內場選手,需前往自己所屬的外場繼續比賽。3分30秒後,哨子聲再響起, 上半場比賽結束,內場人數以較多者為勝方。運動員再度準備,續戰下半場。   完成七分鐘的比賽後,學生汗如雨下,但臉上掛著滿足的笑容。問及其中五位學生喜愛躲避盤的原因時,他們紛紛回答:「新奇」、「刺激」、「擊中對手時,十分有滿足感。」   力量、敏捷度、團隊精神  躲避盤屬新興運動的一種,是閃避球的軟飛盤版本。這項運動講求運動員的力量、敏捷度、團隊精神等,校隊隊長、六年級學生廖浩翔說:「躲避盤可以與同學一起玩,亦有不同的戰術。這項運動未到最後一刻,都不知結果,即使場上只剩一、兩個人, 仍然有機會反敗為勝,所以很適合有戰術的隊員。」   其中,浩翔提到在一場比賽中,場上只剩下一位三年級的隊員,場外隊友立刻大叫暗號,提醒比賽的策略並作聲援。最後該隊員成功閃避對手的攻擊,並從對方攻勢中搶盤,最後反敗為勝,十分刺激。四年級學生林肇熙補充,因應不同的情況,隊員都要有不同的應戰策略,當中在一次形勢領先的比賽,隊員便使用預先訂定的組合傳盤戰術,保持己方的優勢。   躲避盤是由尼龍、泡棉製造而成,五年級學生吳子翹說:「被擊中也不痛,不會受傷,十分安全。」此外,子翹因為患有白化症,不適合長期曝曬在陽光之下,所以很多運動都不適合參與;相反,躲避盤比賽大多數於室內進行,所以子翹亦喜愛參與這項運動。   代表香港出賽   聖博德學校於去年6月接受一間中學邀請,參與「扶輪盃—— 躲避盤小學邀請賽」後,體育科主任黃偉健有見學生的體育天份,便向校長建議,召集學生組隊參賽。   之後,在比賽前的三星期裡,教師和學生把握小息及放學後努力練習,最終在比賽中,奪得碟賽的亞軍。這次成功的經歷驅使學校之後舉行選拔活動,從100位報名的學生中,選出30位加入校隊。   四年級學生鄒睿謙分享校隊訓練時表示,每星期訓練兩天,在兩小時的訓練中,教師會跟他們模擬比賽過程,訓練學生在快攻、接搶的能力。學生除了在放學後,有時也會在小息中加練,熱中於這項運動。   該校躲避盤隊今年在「扶輪盃」中獲得全場總冠軍,及在「全港錦標賽」中奪得碟賽冠軍。而在「扶輪盃」賽事後,五位學生被香港隊教練邀請,參與香港隊遴選訓練, 其中三位學生:廖浩翔、林肇熙及五年級的關子軒,更被選中代表香港,到澳門參與「大灣區躲避盤交流賽(澳門站)」。   「我十分榮幸能代表香港出賽。」關子軒表示,在躲避盤活動中,他學習到永不放棄的精神,並指出除了躲避盤訓練外,他亦有參與籃球、足球、田徑訓練,雖然訓練辛苦,但也會繼續努力練習。   舉行邀請賽 互相觀摩及切磋   「躲避盤很有趣,除了要有力量出盤外,還要閃避。有時低年級學生在閃避方面更加出色。」黃偉健主任表示,這也是大部分新興運動的優點—— 不同體型、性別、年齡的學生,都能在活動找到適合的崗位。   該校在本年4月11日,舉行了「聖博德盃躲避盤小學邀請賽」,邀請了多間學校學生參賽,促進學校之間的交流,並讓學生汲取比賽經驗,互相觀摩及切磋,為全港錦標賽作好準備。黃偉健主任提到在其他比賽中,每隊只可登記14位隊員,當中10位為正選,4位後備。但在「聖博德盃躲避盤小學邀請賽」中,每隊可登記20位隊員,目的是讓更多學生有比賽的機會。   「躲避盤不只講求力量,亦考驗學生的觀察力、敏銳度、專注力。雖然每場比賽時間不長,但正正是幾秒間,便可能會反敗為勝。」校長張作芳認為躲避盤運動, 能訓練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該校近年積極豐富體育科課程, 包括早前在課程中引入欖球活動,本學年在高年級的體育課中,更增添躲避盤活動。張作芳校長提到,校園環境不大,而躲避盤、欖球等運動的活動場地彈性較大,使場地限制少,「就像剛剛舉行的邀請賽,只要在學校籃球場上貼上合規格的邊線,便可以作為正式的比賽場地。」此外,學校最近也購入了圓網球, 讓學生嘗試更多新興運動的樂趣。(吳)
kjy01_20221204 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2.12.04
華德學校
認識自己 發揮天賦
(本報專題)天主賜予每位孩子不同的塔冷通,你會怎樣善用這個塔冷通呢?華德學校學生有豐富的校園生活,因為學校為他們提供70多項課外活動及校隊訓練,期望學生在六年的小學生涯中,探索自己的長處,發展潛能。   該校深信音樂可以陶冶性情,固此著重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及鑑賞音樂的能力。所以,學校每年也安排全校學生到音樂廳,分別欣賞粵劇、音樂劇、古典音樂的表演。本學年,學校更在二年級的音樂課中,首次試行忘憂鼓活動,期望將來推廣至其他級別中,讓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 都有機會學習樂器。   弦樂團傳承 薪火相傳   為慶祝建校60周年,華德學校於本學年將校內的管樂團、弦樂團與敲擊樂結合,組成管弦樂團,將在來年4月的聯校校慶感恩彌撒中表演。其中,弦樂團於1997年成立,團員為二至六年級的學生,他們曾多次參加校內外的表演及比賽,屢獲殊榮。   此外,學校提供小提琴、大提琴班學習等,供有興趣的學生報名參與。弦樂團團員之一的六年級學生黃信淏自一年級起學習小提琴,並在三年級時被導師挑選加入弦樂團,「平時自己拉小提琴,有少少孤獨;加入弦樂團後,就像加入了一個大家庭, 可以與其他同學互相交流與學習。」   負責弦樂團的蘇詠芳主任表示,不少學生畢業後仍繼續進修並回饋母校,現時弦樂團的指揮也是舊生,「這也是一種薪火相傳。」   比賽中找到前進目標   近年在疫情下,負責管樂團的教師曾詠恩指出,團員多透過網上視訊形式練習。   「學校給學生提供了很多學習的機會, 有單簧管、色士風、小號等。」管樂團團員、六年級學生何伊翹便選擇了學習長笛。她最深刻的一次表演是與同學到迪士尼樂園演奏, 「當天是7月,天氣很熱,汗水都滴到眼睛裡。」雖然訓練及表演過程嘗到艱辛,但她表示享受其中。   學習敲擊樂的五年級學生黃卓霆,對於能學習樂器而感謝媽媽的支持,「我初加入時,甚至不會數拍子。」   憑著一直努力練習、沒有放棄,現在他學會打鋼片琴和鼓。負責敲擊樂的曾佩敏主任欣賞卓霆的表現, 「希望讓學生在比賽及表演中,見識到其他學校學生的實力,也有前進的目標。」   英語話劇 加強自信   學校亦關注學生的語文學習及演說能力。劉詩雅老師表示,學校每年都會舉辦英語話劇欣賞活動,讓學生在一個愉快的環境下學習英文。低年級學生以課外活動形式,學習基本演出技巧,以種子形式培育及增加學生以英語演出的信心。而高年級學生則透過選拔組成校隊,再加上外出觀摩其他學校的中學生演出,並進行訓練,再代表學校參加學校戲劇節,吸收演出經驗。   三年級學生陳彥熹加入了學校的話劇活動,「我喜歡表演,扮演不同角色,為觀眾帶來歡樂。」   中、英文辯論隊 實踐思辯精神   近年,學校成立了中、英文辯論隊。英文辯論隊的負責教師黃家浩表示,成立辯論隊,是為了提升學生演說技巧,讓他們更自信地表達自我。   中文辯論隊的林少芬老師補充,雖然現在辯論隊仍處於發展初期,但未來會繼續積極參與各項比賽,讓同學累積經驗,擴闊眼界,並透過不同的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實踐思辯精神。   「我參加英文辯論隊,是想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六年級學生葉穎泰說,每次搜集資料,準備議題時都會與隊友商討, 「有時與隊員持不同的意見,反而激發思考。」   六年級學生陳栩晴從四年級開始參與中文辯論隊,從活動中學習到團體合作,具備批判思維。   多角度思考 懂得欣賞別人   「我們深信天主創造人時,給予人不同的能力,有些擅長畫畫, 有些擅長編程活動。學校就是要給學生機會,嘗試不同的活動。他們未必立刻找到自己的專項,但在過程中,能更加認識自己。」校長盧淑儀說。   她期望在活動中, 學生認識自己的塔冷通外, 也要懂得欣賞他人。她舉例,近年學校成立的辯論隊,目的就是讓學生學習多角度思考,從中體會到別人的難處,懂得欣賞別人, 富有同理心。(吳
kjy07_20211017_s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1.10.15
無堅不摧 唯快不破 羽毛球運動員關博匡
天下武功,無堅不摧,唯快不破 —— 天下沒有不能摧毀的東西,唯獨速度快則難以攻破。你可知道,哪項球類運動的球速最快?答案是非常輕巧的羽毛球,球員扣殺時速逾400公里。今年剛畢業於高主教書院的關博匡娓娓道來:「的確,羽毛球球速快,運動員的體能要求亦相對較高,特別是四肢的力量,我每週進行一小時體能及器械訓練, 一般舉5公斤或10公斤啞鈴作為鍛鍊,另加半小時至一小時戶外跑步,每次訓練後非常疲憊。」 從棒球到羽毛球 注重飲食習慣 關博匡自小學一年級經已接受羽毛球校隊訓練,自言起初純粹出於興趣。少年時候的關博匡亦習棒球,當時父親擔心兒子容易受傷及無暇兼顧,遂改為專注羽毛球運動。關博匡作為運動員,當然需要注意飲食: 「儘量少吃煎炸食物,亦聽從教練提點,多吃豐富蛋白質的食物。另外,比賽前不宜吃得過飽,我亦嘗試戒吃漢堡飽和薯條,減少吸收熱量。」 羽毛球在人生中價值滿分 直言羽毛球運動在生命中佔據著重要位置的關博匡表示,它陪伴著自己成長,訓練期間認識了許多朋友,與隊友一起練習,互相交流球技和心得,樂在其中。關博匡如數家珍般訴說羽毛球運動的優點,特別是個人處事方面,變得更有紀律:原來他昔日比賽曾經遲到,明白自己的行為對他人帶來嚴重的影響,當然給教練和隊友責罵,亦上了人生寶貴的一課,自此之後,制定練習及出賽時間表,避免重蹈覆轍犯錯。 關博匡同時參與羽毛球單打及雙打項目,前者由自己全盤控制大局,自由度較高;後者則講求拍擋之間的合作和信任。關博匡在2019年全港學界精英羽毛球比賽(中學男子組雙打)贏得亞軍,原本寄望2020年在同樣賽事中,再創佳績,並希望收復單打項目的失地,誰料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嚴峻, 最終取消賽事。關博匡坦言非常失望,但另一方面,自己為了準備賽事,毫無間斷地進行特別訓練,在能力和狀態上大幅提升,總算是不錯的收穫。 處事冷靜 沉著應戰 參加競技比賽的運動員當然希望勝出比賽,但冠軍只得一個,面對沉重的壓力,有何減壓妙法?語調溫文的關博匡表示:「比賽前不會想太多,從沒為賽事而失眠,臨場時只會專注於每一球,一分一分去打。我盡可能放鬆心情,希望發揮應有的水準,享受努力訓練的成果和當刻比賽氣氛。」可能是性格使然,關博匡氣定神閒,一副「泰山崩於前而不驚」的態度。不過,他每次得悉父母抽空前來觀賞自己比賽時,很自然會打得特別起勁。 勝不驕 敗不餒 對運動員來說,「勝不驕,敗不餒」非常重要,關博匡笑言,輸掉比賽當然感到不開心甚至自責,然而,他強調絕對不會因此埋怨隊友:「所有隊友已盡力打好每一球, 大家的目標一致,互相鼓勵支持,從沒因為輸掉比賽而吵架。」他的傷心情緒只會維持半天而已,然後收拾心情,再次投入練習。 盼望他日為人師表 推廣運動樂趣 目前在大學就讀心儀的體育系,關博匡承認同時兼顧學業與運動並不容易,現時每星期有4至5天前往球會及大學校隊,每次練習兩小時,幸好功課方面尚能應付。關博匡希望日後成為體育教師,「自己喜歡運動之餘,亦希望讓更多人認識運動帶來的樂趣:運動打破人與人的隔閡,結交朋友,發揮個人潛能。藉著與他人較量切磋,從而有所進步。」 關博匡刻下正積極為大專羽毛球比賽, 及第八屆全港運動會18區羽毛球運動員選拔賽作好準備,因為參賽者的年齡層面較學界比賽及分齡賽事廣闊,當中更有香港羽毛球隊的成員,坦言不敢鬆懈。關博匡希望從中學習他人的球技和戰術,好好發揮自己的殺球絕招: 「點殺」,享受高強度的比賽氣氛。 (慈)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