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4b_20220403_s
400 400 愛火燃燒校牧心
愛火燃燒校牧心
2022.04.01
困境中與主一起
去年仍然是個「不一樣的學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不斷變化,往昔在規劃下的方式,每天也只能跟著疫情及環境變化而行走。 因此,在年前早已計劃的全年校內天主教同學會的聚會,也無法舉行,於是等了又等!終於有好些日子, 仍可以跟幹事們一起聚會聊天,所以大家也很珍惜這些能相聚的時光。 為我最深刻的必定是在去年四旬期,於校內舉行的直播祈禱禮儀,因為當中也舉行了「天主教同學會的派遣禮」,他們一行九位幹事在環節中,獲我們的校董麥英健神父派遣。那時他們很專注且自信地以雄糾糾的聲音回應 ——「我信!」,立時很感動及安慰,因為還記得派遣禮前有一次回校的綵排,可能他們大多在家網課或班房上課,已較少接觸這些禮儀及與不同班級的人在一起,所以在綵排的那天,他們難以集中的表現令我有點擔心,當時我便想他們在直播時的表現會如何呢?這也反映了我自己的內心不安,反而少了一點對他們的信賴,特別是天主的照料中。 是的, 當完成了這派遣禮後,除了那份安慰外,我反思到天主一一地為我們早已預備最好的,特別在青年的工作上,可惜自己除了不斷的陪伴外,往往也將自己個人的不安感覺放在當中,卻缺少了對他們多一點的信賴, 這也令我反省到一直以來,天主不就在我的各困境中,也與我一起。 感謝祢!因為天主是愛!(若壹四16)  天主教新民書院   陳佩娟 本欄由教區學校供稿,總結學校牧民助理於2020- 2021年度的體會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1_20220327_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2.03.25
聖博德學校 修身齊家陶鑄好品格
(本報訊)甚麼是快樂?聖博德學校四年級學生林樂恩認為當得到媽媽稱讚時,她便會感到快樂。林樂恩本學年參加了「修身齊家,陶鑄好品格」聯校計劃,其中一節課提到何為快樂時, 她學習到原來不只物質能帶來快樂;幫助其他人時,她也會感到開心,並學習到以自身影響他人,把快樂傳給身邊人。 「修身齊家,陶鑄好品格」是一個培養學生良好品格的聯校計劃,由「和富社會企業」及「東亞教育服務」合辦,目的是透過為期三年的品格教育項目,向學生傳達美德及良好的價值觀,幫助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學以致用,成為負責任的世界公民。 三年計劃   培育學生 自去年10月的開學禮, 樂恩與其他活動的參加者, 會在首年參與14節課堂,包括十節導師與學生的小組課堂,以及四節親子同行工作坊。樂恩說, 工作坊中導師會與他們進行小遊戲,不同學校的學生也會根據座位分組,讓她在過程中嘗試與更多不同人合作。 這個為期三年的計劃,以正向心理學所提倡的「品格優勢」為框架,並配以聖經故事為藍本,向學生解釋當中良好的價值及品德,配以中國傳統文化及道德教育的觀點,讓學生更易理解天主教教育的核心價值。 參加者每年都有不同的實踐對象,首年是朋友及兄弟姊妹;第二年是各家庭成員;最後一年是社區。學生在每學年結束前,都要分組撰寫文章及製作短片,記述他在這學年如何實踐定下的目標。 樂恩家中有一妹妹,提到平日與妹妹的相處時說:「我會教妹妹做功課,並把全部玩具給她玩」,從中她提到分享的樂趣,呼應其中的課堂內容 —— 「施比受更有福」。 親子同行 生活中培養良好品格 除了學校,家長對子女的成長有莫大的影響,所以計劃也設計了四節家長與子女同行的活動,讓他們了解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及他們可以怎樣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子女良好品格。 每節課堂後,導師會與家長分享課堂內容,讓家長在家中跟進學生的表現,並於工作坊中分享成效。樂恩的媽媽分享參加這活動的原因時說:「小朋友的品德培育十分重要。」她認為學校一直致力於學生的品德培育,舉辦不同的活動,從樂恩與妹妹的相處中,她亦見到成效。 品格價值教育活動   在學生心中栽種品格種籽 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主任徐婉明老師認為,學校一直著重學生的品德發展,除了以上活動外,每年都會舉辦不同品格價值教育活動,例如德育及公民教育分享、樹屋歷奇活動、黑暗中對話、農耕體驗活動等,從活動中讓學生學習彼此信任、關愛及支持等良好品格。 徐老師說,活動後經常會與學生進行反思,其中她提到學生參與乘風航活動 —— 跳海、乘坐救生艇、空中飛人等歷奇活動後,學生反映他們有更大勇氣, 同學們也學會互相支持;在黑暗中,學生經歷過在黑暗中活動後,也更加珍惜及感恩現在所擁有的,「透過實體活動,學習到不同品格」。 「除了學業,學生的品德培育同樣重要。」校長張作芳認為「修身齊家,陶鑄好品格」,讓學生學習品德的同時,亦有機會與其他學校的小朋友一起學習及合作。 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張校長提到不少學生回校取功課時,都會向老師表示想念與感恩。她提到學校就是藉著不同的品格價值教育活動,「把品格的種籽栽種在學生心中。」(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1_20220320_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2.03.18
慈幼學校合辦聯校活動 學生化身 YouTuber
(本報專題)慈幼學校五年級學生趙汝正和霍雋傑早前走遍校園,在鏡頭前介紹學校不同角落,汝正站在小聖堂前對著鏡頭說: 「這裡前身是聖母升天小堂,平時星期日都會開放給天主教教友參與彌撒。」原來兩位學生參加了由慈幼學校及慈幼英文學校家教會合辦的「孩子的奇想世界『小小YouTuber』」聯校活動。 「孩子的奇想世界『小小YouTuber』」活動包括講座、工作坊及影片製作比賽,聯繫了12所慈幼會學校,接近200人參與。協助統籌活動的慈幼英文學校家教會家長委員陳厚文說,比賽獲同學積極參與,共有36個組別參加, 就著題目「家庭與校園, 我最喜愛的⋯⋯」,拍攝以日常生活及校園為主題的影片,有同學教授製作美食,也有同學拍攝參與展覽的過程,內容十分豐富。 應用短片製作技巧 拍片介紹校園 汝正和雋傑參加講座及工作坊後,便決定組隊報名參加比賽,他們構思出一條約三分鐘的影片內容後,便在小息時間邀請老師以手提電話,拍攝他們介紹小聖堂、校務處、操場等的過程,期望影片讓觀眾更加認識學校。 他們的作品最終獲頒發高年級小學組別的「最佳演說獎」,兩位同學都十分高興能將在講座及工作坊學到的短片製作及後期製作技巧,應用出來。 雋傑認為後期製作的過程有趣,而比賽過程也讓他能自由發揮創意,「在拍攝中,雖然我們沒有特別的器材,如專業收音咪,但是我們應用了工作坊學習的後期製作技巧,也運用導師介紹的免費影片製作應用程式把短片『加工』,當中包括剪接、除去背景噪音、過場效果等。」 「在日常生活中,不論學習或娛樂,我們經常都會到YouTube觀看影片,之前我覺得YouTuber真的很厲害。」所以,這次能一嘗化身YouTuber的經驗,汝正感到獲益良多,提到如果日後在升中面試時需要提交個人短片簡介,相信自己也能學以致用,製作高質素的短片。 講座與工作坊 學習與實踐並重 為了讓學生作好準備,學校在比賽前為學生安排了講座及工作坊,包括邀請香港設計學院行政總監徐家駒, 及YouTuber藍寶分享成為網紅的歷程、講解製作影片的方法,向學生灌輸正確媒體的價值觀。此外,工作坊導師亦分享影片拍攝、燈光及收音技巧、後期製作及剪接技巧,引導學生從日常觀看的影片出發, 透過影片分析,培養敏銳的觀察與感受, 讓學生學習並實際操作,完成基礎學習。 慈幼學校顧安琪主任介紹活動時說,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促進了網上學習活動,近年學生上網課之餘,也要透過網上呈交功課,增加接觸網絡世界的機會, 「部份學生對成為KOL甚有興趣」。 她指出, 雖然網上也有很多YouTuber教學課程,但內容主要有關如何營運YouTube頻道,增加點擊率,獲取大眾關注,未必能配合孩子的需要。這次聯校活動的目的,是教育學生在資訊爆炸的年代分辨資訊的好壞和真偽,訓練邏輯思考力,學習網上社交禮儀;並善用網路工具,學習表達自己,鍛鍊演說技巧,增強自信心。 協助統籌活動的慈幼學校家教會家長委員周雅芳說,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在製作團隊擔任不同角色,學會聆聽不同的意見、溝通表達,及結交志趣相同投的朋友,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創作者,學會利用影像語言,將自己的天馬行空的題材實際展示出來,善用網路媒體工具,表達自信的自己。」(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6_20220320_s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2.03.18
寶血女子中學 疫情下推動電子閱讀
(本報專題)第五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再次令全港學校未能實體上學,近日更要提前放特別假期,寶血女子中學為使學生能度充實的假期,向全校推動電子書閱讀, 學生只要擁有平板電腦或智能電話,便可以隨時隨地輕鬆閱讀電子書。 寶血女子中學多年來已在全校推動閱讀,定時在各科組推動閱讀及獎勵活動,剛在本學年校方參與香港教育城「e悅讀學校計劃」,訂購了200本電子書,身兼語文及閱讀推廣組組長的司徒美儀助理校長指出,在三至四月的特別假期中鼓勵學生在家閱讀,包括每月最少閱讀一本書籍並提交閱讀報告, 作為閱讀基準,並設有閱讀獎勵,學生每月完成兩本書籍可獲銅獎,三本可得銀獎,四本或以上獲得金獎,「學生從閱讀中擴闊視野、培養自主學習,發展獨立學習的能力。」 電子閱讀生動有趣 「相比之下,電子書較傳統紙本書籍更生動有趣,好些電子書更設有聲音導航令內容更吸引。」在閱讀獎勵中獲得金獎的中五生陳煒喬喜歡閱讀散文與小品文集,每次睡前抽出半小時閱讀一至兩篇散文,現在網課學習讓她在家享有更多時間,每天花上一小時閱讀。 疫情下留在家裡難免感到生活沉悶,愛看科幻小說的中四學生袁煒琳表示,她在家中閱讀電子書,除了可解悶外,小說有趣的情節有置身其中的感覺,「可以跟著主角的腳步置身歷險中,閱讀時也培養推理及解難能力」。 「e悅讀學校計劃」設有不同的閱讀組合,事前由各科主任協助選書,學生可透過不同科目作延伸學習;學生除了恆常閱讀中、英文書籍,每學科也要完成閱讀課業。閱讀組合包括中國古典名著系列、英文經典系列、現代經典作家系列等,書籍類別包括文學小說、語言文字、自然科普、人物傳記、文化藝術、社會科學等。 閱讀體驗學習 給無緣出生的你 另外,該校每學年均推出閱讀體驗學習,在學期初定下閱讀主題,並為學生揀選與主題相關的書籍,例如本年是該校辦學團體耶穌寶血女修會創會100周年,校方遂以「耶穌寶血女修會百年誌慶」為閱讀主題,內容圍繞修會「犧牲、修和與弱小者同行」的修會精神,透過閱讀進行一系列的體驗學習。 逾50名女生在紙上寫上以「給無緣出生的你」為題的祝福語後, 再將紙條摺成心型,隨後到柴灣天主教墳場的天使花園考察時,將心型字條獻在墓園上,有分參與的中五生鄺曉晴寫下感想時說:「我很感恩和愧疚, 因為有些在母胎中不幸夭折的胎兒沒有機會出生,不能探索這個世界的美好。我感恩自己能夠順利出生、平安健康地成長。我誠心希望這些無緣出生的嬰兒,能在天國開開心心地生活下去。」 該校在本學年為中五學生舉辦生命教育閱讀活動, 首先安排學生閱讀《無言老師》,內容講述一位母親堅持誕下沒有頭骨嬰孩,出生十小時便離世,捐獻遺體作醫學研究,以及以死亡和生命為主題的《生死教育講呢啲》書籍,再到天使花園考察。 對於失胎議題,中五生許鎵敏最初認為失胎或墮胎問題很普遍,她也對失胎沒有特別感受,後來她看過由學校推薦與生命相關的書籍,再到天使花園考察後對生命有另一體會,「原來失胎的家人經歷未能出世的嬰兒會是這樣傷心,當我到天使花園,看到眾多胎兒安葬在此,亡者父母在孩子的名牌放上小玩具作陪伴,使我很感觸,在體驗中明白尊重生命與愛惜自己的可貴。」 上述活動是本年度「耶穌寶血女修會百年誌慶」閱讀主題的閱讀體驗學習活動之一,圖書館主任及宗教倫理科科主任師欣欣表示,透過閱讀進行一系列的體驗學習,包括生命教育、社會服務、修會歷史等主題, 以實踐「犧牲、修和與弱小者同行」的修會精神。 鎵敏從中回想到該校辦學團體寶血會成立初期已照顧修院門外的棄嬰,把嬰兒視為自己的孩子去照顧,讓她體會到,天主教一直幫助這群弱小者,而教會致力爭取為未滿24週胎兒得到妥善安葬,「正是實踐修會的犧牲、修和與弱小者同行的修會精神。」 另一中五生張嘉怡對於《無言老師》一書印象深刻,讓她明白無言老師不分年紀也可作出貢獻;她從不同層面認識生命教育,體會到生命的脆弱, 並透過修女的無私奉獻,感受到「修會不求回報,並體會上主對人的愛。」(高)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